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335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

东坡《涵虚亭》诗:

“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

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

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

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

“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

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

”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

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

“芹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

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

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

他说:

“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

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

(《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

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

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

尧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炼、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C.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D.诗歌与音乐、绘画、戏剧乃至建筑都有广泛的联系与密切的关系,诗词作为文化的名片,甚至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它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C.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明,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

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C.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赞不绝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D.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杨氏。

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

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

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

“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

”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

“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

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

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

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

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

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

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

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

“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

”祖常犹未以为然。

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还长沙比:

比较。

B.竟黜刘生。

竟:

竟然

C.文虽善,不与也与:

赞许。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速:

加快。

5.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B.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C.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短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遍读经书,通晓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

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

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

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

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

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

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

(5分)

译文:

(2)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

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9.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2)“春雨”“春草”是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但韩愈却能体察入微,把早春刻画得具有诗意形象,并写出心灵的微妙感受的诗句是:

“   ,  。

(3)杜甫的《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  ”,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6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6分)

陶诗言:

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

1944年,大学毕业,他以优异成绩留校任助教,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学术生涯。

在这期间,他在涂长望、朱炳海等气象学前辈的影响下,决心振兴中国的天气预报事业。

他任教期间编著的《等变压场及其在天气预告上的应用》以及《天气预告之前瞻与后顾》是其以后学术思想发展方向的一个缩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诗言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气象学的研究工作。

建国初期,国防与经济建设都急需气象服务。

1950年3月,中央军委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通力合作,成立了“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陶诗言任中心副主任,该中心是现国家气象中心的前身。

中心的任务一是完成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事气象保障任务,二是向国内发布天气预报。

作为中心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陶诗言一心扑在气象预报事业上,与大家一起不辞辛劳、埋头苦干,从填图到分析预报,他样样都干。

遇到有灾害性重大天气事件时,往往由他负责签字发布天气预报。

当时的中心每天都向国内和朝鲜前线发布天气预报和气象情报,为新中国的天气预报事业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他在实践中建立和总结了各种天气预报方法,陆续发布了寒潮、台风、暴雨、霜冻、中期降水等预报,填补了中国天气预报史上的空白。

陶诗言利用当时日益丰富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少数的高空观测资料,系统地划分了入侵中国的寒潮路径,这一研究成果,至今仍在中国气象台(站)寒潮路径的预报中被广泛应用。

他在寒潮研究上第一次提出了寒潮过程暴发是高空大型天气过程急剧调整结果的新观点。

他发现亚洲阻塞形势的崩溃也是导致东亚寒潮的一种常见高空环流形势。

他用高低空流场相联系的观点分析东亚寒潮的暴发,使预报时效延长3天左右,而且寒潮预报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1950年,虽然陶诗言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以及大气物理所从事气象学研究工作,但他始终保持与生产业务预报部门的密切合作,参加了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卫星气象中心等许多工作,这些工作促进了科研机构和业务预报部门的协调合作,对于指导和提高预报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4年8月,长江流域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

由于陶诗言等人的正确判断和预报,使国家和人民避免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这一成功的预报,受到国务院的嘉奖。

1956年,由于他在工作中有突出成绩,被提升为研究员。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展了核弹、导弹等的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

国防气象保障预报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陶诗言等人毅然接受了这项预报任务。

1964-1967年,他多次到试验基地工作。

每次去基地,他跟解放军指战员一起摸爬滚打,有时连续几天不睡觉,以极大的责任心,顺利地完成了国防试验的气象保障任务。

为此,陶诗言荣立个人一等功和二等功各一次。

此外,他还帮助部队培训气象人员,当年他所培训的20多名军队气象员,如今都已成为各个特种部队气象部门的高级指挥员。

60年代末,业务气象卫星开始实行传送APT云图,陶诗言及时指导中国气象卫星接收和卫星资料应用的研究工作,并亲自参与中央气象台卫星资料的应用研究,开创了中国利用气象卫星监测灾害性天气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天气预报水平。

1981-1985年,陶诗言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与国家气象局的几位专家合作,研究利用卫星云图分析预报台风的移动、强度变化以及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分析预报方法,提出了一个分析预报程序。

