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3章节单元检测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9886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13章节单元检测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物理13章节单元检测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物理13章节单元检测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物理13章节单元检测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物理13章节单元检测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13章节单元检测题Word下载.docx

《物理13章节单元检测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13章节单元检测题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13章节单元检测题Word下载.docx

B

6.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中可能的是()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

B.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变而速度不变

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

D.加速度的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

ACD

7.由

,可知()

A.a与

成正比B.物体加速度大小由

决定

C.加速度方向与

方向相同D.

就是加速度

CD

8.

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分别描述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8s时两物体的瞬时速度相等

B、a出发后8s追上b

C、在前8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

D、a的加速度比b的加速度大

9、(14分)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

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下图所示。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

……,

得平均值g=8.667m/s2;

方法B:

得平均值g=8.673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__;

方法B中有__________。

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

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S1,S6或37.5,193.5

S1,S2,S3,S4,S5,S6或37.5,69.0,100.5,131.5,163.0,193.5;

B;

偶然;

阻力[空气阻力,振针的阻力,限位孔的阻力,复写纸的阻力等],交流电频率波动,长度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等。

10.(15分)我国铁路上火车经过多次提速,火车的运行速度较大,而车轮与铁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又不大,所以飞驰的火车在发生险情紧急刹车后,到完全停下的制动距离是很大的.据实际测定,在某一直线路段,某列火车车速为86.4km/h时,制动距离为960m.(设火车刹车时受到的阻力不变)

(1)求紧急刹车时火车的加速度大小.

(2)在同一路段,该列火车的行车速度提高到108km/h

时,制动距离变为多少?

解:

(1)设列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1=86.4km/h=24m/s,末速度v=0,位移s=960m,紧急刹车时加速度为a.

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代入数据得:

a=-0.3m/s2

所以火车加速度大小为0.3m/s2.

(2)火车初速度v2=108km/h=30m/s

代入数据得制动距离:

s=1.5×

103m

0.3m/s2;

1.5×

11.(15分)在水平面上,一辆小车从静止开始以

的加速度前进。

有一人在车后与车相距

处,同时以

的速度匀速追车。

(1)试分析人能否追上车?

(2)若能追上,求追上时小车的速度;

若追不上,求人与车的最小距离。

当人与车相距最近时,即人与车速度相等时,所需时间:

车的位移:

人的位移:

因为

,所以,人追不上小车。

两者相距的最小距离:

不能追上,最小距离为2m。

12、(16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

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

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

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

S1=S2+S0

联立以上四式解得:

⑵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

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L-S2=6.5m

3m/s2;

6.5m

1.如图所示,物体m放在水平桌面上,被水平细绳拉着处于静止状态,则()

A.物体m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总是平衡的

B.物体m对桌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水平向右的

C.绳对物体m的拉力小于物体m所受桌面的摩擦力

D.物体m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物体m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A选项错误;

桌面相对于物体m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所以B选项正确;

由于物体m所受的是静摩擦力,与拉力F等大反向,故C选项错误;

.物体m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m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选项错误。

答案:

B

2.如图所示,人重600N,木板重400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0.2,现在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板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

A.人拉绳的力是200NB.人拉绳的力是100N

C.人的脚给木板摩擦力向右D.人的脚给木板摩擦力向左

把人与木板看成一个整体,绳拉人与绳拉木板的力都为T,根据平衡条件有:

所以T=100N,即人拉绳的力也是100N,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对人来研究,人也处于平衡状态,其中绳对人的拉力向右,因而木板对人的静摩擦力向左,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则人对木板的静摩擦力向右,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BC

3.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力F垂直于斜面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大

B.力F越小,物体所受摩擦力越小

C.力F越大,物体所受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越小

D.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力F无关

由于物体m所受的为静摩擦力,即有:

,因而与F无关。

4.如图所示,轻绳两端分别与A、C两物体相连接,mA=1kg,mB=2kg,mC=3kg,物体A、B、C及C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轻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要用力将C物拉动,则作用在C物上水平向左的拉力最小为(取g=10m/s2)()

A.6NB.8N

C.10ND.12N

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小球(不能视为质点),静止在内壁光滑的半球形碗底,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F1;

每个小球对碗的压力大小均为F2。

当碗的半径逐渐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变大B.F1变小

C.F2变大D.F2变小

6.如图所示,一物块受到一个水平力F作用静止于斜面上,此力F的方向与斜面平行,如果将力F撤除,下泄对物块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物块将沿斜面下滑

B.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C.物块立即获得加速度

D.物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改变

有F时,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为:

方向与mgsinθ和F的合力反向,当F撤除时,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变为:

,方向与mgsinθ反向,因为

,故易知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7.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FN不变,f变大B.FN不变,f变小

C.FN变大,f变大D.FN变大,f变小

以两环和细绳整体为对象求FN,可知竖直方向上始终二力平衡,FN=2mg不变;

以Q环为对象,在重力、细绳拉力F和OB压力N作用下平衡,设细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P环向左移的过程中α将减小,N=mgtanα也将减小。

再以整体为对象,水平方向只有OB对Q的压力N和OA对P环的摩擦力f作用,因此f=N也减小。

答案选B。

点评:

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整体法是力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若研究对象由多个物体组成,首先考虑运用整体法,这样受力情况比较简单;

但整体法并不能求出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故此时需要使用隔离法,所以整体法和隔离法常常交替使用.

