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5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9108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6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5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5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5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5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5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5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5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5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学笔记整理版5讲解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羧肽酶(carboxypeptibuse)

磷酸水解酶(phosphohydrolases)

磷酸转移酶(phosphotransferases)

Mg2+

Mg2+,Mn2+

精氨酸酶(arginase)

Mn2+

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carboxylase)

Mn2+,Zn2+(还需生物素)

细胞色素(eytochromes)

Fe2+或Fe3+,(铁离子在卟啉环中*)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Fe2+或Fe3+,(铁离子在卟啉环中)

过氧化氢酶(catalase)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dehydrogenase)

Fe2+或Fe3+,(还需FAD)

铁氧还蛋白(feredoxindehydrogenase)

Fe(铁原子在铁硫晶格中,这种蛋白存在于细菌代谢及光合作用中,固氮酶中的这种蛋白质还含有钼原子。

)**

铁黄素蛋白(Fe-flavoprotein)

Fe

酪氨酸酶(tyrosinase)

Cu+或Cu2+

细胞色素氧化酶(eytochromeoxidase)

漆酶(laccase)

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icacidoxidase)

丙酮酸磷酸激酶(pyruvatephosphokinase)

K+(也需要Mg2+)

细胞膜ATP酶(plasmamembraneATPase)

Na+(也需要K+及Mg2+)

固氨酶(nitrogenase)

Fe2+,Mo2+

(二).酶的组成分类

  简单蛋白质:

酶的活性仅决定于其蛋白质结构,该酶属于简单蛋白质。

  结合蛋白质:

酶+非蛋白(辅助因子)表现出酶的活性,这类属于结合蛋白质。

  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复合物称全酶。

    全酶 = 酶蛋白 + 辅助因子

决定酶反应的专一性←┘    └→对电子、or化学基团起传递作用

(三)根据酶蛋白分子的特点又将酶分为三类

1.单体酶:

a.一条多肽链 b.催化水解反应的酶。

胰蛋白酶

2.寡聚酶:

a.由几个甚至几十个亚基组成<相同的多肽链、不同的多肽链>b.亚基间不是共价结合,易分开。

3.多酶体系:

a.由几种酶嵌合形成的复合体b.有利于一系列反应的连续进行c.分子量很高

(四)酶的辅助因子包括  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

*结构见图5-2

**结构见图5-3

 a.本身无催化作用

 b.负责运输转移电子,原子等作用

   有些蛋白质具此作用称蛋白辅酶

 c.可用透析法将辅助因子(辅酶)除去

 d.若辅助因子(辅基)以共价键和酶蛋白牢固结合,不易透析除去

 

图4-2细胞色素α的结构图4-3铁氧还蛋白(ferredoxin)中的铁硫晶格结构

        表4-2基团反应中的辅酶及辅基

转移的部分

辅酶

辅基

H原子、电子

NAD+(与维生素PP有关)

NAPD+(与维生素PP有关)

H原子

FMN(与维生素B2有关)

FAD(与维生素B2有关)

CoQ

电子

铁卟啉

羧基

焦磷酸硫胺素(与维生素B1有关)

酰基

CoA(与泛酸有关)

硫辛酸

生物素

氨基

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6)

甲基、次甲基、甲酰基及甲酰甲氨基等

四氢叶酸辅酶

第二节酶的分类及命名

一、惯命名法

 原则:

  1,绝大多数依据其底物来命名。

催化水解蛋白质的称为蛋白酶。

  2,某些酶根据其所催化的反应性质来命名。

水解酶催化底物分子水解。

  3,有的结合上述两个原则来命名。

琥珀酸脱氢酶是催化琥珀酸脱氢反应的酶。

  4,在上述命名的基础上还加上酶的来源或酶的其他特点。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

二、国际系统命名法:

 酶 系统名称--表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性质

习惯名称eg.草酸氧化酶-习惯名称

系统名称:

草酸:

