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Word下载.docx
《北京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树木:
种树
C.口不言文艺文艺:
写作的学问
D.则矢口皆经济经济:
经世济民(的道理)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B.呶呶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然力足以至焉
C.则吾所谓其本立D.信乎器识文艺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惟杜机葆贞
只有杜绝机巧保住纯真
B.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
回转光采而照亮内心,收敛锋芒而隐藏名声
C.星日比光,天壤不朽
像星星和太阳比光亮,像天与地一样永垂不朽
D.大其识者宜何如
扩大自己学识的人应该怎么样
12.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左、屈以外”中的“屈”指战国末期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
B.第②段中的“康乐”与“谢公宿处今尚在”中的“谢公”指的是同一个人。
C.第②段中的“卢、骆、王、杨”指“初唐四杰”卢照邻、杨炯、王勃、骆宾王。
D.第③段中的“训”、“诰”是《尚书》中一些篇的省称,《尚书》是“四书”之一。
13.请把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4.请用“/”给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5分)
15.孔子认为读书学文的基础是做人: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而本文作者认为“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请谈谈你对这两种看法的认识。
(6分)
(西城)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材料一】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
上曰:
“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
”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
“余为相,可比何人?
”浣未对,崇曰:
“何如管、晏?
”浣曰:
“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
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
”崇曰:
“然则竟如何?
“公可谓救时之相耳。
”崇喜,投笔曰:
“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
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臣光曰:
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汉业以成。
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媢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
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取材于《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
器用屋室,皆极俭陋。
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
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
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
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
因持二人手谓曰:
“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
”不数日而终。
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
上览其表,益加悼惜。
(取材于《明皇杂录》)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臾,裁决俱尽俱:
全都。
B.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顾:
回头。
C.以济明皇太平之政济:
救济。
D.近者稍倦于勤稍:
渐渐。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自以才不及崇/皆以美于徐公
B.爱身保禄而从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上览其表,益加悼惜/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委积:
聚积,堆积。
B.夫不肖用事用事:
执政,当权。
C.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相与:
互相,交相。
D.公当出入为藩辅出入:
指出将入相。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以卿坐镇雅俗耳。
(只是想)让您安坐而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
B.崇曰:
姚崇(又)问道:
“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
C.一遵其法,无所变更。
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
D.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
没有顾及到国家的安全和危险,的确是有罪的行为。
13.请把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
14.当时有人称卢怀慎为“伴食宰相”,含有说他是“吃闲饭的宰相”的意思。
司马光则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卢怀慎为相的认识。
(海淀)
二、本大题共六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5题。
卜居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甲)而蔽障于谗。
(乙)心烦虑乱,(丙)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①郑詹尹曰:
“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
“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
“吾宁悃悃款款②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③,喔咿嚅唲④,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⑤,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
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
(取材于《楚辞·
卜居》)
【注释】①太卜:
官名,掌管占卜。
②悃悃款款:
忠实诚恳的样子。
③哫訾栗斯:
阿谀逢迎。
④喔咿嚅唲:
强颜欢笑的样子。
⑤突梯滑稽:
态度圆滑,善于迎合世俗好恶。
10.在第一段甲、乙、丙的哪一处,填入“而”字最符合文意?
(3分)
11.根据文意判断,下列选项与屈原之“所疑”无关的一项是(3分)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
12.下列诗句中“渔父”形象与《渔父》中的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B.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C.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范成大《携家石湖赏拒霜》)
D.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杨慎《临江仙》)
13.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喻指屈原生活的社会不辨贤庸,人才弃置不用,庸人煊赫一时。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詹尹劝解屈原,人各有长短优势,皆有可取之处,不必求全责备。
C.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沐浴后要弹冠振衣,屈原借此表达洁身自好的心态。
D.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父以之劝说屈原与世推移。
14.《卜居》和《渔父》中“清”“浊”有多层意思,请分别解释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含义。
(5分)
15.结合《卜居》《渔父》的内容,在下面文字的
(1)
(2)处,补写出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语句。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______________;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____________。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朝阳)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
卞望之,济阴人也。
望之断裁切直,有名誉。
成帝即位,行登基大典,司徒王导以疾不至。
望之正色于朝曰:
“王公岂社稷之臣邪!
大典之际,宁是人臣辞疾之时!
”【①】闻之,乃舆疾而至。
时上召乐谟为郡中正,召庾怡为廷尉评,谟、怡各称父命不就。
望之奏曰:
“若人各私其子,则为王者无人。
如此则先圣之言废,君臣之道散。
谟父广以平夷称,怡父珉以忠笃显,受宠圣世,身非己有,况及后嗣而可专哉!
若顺【②】之意,则人皆不为郡中正,人伦废矣。
顺【③】之意,则人皆不为廷尉评,刑辟息矣。
一切不得以私废公。
”朝议以为然。
望之勤于吏事,以褒贬为己任,欲轨正督世,不肯苟同时好,然性不弘裕,才不副意,故为诸名士所少,而无卓尔优誉。
或谓之曰:
“卿恒无闲泰,不亦劳乎?
