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同步配套习题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078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同步配套习题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同步配套习题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同步配套习题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同步配套习题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同步配套习题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同步配套习题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同步配套习题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同步配套习题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同步配套习题 新人教版文档格式.docx

(1)灭火原理

①隔绝氧气(或空气);

②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③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辨误区灭火原理 ①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

②灭火可采取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清除可燃物三种措施中的任何一种,不需要同时具备。

(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①移走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例如,森林失火时,要迅速在距离火场不远处伐木,形成隔离带。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如油锅失火可盖上锅盖,酒精灯火焰用灯帽盖灭等,它们都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③降低温度,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如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扑灭;

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3)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物质

或器材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水基型

灭火器

隔绝空气

非水

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一般火灾及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CO2灭火器

降温又隔绝空气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处的火灾

析规律选择灭火方法时应遵循的规律 电器或电线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

图书、档案材料、精密仪器着火时,不可用水直接灭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油火、气火不能用水灭火,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气或油的密度比水小,不能隔绝空气。

【例2】下列图示中的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

A

用水灭火,水蒸发吸热,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B

当火势较大时,用灭火器灭火

C

×

直接泼水灭火,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灭火

3.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的概念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的条件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或氧气浓度较高的情况下,遇到明火都可能爆炸,故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都要严禁烟火。

(3)爆炸极限

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检验其纯度。

释疑点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不一定都是因燃烧而引起的,如轮胎爆炸、锅炉爆炸都是物理变化。

(4)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①易燃物:

是指易燃烧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常见的易燃物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沼气、石油产品、发胶摩丝、柴草、面粉、煤粉、棉絮等。

②易爆物:

是指受热或受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③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a.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b.在搬运易燃易爆物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撞击;

c.要注意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

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静电消除设备,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要做到人走电断,经常检查以防止自燃和爆炸。

(5)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例3】易燃物和易爆物如果存放不当很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下列物质属于易燃物的是(  )

①酒精 ②白磷 ③氧气 ④液化石油气 ⑤硫 ⑥镁带 ⑦食盐 ⑧汽油

A.③

B.①②④⑧

C.①②④⑤⑥⑧

D.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以及容易燃烧、容易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等,酒精、白磷、液化石

油气、硫、镁带、汽油等都属于易燃物,而氧气为助燃物,食盐不可燃,故正确答案为C。

4.用水灭火的适用范围

喷水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因此,水是常用的灭火剂。

但用水灭火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下列情况下不适宜用水来灭火:

(1)油类、酒精、各种燃料气失火。

油类、酒精的密度小于水,若用水灭火,会增大火势。

燃气的密度小于水,用水来灭燃气类燃烧引发的火灾也是无效的。

最佳灭火方法是用土、细沙、湿棉被等将火盖灭,也可用干粉灭火器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2)电器或电线着火。

应该先切断电源,后灭火。

若直接用水浇来灭火,容易发生短路或触电事故。

(3)能和水发生反应的物质失火。

钠、钾等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就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氢气,镁在高温下也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若钠、钾、钙、镁等金属失火,不能用水来灭火,否则会增大火势,可用沙土盖灭。

【例4—1】据报道:

2009年5月7日下午,宁波市某气雾剂厂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

小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氢气

是可燃性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Al+6H2O

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表示)。

(2)其实,有些火灾也不能用水灭火,如________(举一例)。

爆炸的直接原因是车间内大量的氢气发生急速燃烧。

由题意可知,铝粉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故铝粉着火不宜用水来灭火。

(1)2H2+O2

2H2O

(2)铝粉着火、油着火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例4—2】2010年5月,一辆行驶在某乡村102国道上运送镁粉的罐车起

火。

由于镁遇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因此消防官兵用了覆盖沙土的方法将火扑灭。

请回答:

(1)镁粉燃烧通常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覆盖沙土灭火的原

理是什么?

(3)解释镁粉着火不能用水灭火的原因。

(1)镁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镁粉的着火点。

(2)隔绝氧气。

(3)镁与热水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避免增大火势。

5.面对火灾如何自救

(1)发生

火灾时要保持镇定。

如果火势不大,

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灭火;

若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先了解火源的正确位置,然后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

(2)如果火势扩大,应尽快通知家人和邻居设法离开现场,沿途要关闭门窗,以降低火

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切勿乘电梯或升降机,以免被困。

关闭门窗,可防止因空气对流而增大火势。

(3)若无法离开现场,应采取以下措施:

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打开窗户,在窗前呼救……

【例5】

(实际应用题)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事故很多是由缺乏自救常识而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

的是(  )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B.遇到意外事故,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求救电话

C.处在烟雾较浓的环境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

D.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区

室内起火,要控制空气的流通,紧闭门窗可因缺氧,防止火

灾蔓延

打电话求救是危险发生时正确、必要的行为措施

烟雾较浓的环境中,越高处烟雾浓度越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可有效防止有害气体和烟尘进入呼吸道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不易逃出火海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2.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到溶洞探险打灯火照明

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

C.到小煤窑挖煤用火把照明

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

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5.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做阻燃剂的原因是(  )。

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

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

6.下列关于灭火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

二、填空题

7.家用燃气主要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H2、CH4、CO)和罐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C4H10、C3H6、C4H8)等,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厨房中安装泄气报警器(如图B所示)。

(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罐装液化石油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图________(填“A”或“B”)安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是否可以开灯检查________(填“是”或“否”)。

(3)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________(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或调小气灶________(填“空气”或“燃气”)进入量。

8.如下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

使用时,将灭火毡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及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下列材料填空。

材料一:

1703年,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系统提出燃素学说,认为物质可以燃烧是因为它们含有燃素。

