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图谱Word文档格式.docx
《血细胞图谱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细胞图谱Word文档格式.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11μ)
正常成熟红细胞浆为弱嗜酸性,呈较均匀的淡红色,如呈灰兰色(整个红细胞或其一部分)则称为嗜多色性红细胞。
这种红细胞属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体积多较大,其染成灰兰色的嗜碱性物质是胞浆中的核糖体,它随着细胞的完全成熟而消失。
目前认为嗜多色性红细胞经煌焦油兰染色后即表现为网织红细胞。
上一页
成熟红细胞(胞体直径:
7-7.5μ)
成熟红细胞是呈粉红色,中央稍浅,大小近似相等无核的细胞。
原巨红细胞(胞体:
直径19-27μ)
巨红细胞是红细胞的另一系统,也分早、中、幼、晚。
但均较正常红细胞为大。
此种细胞可见于胚胎早期,恶性贫血及营养不良性巨细胞贫血。
系由于生血素(VitB12、叶酸)缺乏或吸收利用障碍所致。
这类细胞共同特点是:
胞体大,胞浆丰富,核染色质较为细致,排列较为疏松。
缺铁性红细胞
直径<
6.5μ
典型的血象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红蛋白的减少较之红细胞的减少更为明显。
红细胞胞体较小,大小和形状很不一致,每一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较少,仅周围一圈红色,中间有大片无色透明的区域(环状红细胞)。
红细胞聚集分布
成熟红细胞随机呈块状或束状聚集在一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病症:
1.多种抗体暴露;
2.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
3.非典型肺炎;
4.金葡菌感染;
5.冷凝集疾病。
缗钱状分布红细胞
四个以上成熟红细胞如缗钱状堆叠,主要常见于高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以及感染或怀孕时出现的纤维蛋白原增高症。
棘形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是一种带刺的红细胞,刺呈针刺状或尖刺状。
这种红细胞见于:
棘细胞增多症(血浆β-脂蛋白缺乏症),可高达70-80%,其它也见于肝病及制片不当时,正常红细胞也会变成棘细胞。
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色深,外周以苍白圈,在近红细胞边缘处又较深。
形同射击之靶,在正常情况下靶形细胞极少见。
但在黄疸、肝病、脾切除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在地中海贫血的血涂片上颇为常见。
水滴形红细胞
红细胞形态如梨形或水滴形,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及骨髓纤维化,以及地中海贫血、脾功能亢进或肾病等。
BiteCell红细胞
由于细胞内血红蛋白变性或沉淀成块,使细胞呈半圆形,提示可能有红细胞膜的缺乏,如G-6-PD缺乏症。
镰状红细胞
这种红细胞两端尖锐,长而狭,形如镰刀样,见于先天性镰状红细胞贫血和Hb-C病等。
刺毛红细胞
亦称锯凿细胞。
包括刺细胞、钻细胞及距细胞。
往往见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NH,距细胞多见于肝脏疾病,钻细胞也见于尿毒症。
半月形红细胞
胞体巨大,呈月形,淡红色。
为衰老红细胞在制片时人工造成,或见于某些增生性贫血、血小管球性肾炎。
固缩红细胞
红细胞中有一侧清晰区,而血红蛋白浓缩偏向另一侧,临床上常见于婴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呈椭圆形,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正常人椭圆形红细胞也可高达15%。
这种红细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这种红细胞至少占25%,一般要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
在大红细胞性贫血可达25%,恶性贫血及严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及镰刀形贫血也可见此细胞。
球形红细胞
此种红细胞直径缩短,厚度增加,细胞中心区的血红蛋白比周围多,呈小球形状。
常见于遗传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如Hb-S等)。
双淡染区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的中心淡染区呈条状,这种细胞正常小于4%,增高见于口细胞增多症,急性酒精性中毒时可大于5%。
裂红细胞
指红细胞碎片,包括盔形红细胞等,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破碎综合症;
其它常见于化学中毒、肾功能衰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红细胞
小红细胞
点彩红细胞
又名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血片中有时可见在染色正常的或胞浆嗜多色性红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深兰色颗粒者称为点彩红细胞。
在正常人血片中极少见,约占0.01%。
此种细胞出现表示再生加速并有紊乱现象。
有人认为它是由于在铅、铋、锌、汞中毒时红细胞膜被金属破坏,而嗜碱性物质在染色时被沉淀所致。
铅中毒病人此种细胞明显增多,为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H-J小体
是核的残留物,表现为在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浆内有一至数个染成深紫红色的小圆点,大小不一。
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以及缺铁性贫血等的骨髓及血片。
血红蛋白C结晶
HbC溶解度较低,高浓度时则析出棍棒状或六角形结晶,一般用较厚的血片、缓慢干燥后作罗氏染色,或在玻片上加3g/LNaCl液2滴,再加新鲜血1滴,复以盖片,四周涂凡士林,在37℃放置一小时后用油镜观察,即可见到.
