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执业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8728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执业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药执业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药执业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药执业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药执业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执业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药执业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执业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执业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石膏:

性能:

甘、辛,大寒。

归肺、胃经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2012

  知母: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5.肠燥便秘

  芦根: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天花粉: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1.热病烦渴2.肺热燥咳3.内热消渴4.疮疡肿毒

  淡竹叶: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栀子:

苦,寒。

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

凉血止血。

  1.热病心烦2.湿热黄疸3.血淋涩痛4.血热吐衄5.目赤肿痛6.火毒疮疡

  夏枯草:

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决明子: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黄芩:

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3.血热吐衄4.痈肿疮毒5.胎动不安

  黄连:

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2.湿热泻痢:

泻痢要药。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柏:

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除骨蒸。

  1.湿热带下,热淋。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龙胆草: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秦皮: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苦参: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金银花:

甘,寒。

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连翘:

苦,微寒。

归肺、心、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穿心莲: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大青叶:

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2.喉痹口疮,痄腮丹毒。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贯众: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

2.血热出血。

尤善治崩漏下血。

3.虫疾。

  4.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

  蒲公英: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为治疗乳痈之要药。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毒蛇咬伤:

兼可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

  野菊花:

清热解毒.

  1.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3.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土茯苓: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1.杨梅毒疮,肢体拘挛。

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3.痈肿疮毒。

  鱼腥草:

微寒。

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大血藤: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射干: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山豆根: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马勃: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白头翁:

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鸦胆子: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各种癌症。

  2.热淋涩痛:

有清热利湿通淋之效。

  3.湿热黄疸:

既能清热又兼利湿。

  熊胆: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山慈菇: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漏芦: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2013。

  牡丹皮:

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赤芍:

归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紫草: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火烫伤。

  水牛角: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青蒿:

苦、辛,寒。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2013

  地骨皮:

归肺、肝、肾经。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生津止渴。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

2.肺热咳嗽。

3.血热出血证。

4.内热消渴。

  白薇: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1.阴虚发热,产后虚热。

2.热淋,血淋。

  3.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 4.阴虚外感。

  银柴胡:

清虚热,除疳热。

  1.阴虚发热。

为退虚热、除骨蒸之常用药。

2.疳积发热。

  胡黄连: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大黄: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1.积滞便秘。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3.热毒疮疡,烧烫伤。

4.瘀血诸证。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芒硝:

咸、苦,寒。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番泻叶:

泻下通便。

  芦荟: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火麻仁:

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郁李仁: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肠燥便秘;

水肿胀满,脚气浮肿。

  松子仁: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2013主治病证:

肺燥干咳。

  甘遂: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1.水肿,鼓胀,胸胁停饮。

2.风痰癫痫。

有逐痰涎作用。

3.疮痈肿毒。

外用能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大戟:

  牵牛子: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主治:

水肿,鼓胀。

2.痰饮喘咳。

3.虫积腹痛。

  芫花: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巴豆: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1.寒积便秘。

2.腹水鼓胀。

3.喉痹痰阻。

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

4.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

2012。

  

独活:

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祛风湿,止痛,解表。

  1.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2.风寒夹湿表证。

能散风寒湿而解表。

 3.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威灵仙:

辛、咸,温。

归膀胱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治风湿痹痛要药。

  川乌:

祛风湿,散寒止痛。

  蕲蛇:

甘、咸,温。

有毒。

祛风,通络,止痉。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2.小儿惊风,破伤风。

3.麻风、疥癣。

  乌梢蛇:

  木瓜:

酸,温。

归肝、脾经。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1.风湿痹痛。

能祛湿除痹,尤为湿痹筋脉拘挛要药。

  2.脚气水肿。

为脚气水肿常用药,多配吴茱萸、槟榔、苏叶等。

  3.吐泻转筋。

味酸入肝,舒筋活络而缓挛急。

  青风藤:

祛风湿,通络止痛。

风湿痹证;

水肿,脚气。

此外,还可用于胃痛,皮肤瘙痒。

  羌活与独活共同点与不同点。

  羌活气味较浓,发散解表力强,善治上部风寒湿痹痛。

  独活气味较淡,性较和缓,善治下部风寒湿痹痛,解表力不及羌活。

  秦艽:

辛、苦,平。

归胃、肝、胆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1.风湿痹证。

为风药中之润剂。

2.中风不遂。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

能退虚热,除骨蒸亦为治虚热要药4.湿热黄疸。

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

  防己:

归膀胱、肺经。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豨莶草: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络石藤: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桑枝;

