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之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848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7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之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复习之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复习之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复习之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复习之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之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复习之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之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之近代中国 民主革命文档格式.docx

农民阶级、资产

阶级成为近代前期

抗争探索的两大主

体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5)

(1)五四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新觉醒,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中国无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中国革命

有了新的方向;

中国

人民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走“工农

武装割据”道路,进

行民族独立和国家

富强的斗争,最终取

得了反帝反封建的

民主革命的胜利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诠释思维发散

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

(一)鸦片战争

1.原因

(1)国际:

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2)国内:

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仍然实行①闭关锁国政策。

(3)直接原因: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②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

1839年6月,③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

2.经过:

(1)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略,强占了④香港岛,攻占了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3)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⑤南京条约》。

(2)1843年,英国强迫中国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攫取⑥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3)美法于1844年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望厦条约》和《⑦黄埔条约》,取得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4.影响:

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深重灾难,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易错扫描】

(1)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误用内外因关系分析。

认为内因是主导,进而认识到中国国内的背景就是内因,所以误以为主要原因在中国。

其实,战争是英国人发动的,所以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才是主要原因。

(2)认为如果没有虎门销烟,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

这种观点忽视了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是错误的。

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渴望打开中国大门,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因此,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是表面原因,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侵略中国也是必然要发生的。

【概念阐释】

出超与入超:

出超即贸易顺差,入超即贸易逆差。

18世纪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其原因是自然经济的抵制和闭关政策的影响。

【辨析提高】

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国情的对比

政治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国力强盛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阶级矛盾尖锐,危机四伏

经济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思想

思想文化繁荣活跃,近代科技世界领先

愚昧无知,夜郎自大,科技落后,文化专制

外交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成为殖民霸主

闭关锁国,封建保守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鸦片战争后,列强仍不满足既得利益。

(2)直接原因:

⑧英法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1)1856年秋,英军首先进攻⑨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略。

(2)1860年,攻占天津,接着侵入北京,焚烧了⑩圆明园。

3.结果:

(1)1858年夏,清政府被迫先后与英法两国签订《 天津条约》。

(2)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 北京条约》。

(3)美俄趁火打劫,特别是俄国,乘机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

(1)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遭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 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易错扫描】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认识,部分同学错误地认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的。

事实上,所谓半殖民地,是相对于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

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所谓半封建,也是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温馨提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之所以这样说关键是因为两次战争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三)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蓄谋侵略中国;

1894年,朝鲜爆发 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

2.过程

(1)战争爆发:

日本舰队在朝鲜 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

(2)平壤战役:

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

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

结果日军占领了大连、 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

日军攻占威海卫,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1)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阻碍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刺激了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四)八国联军侵华

瓜分狂潮使中国 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其借口是镇压 义和团。

(1)发动战争:

1900年6月,英、法、美、日等八国联合发动战争;

八国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顽强阻击:

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在 廊坊和天津英勇抗击侵略者。

(3)攻陷 北京:

1900年7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

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的司令部设在紫禁城内。

(4)妥协投降:

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命令清军镇压 义和团,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

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第三单元第7讲

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划北京东交民巷为“ 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拆除北京到大沽沿线的炮台;

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 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中国税收被列强控制;

“ 使馆界”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地区,置于列强 武装控制之下;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清政府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温馨提示】《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特征的条款: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这一条款充分表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帝国主义代言人,即意味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两次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一)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内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第三单元第7讲

2.过程:

1851年,洪秀全率众发动 金田起义。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为拱卫天京,又进行了北伐和西征。

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但随之而来的天京事变却使其由盛转衰。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了。

3.纲领:

1853年,颁布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追求;

1859年, 洪仁玕提出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资政新篇》,这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二)义和团运动

1.口号:

义和团打出“ 扶清灭洋”的旗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 外国侵略者,带有朴素的爱国情感。

但最后该运动却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2.影响: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

(2)误以为太平天国作为农民战争最高峰的标志是《资政新篇》的颁布,其实《资政新篇》已超出农民战争的范畴。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因为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求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知能拓展】“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的原因: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银大量外流,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造成手工业者大批破产,巨额战争赔款转摊到劳动人民身上,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使本来就已经激化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的推动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

【温馨提示】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它带有局限性。

“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

基础练习:

1.道光皇帝1842年7月发过一道密谕:

“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

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夷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道光皇帝畏敌妥协,与英方妥协议和

B.清统治者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

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此密谕直接促成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解析]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无法战胜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而不是道光帝屈膝投降割让香港,其畏敌妥协也是封建腐朽的表现。

[答案]C

2.下图是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额。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

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奋斗目标

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

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C项说法错误。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甲午中日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D.抗日战争后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反思中“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的“学了西方”指的是洋务运动,其失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

所以,第二次反思是从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始的。

[答案]B

核心突围技能聚合

一、近代西方列强是怎样侵华的?

