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9368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态系统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态系统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态系统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态系统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生态系统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系统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回忆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那生物的结构层次是什么呢?

二、复习预习

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生物的结构层次: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三、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种群

1.种群:

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2.种群特征:

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1)生物种群密度是描述生物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即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不相同。

种群密度=

(2)性别比例=

(3)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新个体数。

出生率=

×

1000‰

(4)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死亡率=

(5)种群出生率>

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增加;

反之数量减少。

种群中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

所以种群动态变化与种群年龄结构关系极大。

考点/易错点2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

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简称群落。

(1)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

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

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

有大有小,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

考点/易错点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

(1)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

(2)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有互助、寄生、捕食、竞争等。

(3)适应环境的表现形式有保护色、拟态等。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分布、生理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

许多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与它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考点/易错点4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意义

(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共同组成的。

(2)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范围上限为离地面约10千米的高空,下限可达距海平面约12千米的海沟底部,或距地面深达2~3千米的岩石层。

2.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

(2)生产者:

制造有机物供给自己和其他生物食物,如绿色植物。

(3)消费者:

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只能以植物或其他生物为食,分为初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等。

(4)分解者:

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如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蚯蚓。

(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统称为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称为非生物成分。

考点/易错点5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表示方法:

生产者→消费者,如蝗虫吃农作物表示为农作物→蝗虫。

(2)食物网:

食物链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

(3)功能:

成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是循环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即下一级的生物只能获得上一级生物的一部分能量。

考点/易错点6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

指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这种调节能力有强有弱,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相反,生物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稳定性越低。

3.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当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人为因素(如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我市有许多风景名胜,下列自然景观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江山江郎山上的赤丹岩

B.衢州烂柯山中所有松树

C.开化古田山中所有生物

D.龙游石窟中所有微生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的概念。

要理解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总和;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生物和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例题2】

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

【答案】B

【解析】甲图是共生,两种生物同步变化。

乙图是捕食,捕食者增多,会导致被捕食者减少,被捕食者减少后,捕食者也会随之减少。

【例题3】

某校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通过对当地某生态系统的观察,绘制出了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见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注:

表示被捕食的生物与动物间存在捕食关系

(1)植物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猫头鹰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填序号)。

A.食物中的碳B.矿物燃料中的碳

C.生物遗体中的碳D.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

(3)根据表中的食物关系,该生态系统共有条食物链。

【答案】生产者D四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1)植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供给自己和其他生物食物。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固定在有机物中,随食物链流向植食动物和食肉动物。

(3)该生态系统有:

植物→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四条食物链。

五、课堂运用

【基础】

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生活在一个海洋中的所有鱼类

B.内蒙古草原上的所有牧羊

C.生活在某山上的所有山羊

D.生活在东海的所有藻类

2.一个池塘中有藻类、水蚤、虾、鳗、鱼、莲等各种生

物,这些生物的总和就是()

A.种群B.群落

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在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数量不可能无限增加,这是

因为()

A.种群的出生率太低B.种群的死亡率太高

C.大量个体经常迁出D.种群的生活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4.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一片草地、草地里的各种生物、草地中的蝗虫可依次称为()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5.下图为自然界中N、P、K循环示意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B、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甲为分解者

C、乙为生产者、甲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6室温20℃左右的春季,在实验室的玻璃缸中放入含有单细胞绿藻的水、金鱼藻、小的扁卷螺、泥沙等,然后用一块玻璃盖上,设法使玻璃完全密闭,将它放在窗台上,如图所示(扁卷螺以单细胞绿藻为食,必须吸收水中的氧气),在密闭后的一段时间内,整个装置(  )

A、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保持不变

B、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逐渐增加

C、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保持不变

D、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质量逐渐增加

7.如图:

是某生态系统中3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的示意图(c为某种植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项系统中3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____。

(2)A和B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图中15年内曲线变化,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__________。

【巩固】

1.某生态系统地处湿润地区,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并能长期处在稳定状态,生态平衡不易被打破,这个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2.在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  )

A、太阳能B、足够的有机物

C、O2D、CO2

3.某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乙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4.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

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结果发生了以下变化。

请问:

甲是___食性昆虫,乙是___食性昆虫,甲乙两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关系。

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右图表示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将各营养级的名称依次写在图中: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图中a1代表______。

(3)图中a2代表______。

(4)a3<a2的原因是______。

(5)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上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只有______。

因此,一个食物链一般不能超过______。

【拔高】

1.以下不属于分解者的一组生物是:

①弹尾虫②蚯蚓⑧线蚓④腐生菌⑤硫细菌⑥根瘤菌

A.①④B.⑤⑥C.②③D.③⑥

2.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处是红藻。

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海水含盐量C.温度D.海水含氧量

3.为了使中国西部的生态系统平衡不遭受破坏,并使生态系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和演化,我国政府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下列哪一项是重要的措施()

A.开山种粮食B.退田还湖C.退耕还林还草D.退耕还牧

4.以下哪种生态系统每年生产的氧气最多()

A.海洋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5.右下图是以一条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绘制成的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

下面各食物链中,与该金字塔最相符的是()

①草②树③植食性昆虫④兔⑤食虫鸟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6.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B.寄生生物属异养型生物,宿主也可以是异养生物

C.竞争是种间斗争的一种普遍形式

7.某晚报曾报道:

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在山东省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

该鱼种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

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

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

A.一个群落B.一个生态系统C.八个物种D.八个种群

8.在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中,玉米、鸡、猪、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做肥料。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8分)

(1)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玉米的作用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2)此生态系统中,人、猪、鸡和玉米之间通过关系形成食物链。

请写出一条食物链(至少包含三个环节):

(3)在此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猪、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是腐生的,它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

(4)若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最后进入人们的餐桌。

课程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