”望之曰:
“诸君恢弘道德,风流相尚,执鄙吝者,非望之而谁!
时庾亮将征苏峻,言于朝曰:
“峻狼子野心终必为乱今征之为大司马笼其心释其权纵不顺命为祸犹浅若复经年为恶滋蔓不可复制此晁错劝汉景帝早削七国事也。
”众臣皆无异。
望之固争,谓亮曰:
“峻拥强兵,多藏无赖,且逼近京邑,若为司马,危及朝廷。
宜深思远虑,恐未可仓卒。
”亮不纳。
后峻果称兵。
诏以望之为领军将军,望之率众与峻大战西陵,为峻所破,六军败绩。
望之时发背创,犹未合,力疾而战,率数百人,攻贼麾下,苦战,遂死之,时年四十八。
二子事亲孝,相随赴贼,同时见害。
及峻平,朝议追谥望之。
尚书郎弘讷曰:
“死事之臣古今所重。
望之正色在朝,见危授命。
贼峻造逆,戮力致讨,父子并命,可谓破家为国,守死勤事。
”遂追谥望之为“”。
(取材于《晋书》)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徒王导以疾不至以:
认为
B.宁是人臣辞疾之时宁:
难道
C.则为王者无人为:
成为
D.望之固争固:
本来
10.“若人各私其子”中的“私”意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的“私”意思相同;
“诸君恢弘道德”中的“恢弘”意为,与《出师表》“”中的“恢弘”意思相同;
“二子事亲孝”中的“事”意为,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事”意思相同;
“戮力致讨”中的“戮力”意为,与《鸿门宴》“”中的“戮力”意思相同。
(8分)
11.根据文意,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的人名是、、。
12.“谥”是古代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评判性称号,所用的字一般有固定的含义。
根据下列对谥字含义的解说,最适合填入文章结尾横线处的一项是(3分)
德美才秀曰文清白守洁曰正恤民除害曰武贤德信修曰穆
虑国忘家曰忠直道不挠曰贞慈惠爱亲曰孝遏恶扬善曰明
A.文正B.武穆C.忠贞D.孝明
1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卞望之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得到了群臣的赞同。
B.卞望之对人要求严苛,连自我评价也是见识浅陋,固执小气。
C.庾亮想讨伐苏峻,卞望之认为苏峻实力过强,不可轻举妄动。
D.与苏峻作战时,卞望之从敌后包围进攻,但未及合围就兵败。
14.请把第二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丰台)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晋文公入国,至于河,令弃笾豆茵席,颜色黧黑、手足胼胝者在后。
咎犯闻之,中夜而哭。
文公曰:
“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
其不欲吾反国乎?
”对曰:
“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
颜色黧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
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
大夫蔽游,无所取忠友。
今至于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
”文公曰:
“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
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
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
陶叔狐见咎犯曰:
“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黧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
我有大故与?
子试为我言之君。
”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
“嘻,我岂忘是子哉?
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
防我以礼,谏我以义,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
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
且子独不闻乎?
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
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
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
”周内史叔舆闻之曰:
“文公其霸乎!
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
《诗》云‘率礼不越’,此之谓也。
”(取材于北京大学出版社版《说苑》卷六)
9.给文中加点词注音(2分)
手足胼胝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不胜其哀胜:
禁得住
B.而皆后之后:
以……为后
C.暴浣我行暴:
曝晒
D.且子独不闻乎独:
单独
11.下列文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吾亡也十有九年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所以资者也所以遣将守关者
C.其不欲吾反国乎吾其还也
D.子试为我言之君为仲卿母所遣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
我听说,国君抛弃士人,就无法得到忠臣
B.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有那么几个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诬陷么
C.意者君忘我与?
我有大故与
想来大概是国君忘记我了吧?
还是我有大的过错
D.文公其霸乎
文公大概可以称霸了
13.晋文公功成归国,首先按照三个层级赏赐有功之士。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赏赐进谏之士也分三个层级:
“,受上赏;
,受中赏;
,,受下赏。
”(4分)
14.翻译文中划线句。
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
15.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沉璧而盟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
16.《左传》有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
”请联系这句话,结合本文内容简析晋文公行赏等级的合理性。
(昌平)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屠岸贾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晋成公姊也,有遗腹,走公宫匿。
赵朔客曰公孙杵臼。
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
“胡不死?
”程婴曰:
“朔之妇有遗腹。
若幸而生男,吾奉之;
即女也,吾立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娩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裤中,祝曰:
“赵宗灭乎,若号;
即不灭,若无声。
”及索儿,竟无声,已脱。
程婴谓公孙杵臼曰:
“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
”公孙杵臼曰:
“立孤与死孰难?
