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7412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关系的分析经济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而以上四种方法也各有利弊,本文将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与就业弹性两种方法对产业结构和就业问题进行研究。

3产业结构对就业影响的数值分析

3.1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方法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关系进行数值分析

根据2.1的理论:

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产业劳动力相对比重以及2009年中国国家年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表3-1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数据统计表

(单位:

GDP:

亿元,劳动力:

万人)

年度

年度GDP

第一

产业GDP

GDP

相对比重

劳动力

第一产业

比较劳动

生产率

1998

84402.3

14817.6

17.6

72087

35177

48.8

0.360

1999

89677.1

14770

16.5

72791

35768

49.1

0.335

2000

99214.6

14944.7

15.18

73992

36043

48.7

0.309

2001

109655.2

15781.3

14.4

74432

36513

0.293

2002

120332.7

16537

13.7

75360

36870

48.9

0.281

2003

135822.8

17381.7

12.8

76075

36546

48.0

0.267

2004

159878.3

21412.7

13.4

76823

35269

45.9

0.292

2005

183217.4

22420.0

12.2

77877

33970

43.6

2006

211923.5

24040.0

11.3

78244

32561

41.6

0.273

2007

257305.6

28627.0

11.1

78645

31444

40.0

0.278

2008

300670.0

34000.0

79243

30654

38.7

平均值

159281.8

20430.2

13.6

75961

34620

45.7

0.296

(注:

以上数据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年鉴2009计算得出)

 

表3-2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数据统计表

第二

第二产业劳动力

比较劳动生产率

39004.2

46.2

16600

23.0

2.007

41033.6

45.8

16421

22.6

2.028

45555.9

16219

21.9

2.095

49512.3

45.2

16284

2.064

53896.8

44.8

15780

20.9

2.139

62436.3

46.0

16077

21.1

2.175

73904.3

16920

22.0

2.099

87364.6

47.7

18084

23.2

2.053

103162.0

19225

24.6

1.981

124799.0

48.5

20629

26.2

1.849

146183.4

48.6

21109

26.6

1.825

75168.4

46.7

17577

23.1

2.029

表3-3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数据统计表

第三

第三产业

30580.5

36.2

18860

1.385

33873.4

37.8

19205

26.4

1.432

38714.0

39.0

19823

26.8

1.456

44361.6

40.5

20228

27.2

1.489

49898.9

41.5

21090

28.0

1.482

56004.7

41.2

21809

28.7

1.438

64561.3

40.4

23011

30.0

1.348

73432.9

40.1

23771

30.5

1.313

84721.4

24614

31.5

1.271

103879.6

24917

31.7

1.274

300670.1

120486.6

25717

32.5

1.235

63683.2

39.7

22095

29.0

1.375

图3-1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对比图

以上数据分析了近十年的GDP及劳动力数据,根据比较劳动生产率理论,当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时,该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就会向其他部门转移。

从表3-1看出,近十年内,第一产业的平均比较劳动生产率只有0.296,远低于1,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解放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提供了可能性。

而根据表3-2和表3-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平均比较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029和1.375,二者均大于1,说明两个产业均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从图3-1,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第二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稳稳超出1,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两个产业的劳动力缺乏均比较稳定,目前为止,仍需大量的劳动力对其进行补给。

而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需求较大,广大农民在就业上仍需要引导与帮助,才能实现成功转移,促进经济的发展。

3.2运用就业弹性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关系进行数值分析

根据2.2理论:

就业弹性=就业人员增长率/GDP增长率以及2009年中国国家年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表3-4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统计表

亿元,就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人员增长率

GDP总额

GDP增长率

就业弹性

1997

34840

/

14441.9

0.009673

0.026015

0.372

0.016801

-0.00321

-5.234

0.007688

0.011828

0.650

0.01304

0.05598

0.231

0.009777

0.047886

0.204

-0.00879

0.051079

-0.172

-0.03494

0.231911

-0.151

-0.03683

0.047042

-0.783

-0.04148

0.072257

-0.574

-0.0343

0.190807

-0.180

-0.02512

0.18769

-0.134

34638

-0.01132

19931.16

0.083571

-0.135

表3-5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统计表

第二产业

16547

37543.0

0.003203

0.038921

0.082

-0.01078

0.05203

-0.207

-0.0123

0.11021

-0.112

0.004008

0.086847

0.046

-0.03095

0.088554

-0.350

0.018821

0.158442

0.119

0.052435

0.183675

0.285

0.068794

0.182131

0.378

0.063094

0.180822

0.349

0.07303

0.209738

0.348

0.023268

0.171351

0.136

17491

0.022965

72032.95

0.132975

0.173

表3-6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统计表

18432

26988.1

0.02322

0.133111

0.174

0.018293

0.10768

0.170

0.032179

0.142903

0.225

0.020431

0.14588

0.140

0.042614

0.124822

0.341

0.034092

0.122363

0.279

0.055115

0.152784

0.361

0.033028

0.137414

0.240

0.035463

0.153725

0.01231

0.226132

0.054

0.032107

0.159868

0.201

21790

0.030805

60625.25

0.146062

0.211

图3-2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对比图

以上数据分析了近十年GDP增长与就业人数增长的关系,根据就业弹性理论,就业弹性就业弹性系数越大,该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反之,就业弹性系数越小,该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弱。

从表3-4得出,第一产业近十年来就业弹性系数的平均值为﹣0.135,第二产业近十年来就业弹性系数的平均值为0.173,第三产业近十年来就业弹性系数的平均值为0.211。

﹣0.135﹤0.173﹤0.211,所以,从总体上观察,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则吸引力较小。

但是,从图3-2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98年到2004年,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能力高于第二产业,而2004年以后,第二产业反超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虽在1998年到1999年期间大幅下降,又在1999年到2001年期间大幅下降,但在2001年以后,第一产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平稳下降,逐渐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

4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结论

结合相对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理论与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劳动力上还有巨大缺口,而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需求明显。

这与现实的情况相符。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农村人口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的现象激增,农民工进城已经成为时代明显的标签。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拉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业方面有突出贡献,而且,这种拉动作用还在不断的发挥与增强。

4.2建议

4.2.1继续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第二第三产业在刺激就业中的作用

从研究中不难看出,第二第三产业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拉动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理论研究、本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我们不难遇见,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两个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会继续增长,因此继续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拉动就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4.2.2稳定第一产业的发展,是稳定就业工作基础

研究数据显示,虽然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有限,但是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仍然占据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主要部分。

第一产业及其就业市场的稳定直接关系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而且,只有第一产业的稳定发展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给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因此,稳定第一产业的发展是稳定就业工作的基础,必须扎实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家统计年鉴2009[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袁志刚,何樟勇.以新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4(7):

384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邹薇.中国经济对奥肯定律的偏离与失业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2003(6):

4047.

[5]周炜.武汉市第三产业就业容量观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1):

1920.

[6]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9):

913.

[7]李丽萍.武汉市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