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各章习题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西方经济学各章习题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各章习题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个人可支配收入。
7.国内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的差是:
A.间接税;
B.直接税;
C.折旧;
D.公司未分配利润。
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之间的差是:
A.间接税;
C.折旧额D.个人所得税。
9.下面不属于流量的是:
A.净出口;
B.折旧;
C.转移支付;
D.国家债务。
10.社会保障支出属于()。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付;
C.税收;
D.消费。
11.对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B.转移支出;
C.税收;
12.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A.租金收入;
B.福利支付;
C.工资;
D.利息。
13.如果2006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28,2007年底的物价指数是134,那么,1988年的通胀率是()。
A.4.2%;
B.5.9%;
C.6.25%;
D.6%。
14.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
A.一年内一个经济的所有交易;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15.如果钢铁、油漆、绝缘材料以及所有用来制造一个电烤炉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NP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A.因各种原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是正确的;
B.因为重复记账导致过高衡量;
C.因为重复记账导致过低衡量;
D.由于各种原料起初都是生产者存货的一部分故没有影响。
16.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成本()
A.业主收入;
B.雇员报酬;
C.公司转移支付;
D.个人租金收入。
17.下列项目应计入GDP的是()
A.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政府转移支付;
D.购买一幢当年生产的房屋。
18.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
A.今年的物价上涨了;
B.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
C.今年的产出增加了;
D.不能确定。
三、判断题:
1.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价值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价值都应计入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3.用作钢铁厂炼钢用的煤和居民烧火用的煤都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4.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穿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5.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应该记入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
6.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7.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就是国内生产净值。
8.一栋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入国内生产总值中去。
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内生产总值中去。
10.作为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指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可获得的最好统计数据。
四、简答题:
1.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
为什么?
2.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3.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4.说明在证券市场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5.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N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NP?
五、计算题: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单位:
万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4800总投资:
800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政府购买:
960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2.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
万元),试计算:
(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3.某经济社会在某时期发生了以下活动:
(1)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工资给矿工开采了50万磅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
(2)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
a.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
b.每个生产阶段生产了多少价值?
用增值法计算GDP。
c.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利润共计分别为多少?
用收入法计算GDP。
4.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表)。
单位:
10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356.4
雇员酬金1866.3
企业支付的利息264.9
间接税266.3
个人租金收入34.1
公司利润164.8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3
红利66.4
社会保险税253.0
个人所得税402.1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
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
政府转移支付347.5
个人消费支出1991.9
请计算:
(1)国民收入;
(2)国内生产净值;
(3)国内生产总值;
(4)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
(6)个人储蓄。
5.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000,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C买2000,其余2800卖给消费者。
B年产500,直接卖给消费者。
C年产6000,其中
3000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都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6.设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
、猪肉和青菜。
它们在2000年和2006年的产量和价格分别如表。
2000年
2006年
数量价格
房子(平方米)
猪肉(千克)
青菜(千克)
1001000美元
2004美元
5000.2美元
1101050美元
2006美元
4500.5美元
(1)2000年和2006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2)如果以2000年作为基期,则2000年和200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为多少?
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多少百分比?
7.根据上题数据,用2000年作为基期:
(1)计算2000年和2006年的GDP折算系数;
(2)计算这段时间的通胀率。
8.现有如下资料:
生产阶段
产品价值
中间产品成本
增值
小麦
100
—
面粉
120
面包
30
要求计算:
(1)把空格填上。
(2)最终产品面包的价值是多少?
(3)如果不区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按各个阶段的产值计算,总产值为多少?
(4)在各个阶段上增值共为多少?
(5)重复计算即中间产品成本为多少?