粒系:
原始粒细胞
胞体:
直径10-20μ,圆或稍椭圆。
胞核:
较大、圆或稍椭圆居中或稍偏一侧,占细胞2/3以上,染色质细呈细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
核膜较不清楚。
核仁:
2-5个较小,清楚,呈淡兰或无色。
胞浆:
量少,呈明亮天兰色,绕于核周,无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阴性,但后期有时也可见阳性颗粒。
早幼粒细胞
直径12-15μ,比原始粒细胞较大。
大,圆或稍卵圆形,位于中央或稍偏位,染色质颗粒较原始粒细胞稍粗糙,呈均匀大沙粒体,核膜不清楚。
核仁1-3个,但有时核仁少而小。
量较多,分布可不等量。
淡兰色,无核周界,有嗜天青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阳性。
嗜中性中幼粒细胞
直径16-20μ,圆形。
圆形,或稍有凹陷,位于中央或稍偏位,约占整个细胞2/3,染紫红色,核膜明显,染色质尚均匀,随成熟渐增浓或呈小块状,核仁厚失。
多,淡红色,有多量嗜中性颗粒,染紫红色,细而圆。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嗜中性晚幼粒细胞
直径15-25μ
呈肾形,马蹄形、半月形。
但其核凹陷不到核直径的一半。
核膜增厚,染色质粗糙,紧密,核仁消失。
量多,浅红色。
全胞浆中布满中性特异颗粒。
嗜酸性晚幼粒细胞
嗜碱性晚幼粒细胞
嗜中性杆状粒细胞
嗜酸性杆状粒细胞
嗜碱性杆状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核右移
佩尔杰异常症血象(pelger-huet)
佩尔杰异常症:
一种遗传性周围血象中的粒细胞异常症,粒细胞的核叶不超过1-2个,并具有异常粗的核染色质。
中毒颗粒
空泡粒细胞
红斑狼疮细胞
Auer'
体
奥尔(Auer)氏体:
是含于胞浆内的一种被罗氏染色染成红色的棍棒状小体。
形态类似抗酸染色的结核杆菌。
一般认为它是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来自溶酶体?
