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4196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Word格式.docx

软件业完成销售收入832亿元,占全国的14%。

推动各类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由13家增加到83家。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高消耗、高污染的小化工企业2713家。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在进一步提升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水平的同时,规划和推进沿江、沿东陇海线和沿海产业带发展,基本形成南北联动、“四沿”互动的发展格局。

投资与消费结构得到改善。

努力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增强。

坚持有保有压、分类指导,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三农”、环保等投入增长较快,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投资明显下降。

实施了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南京扬巴乙烯及系列产品、无锡海力士和苏州和舰大规模集成电路、无锡尚德太阳能、昆山南亚电子基材与器件、盐城东风悦达起亚汽车等项目顺利投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对江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支撑作用的项目。

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5600万千瓦,核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加快发展。

铁路运营里程从752公里增加到160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1704公里增加到3558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联网畅通。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沿海、盐徐、沿江、宁淮、宁杭一期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田湾核电站一期、宁启铁路、南京地铁1号线、南京新火车站和润扬大桥、南京长江三桥、苏南硕放机场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运营,苏通大桥即将建成通车,连云港15万吨级深水航道基本竣工。

万吨级泊位达到286个,港口吞吐量达到10.5亿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1.2倍、1.4倍。

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新一轮治淮和海堤达标等工程进展顺利。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

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

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五年累计14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上升到1.7%。

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实施300个重点项目,起到显著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产学研结合取得积极进展,与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著名高校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5286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29家,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的企业迅速成长。

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各类研发机构2000多家,总数近4000家。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增长。

高新区及各类科技创业园区蓬勃发展。

人才高地建设成效显著,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和千人赴港培训计划顺利实施,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节能减排深入推进。

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去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预期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4.87%和7.94%,全面完成国家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建设用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进一步提高。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把“三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苏北支持力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城乡统筹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续四年保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

稳步开展以税费改革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出台了以“一免四补”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从2005年起全面免征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人均减负159元,去年涉农直接补贴达到31.6亿元。

农业投入大幅增加,省财政五年“三农”投入747.4亿元,年均增长37%。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高效外向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去年粮食总产达635亿斤,高效农业面积超过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农产品出口额五年翻了一番多。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建设得到加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稳步发展。

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和农村五件实事成效显著。

新改建农村公路6.3万公里,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客运班车通达率提高到96.5%。

整治县乡河道1.1万条,改造中低产田936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新增改水受益人口1002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9%。

基本解决农村草危房问题。

重点帮扶的1011个经济薄弱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92万人,已有6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步伐加快,城市化率达到53.2%,五年提高8.5个百分点。

区域共同发展进入新阶段。

加大对苏北振兴的支持力度,积极实施产业、财政、科技和劳动力四项转移,五年省级对苏北的各项投入达到1565亿元,其中省财政转移支付666亿元,苏北承接500万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9729个,总投资3643.9亿元。

挂钩帮扶、南北共建开发区成效明显。

苏北工业化进程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开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苏中依托沿江开发开放,生产要素加速集聚,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崛起势头强劲。

苏南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自主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主动参与和推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加快。

省财政对教育和卫生事业投入五年累计514.3亿元,年均增长28.5%。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6%,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比2002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在校大学生156.8万人,职校在校生153.6万人,均居全国第一。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

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

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率达95%,城镇居民医疗卫生问题在社区解决的比例达到38%。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南京图书馆新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顺利建成,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宽带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总用户数1350万户,入户率从32.9%提高到58%。

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加强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人才培养,各艺术门类竞相发展,在全国性重要评比中,我省获奖作品位居前列。

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深入人心,涌现一批先进典型。

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新成绩。

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南京奥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成功承办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和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环境综合治理,太湖应急治理实现预期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大污染隐患得到整治,城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逐年增多,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提高部分行业、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准入标准,建立环境价格体系,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及监测设施建设,新增城镇污水处理厂75座,日处理能力达到377.8万吨;

新增无害化垃圾处理场2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

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绿色江苏建设步伐加快,五年新增造林面积813万亩,去年全省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16.9%、42%,比2002年分别提高5.5和6.7个百分点。

已建成国家卫生城市22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1个、国家园林城市12个、绿化模范城市(县)18个,均居全国前列;

国家生态市6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扬州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更具生机活力。

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率先探索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创新监事会工作机制,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全省地方国有企业总资产达到1.3万亿元,实现利润超过350亿元,分别比2002年翻了一番和两番多。