氧(两个底物)、氧化(催化反应性质)酶

若底物之一是水时,水可略去不写。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将酶促反应按反应性质分为六大类

1.氧化还原酶类 -----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A.2H+B←→A+B·

2H

2.移换酶类移换酶类(transfgerases)催化功能基团的转移反应

 例如,丙氨酸:

酮戊二酸氨基称换酶(EC2.6.1.2,习惯名为

谷丙转氨酶或丙氨酸氨基移换酶:

 S-腺苷酰蛋氨酸克酰胺甲基移换酶(EC2.1.1.1,习惯名为尼克酰胺转甲基酶)等。

3.水解酶类水解酶类(hydrolases)催化反应。

这类酶包括淀粉酶、核酸酶、蛋白酶及脂酶等。

例如,亮氨酸氨基肽水解酶(EC3.4.1.1,习惯名为亮氨酸氨肽酶)

4.裂合酶类裂合酶类(或称不久裂解酶类lyases)催化从底物上移去一个基团而形成双键的反应或其逆反应。

这类酶包括醛缩酶、水化酶及脱氨酶等。

  例如,二磷酸酮糖裂合酶(EC4.1.2.3习惯名为醛缩酶),苹果酶裂合酶(EC4.1.1.1习惯名为丙酮酸脱羧酶)柠檬酸裂合酶(EC4.1.3.7习惯名为柠檬酸合成酶)。

5.异构酶类 异构酶类(isomerases)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变。

例如,葡萄糖-6-磷酸己酮醇异构酶(EC5.3。

1.9,)习惯名为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葡萄糖-6-磷酸             果糖-6-磷酸

其他,如催化D、L互变,α、β等的酶类属此类。

 6.合成酶 合成酶(或称连接酶,ligases)能催化一切必须与ATP分解相偶联,

并由两种物质(双分子)合成一种物的反应。

  例如,UTP:

氨连接酶(EC6.3.4.2,习惯名是

CTP合成酶)L-酪氨酸:

tRNA连接酶(EC6.1.1。

1,习惯名是酪氨酸合成酶)等。

注:

止式中"

P"

代表磷酸基团

部分亚类分别列于表4-3中:

   第三个数字(表示亚亚类),更加精确地表明底物或反应物的性质,

如:

1大类中的亚亚类表示受体的类型:

1. 1.1 表示氧化还原酶, 作用于=CHOH基团, 受体是NAD+,NADP+,

1..1.2 表示氧化还原酶, 作用于=CHOH基团, 受体是细胞色素,

1..1.3 表示氧化还原酶, 作用于=CHOH基团, 受体是分子氧。

  当酶的编号仅有前三个数字时,就已清楚地表明了这个酶的特性:

反应性质、反应物(或底物)性质、键的类型。

关于编号第四个则没有什么特殊规定。

例如

EC1.1.1.27 为乳酸:

  NAD+氧化还原酶

EC1.1.1.37 为苹果酸:

 NAD+氧化还原酶。

EC1.1.1.1 为乙醇:

 NAD+氧化还原酶。

EC6.1.1.1 为L-酪氨酸:

tRNA-连接酶(AMP)

第三个1表示作用在-CHOH基团上,受体NAD+,第4个数字表示底物不同。

(表示分类、编号、催化反应的类型)

1.氧化还原酶类(亚类表示底物中发生氧化的基团的性质)

1.1作用在-CH-OH上;

1.2作用在-C=O上;

1.3作用在-CH=CH上;

1.4作用在-CH-NH2上;

1.5作用在-CH-NH上;

1.6作用在NADH,NADPH上

2.移换酶类(亚类表示底物中被转移基团的性质)

2.1一碳基团;

2.2醛或酮基;

2.3酰基;

2.4糖苷基;

2.5除甲基之外的烃基或酰基;

2.6含氨基;

2.7磷酸基;

2.8含硫基

3.水解酶类(亚类表示被水解的键类型)

3.1酯键;