),髓过氧化物酶,苏丹黑B染色和PAS反应都呈阳性。
正常细胞中见不到,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时原始、早幼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胞浆中,但决不会出现于淋巴和红细胞中,故对白血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杜尔(Dohle)氏体或RNA包涵体
Dohle氏体:
是一种出现于成熟粒细胞浆中的淡蓝色小体,常分布在细胞边缘、圆形或不规则,有时不止一个。
染色较模糊,稍有不注意或涂片染色不佳即不易发现。
目前认为它不过是红色胞浆中残留下来的一小块淡蓝色胞浆(含RNA),经常与严重感染时出现的其它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并存。
但偶尔可在某些孕妇或用细胞毒剂治疗的患者血片中找到。
May-Hegglin异常
May-Hegglin异常:
是一种先天性白细胞异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其特点是在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浆中,出现蓝色的类似杜尔氏体的包涵体。
患者常同时伴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出血倾向,但绝大部分人不表现任何症状。
Cheidiak-Higashi异常
Cheidiak-Higashi异常:
主要形态特点是在嗜中性粒细胞(包括幼稚细胞)胞浆中,含有一种粗大的颗粒。
该颗粒大小不一,直径1-4μ,圆、椭圆或不规则形,染成灰蓝色、蓝紫色、以至棕红色,甚为显著;
髓过氧化物酶,苏丹黑B染色和酸性磷酸酶均为强阳性。
有时在嗜酸性、嗜碱性和单核、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组织细胞中亦可见到此种大颗粒。
患者称为Cheidiak-Higashi综合征(CHS),多见于幼儿,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通常伴有中度白化病,其眼球及皮肤色淡而缺乏色素。
眼球震颤和畏光。
目前认为这种粗大颗粒是一种巨大的溶酶体。
含有这种溶酶体的细胞吞噬能力仍属正常,但游走能力及趋化性以及消化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
故极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并因反复感染最终出现外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多数在幼年即死亡,但杂合子可无任何症状。
Alder-Reilly异常
Alder-Reilly异常:
主要的形态特点是白细胞中(包括嗜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胞浆中含有粗大的染成深蓝色的(嗜天青)颗粒,有的压在核上,易与中毒性颗粒混淆;
通常颗粒不多,但仔细观察较易发现。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一种粘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
异常颗粒是由于溶酶体缺乏某些水解酶,造成粘多糖和神经鞘磷脂堆集,成为可染色的颗粒。
患者常同时伴有脂肪软骨营养不良或Hurler综合症。
单核细胞系
原单核细胞
直径15-20μ
较大,圆或椭圆,有的略凹陷,有折叠及折痕现象.占全细胞大小2/3。
居中或稍偏一旁。
染色质纤细疏松,网点排列,或较模糊不清。
染色较其它原始细胞淡。
核膜不清楚,核仁1-2个较大,不太清楚,淡兰色。
较其它原始细胞稍多,边缘不规则,有伪足状,灰兰色,着色不均匀,不透明,云雾状,无核周界,无颗粒。
在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时Auer'
s小体。
幼单核细胞
直径15-25μ
圆形或不规则形。
有折叠之折痕,凹陷或切迹。
染色质较原单核粗糙疏松些,丝网织状结构或模糊不清,淡紫红色,核膜不清楚,核仁0-3个,不太清楚,较大。
中等量,灰兰色,无核周界,可见嗜天青颗粒,密集在部分胞浆中。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特点:
1.浆与核的形状均不规则,浆如阿米巴样。
有内外浆之分,核呈不规则圆形,马蹄形,多折痕。
2.染色质的结构多样化,呈细或粗网织状或较模糊排列。
淋巴细胞系
a
幼淋巴细胞
直径10-18μ
占细胞绝大部分,居中或稍偏位。
圆形或椭圆形。
淡紫红色,染色质细致,排列匀称,核膜浓厚,界限清晰,核仁1-2个,清楚淡兰色。
量少,淡兰色或深兰,核周界明显,无颗粒,无Auer'
淋巴细胞
异常淋巴细胞
异常淋巴细胞也称不典型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经抗原或致丝裂原刺激后,DNA大量复制,并相继合成大量RNA,向幼稚细胞或浆细胞方向转化。