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私营企业超过68万户,比2002年增长1.4倍;

注册资本超过1.2万亿元,增加1万亿元。

112家民营企业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国资、民资、外资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实施。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稳步开展。

财税体制和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全面实行。

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3.13万亿元和2.33万亿元,分别是2002年末的2.5倍和2.7倍。

江苏银行开业运营,南京银行成功上市,农业保险试点全面推开。

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已达169家,五年增加91家。

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年成交额百亿元以上商品市场达到17家,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功能进一步拓展。

开放型经济开创新局面。

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去年达218.9亿美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04.4亿美元,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5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在江苏投资。

着力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明显增加。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703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3497亿美元,其中出口从384亿美元增加到2037亿美元,分别增长4倍和4.3倍。

加快“走出去”步伐,境外投资快速增长,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着力增创开发区发展新优势,新增省级以上开发区45个、出口加工区等特殊功能区10个,全省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达到136个,在全国名列前茅。

开发区资源整合、功能优化和体制创新力度加大,集约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高。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就业惠民、创业富民、社保安民,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

就业规模日益扩大。

多形式促进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下降,去年底降到3.19%。

各级财政用于就业再就业的资金累计达到51.6亿元,扶持政策惠及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490万人,安排161万高校毕业生就业,211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

加强就业培训,五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00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大力促进创业致富,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61元,五年分别增长1倍和64.2%。

着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连续五年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水平增长58%,苏北公教人员工资省标补贴发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8%,3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5%。

加强惠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救助,减免和补助特殊困难群众医疗费用。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保障标准增长机制,省财政五年累计安排低保专项补助资金11.1亿元,共保障城市低保人群20.3万户44.6万人、农村低保人群59万户114.5万人。

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196.8万人得到保障。

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范围,参加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已分别达到307万人、282万人和272万人。

切实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

以助困、助学、助老、助残为重点,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省财政安排的“四助”支出从2002年的42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8亿元,增长89.5倍。

及时对城乡低收入人员和大中专困难学生发放物价补贴,保证低收入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

县城以上廉租房制度全面建立,新建经济适用房2200万平方米,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有所改善。

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五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4万件,8万多名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推进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积极推进管理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明显进展。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省级行政许可项目削减32.8%。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五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50件,制定政府规章57件。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全面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广泛推行电子政务,各类公开办事制度逐步完善,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加强政风建设,细化量化工作责任,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行政效率,狠抓工作落实。

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认真落实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加强法治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城乡社区建设得到加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普法教育深入开展,人民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构建大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大调解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主要刑事案件发案率连续五年下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绩效和公众安全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之首。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强和改善价格调控,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深入开展,13个省辖市和3个县级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动员、人民防空、优抚安置成绩显著。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和信访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是江苏发展历程中又一个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重要时期。

面对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和艰巨繁重的新任务,我们着力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情况,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不断把江苏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五年来的成绩,归功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归功于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

我代表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向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兄弟省区市,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关心江苏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解决产业结构偏重、服务业比重偏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二是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未根本改变,耕地保护、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任务相当艰巨。

三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

农业基础地位还不够稳固,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制约着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社会建设亟待加强,公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群众在上学、就医、住房、养老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由于多方面原因,去年以来物价上涨较快,对群众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同时,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职能转变不够到位,依法行政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最根本的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全过程,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走出一条以科学发展为特征的全面小康建设之路。

过去五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又好又快发展为首要任务,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深化改革突破体制束缚,以扩大开放增创发展优势,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必须始终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着重解决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协调、不够平衡的问题,努力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必须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必须始终坚持以依法行政为基本准则,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江苏的殷切期望和最新定位,是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巨大动力。

加快小康进程,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庄严。

在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全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创造江苏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我们肩负着全省人民的重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世界经济将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为我们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党的十七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科学发展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鲜明导向。

我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都为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加剧,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波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更趋明显,将对开放度较高的江苏经济带来新的挑战;

国内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相互交织,增加了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我们必须正确判断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善于审时度势,始终居安思危,努力做到更加积极地抓好机遇,更加科学地谋划发展,更加有效地破解难题,不断开拓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认真落实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又好又快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充实“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内涵,健全完善全面小康综合指标体系,确立更高的目标追求,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协调性,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扩大人民民主,更加注重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全力争取江苏总体上如期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在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美元。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突出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