祛风湿,利关节。

  秦艽与防己共同点与不同点。

  秦艽通经络,退虚热,清湿热,治中风不遂、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湿热黄疸。

防己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桑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2.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3.高血压病。

  五加皮: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1.风湿痹证。

2.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

 3.水肿、脚气浮肿。

能温肾而除湿利水。

  狗脊: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五加皮与桑寄生共同点与不同点。

  五加皮温补,治小儿行迟,体虚乏力;

利水治水肿、脚气。

  桑寄生固冲任、安胎,治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藿香:

归脾、胃、肺经。

化湿,止呕,解暑。

  佩兰:

化湿,解暑 1.湿阻中焦。

2.暑湿、湿温。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1.湿阻中焦证。

2.风寒湿痹 3.风寒挟湿表证4.夜盲症及眼目昏涩。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1消除胀满的要药。

 2.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3.痰饮咳嗽。

梅核气

  砂仁: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白豆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2.呕吐。

能行气宽中,温胃止呕,尤以胃寒湿阻气滞呕吐最为适宜。

  草果: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苍术与厚朴

  厚朴苦降下气,消积除满,消痰平喘,治食积气滞、痰饮咳喘。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散表邪、明目,治风湿痹证、风寒表证及夜盲等证。

 砂仁与白豆蔻

 砂仁香窜气浓,化湿行气力略胜,善治中、下二焦之寒湿气滞之证;

可行气安胎。

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弱,偏治中上焦之湿阻气滞证;

善止呕。

   

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1.水肿。

2.痰饮. 3.脾虚泄泻。

4.心悸,失眠。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1.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2.脾虚泄泻。

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

3.湿痹拘挛。

  4.肺痈,肠痈。

  猪苓:

利水消肿,渗湿。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泽泻:

利水渗湿,泄热。

1.水肿,小便不利,泄泻;

2.淋证,遗精。

  香加皮: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冬瓜皮:

利水消肿,清热解暑。

  车前子: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滑石:

利水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1.热淋,石淋,尿热涩痛 2.暑湿,湿温。

3.湿疮,湿疹,痱子。

  木通:

利水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1.热淋涩痛,水肿。

 2.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3.经闭乳少。

能通经下乳。

  4.湿热痹痛。

能利血脉,通关节。

  通草:

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瞿麦: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萹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海金沙:

利尿通淋,止痛。

  石韦: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萆薢: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1.膏淋,白浊。

为治膏淋要药。

  2.风湿痹痛。

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屈伸不利。

  车前子与滑石

  车前子渗湿止泻,明目,祛痰,治暑湿泄泻,目赤昏花翳障。

滑石清热解暑,收湿敛疮,治暑湿、湿温及湿疮、湿疹、痱子。

  茵陈:

清利湿热,利湿退黄。

应用:

1.黄疸;

2.湿疮瘙痒。

  金钱草: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1.湿热黄疸2.石淋,热淋。

善消结石,尤宜于治疗石淋。

  3.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有解毒消肿之效。

  虎杖: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邪热通便。

1.湿热黄疸,淋浊,带下2.水火烫伤,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3.经闭,癥瘕,跌打损伤。

4.肺热咳嗽。

5.热结便秘。

  大黄与虎杖共同点与不同点。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凉血,治积滞便秘,目赤吐衄咽肿,湿热痢疾。

虎杖化痰止咳,治肺热。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肉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1.阳痿,宫冷。

2.腹痛,寒疝。

善去痼冷沉寒。

  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

4.虚阳上浮诸证。

  5.气血虚衰证。

在补气益血方中少量加入肉桂,有鼓舞气血生长之效。

  吴茱萸: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小茴香: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丁香: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1.胃寒呕吐、呃逆。

为治胃寒呕逆之要药。

 2.脘腹冷痛。

  3.阳痿,宫冷。

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

  高良姜: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花椒: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干姜与生姜

  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各种阳虚证及风寒湿痹证。

  干姜回阳救逆之功不及附子,长于温中散寒,治中焦寒证,寒饮停肺咳喘证。

  附子回阳救逆,长于温补脾肾

肉桂长于温补命门,引火归原,温通经脉,鼓舞气血生长,治阴疽、虚寒性溃疡等。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枳实: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沉香: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1.胸腹胀痛。

2.胃寒呕吐。

3.虚喘证。

  川楝子:

行气止痛,杀虫。

  1.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

2.虫积腹痛。

3.头癣、秃疮。

  乌药: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荔枝核:

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香附: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薤白: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胸痹之要药。

  佛手: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檀香:

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大腹皮:

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陈皮与青皮,木香、乌药

  陈皮性较平和,归脾、肺经,主理脾肺气滞,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湿痰、寒痰壅肺之咳嗽

青皮主归肝、胆、胃经,善疏肝破气,治肝气郁结、食积气滞及瘢瘕积聚等证。

  木香善行脾胃、大肠气滞,消食健胃,治脾胃气滞,痢疾等证。

香附药性平和,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调经之要药,治肝郁气滞证。

乌药上入脾肺,下达肾与膀胱,善散寒止痛,

温肾,治寒凝气滞之胸胁脘腹诸痛、寒疝腹痛及肾阳不足之小便频数与遗尿。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神曲:

消食和胃。

因本品略能解表退热,故尤宜外感表证兼食滞者。

  稻芽: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疏肝解郁。

米面薯蓣食滞,断乳

  莱菔子: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2013食积气滞证。

尤善行气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肾虚遗精、遗尿。

可固精缩尿止遗。

  石淋证,胆结石。

有化坚消石之功。

  用法:

煎服。

研末服。

研末服效果比煎剂好。

  使君子:

杀虫消积。

蛔虫病,蛲虫病。

小儿疳疾。

既能驱虫,又能健脾消疳。

  苦楝皮:

杀虫,疗癣。

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

疥廯

  槟榔: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2012肠道寄生虫病。

  雷丸:

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小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尤善治尿血、血淋,

  大蓟: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地榆: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止血多炒炭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槐花: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下部血热所致的痔血、便血等最为适宜

  侧柏叶: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治各种出血病证之要药

  白茅根: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水肿、热淋、黄疸。

分血

  大蓟与小蓟、芦根与白茅根

  大蓟解毒散瘀消肿、凉血止血力较强,治吐、咯血及崩漏。

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散瘀消肿力弱,兼利尿,治尿血、血淋。

  白茅根与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且常相须为用

白茅根偏入分血,以凉血止血见长;

而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为伤科要药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

妇科调经要药。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血淋尿血)。

包煎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3~10g

  降香:

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煎服,3~6g宜后下1~2g。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出血证。

2013痈肿疮疡、手足皲裂、水火烫伤。

  仙鹤草: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血余炭: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棕榈炭:

收敛止血,止泻止带。

出血证;

久泻久痢,妇人带下。

  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为妇科安胎之要药

  炮姜: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腹痛、腹泻。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血瘀气滞痛证。

为“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

治头痛要药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能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2013  热病神昏,癫痫痰闭。

血热瘀滞之证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祛瘀力强,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为佳

  乳香: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2012跌打损伤、疮疡痈肿。

为伤科要药,于一切气滞血瘀之痛证

  没药: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痛证瘀血阻滞,瘀血阻滞出血证,宜包煎。

  丹参: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红花: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桃仁: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证的常用药。

常与红花相须为用

  益母草: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尤宜用于水瘀互阻的水肿。

  牛膝:

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应用:

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王不留行:

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鸡血藤:

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泽兰: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川芎与丹参、红花与桃仁

  川芎辛温气香,为血中气药,治血瘀气滞之诸痛证;

祛风止痛,治头痛、风湿痹痛。

丹参活血化瘀为主,性寒凉治血热瘀滞证,除烦安神治心烦失眠。

  桃仁活血作用较强,治下焦瘀血,寒热均可;

润肠、止咳平喘。

红花祛瘀力稍弱,长于通利血脉,治血脉瘀滞证;

活血化滞消斑,治瘀滞斑疹色暗等。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

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

  自然铜: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苏木:

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血竭: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1~2g。

  骨碎补:

破血续伤,补肾强骨。

为伤科要药。

斑秃、白癜风

 破血消癥药

  莪术: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

然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水蛭: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破血逐瘀力强,常与虻虫相须为用。

  穿山甲:

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温化寒痰药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

2013为止呕要药,半夏善治脏腑湿痰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

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

  天南星: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外用散结消肿。

3~10g,善除经络风痰

  白芥子: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3~6g

  旋覆花: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故宜包煎。

  白前:

降气化痰。

咳嗽痰多,气喘

  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虚劳咳嗽,肺热燥咳。

瘰疬、乳痈、肺痈

  浙贝母: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瓜蒌。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2012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

本品甘寒而滑,脾虚便溏者及寒痰、湿痰证忌用。

反乌头。

  竹茹:

清化热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

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6~10g。

  天竺黄: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前胡:

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竹沥: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30~50g痰热咳喘;

中风痰迷,惊痫癫狂

  桔梗:

苦、辛、平。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失音者。

无论寒热皆可祛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