8.如图所示,用轻绳吊一个重为G的小球,欲施一力F使小球在图示位置平衡(θ<

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F最小值为Gsinθ

B.若力F与绳拉力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必成θ角

C.若力F与G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可能成θ角

D.若力F与G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可能成2θ角

当F与绳垂直时有最小值,即

,A选项正确;

小球平衡时,G、F、T三力构成密闭的矢量三角形。

当F=T时,如图1所示,根据几何知识,有:

α=θ,故B选项正确;

当F=G时,如图2所示,根据几何知识,有:

β=θ,所以β+θ=2θ,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ABD

9.(12分)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现提供如下实验器材:

方木板;

白纸;

弹簧秤(一只);

橡皮条;

细绳套(两只);

三角板;

刻度尺;

图钉若干。

能否用这些提供的器材完成实验,如果能,应如何操作?

能完成本实验。

用一个弹簧秤分先后测定两个分力的大小

(1)将弹簧秤钩住左侧的细绳套,用一条细绳拉右侧的细绳套,在两侧的拉力作用下,使橡皮条自由端到达预定位置,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两拉力方向

(2)将弹簧秤钩住右侧细绳套。

且保持原来右侧分力的方向不变,用细绳拉左侧细绳套,也保持左侧分力的方向不变,在两分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橡皮条结点仍到达O点,记录弹簧秤示数。

其它的实验步骤与提供两个弹簧秤时的实验步骤相同。

10.(12分)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纲丝、钢筋)受到的拉力会伸长,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这个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4m,横截面积为0.8cm2,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1/1000,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就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

(1)根据测试结果,推导出线材伸长x与材料的长度L、材料的横截面积S及拉力F的函数关系为。

(2)在寻找上述关系中,你运用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3)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求出新材料制成的金属细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

采用控制变量法:

①控制L、F不变,改变S,由表中数据可得:

x∝1/S;

②控制S、F不变,改变L,由表中数据可得:

x∝L;

控制L、S不变,可得x∝F,综上所述,故有:

当L=4m,S=0.8cm2,x=0.4cm时,由关系式可得F=104N。

(1)

(其中k为比例系数);

(2)控制变量法控制条件法(或控制条件法、单因子法、归纳法);

(3)104N

11.(10分)长L的绳子,一端拴着半径为r,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的A点上,如图所示,试求绳子中的张力。

小球受到mg、T、N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如图所示,则三力首尾相连刚好构成一个密闭的矢量三角形,根据正弦定理可得:

,其中

,解得: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

时的特例

D、物体向某方向运动,该方向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A、B

2、恒力F作用于甲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a1,此力作用于乙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a2,若将甲、乙两个物体合在一起,仍受此力的作用,产生的加速度是()

A.

B.

C.

D.

,所以:

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力学中,力是基本概念,所以力的单位“牛顿”是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因为力的单位是“牛顿”,而1N=1kg.m/s2,所以是个导出单位

C、各物理量采用国际单位,通过物理公式求得的结果一定为国际单位

D、物理公式不仅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力虽然是力学中一个最基本概念,但力的单位却不是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秒,其它为导出单位,物理公式不仅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

已知量采用国际单位,通过物理公式求得的量一定为国际单位。

因此,正确答案为B、C、D

B、C、D

4、某人坐在前进中的列车厢内,观察水杯中水面变化,得出如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图表示水面后倾)()

A、水面向后倾斜,可知列车在加速前进

B、水面向后倾斜,可知列车在减速前进

C、水面向前倾斜,可知列车在加速前进

D、若水面处于水平状态,可知列车在匀速前进

当列车在加速前进时,杯中的水由于惯性想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水面向后倾斜;

当时列车在减速前进,同理可得水面向前倾斜。

5、在匀速上升的气球中落下一个物体,在物体刚离开气球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立即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具有向上的初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C.物体具有向上的初速度,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D.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C

6、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另有四个质量相同的小物体放在斜面顶端,由于小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同,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第二个物体匀速下滑,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第四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如果四个斜面均保持不动,下滑过程中斜面对地面压力依次为

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C)

A.F1=F2=F3=F4B.F1>

F2>

F3>

F4

C.F1<

F2=F4<

F3D.F1=F3<

F2<

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有失重现象,因此斜面对地面压力小于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

第二个物体和第四个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斜面对地面压力等于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

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有超重现象,因此斜面对地面压力大于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

压力大小关系为:

F1<

F3

7、两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m,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滑下,滑块B受到的摩擦力                            

A、等于零B、方向沿斜面向上

C、大小等于

D、大小等于

把A、B两滑块作为一个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下滑加速度

由于a<gsinθ,可见B随A一起下滑过程中,必然受到A对它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B、C

8.一雨滴从足够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若空气对雨滴的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则雨滴在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是()

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停止

B.先加速后匀速

C.先加速后减速,最后匀速

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10、(15分)质量m=1.5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撤去该力,物块继续滑行t=2.0s停在B点.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s=5.0m,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求恒力F多大?

(g=10m/s2)

解析:

设撤去力F时物块速度大小为v,撤去力F后物块的加速度大小:

a2=

=μg=2.0m/s2

又v=a2t,所以v=4.0m/s

设力F的作用时间为t1,应有s=

(t1+t),

即5=

(t1+2)得t1=0.50s

在力F作用时物块的加速度a1=

=

-μg

又a1t1=v,代入数据求解得:

F=15N.

15N

12、(16分)

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F=2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粗糙斜面的底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斜面固定不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7O.力F作用2秒钟后撤去,物体在斜面上继续上滑了1.25秒钟后,速度减为零.求: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的总位移s。

(已知sin37o=0.6,cos37O=0.8,g=10m/s2)

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加速的加速度为a1,末速度为v,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

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加速过程由运动学规律可知v=a1t1

撤去F后,物体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2=gcosθ

由匀变速运动规律有v=a2t2

有运动学规律知

代入数据得μ=0.25s=16.25m

μ=0.25  s=16.2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