3.2糖苷键;

3.3醚键;

3.4肽键;

3.5其他C-N键;

3.6酸酐键

4.裂合酶类(亚类表示分裂下来的基团与残余分子间的键的类型)

4.1C-C;

4.2C-O;

4.3C-N;

4.4C-S

5.异构酶类(来类表示异构的类型)

5.1消旋及差向异构酶;

5.2顺反异构酶

6.合成酶类(亚类表示新形成的键的类型)

6.1C-0;

6.2C-S;

6.3C-N;

6.4C-C

第三节酶的分离提纯及活力测定

1、

酶的分离提纯

 目的:

 研究酶的理化性质。

包括结构与功能、生物学作用对酶鉴定。

纯酶:

作为生化试剂及用作药物的酶(纯度高)

根据酶在体内作用部位:

胞外酶---易分离;

胞内酶---须破碎cell

分离提纯的步骤:

 1.选材:

 动物、植物、微生物:

含酶量高,易分离

2.破碎细胞

动物    细菌       植物

  ∣研磨   ∣超声波     ∣纤维素酶

  ∣匀浆   ∣溶菌酶     ∣

  ↓捣碎机  ↓化学溶剂(甲苯)↓

       提取液

 3.抽提  低温下,用水或低盐缓冲液抽提酶含杂质多。

 4.分离及提纯

  操作要求:

a.尽量减少酶活性的损失;

b.低温0~5摄氏度、有机溶剂:

-15~-20摄氏度;

c.抽提液加入EDTA(络合金属)

 d.抽提液加入巯基乙醇(防止-SH氯ce酶失活);

e.不能过度搅拌,以免产生大量泡沫,使酶变性;

f.测定酶的比活力                

5.保存:

将酶制品浓缩,结晶,以便保存(-20)注意:

酶易失活,不可烘干。

可用的方法:

(1)保存浓缩的酶液:

(3)浓缩液加入等体积甘油-20摄氏度长期保存

二、酶活力的测定

  酶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是否存在、含量多少--不直接用重量或体积表示,用酶活力表示

 1.酶活力与酶反应速度

  酶活力用反应速度表示--酶存化的反应速度愈快,酶活力愈高;

速度愈慢酶的活力愈低

  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表示(单位:

浓度/时间)

(图4-4酶反应的速度曲线)

从图可知:

反应速度在最初一段时间内保持恒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酶反应速度逐渐下降。

原因:

A.底物浓度下降;

B.酶在一定PH及温度下失活;

C.产物对酶的抑制,产物上升而加速逆反应。

所以研究酶的反应速度以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为准。

一般以测定产物位好--底物浓度为量,测定不准确;

产物从无到有,准确。

2.酶的活力单位--酶的活力大小,即酶量的大小

规定:

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μmol)

碳酸酐酶carbonicanhydrase

3-ketosteroidisomerase

乙酸胆碱酶acetylcholinesterase

青霉素酶pecicillinase

乳糖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

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

DNA聚合酶DNApolymeraseI

色氨酸合成酶tryptophansynthetase

kcat转换数(μmol/秒)

600000

280000

25000

2000

1000

100

15

2

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μmol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特定条件:

温度25摄氏度,其它条件(PH及底物浓度)均采用最适条件。

3.酶的比活力

  酶含量大小,即每毫克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毫克蛋白(μ/mg蛋白质)

or每克酶制剂or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个活力单位来表示(单位/克or单位/ml)

对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愈高,表示酶愈强。

4.酶的转换数kcat

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μmol)

表4-4某些酶的最大转换数

第四节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影响此速度的各种因素的科学

一.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氏学说的提出

 图4-5酶反应速度与低物浓度的关系

图中[S]代表低物浓度,v代表反应速度,Vmax代表最大反应速度,Km代表米氏常数

上图可见:

 a.当底物浓度较低时,v与[S]成正比一级反应

 b.随底物浓度增加,v不按正比升高混合级反应

 c.再加大底物浓度,零级反应,酶已被饱和

 "