第十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
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简写为GNP。
2.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英文缩写为NI):
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4.个人收入(英文缩写为PI):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英文缩写为DPI):
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6.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系数:
即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9.最终产品:
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商品和劳务。
10.中间产品:
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1.A2.C3.A4.C5.D6.B7.A8.C9.D10.B
11.A12.B13.C14.D15.B16.C17.D18.D
三、是非判断
1.F2.F3.F4.T5.F6.T7.T8.F9.T10.F
答: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的GDP有净出口-2万美元;
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
如果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出乙地区10台机器;
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
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
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
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
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4.说明在证券市场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一方面,虽然购买债券和股票对购买这而言可以成为一种“投资”,但经济学上规定的投资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投资不一样。
经济学上的投资使之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具体而言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和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
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
计算GDP时,采用的是总投资而不是净投资。
另一方面,国民收入核算的是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购买债券和股票的资金,在购买时还没有用于生产,不能产生最终产品,更谈不上价值,但是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的佣金和未来可能产生的股息和利息,应归国民收入的核算。
因为前者是经纪人的劳务支出,而后者则是资金利用后的增值。
购买公司的债权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用于生产,例如购买机器设备,提供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的债券利息可看作是资本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益,当然要计入GDP。
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政府公债利息常常是用纳税人身上取得的税收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1.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
解:
(1)NDP=GDP-折旧=4800-(800-300)=4300
(2)NX=GDP-I-C-G=4800-800-3000-960=40
(3)T-TR=G+BS=960+30=990
(4)DPI=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3310-3000=310
2.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
(1)S=DPI-C=4100-3800=300
(2)I=S+(T-G)+(M-X)=300-200+100=200
(3)G=GDP-C-I-NX=5000-3800-200-(-100)=1100
a.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
b.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
c.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
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
(10-7.5)+(40-10-5)=27.5(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
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值法和收入法计算的GDP是相同的。
4.假设某国某年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见表)。
(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支付的利息+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866.3+264.9+34.1+164.8+120.3=2450.4(10亿美元)
(2)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2450.4+266.3=2716.7(10亿美元)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2716.7+356.4=3073.1(10亿美元)
(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的转移支付+红利=2450.4-(164.8+253.0)+347.5+105.1+66.4=2551.7(10亿美元)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551.7-402.1=2149.6(10亿美元)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个人消费支出
=2149.6-64.4-1991.9=93.3(10亿美元)
(1)A的价值增加为:
5000-3000=2000
B的价值增加为:
500-200=300
C的价值增加为:
6000-2000=4000
合计价值增加为:
2000+300+4000=6300
(2)最终产品价值为:
2800+500+3000=6300,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3)国民收入为:
6300-500=5800。
(1)2000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00×
1000+200×
4+500×
0.2=100900(美元)
2006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110×
1050+200×
6+450×
0.3=116835(美元)
这两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变化115.79%。
(2)如果以2000年作为基期,
2000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00×
0.2=100900(美元)
2006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110×
4+450×
0.2=110890(美元)
这两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109.9%。
7.根据上题数据,用2000年作为基期:
(1)2000年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100900/10900=100%
2006年GDP折算系数=名义GDP/实际GDP=116835/110890=105.36%
(2)这段时间的通货膨胀率为:
105.36%-100%。
=5.36%
8.现有如下资料:
(1)
--
20
150
(2)面包的价值是150(3)总产值为370(4)增值共为150(5)220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一、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均衡产出或收入2.消费函数3.边际消费倾向4.平均消费倾向5.边际储蓄倾向6.平均储蓄倾向7.投资乘数8.直接税9.间接税10政府购买11.政府转移支付12.政府支出乘数13.税收乘数14.转移支付乘数15.通货紧缩缺口16.通货膨胀缺口
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
消费支出可能()
A.大于零B.等于零C.小于零;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3.从长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则消费支出()
A.可能大于零B.可能小于零
C.等于零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4.在短期内,居民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A.储蓄B.消费C.所得税D.转移支付
5.直线型的消费函数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6.下列哪一种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A.自发性支出增加B.自发性税收下降
C.自发性转移支付增加D.净税收增加
7.如果其他情况不变,净税收和政府购买增加同一数额时,则()。
A.(C+I+G)上移
B.(C+I+G)下移
C.(C+I+G)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假定净出口函数是X=X-mY,净出口余额为零,则增加投资支出将()。
A.使净出口余额和收入增加
B.收入增加,但净出口余额变为负值
C.收入增加,净出口余额不受影响
D.收入不受影响,但净出口余额变为负值
9.边际进口倾向上升()。
A.对乘数的影响和MPC一样B.对乘数没有影响
C.使乘数变大D.使乘数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