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0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docx

《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docx

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智能制造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重大原因是信息技术加速推动着工业化的进程。

工业化和信息化都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的目标也在于实现人类社会的现代化。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后期,工业机器代替了农业和手工业中的手工劳动,机器大生产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有优势地位,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

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农业化、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化是工业高度发展的阶段,也是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的过程。

在新的发展时期,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深化应用,将持续推动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也使得传统的制造业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全球制造业开始逐步脱离传统的人力及机械化制造,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带动高新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融合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

一两化融合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是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广泛利用信息设备、信息产品、信息技术等,在推进数字化的工业研发、智能化的制造装备、自动化的生产流程及网络化的流通经营过程中,通过技术、产品、业务、产业衍生等多层次的融合,实现生产效率、生产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过程。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新时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工业现代化的主导战略。

两化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整体优化升级。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十六大报告再次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地提及了两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方针。

这就表明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历史关键时期,只有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中蕴含的战略机遇,继续强调信息化的科技引领作用,深度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才能加快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的步伐。

中国在2012年人均GDP达到38354元,[1]相当于6100美元,根据发展经济学的原理,人均GDP2000~10000美元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另外,再按照世界银行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划分低、中、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中国2012年的人均GNP达到了4160美元,已经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

按照上述两种判断标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已经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

这就意味着从需求到生产、消费等方面都会发生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势必要求我们转变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消费方式等来适应能源、资源等需求日益加大的状况。

然而,目前中国在工业化尚未完成,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发展中遗留下来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及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多种问题,而且存在信息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这种社会大背景和双重压力下,深入融合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是解决目前困境的重要突破口。

(一)转变经济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缺乏、发展层次偏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推动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传统工业产业的发展,是促进经济生产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新举措。

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在推动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工业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和全面覆盖的同时,加快了制造模式向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变。

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车船电子、航空电子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加。

(二)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基础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从狭义上来讲,主要是针对那些已步入信息化阶段而又未完成工业化阶段的国家的特定任务,中国目前就属于这一类国家。

欧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席卷全球的今天,早已完成了工业化,在一定意义上来讲,现在是处于全信息化的社会。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或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发展模式,决定了在目前它要完成工业化的任务的同时,面临信息化的任务。

然而,今天中国工业化发展所处的环境与30年前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化快速发展所处的社会大背景有很大不同。

中国无法按照顺序来完成两大任务,这就要求中国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工业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是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有效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从深层次来看,这一体系的关键就在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无论是高新技术、新兴产业,还是现代农业与服务业,与过去传统产业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在研发、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等环节都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此外,信息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工业化的基础,无论是多么先进的信息产业,也需要在传统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设备、技术、工艺等作为基础支撑。

未来,信息产业将持续引导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只有紧跟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步伐,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运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才能有效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

二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

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影响着国计民生,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和材料制造业等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各国都把制造业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社会财富的60%来自制造业,国民经济收入的45%来自制造业。

有资料显示,美国68%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对GDP的直接贡献率大于20%。

美国在过去的20年内经济增长也是依靠计算机、通信、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制造业的复兴拉动的。

此外,日本政府多年来也致力于大力发展本国的制造业,为其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巨人付出了艰辛努力。

(一)两化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也推动着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首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得以大规模使用,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加剧了人力资本间的竞争,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

其次,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的需求使得制造业企业必须灵活应对市场的不可预期与不确定。

最后,全球性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要求制造业必须改变过去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粗放生产方式,迫使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此外,资源配置全球化也是制造业转变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在其促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将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地区,只专注于核心制造业务以及制造业产业链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近年来,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各种发展计划,促进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世界制造业领域呈现出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和绿色化等多种模式。

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在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的过程中,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使得实体向虚拟、完全制造向总装备制造、单纯制造向服务制造、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发展。

(二)两化融合是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依据

制造业也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核心,中国工业制造业总产值约占GDP的4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已成为全球的制造大国,有“世界制造业中心”之称,也已成为全球OEM生产基地。

但与欧美、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比是有差距的。

当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后,中国的传统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优势将丧失。

劳动力供需趋紧、工资成本的上升,将是中国制造业未来面临的长期趋势。

此外,当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于提升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时代,它们不间断地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来推动整个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在这种背景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机遇,同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成为两化融合的重要突破口和方向。

中国制造业也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将信息技术融合、渗透到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和材料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流通等多个环节,推进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从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家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仍在制造业,只有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融入制造业,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两化融合过程中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思路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之路,美国政府于20世纪末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计划,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核心放在了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上。

美国政府采取了提高科技研究、开发经费,转移科研投资中心,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力度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日本政府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采取了务实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通过政府干预来引导高新技术的发展,其生产模式、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打破了本国制造业发展的困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之路。

机械、汽车、仪器设备、电子和化学业是德国这一制造业大国的主要支柱产业,受世界制造业竞争激烈的影响,德国为振兴国家制造业,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制造业战略计划,包括提升产品开发和制造方法的效率,促进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在制造领域的融合等。

我们从对发达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过程中研究总结得出,它们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三条明晰的思路。

一是从提升产业的角度来看,发达国家普遍抓住了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对其传统的制造产业进行了融合、渗透与改造。

同时,发达国家都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聚焦在集成高新技术的高端制造业上,像3D打印机的设计、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超级计算机的研发,以及企业信息化、绿色制造等。

二是从拉动国内外需求来看,发达国家都致力于与人们的生活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相关的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涉及交通运输方式的便捷化、快速化,物流配送的及时高效化,以及其他个人产品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

三是全球各国都将在未来20~50年内共同关注能源与资源的获取、利用,包括将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技术与产品纳入战略计划。

国外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过程既是产业升级的过程也是社会文明、自然环境升级的过程,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根据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先进的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如现代化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设备制造、高精尖数控机床的设计与制造、大型机械装备等。

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①要立足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加大研究和开发力度,把握关键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沿,创新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地运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来改造传统制造业。

②要推动制造业向集群化、模块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争取全球网络发展时代的高新技术集群发展,并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产业升级的趋势能够自我持续。

③鼓励制造业向服务业衍生,注重延伸价值链的长度。

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也应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只有现代服务业才能提高先进制造业的价值,才能提高先进制造业的品牌效益。

未来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重点就在客户需求的产品设计、客户渠道整合等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

④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由于新兴技术在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着投入周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