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押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6610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押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毛概押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毛概押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毛概押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毛概押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押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

《毛概押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押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押题卷Word文件下载.docx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书P65-88

1.新民主主义革命

目标

总路线

对象

6.

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区别与联系

动力

基本经验

7

特点

五种经济成分

8

基本问题

统一战线

9

历史意义

经验

10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面对外来文化入侵,我们应该: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作用

在文化创新中如何做到,古之今用,洋为中用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11

提高文化软实力方法

改革开放后怎么看私营业主p185190191

12

生态文明

13

改革自主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什么是创新p203-206

什么是和谐社会p273274276278279280

一、政党制度

1.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2.政党制度基本特征是: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3.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

第一,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历史与国情的必然选择。

共产党作为坚强的领导,是各派人士长期实践中选择的。

其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证明了这种选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

第二,从现实角度来看,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和谐与发展的坚强保证。

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体现广泛民主;

既保持一致性,又体现多样性;

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

保证了中国政党关系的和谐。

以这种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相互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为社会和谐提供了根本保证。

同时,由于中国共产党主张将改革发展的成果与民共享,也使中国的政党制度更具生命力。

  

4.中国政党制度和一党独大制,一党领导制的区别

第一.我国政党制度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二.民主党派参与国家事务,参与国家管理建设,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而是参政党。

第三.我党与各民主党派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接受民主党派监督,积极吸收民主党派中的优秀人士参与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坚持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方针。

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会议来参政议政

5如何理解中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深深植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一起,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携手合作,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共同缔造新中国,是这一制度得以形成的客观基础。

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这一制度得以存续的必要前提。

这一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其显著特征是: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体现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下,各党派团结合作的特点。

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强调以协商、合作代替竞争、冲突,很好地将共产党领导与多党派合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集中统一领导与广泛政治参与的统一,国家稳定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统一。

有着与其他政党制度根本不同的特点。

第一,中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

第二,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与各民主党派的接受领导和参政党地位,决定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实质是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多党制的根本性区别,同时也具有了与其他政党制度相比的独特优越性。

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实践充分体现在国家政治运行的各个环节之中,使这项制度越来越发挥出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同时,为参政党的建设、发展和进一步履行好自己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21世纪之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正以其独有的形态和魅力,以其显著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日渐为世界所瞩目。

6.为什么说我国的政党制度既不是一党制又不是多党制

以政党的政治性质和阶级实质为标准,它可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和无产阶级政党制度;

以一国政党的数量和执政党的数量相结合为标准,还可分为一党制、两党制(源于英国,以英国和美国最为典型)和多党制(源于法国,以法国和意大利最为典型)。

我国现行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在性质上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有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是一种新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谈及三大改造的前期铺垫p9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概括:

一化三改造,实质:

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

1.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

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中共八大:

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揭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序幕;

  2、中共九大:

否定了八大已经明确的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使“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

  3、十一届三中全会:

从理论上和从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解决了党从1957年以来未能解决好的工作重点问题,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4、十二大:

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邓小平理论成型;

  5、十四大: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6、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知道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7、十六大: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8、十七届三中全会:

树立社会主义体制下生产资料合理积累的法律依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包括:

2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⑩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这十条基本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

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两个重要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

第二,“一条基本路线”,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第三,“两项根本任务”,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第四,“一个总体布局”,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上述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整内容。

这四个方面,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

8.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15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来,不仅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转,而且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16大在强调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一定能够进一步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评价:

是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

确立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在我国,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目标: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4.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其具有垄断性、封建性、买办性的特点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从根本上说,反对封建主义,就是在经济上消灭以地主土地占有制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剥削制度;

从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和地主买办势力的集中代表——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反对封建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土地革命时期-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后,我们党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

解放战争后,共产党实行了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并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从而取得了反封建主义的决定性胜利。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产阶级。

这是因为中国的资产阶级阵营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前者不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对象。

中国的小资产阶级是劳动者,不属于资产阶级范畴。

因此,不区别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最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

5.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

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6.区别与联系

二者的区别是社会主义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锋芒不是指向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

二者的联系是从国际环境和新民主主义中社会主义因素增长的趋势来看,从领导者的奋斗目标来看,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必然的,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

7动力

毛泽东指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部分。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将中国资产阶级基本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二部分,并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从理论上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作了科学系统的分析。

他认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一身而二任焉”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

7基本经验

1、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的领导核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

2、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3、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4、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中共党内的两种错误倾向:

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中共党内曾经出现过“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

右的倾向是放弃领导权,“把整个队伍送出去”。

比如,陈独秀在1927年所犯的“右倾”错误,导致了第一次国民革命的失败。

“左”的错误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把整个队伍推出去”。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左”倾错误,特别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灾难性后果。

8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1、实质是如何处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

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须分两步走。

其中,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即在新民主义国家基础上,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两者的关系是,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毛泽东认为只有认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2、中国共产党党内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的两种错误倾向

第一、王明的一次革命论:

主张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作一步走,超越民主革命阶段,一步跨进社会主义,直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其错误的根本是企图在民主革命阶段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和政策,从而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这是完全错误的“左”倾冒险主义或盲动主义的观点。

第二、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

它割裂革命两个阶级之间的联系,认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必须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只有在中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之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这是完全错误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

这种错误的实质是否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实际上取消了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

其核心主张是放弃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9五种经济成分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其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应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使五种经济成分统筹兼顾,分工合作,以促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使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新民主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

它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它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

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说确认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四面八方”政策则是处理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其他关系的准则。

它们符合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所形成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使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因而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理论与政策。

10基本问题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之一,但不排斥其它斗争形式。

中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第二、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反封建,而反封建的核心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第三、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反革命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

广大农村的自然经济,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革命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提供了可能。

第四、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革命根据地,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第五、事实上,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

中国革命战争正是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下取得胜利的。

但是,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受教育水平的制约,没有科学的思想作指导,这些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中国的农民不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的无产阶级受压迫最深,最有觉悟,最有组织性、纪律性,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因此,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其内涵是在中共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11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革命阶段里,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1、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将国民党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是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主张。

这种观点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和资产阶级,过低地估计了共产党和无产阶级,其实质是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5),建立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由于对革命道路的错误估计,中共领导人犯了关门主义的错误,建立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战争民族统一战线,但不包括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阵营。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以多党合作为主要内容,以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统治为主要任务,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这个统一战线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广大,都要巩固,使反动统治更加孤立。

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1948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同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

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