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湘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502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湘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湘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湘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湘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湘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湘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湘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湘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4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湘教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通过技术措施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

(2)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具体对策

下图中的a图为“某大陆局部地域自然带分布现状示意图”,b图为该地域“未来可能出现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图示变化过程的原因,其还能造成(  )

①自然灾害减少 ②全球降水增加 ③雪线高度上升 ④北半球农耕区的北界纬度提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造成图示变化过程的人类活动可能有(  )

①积极兴修水利工程 ②采伐林木扩大耕地 ③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④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图示显示自然带北移,特别是高纬度冰原带变为苔原带,说明气温升高。

第2题,结合全球变暖相关知识解答。

读“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图”,完成3~4题。

3.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  )

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

B.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

C.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

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10年都比前10年明显变暖

4.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  )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D.强烈反射太阳辐射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10年都比前10年明显变暖。

第4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从而导致大气升温。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近年来,没对该考点进行考查。

该考点在高考命题时常以文字或图表为背景,考查气候变化原因及对策。

考向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对策

1.(2013·

广东文综)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答案 B

解析 冰雪的反射率比植被强得多,植树造林会降低地面反射能力,从而使地面吸收更多的热量,加剧全球变暖。

2.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①使用太阳能、核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会导致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③森林的光合作用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区域景观图或相关文字材料

要素变化的原因及对策

利用整体性理论或联系推理分析

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3.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018·

桂林月考)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

分析回答1~2题。

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

2.下列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加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答案 1.B 2.C

至少有6000多人已经离开图瓦卢移民海外,而目前尚在图瓦卢生活的人口只有1万人。

以前人们还种一些蔬菜和庄稼,现在没人种了,海水一过,什么都会死去。

——图瓦卢总理私人秘书KelesomaSaloa

据此完成3~4题。

3.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

4.全球气候变暖,除了会引起海平面升高外,还会引起的环境变化有(  )

①中纬度温带地区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 ②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③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④由于海水蒸发旺盛,全球降水量将会大量增加

A.①②③B.③④

C.①②④D.②③

答案 3.B 4.A

考情速查

2016·

全国文综Ⅱ,8

2015·

海南地理,13~14

2014·

福建文综,3~4

2013·

安徽文综,30~31

常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变化或生产活动,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影响。

考向一 以相关研究成果为素材考查全球变暖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2015·

海南地理)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从材料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第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

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介绍较新的全球变暖方面的研究成果

升温幅度大小比较;

升温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差异;

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用基本知识解读材料得出结论;

用结论分析区域相关特征

考向二 结合植被、农业等地理事物的变化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

(2016·

全国文综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

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

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第3题。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C

解析 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重。

要素变化的说明性图文材料

要素变化的影响是什么

从气温变化的角度分析

课时作业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8月11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向70万平方米的水库中,投入9600万个黑色遮阳球,它们到达水库中心之后能覆盖水面,将饮用水与尘埃、动物(包括鸟类)和其他的污染物隔绝。

1.造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水资源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

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

2.若该地区的水资源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湿地面积扩大

B.流域面积扩大

C.干旱程度加剧

D.流水作用增强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由题干“自然原因”可知引起水资源变化的主要是蒸发,只有气候变暖才会引起蒸发加剧。

第2题,水资源如果继续减小,会导致湿地面积、流域面积减少,流水作用减弱,干旱程度加剧。

湖北荆州调研)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

49′E~116°

39′E,33°

43′N~34°

52′N之间。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3.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  )

A.趋向于暖湿化B.趋向于冷湿化

C.趋向于暖干化D.趋向于冷干化

4.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

A.玉米B.水稻

C.甜菜D.甘蔗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的日照曲线呈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曲线呈波状上升状态,说明气候趋于暖湿化。

第4题,该地处于黄淮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

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该地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小;

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本地区很少种植;

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该地区不种植甘蔗;

故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为玉米。

(2017·

江阴月考)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作物生长期热量不足B.易受水旱灾害的影响

C.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D.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

6.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下列情况最可能发生的是(  )