这个预报程序目前已在中国沿海各省台风预报业务中普遍使用。

这项研究在1985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他的气象理论与预报实践相结合的学术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为气象界所公认。

在做预报、搞科研的过程中,陶诗言培养了大批青年业务骨干,他们当中很多人已成为一些省市气象局、台的负责人。

在陶诗言86岁时,依然带着两名博士生。

他敏锐的科研视角,卓越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像空气一样,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两项是()()(6分)

A.陶诗言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气象科技的发展变化,他在中国天气预报和卫星气象学的创立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B.作为一个气象学家,陶诗言学识渊博,在许多领域研究成果卓著,他善于将气象理论与预报实践相结合,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

C.陶诗言没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没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都是和大家一起,且样样都干。

D.无论是对寒潮的预报,还是对特大洪水的预报,或者是通过卫星云图对台风的预报,陶诗言都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预报,使国家和人民免受了一些经济损失。

E.“像空气一样,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形象地表现了陶诗言对年轻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也正是这种影响使得他们成为气象行业的骨干。

(2)文章前两段的内容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3)陶诗言在天气预报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

(4)陶诗言成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

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

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

B.亚洲近期多数国家对美国所主导的金融体制表示出强烈的憎恨,纷纷表示将参加由中国所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中央对公款消费的限制、环境保护的倡议和鱼翅市场假货多,造成近年来这类高档食材几乎没有销路的主要原因。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随着现代化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

,。

因此,如何复兴传统民间游戏,关乎我们的记得住的乡愁和童年的记忆。

①民间游戏失去了游玩的场所

②民间游戏便失去了原有的乐趣和童趣

③许多“大杂院”消失了

④民间游戏失去了广大的参与者

⑤没有儿童的嬉戏打闹

⑥“鸡犬相闻”的邻里没有了

A.⑤②⑥④③①B.③①⑥④⑤②C.③①⑤④⑥②D.⑤①⑥④③②

15.下列日常情景中,语言表达正确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令尊身体可好?

令郎小学毕业了吧?

B.(老王听说朋友要来访)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某失主对送回自己失物的人)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拨冗登门致谢。

D.(某同学在班会上发言)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16.就目前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首都经贸大学等三所高校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数据如下。

仔细读图并回答问题。

(7分)

(1)图表反映了怎样的民意?

(3分)

(2)假如你是记者,针对“扶不扶”的问题进行街头采访,遇到下面两个人的回答,你将怎样劝导?

(4分)

【甲:

一脸冷漠】我不去扶。

又不是我家老人,关我什么事。

【乙:

面带犹豫】我很想扶,但是人心难测啊。

要是老人赖上我,可是麻烦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苏格兰北部设得兰群岛有一条一日游路线,一位退休的远洋老船长负责运送游客。

油轮每次起航前,老船长都会面对风平浪静的大海祈祷;

很多时候,游客看到这种情况,都会禁不住笑出了声。

有一次,油轮起航不久,平静的海面狂风大作,船疯狂的颠簸;

这时,很多游客开始向老船长一样祈祷,也有人要求老船长跟着他们一起祈祷。

但老船长说:

“在风平浪静时我要祈祷,但在波涛翻滚时我要照顾好我的船。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

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长外14——15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1.D(音乐不是其他一切艺术的源泉,生活才是艺术的真正源泉)

2.B(指代对象错误,“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是指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体会)

3.C(张冠李戴,列举罗素的例子,不是赞美中国古诗,而是赞美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

4.C(A.比:

等到。

B.竟:

最终。

D.速:

招致。

5.D.(正确标点:

“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另,A、B句正确标点:

“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

6.A(从原文看,虞集在得到刻本之前就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7.

(1)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

(2)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参考译文】

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

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

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

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

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

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

“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

”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虞集对同僚们说:

“国家分科考试之法,各经典的传和注各有所规定,将要以此统一道德标准、风俗习惯,不是想让学者各自独占其业,如同近代研究五经的学究那样固执浅陋。

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一人之见所能详尽,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必先有成见,假若先有成见,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即从此而生。

”其后他两次任考官,都坚持此说,因此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

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

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

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

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

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

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

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

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

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

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

“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

”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

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

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

手法:

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

9.“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

(2分)“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

(2分)“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2分)(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6分)

(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选CE.(C项“没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没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