这种处于转化过程中,具有一些新的形态学特点的细胞,称为异常淋巴细胞。
其特点是体积变大,核大,染色质变得疏松,甚至会出现模糊的核仁或核分裂现象。
胞浆变化更为显著,不仅量变多,而且常变成深蓝色,有时有泡沫感,形似浆细胞。
异常淋巴细胞多见于病毒感染(如EB病毒、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的外周血中。
其中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流感、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较多见。
但正常人偶可见到,其中尤以小儿较多见,最高可达6%。
此外,在一些非病毒性感染疾病如药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疟疾等也可见到。
浆细胞系统
原始浆细胞
原始浆细胞:
直径14-20μ;
核较大,约占细胞2/3,圆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
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均匀分散或呈细网状。
核仁2-5个,淡蓝色,不显著。
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为多,深蓝而不透明,近核处着色较浅,无颗粒,偶可见到空泡。
原始浆细胞在正常骨髓中极少见到,只有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时才可大量存在,并有形态变异。
幼浆细胞
幼浆细胞:
直径15-25μ;
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1/2左右,位于细胞中央或偏于一侧,染色质较原始阶段粗而密,开始有浓集现象。
核仁1-2个,不清晰。
胞浆深蓝色或呈多染性,近核部分常有呈半月状的淡染区,偶尔可见到有空泡。
浆细胞
浆细胞:
直径10-20μ;
核较小,占细胞的1/2以下,多偏于一侧,偶可见双核;
染色质粗密、聚集成堆、常染成紫丁香色、不均匀,在近核处一边常伸出半月状淡染区;
浆中偶见有空泡或有泡沫感。
Russell小体
Russell小体是浆细胞浆内的一种数目不等,大小不一染成肉红色的球形小体,它是浆细胞中分泌免疫球蛋白的一种小体。
如胞浆内充满此小体,核常被挤到一傍,称为葡萄细胞(grapecell)或称mott细胞(桑椹状细胞)。
Russell小体在染色中有时会溶解,以致染成淡黄色或形成空泡,成为泡沫样细胞,须与脂肪细胞区别。
Dutcher小体
Dutcher小体是一种含于核内的PAS阳性包涵体,经罗氏染色后,较核染色为淡,可在约7%的骨髓瘤患者中见到,以IgA型骨髓瘤较多见。
火焰状细胞
火焰状细胞是指浆细胞内沉集了一些无定形沉淀物,并常染成红色,故名。
现已知沉集物也是免疫球蛋白,且多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瘤。
巨核细胞系统
原巨核细胞
直径15-30μ不太规则,为所有原始细胞中胞体最大者。
巨大,圆形或不规则形,核仁2-3个,淡兰色,大小不等,不太明显。
量很少,不规则,呈海绵样,深兰色无核周界,无颗粒但有叶呈泡沫状。
幼巨核细胞
直径20-50μ,是巨核细胞系统成熟过程中的中间细胞,其胞体较大。
巨大,稍偏于一侧,通常为肾形,或不规则,可呈凹陷或切迹,染色质较粗而密,有局部浓部染现象,模膜清楚,核仁可有可无。
中等量可呈伪足状,稍兰红色,于核附近的染色较深,无核周界,于核的附近出现极细的嗜天青颗粒,但胞浆外周无颗粒。
巨核细胞
直径40-70μ或100μ。
形状不规则,常呈层层叠叠或多叶扭转,分叶状等。
染色质粗糙,常呈团块状。
丰富,充满较粗大的紫红色颗粒,可聚积在一起。
堆集成团。
细胞膜不清晰,呈伪足,胞浆外缘有血小板形成。
血小板
巨型血小板
巨型血小板:
直径可达7-30μ,比红细胞还大,有时甚至会误认为点彩红细胞或淋巴细胞。
有的外形不规则,呈椭圆、杆状、带状等,有的拉得较长、粗细不均。
浆透明、色淡、颗粒减少,多见于ITP、骨髓纤维化和慢粒白血病、SLE、DIC、子痫及某些风心病等涂片中。
多核巨核细胞
多核巨核细胞:
核分叶过多或分为几个独立的核,染色质较疏松;
胞浆与成熟巨核细胞同,有时较蓝,通常无血小板形成。
多见于缺乏VB12和叶酸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应与破骨细胞相区别。
上一页
变性巨核细胞
变性巨核细胞:
胞浆有空泡或玻璃样变性,颗粒少甚至无颗粒;
核染色质松散、网状或呈粗条索状,核可分叶甚至分叶较多。
以上二者可单独存在,亦可两者皆有。
多见于ITP。
小巨核细胞
小巨核细胞:
很小,一般为6-10μ,最大不超过15μ;
外形似淋巴细胞,常有毛刷状或不规则的突起。
胞浆少、呈云雾状,无颗粒或颗粒很少、很细。
周围可有血小板附着。
单个核、染色质粗糙、致密、核仁模糊。
此细胞在骨髓中可分散亦可聚集存在。
偶可在外周血找到。
小巨核细胞多见于MDS、巨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时的骨髓或血片以及ITP的骨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