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股迷的典型是马静、鲁编修。
中国古代的十天干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这个会议被他搅得不欢而散”和“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这两个句子都是被动句。
【答案】A
【解析】【分析】A.《鱼我所欲也》选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
宋濂是元末明初散文集,不是宋代的。
BCD说法正确。
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还考查主动句和被动句。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李商隐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皇后的礼帽。
体育竞赛中蝉联冠军即是卫冕成功。
“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
“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
《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
【答案】C
【解析】【分析】C.错在“后来专指皇后的礼帽”。
应该是:
后来专指帝王的皇冠。
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注意新闻问题的把握,专有名词的理解以及年代的称谓。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谦辞:
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法国:
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雨果
小说:
《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律诗:
《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A:
正确;
B:
错误。
普希金是俄国人;
C:
《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D:
《木兰诗》是乐府诗;
故选:
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5.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
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
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
“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
【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项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额联、尾联。
杨绛在《老王》中回忆了老王与我们一家交往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他的感恩和深深的愧怍。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B.错在“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正确的表述应为“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句用了反复、对比的修辞。
《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一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
杜甫在《月夜忆舍弟》的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因天气转凉,思念亲人,徒增悲伤。
更让人伤感的是,马上迎来大寒和小寒两个节气,家书无法寄达。
【答案】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表述不正确。
“白露”后还有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所以“马上迎来大寒和小寒两个节气”错误。
且“大寒和小寒”应该改为“小寒和大寒”。
D
【点评】本题考查多方面的能力:
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正确使用标点符合的能力。
平时学习时要熟练记忆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常识,掌握常用修辞手法及标点符合的用法。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投壶,与“六艺”中的“射”含义不同。
“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
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桃花源记》中“具答之”的“具”是“详细”之意。
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与《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的“趋”意思相同,都是疾走、快走的意思。
【解析】【分析】B项有误,“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辞。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和敬辞谦辞。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词语意义和文化常识,结合具体的句子意思和词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比照辨析正误。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乡愁》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托物寄意,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
“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谈吐可显儒雅之风。
问候别人的父亲时,可以用“令堂近来身体可好”;
写了文章,想请别人指点一二时,可以用“请不吝赐教”。
【解析】【分析】A.《乡愁》是余光中的作品;
B.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铭”;
D.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令尊”,“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
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识记,注意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
10.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分别出自于《战国策》《桃花源记》。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
“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弱冠”是二十岁,“而立”是三十岁,“不惑”是四十岁,“花甲”是六十四,“天命”是五十岁。
故按从小到大的正确排序应为:
“弱冠”“而立”“不惑”“天命”“花甲”。
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小题。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读山海经》
(1)《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_______月。
(
A.四
B.五
C.六
D.七
(2)《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
(
A.神话故事
B.地理著作
C.人物传记
D.文人随笔
(3)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A.彦和
B.子建
C.元亮
D.德施
【答案】
(1)A
(2)B
(3)C
【解析】【分析】
(1)孟夏:
初夏,指农历四月。
农历一年四季中的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的排列。
农历夏季的三个月即四、五、六月,分别对应称为“孟夏”“仲夏”“季夏”。
进入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四月为孟夏,用十二地支中的已表示,所指的月份是阴历。
(2)《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3)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1)A
(3)C
【点评】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平凡的世界》是路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全景式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
《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
《国语》与《战国策》同属国别体史书。
《卖炭翁》、《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解析】【分析】B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1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
“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折柳”代表“惜别”,“归雁”代表“思乡”,“莲花”代表“高洁”,“菊花”代表“隐逸”。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位代父从军、勇敢无畏、不慕荣利的女英雄形象。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和《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是用了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己亥杂诗》中的“己亥”用的是干支纪年。
【解析】【分析】C.“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
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C;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马克·
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
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解析】【分析】B.“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述有错误。
应改为“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1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和《故乡》都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彷徨》。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
“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同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
苏轼、陆游、辛弃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A.错误。
《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出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16.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如《陋室铭》。
《文山先生文集》《宋学士文集》《柳河东集》《范文正公集》分别是文天祥、宋濂、柳宗元和范仲淹的文集,其命名方式各不相同。
科举制度时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
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会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如江阴市因地处长江以南而得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如东阳市因地处东阳江以北而得名。
【解析】【分析】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
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
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
C项,“会元”改为“解元”。
【点评】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辩论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
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战时,既要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就是俗称的“阳历”。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七岁的陈元方回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针锋相对的应对典型。
“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解析】【分析】B项错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和考查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掌握。
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
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
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
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
近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倍受人们的关注。
三档电视节目的主创都认为,这是由于节目切中了观众心中对于文化、文字知识的渴求。
材料三: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
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提取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某学校组织促进同学们手写汉字的有关汉字书写系列活动。
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
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3)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
“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
”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
从、吠、休、炙、苗。
示例:
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答案】
(1)材料一:
汉字即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
汉字及语言类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是人们对文化和文字知识的渴望;
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2)小岚,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3)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
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
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有休息之意。
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
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
(1)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三档电视节目的主创都认为,这是由于节目切中了观众心中对于文化、文字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
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
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由题意可知,观点一定是手写仍然重要,这样的活动有必要参加。
(3)此题是根据字的构造对字进行趣解。
先明确字的构成,然后根据字的意义写一句连贯的话即可。
⑴材料一:
⑵小岚,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⑶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
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有休息之意。
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
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