中间产物"

假说(--米氏学说)--酶与底物先络合成一个络合物(过渡态物质),络合物再分解,

成为产物+游离态酶

米氏方程v=Vmax[S]/(Km+[S])前提:

酶与底物反应的"

快速平衡说"

二.米氏公式的导出

 根据:

"

稳态平衡"

假说

反应二步:

     K1 

 ①E+S←→ES(中间产物)

     K2           〉均可逆

    K3 

 ②ES←→P(产物)+E

    K4

可见:

v与ES的形成与分解有关E+S;

考虑ES的形成速度及分解速度ES的形成〈E+P有关;

E+P-→ES的速度极小,可忽略不计

 ES的形成速度

  d[ES]/dt=K([E]-[ES])·

[S]   ③

[E]-- 酶的总浓度

[ES]--酶与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的浓度

[E]--[ES]为游离状态的酶的浓度

[S]-- 底物的浓度

  一般[S]>

>

[E],被酶结合的S量,亦即[ES],它与总的底物浓度相比,可忽略不计.

       [S]-[ES]≈[S]

而ES的分解速度

     K2  

   ES--→S+E

     K3

   ES--→P+E

此两式速度至和为ES分解的总速度

     -d[ES]/dt=K2[ES]+K3[ES]  ④

当(缺字)酶反应体系处于动态平衡(恒态)时

     ES的形成v=ES分解v

    [ES]保持动态的恒定⑶=⑷

  即:

K1([E]-[ES])·

[S]=K2[ES]+K3[ES]

    ([E]-[ES])·

[S]/[ES]=(K2+K3)/K1⑤

  令:

Km=(K2+K3)/K1代入⑤

  则([E]-[ES])·

[S]/[ES]=Km⑥

∴动态平衡是的[ES]:

    [ES]=[E][S]/(Km+[S])    ⑦

由于酶的反应速度(v)与[ES]成正比

∴v=K3[ES]⑧

将⑦的[ES]代入⑧得:

     v=K3·

[E][S]/Km+S]    ⑨

  当底物浓度很高时,所有的酶都被底物所饱和,而转变成ES复合物,即[E]=[ES]时,酶促反应达到最大速度

  ∴Vmax=K3[ES]=K3[E]      ⑩

  ⑨除以⑩:

   v/vmax=K3[E][S]/(Km+[S])/K3[E]

  ∴v=vmax[S]/(Km+[S])      ⑾

米氏方程反映:

已知Km、vmax、v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Km--米氏常数

三.米氏常数的意义

  特殊情况:

v=1/2vmax

   vmax/2=vmax[S]/(Km+[S])

   1/2=[S]/(Km+[S])

   ∴[S]=Km

意义:

当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单位:

mol/升与底物浓度单位一样

Km作以下分析:

 1Km值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

  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2如果一个酶有几种底物,则对每一种底物各有一个特定的Km值

  Km受PH、温度影响

 3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m值,其中Km值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1/Km--可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1/Km愈大,亲和力愈大

  ∵1/Km↑,Km↓,Km=[S]↓

  最适底物与酶亲和力最大,不需很高的底物浓度就可以很容易达到Vmax

 4Km与Ks

  Km≠Ks在特殊情况K3<<CK2、K1下Km=Ks

  Ks--是Es的解离平衡常数,而不是E+s生成Es反映的平衡常数,∴  Ks=K2/K1

米氏公式:

     Km=(K2+K3)/K1⑴

从某种意义上讲,Km是Es分解速度和Es形成速度的比值

  1/Km表示形成Es趋势的大小

  在某些酶的酶促反应中,形成Es的平衡迅速建立,Es形成的速度大大地超过Es分解为产物的速度K1、K2>

K3

             K3

  ∴Es-→P是最慢的

 K3可忽略不计⑴式可简化为Km=K2/K1⑵

 只有当K3极小时,才能用1/Km来说明酶与底物结合的难易程度

 5Km及Km'

  a在无抑制剂存在时,Es的分解速度和Es形成速度的比值符合米氏方程Km

  b其他情况,不符合米氏方程,此时的比值称表观米氏常数Km'