如木炭和金属燃烧释放出“燃素”后,就剩下了失去“燃素”的死灰。

但是,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燃素”。

材料二:

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并研究其在燃烧中的作用。

提出了氧化学说,认为燃烧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发光、放热的剧烈反应。

初步揭开了燃烧的神秘面纱。

(1)材料一中,木炭燃烧释放出“燃素”的化学方程式为:

(2)燃烧条件是“氧化学说”的重要内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采用了多种控制燃烧的措施。

①确保良好的通风,除能保证人的安全外,还能使通过隧道的车内汽油充分燃烧,这是考虑到充分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隧道使用了氢氧化铝阻燃材料,它在受热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铝能阻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燃烧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请根据下列事实,对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燃烧条件提出新的认识。

①CO的含量小于12.5%时,在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新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木炭在氧气浓度低于14%的空气中,达到着火点也不会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钠可在氯气中燃烧,镁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三、实验探究题

10.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________和实验__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实验________和实验____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4)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

为了生产安全,要求井下通风状况良好,控制天然气浓度在1%以下;

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挖掘时防止和减少摩擦火花的产生。

上述措施可以防爆是因为破坏了燃烧的某些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A 解析:

电器起火不能用水浇灭,易引发触电事故。

2.A 解析:

形成溶洞过程,洞内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探险打灯火照明是必要的;

但煤窑里却不能用火把照明,因为煤洞里有瓦斯气体易燃烧爆炸。

3.B 解析:

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而灭火。

4.C 5.B

6.B 解析:

用水泼灭是把温度降低到木材的着火点以下。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降低的。

7.

(1)B 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 

(2)否 (3)空气 燃气

8.

(1)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温度没有达到羊毛及铝质纤维的着火点 (3)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9.

(1)C+O2

CO2

(2)①充足的氧气 ②2Al(OH)3

Al2O3+3H2O↑

分解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生成大量的水蒸气稀释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3)①在空气中,可燃性气体需要达到一定浓度(或量),达到着火点才会燃烧

②氧气需要达到一定浓度(或量),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才会燃烧

③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空气)

10.

(1)4P+5O2

2P2O5 

(2)② ④ (3)③ ④

(4)移除了可燃物、控制温度在着火点以下

课题3 元素

(1)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2)氧、硅、铝、铁、钙 (3)一种元素 (4)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5)“钅”字旁 (6)周期 (7)电子层 (8)核电荷(或质子)

1.元素

(1)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氧元素是所有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的总称,碳元素是所有质子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

谈重点正确

理解元素概念

元素是对原子的分

类,分类的标准是原子中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不同种元素原子的根本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

同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一定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例1—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中子数不同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一定不同,但最外层电子数、中子数可能相同。

(2)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如:

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是同一种元素。

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元素则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即元素和原子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

(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①元素在地壳中分布不均匀。

地壳中含量占前九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

谐音记为“养龟铝铁盖,哪家没青(菜)”;

按质量计,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居

前四位的

元素依次是氧、碳、氢、氮。

③空气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依次是氮、氧。

(4)元素与物质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自然界中,物质的种类繁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并不多,目前人类已知的只有一百余种。

例如,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稀有气体氩气是由氩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的。

不是物质,也不是钙原子,而是钙,元素。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6)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了,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例1—2】科学家发明的月球制氧机,是利用聚焦太阳光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氧气。

由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元素B.氧分子

C.水D.高锰酸钾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2.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规定

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氢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Hydrogenium,元素符号就写为H,氧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Oxygenium,元素符号就写为O。

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例如用Cu表示铜元素,Cl表示氯元素,Ca表示钙元素。

(2)元素符号的写法

①只用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N、S、P、C、K等;

②用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遵循“一大二小”原则,如Na、Ca、Cu、Cl等。

【例2—1】108号元素是人工合成的元素,其元素符号由两个字母组成,下列书写正确的是(  )

A.HS B.hS

C.hsD.Hs

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元素在书写时要遵循“一大二小”的原则。

108号元素符号由两个字母组成,其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一定要小写,故选D。

(3)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例如,“Cl”可表示氯元素,也可表示一个氯原子。

②对于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表示一种单质,例如:

“Ag”可表示银元素;

一个银原子;

金属银。

③当元素符号前加数字时,只表示原子个数。

2H

不能再表示氢元素了!

【例2—2】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N   B.CO

C.CuD.2Cl

表示氮元素或一个氮原子

表示一氧化碳分子

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和铜这种物质

表示2个氯原子

(4)元素的分类

通常人们把组成物质的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根据元素的名称可以判断一种元素属于哪一类。

①金属元素的名称一般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如钠、铁、铜等。

②非金属元素分为三种情况:

名称带“气”字头的,表示气态非金属元素,如氧、氮、氢等;

名称带“氵”的为液态非金属元素,如溴;

名称带“石”字旁的为固态非金属元素,如硫、磷、碳等。

③稀有气体元素的名称均带“气”字头,如氦、氖、氩等。

均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

【例2—3】下列元素都是金属元素的是(  )

A.碳、铜、钙、氧

B.硫、铁、磷、氦

C.钾、镁、钡、汞

D.氢、钠、氦、镁

应根据元素

名称的偏旁部首来判断元素属于哪一类。

金属元素的名称一般有“钅”字旁(汞和金除外),显然全是金属元素的是C项。

3.元素周期表简介

(1)原子序数

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叫做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2)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

①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目前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的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①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②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内寻找新物质(如半导体材料、农药、催化剂等)。

【例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作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________。

(2)12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

于________(填“金属”或

“非金属”);

Ne的化学性质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1)张青莲(门捷列夫或道尔顿等) 

(2)Mg 9.012 金属 稳定

4.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在讨论物质组成时,一般用“某某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描述;

分子、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常用来描述物质的构成或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