A.①地滑雪业迅速发展

B.②岛茶树分布的海拔降低

C.③岛国旅游业蓬勃发展

D.④地沿岸更易受海潮影响

答案 5.B 6.D

解析 第5题,由图示可知,该地位于南亚和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A错;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易受水旱灾害的影响,B对;

该地人口稠密,水热充足,主要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C、D项错,答案选B项。

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极冰和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滑雪业会受到影响;

气温升高,茶树分布海拔会逐渐升高;

气候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岛国面临淹没的威胁,沿海地带更容易受海潮的影响,答案选D项。

2016年世界气候大会于11月6日~17日在德国波恩召开。

2017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据此完成7~8题。

7.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均增加

B.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8.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大量使用制冷设备

B.过度排放酸性气体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答案 7.C 8.D

解析 第7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全球各纬度降水量有影响,但是有些地区降水量增多,有些地区降水量减少;

不一定会导致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火山、地震与全球气候变暖没有关系。

第8题,大量使用制冷设备会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过度排放酸性气体会导致酸雨形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A、B、C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不大;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河南中原名校质检)某地理研究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农作物熟制会发生如下表所示的变化。

读表回答9~10题。

农作物熟制

北界

一年一熟

向北推移200~300km

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向北推移500km左右

9.该地理研究小组的理论依据是(  )

A.臭氧层空洞变大

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

D.全球降水量增大

10.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2030年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1月0℃等温线南移

B.内蒙古高原适宜生长季延长

C.长江三角洲变大

D.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减轻

答案 9.B 10.B

解析 第9题,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农作物熟制北界北移。

第10题,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1月0℃等温线北移;

内蒙古高原适宜生长季延长;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长江三角洲将变小;

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使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加剧。

云南大理统测)2016年7月24日,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岛永乐环礁的海洋蓝洞为“三沙永乐龙洞”,其被证实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

据考证,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

下图为“三沙永乐龙洞”垂直剖面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与蓝洞类似的是(  )

A.海沟B.地堑

C.溶洞D.三角洲

12.蓝洞形成前期,会造成(  )

A.海岸线变短B.阿尔卑斯山雪线降低

C.三角洲萎缩D.粮食增产的概率增加

答案 11.C 12.B

解析 第11题,由材料可知,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是由于冰川导致部分岩层被侵蚀,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的,属于外力侵蚀地貌。

海沟是由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在大洋板块一侧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A错。

地堑是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而下降,是内力作用形成的,B错。

溶洞属于外力侵蚀地貌,C对。

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D错。

第12题,蓝洞形成前期为冰川时期,气温较低,海平面较低,海岸线较长,A错。

气温低,雪线降低,B对。

海平面低,流水的沉积作用强,海水对三角洲的侵蚀作用弱,三角洲面积扩大,C错。

由于气温低,粮食作物生产需要的热量条件不足,产量低,D错。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

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二 下图是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

A.极冰融化B.毁林

C.沿海低地被淹D.燃烧矿物燃料

(2)简要说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

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答案 

(1)(自左向右、自上而下)B D A C

(2)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

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较高。

(3)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

加高加固防波大堤;

整理疏浚河流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解析 第

(1)题,注意前后因果关系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依次为B、D、A、C。

(2)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如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第(3)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波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流以防内涝。

第(4)题,减少碳的排放,抑制全球变暖。

一是推广节能技术,二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三是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

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我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将升高2.7℃,平均降水量将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

材料二 下面为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及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之一)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图。

材料三 下表示意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情况。

1986~2000年的水位变化

1986~2000年的面积变化

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

上升了4米多(为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

由880平方千米扩大到1000多平方千米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发生的明显变化。

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有利影响?

(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

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气候变暖)使得水循环加快。

(2)将使湖泊面积和蓄水量增加,也会使部分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3)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后,山区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加剧,这可能会增加洪涝、雪灾、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频率。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据材料一可知,我国西北地区的气温未来10~50年将升高2.7℃,降水将增加25%,这是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的结果。

这种变化在一定时段内,将扩大湖泊面积、增加蓄水量,也会使部分地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但也可能带来洪涝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