其侵华特征如何?

战争

条约

列强获取的权益

社会性质变化

侵华特征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1)政治:

割占领土、侵犯司法主权、干涉中国内政外交。

(2)经济:

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建立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资本输出。

开始沦为半殖地半封建国家

军事侵略与

经济侵略相

结合,以商

品输出为主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3)军事:

军事侵略,迫使清政府屈服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进行商品输出,同时更注重资本输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经济上,注重资本输出;

政治上,开始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

史料链接

材料一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指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

……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第三单元第7讲

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学习探究

材料一表明列强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材料二从西方学者的角度审视了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后的反应。

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屈辱和灾难,是中国长期落后的根源,但是战争也使中国人觉醒,他们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列强在中国的地位。

两则材料表明了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概念辨析】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签订之前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之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1)相同点:

都是想在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都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2)不同点:

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一些国家的商人还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

资本输出主要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如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包括贷款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修筑铁路的权利,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何异同?

不同点

产生背景

1853年定都天京后,走向全盛时期

1859年天京变乱后,走向衰落时期

社会经济主张

企图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主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迫于当时的形势没有实行

历史地位

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直接推动了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只能是空想

是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时代特征

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的标志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领袖能够接受新事物

相同点

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方案,都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史料链接: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圣库制度的规定: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

平均,人人饱暖矣。

此乃天父上主皇上帝特命太平真主救世旨意也。

但两司马存其钱谷数于簿,上其数于典钱谷及典出入。

凡二十五家中,设国库一,礼拜堂一,两司马居之。

凡二

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事,俱用国库;

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

总要用之有节,以备兵荒。

材料二兴银行。

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3厘。

……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资政新篇》

学习探究:

材料一主要是针对民间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设计的,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革命方案是相互矛盾的。

【归纳总结】

与旧式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思维升华】

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1)作用:

①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在近代,农民由于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

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

②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

(2)局限性:

①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没有长远眼光,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②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组织上,农民带有严重的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

习题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础再现)“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说明“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答案为A项。

[答案]A

2.(基础再现)“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今大清皇帝准将该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此规定出自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解析]依据材料“大清皇帝准将该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说明了清政府把该岛割让给了英国,该岛应该指香港岛,所以此规定出自《南京条约》。

3.(基础再现)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解析]鸦片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对外界不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其他地区皆是“蛮夷之地”。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加深,清朝统治者的传统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不得不改变对西方国家的看法和称谓。

4.(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帝国的回忆》记载:

法国公使葛罗现在非常希望游览长城……7月11日早上7点钟,这位公使在一群秘书和随员的簇拥下,登上了“普雷吉特”号小汽轮。

黄昏时,这艘三帆快速护卫舰到达长城附近。

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解析]1856年,英法发动对华侵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规定: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材料显示外国公使可以进京,外国军舰在中国航行,这最早应该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5.(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曾作诗道:

“我们弟妹果然忠,胜比常山赵子龙。

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天京最英雄。

”从诗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 ()

A.实现了男女地位平等B.妇女作出了较大贡献

C.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D.定都天京即达到顶峰

[解析]材料中的“弟妹”是对部属将士的亲切称呼,“妹”就是女军,她们一路与男军并肩作战,扫荡清兵,一直打到南京,作出了较大贡献,由此可知B项正确。

A、C、D三项在诗中均无法体现。

6.(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

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黠者不理”。

这种现象反映了()A.太平天国注重减轻封建剥削

B.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农民对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满

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解析]材料反映了地主不能像以前那样自如地向农民收租,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7.(基础再现、视角拓展)“《天朝田亩制度》所要建立的实际上是一个农民的理想社会,它是要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固定化,那么必将使社会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水平上,使社会生产力难以向前发展。

”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具有 ()

A.革命性B.落后性

C.空想性D.先进性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说明《天朝田亩制度》仍然以建立落后的小农经济为目标,从而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故B项正确。

8.(基础再现)“朝鲜青山听连角,北海苍涛葬英魂。

旅顺不能保民顺,威海何日显军威?

帝国梦碎神州泪,前日何人醉笙歌?

马关一纸罪己诏,百姓几世血汗钱。

”与此诗相关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从“旅顺”“威海”“马关”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材料所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C

9.(基础再现、视角拓展)“1894年,光绪帝及帝党成员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认识到日本进行战争挑衅的严重性,痛感‘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马关条约》内容中,最能导致“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的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等地给日本

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C.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