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7721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平衡》精选Word文件下载.docx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是物体站住。

  3、个别幼儿或小组无法使物体站住时,可以引导他们使用辅助物让物体能站住。

  三、怎么让他倒下?

  1、引导幼儿展示操作结果。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

如:

吸管站住不倒下,有多少种方法?

〔把细管剪短,以使重心降低;

把多只吸管捆成一束;

插在瓶罐里、橡皮泥上,等等〕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羽毛竖起来站住?

〔插在帽子上、橡皮泥里等等〕怎样使笔站稳?

〔许多笔捆在一起〕怎样使纸张站住不倒下?

〔一折二,折口朝下放;

屡次折叠,再展开,竖放等〕

  【活动延伸】

  给幼儿发放记录纸,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东西用辅助方法使其站住不倒下,请家长帮助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物体的重心位于它的底部正上方,这个物体就是稳定的。

活动中,第二个环节,帮助幼儿大胆探索上述方式;

第三个环节通过互相交流表达,使幼儿更具体明确地了解更多的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在幼儿操作时,我注重对每一类型的一组幼儿进行引导,并把它们的好方法推广给其他幼儿,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使孩子们的探索积极性提高,得到了有效的教学效果。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

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

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

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开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2、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

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

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

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

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根本规那么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到达平衡。

  活动重难点:

  使红蓝棒“3〞到达平衡的条件:

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稳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

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

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

(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那肯定不平衡。

我们来试试看啊。

(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

不平衡!

那怎样使红蓝棒“3〞到达平衡?

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那我就不知道了。

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你没看见那边沉啊?

肯定得少放。

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那么和记录时的考前须知。

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到达平衡呢?

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对,要不就不准了。

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刚刚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那么大家都同意吗?

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

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

“行了。

〞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根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

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

“怎么回事?

〞于是又拿一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

幼儿②说:

“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

〞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

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

教师:

“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

〞幼儿⑧:

“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

〞幼儿④:

“不是多一块。

〞教师:

“到底多几块?

〞幼儿③:

“就是多一块。

〞幼儿④说:

“不对。

“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

“忘了记录了。

“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

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和你们最开始猜测的一样吗?

和我猜测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

我猜测对了。

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

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

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

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缺乏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拟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

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到达平衡。

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小百科:

实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方法之一。

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

  设计意图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

平衡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每天都接触很多平衡现象,如撑起的雨伞,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等,幼儿对此很感兴趣。

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

如何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解开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动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因此,整个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开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平衡。

  2、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

  3、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开展幼儿的观察比拟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铅笔、彩笔、剪刀、纸,各种积木,瓶子、硬纸板、球、盒子、木棒等假设干。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

  1、出示纸和铅笔

  这是什么?

它们可以干什么呢?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今天我们要用铅笔和纸来玩一个游戏,用铅笔把这张纸顶起来。

  2、幼儿操作:

六个小朋友一组,自己去试一试。

  3、师生交流。

  你是怎么样把纸顶起来的?

请幼儿示范。

  小结:

用铅笔顶在纸上,纸就保持平衡了,我们把能让纸保持平衡的这个点叫“平衡点〞。

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找到平衡点用彩笔作出标记。

  4、幼儿再次操作。

纸的一个面上只有一个平衡点。

  二、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1、教师示范将纸剪去一个角,请幼儿猜测纸的平衡点是否有变化。

  2、幼儿猜测。

  3、幼儿操作:

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4、师生交流。

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平衡点也会改变。

  三、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积木,请幼儿用铅笔使他们保持平衡。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各个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只要找到积木每一个面的平衡点,它们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物体保持平衡。

  出示泡棉大型积木,请幼儿想方法把它们平稳地顶起来。

  用头顶、用手掌顶、用膝盖顶、用脚顶、用拳头顶、用肩膀顶、用手指顶,两人或三人合作顶等。

  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

许多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个神奇的平衡点。

  五、说一说,看一看,生活经验拓展

  1、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平衡原理的运用。

吊灯、吊扇、吊饰都是我们身边的平衡现象,科学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东西像跷跷板、天平、秤等。

  2、请幼儿欣赏杂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杂技是高技术的平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杂技的神奇吧!

观看杂技视频。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运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创造更多东西。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加深对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探索物体平衡的秘密,开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动分五步完成:

首先,通过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找到纸的平衡点;

其次,通过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会随着纸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再次,通过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

接着,通过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物体神奇的平衡点,使物体保持平衡;

最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杂技视频等扩展延伸,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

本次活动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开展了幼儿的观察、比拟、思考和细心做事的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

但这个活动也带给我们很多很深的思考,比方,幼儿园教师如何对许多科学现象既准确又合理的解释,在掌握各年龄段科学内容难易的同时,如何才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更明白更了解,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做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