 6Km值与米氏方程的实际用途:

  a由所要求的反应速度(应达到Vmax的百分数),求出应当加入底物的合理浓度

  b由已知的底物浓度,求出该条件下的反应速度

   eg1若要求反应速度到达Vmax的99%,其底物浓度应为:

         99%=100%[S]/(Km+[S])

         ∴[S]=99Km

   eg2若要求反应速度达到Vmax的90%,其底物浓度应为:

         90%=100%[S]/(Km+[S])

         ∴[S]=90Km

以V对[S]作图,可得与实验结果相等的曲线

四米氏常数的求法

 理论上:

从酶的V-[S]图可得到Vmax,再从1/2Vmax可得相应的[S],即Km值

 缺点:

用很大的底物浓度,也只能得到趋近于Vmax的反应速度,而达不到真正    的Vmax

    Km的测定不准确

 改进:

y=ax+b图解法求出Km值

 1双倒数作图法

  将米氏方程改写成以下形式

           1  Km   1    1

          --=---×

---+---

           V  Vmax  [S]  Vmax

  选择不同的[S]测定相应的V,以1/V对1/[S]作图,绘出直线,外推至与横轴相交,横轴截距(-X)即为1/Km值,Km=-1/X

实验点过分集中于直线的左端,不准确P23图

 2V-V/[S]法

  将米氏方程改写成:

        V=-Km*V/[S]+Vmax

 以V对V/[S]作图,得一直线,纵轴截距Vmax,横轴截距Vmax/Km.斜率为-Km

五多种底物的反应

  双底物A+B→P+Q

三种机理:

 1.依次反应机理

      B           P   

E+A←→EA←→EAB←→EPQ←→EQ←→E+Q

图式

 A  B   P   Q

E→EA→EAB-→EPQ→EQ→E

需要NAD+或NADP+的脱氢酶反应属于此类型

辅酶(NAD+orNADP+)---作为底物A

2.随机机理

  加入底物A及B后,底物P及Q以随机的方式释放出来

3.乒乓反应机理

转氨酶属此类型

六.PH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大部分酶的活动受其环境PH的影响。

在一定PH下,酶反应具有最大速度。

高于or低于此值,反应速度下降。

通常称此PH为酶反应的最适PH。

 图4-8PH-酶活性关系图

          表4-6几种酶的最适PH值

酶 与 底 物

最 适 PH

胃蛋白酶(pepsin)

鸡蛋清蛋白

1.5

血红蛋白

2.2

丙酮酸

4.8

延胡索酸(fumarase)

延胡索酸

6.5

苹果酸

8.0

过氧化物酶(catalase)

H2O2

7.6

胰蛋白酶(trypsin)

苯甲酰精氨酰胺

7.7

苯甲酰精氨酸甲酯

7.0

碱性碱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

甘油-3-磷酸

9.5

精氨酸

9.7

最适PH并非一个常数,受底物种类,浓度,缓冲液成分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有意义。

PH影响酶活力的原因:

1.过酸,过碱会影响酶蛋白的构象,甚至使酶变性而失活。

2.当PH改变不是很剧烈时,酶虽不变性,但活力受影响。

3.PH影响分子中另一些基团的解离。

这些基团的离子化状态与酶的专一性

及酶分子中活力中心的构象有关

 在酶的提纯或应用中测定酶活力时,PH必须恒定测活反应最好在缓冲液体

系中进行PH的变化对催化作用没影响

 图4-9三种酶的PH-酶活性曲线注意:

酶在试管反应中的最适PH与它所在正常细胞的生理PH值并不定完全相同。

七.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

 在其两侧,反应速度v比较低。

(钟形曲线)

 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提高温度,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