“死易,立孤难耳。
“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乃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我告赵氏孤处。
”诸将军皆喜,许之。
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
“小人哉程婴!
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抱儿呼曰:
“天乎!
天乎!
赵氏孤儿何罪?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
诸将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皆喜。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
“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以赵氏对。
景公问:
“赵尚有后子孙乎?
”厥具以实告。
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
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
诸将不得已,皆委罪于屠岸贾。
于是武、婴遍拜诸将,相与攻岸贾,灭其族。
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武既冠成人,婴曰:
“吾将下报公孙杵臼。
”遂自杀。
〔评〕赵氏知人,能得死士力,所以蹶而复起,卒有晋国。
后世缙绅门下,不以利投,()以谀合,一旦有事,()为婴、杵?
鲁孝公时“孝义保”事与婴、杵之事类同,然于其前,二人盖袭其智也。
然婴之首孤,杵之责婴,假装酷似,不唯仇人不疑,而举国皆不知,其术更神矣,其心更苦矣!
(取材于冯梦龙《智囊》)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衣以文葆葆:
通“褓”,小儿的被子B.谬谓诸将军曰谬:
错误
C.二人盖袭其智也袭:
效法D.然婴之首孤首:
告发
10.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而且B.乃宁
C.然奚D.则孰
11.文中“子强为其难者”中的“强”,与下列成语中的“强”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强不知以为知B.争强好胜C.强弩之末D.先下手为强
12.请把文中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
13.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灭族”是古代的残酷刑罚。
一人犯死罪而连及其父母妻子等整个家族被屠杀。
B.“客”指门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专为生活底层的人排忧解难,行侠仗义。
C.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既冠”指赵武到了二十岁,已经成人。
D.纪君祥创作的戏剧《赵氏孤儿》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赵朔之妻因为躲进晋成公的宫中,而逃过屠岸贾对赵氏的灭族并产下一子。
B.赵氏孤儿在屠岸贾搜宫之时,被母亲置于裤内,寂然无声,因而躲过一劫。
C.韩厥告诉景公赵氏孤儿尚在人世,景公为赵氏平反了冤屈并族杀了屠岸贾。
D.冯梦龙感慨赵氏因为识人而能借助其力,使赵氏家族在衰极之后再度振兴。
15.请对公孙杵臼和程婴的计策进行简要概括。
(房山)
赠黄生序
袁枚
唐以词赋取士,而昌黎下笔大惭①。
夫词赋犹惭,其不如词赋者可知也。
然昌黎卒以成进士,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异矣。
今之人有薄是科而不为者,黄生也。
或且目笑之曰:
“《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
”吾代黄生对曰:
“昔管仲遇盗,得二人焉。
盗可以得人,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
”论者语塞。
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亦不敢谓为古文者之足以明圣道也。
然访某某者,必询其邻人,为其居之稍近也。
汉、唐之取士也,与古近。
其士之所为古文也,与圣道近。
近,斯得之矣。
宋以后制艺②道兴,古文道衰。
士既非此不进,往往靡岁月,耗神明,以精其能而售乎时。
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
予喜生年甚少,意甚锐,不徇于今,其于古可仰而冀也。
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
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
既又告之曰:
天下有不为而贤于其为之者,有为之而不如其不为者,无他,成与不成而已。
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
为之而不成,人将疑其本不可为,而为者绝矣。
今天下不为古文,子为之,安知其不为者之不含笑以待也。
“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生自揣不能一雪此言,且不宜为古文;
吾望于生者厚,故反吾言以勖之。
①下笔大惭:
曾对程式化的应试文字深表不满,并为自己应试所作的词赋深感惭愧。
②制艺:
八股文。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
薄:
轻薄
B.往往靡岁月,耗神明
靡:
耗费
C.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
羞:
供应(食物)
D.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
的:
目的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
有为之而不如其不为者
B.汉、唐之取士也,与古近
又虞其家之贫
C.其于古可仰而冀也
天下有不为而贤于其为之者
D.而上不必悬盗以为的也
安知其不为者之不含笑以待也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书》文取士,士颇多贤,其流未可卒非。
以《四书》文选拔人才,考中的有很多是贤才,对他们恐怕不能轻率否定。
B.吾不敢谓荐辟策试之足以尽天下士也。
我不敢说荐举、征辟和科举考试就能把天下的人才收罗一空。
C.出身后重欲云云,则嘘唏服臆,忽忽老矣。
等到做官后,再想要如何如何,却已叹息不已、胸怀郁结,感叹衰老了。
D.不为而不成,其可为者自在也。
不做就不成功,那么做这件事的人就会感觉轻松自在。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韩愈虽靠词赋中进士、但惭于词赋重古文,意在表明自己推崇古文的思想。
B.宋以后八股文兴起,士既非此不进,可一旦考中,则只有叹息,仍表明对古文的推崇。
C.全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