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3951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校本教研,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

以校为本,或学校本位。

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

若要使教育改革成为可持续的事业,那么从教育体制内(尤其是学校)激起改革的动机是十分必要的,而以校为本发展就是此内在机制之一。

在以校为本的运作中,不仅强调专业的重要性,更是教育决定权下放的必然反映。

研究:

学校和教师为了学校的发展和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性研究,主要以教学研究为主。

在此所指涉的研究不同于正式的研究,也不同于所谓的行动研究,而是涵盖所有为了学校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

三、理论依据

1.“教师即研究者”理论:

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认为,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育,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

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

1996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建议中指出,“在一个变化迅速的世界中,在职培训已成为从事所有活动和专业至关重要的工作。

因此,教师不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培养其学生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创造知识所需的态度和技能”。

2.在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研究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教师研究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

斯皮克“校本教师发展理论”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心应定位在学校本位的发展、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

3.“校本教研”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基于学校”,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二是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三是在学校中,即教师要置身教育教学之中,参与学校发展与改革问题的研究,围绕学校自身问题所形成的各种解决方案要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分析,由学校中人来解决。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

通过科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教师关注自身成长,促进专业化发展;

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装教师,突出校本教研工作的时代性、创造性、实效性,促使全校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面向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群体。

2.研究的内容

(1)探索能促进教师成长的制定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2)探索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组织形式;

(3)开发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资源研究;

(4)探索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活动方式。

五、主要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2)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调查,从个别提升到一般,以个别指导一般。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2.研究的对象:

肇庆市第一小学、肇庆市第十五小学、肇庆市第十六小学、肇庆市实验小学、肇庆市奥威斯实验小学和肇庆加美学校全体数学教师。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1.课题启动阶段(2006年6月—2006年10月)

(1)确定研究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2、课题研究框架建立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5月)

(1)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2)制定子课题工作计划。

3、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8年5月)

(1)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2)研讨经常化,解决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中期成果汇报,举办校本教研现场会,组织教育教学论坛。

(4)广泛听取意见,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调整工作计划。

4、结题总结阶段(2008年5月—2008年10月)

(1)根据调整后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进行课题的研究。

(2)对前面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工作总结、教师研究论文、教师成长个案等。

5、课题理论升华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5月)

在端州区推广研究成果,筹备开展“端州区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价活动”。

6、成果鉴定验收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0月)

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归类整理和汇编研究成果,通过开展“端州区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价活动”,交流、总结各校校本教研工作的经验和特色。

七、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经过3年多的研究,我们摸索出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为促进教师成长,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1、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搞好搞不好,关键看领导”。

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制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

我们要求学校要建立以下这几方面的制度:

(1)建立学校行政是校本培训负责人的制度。

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基地,所以校长是学校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要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科带头人为组员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

校本培训由教导处或教研室具体负责实施,教导处或教研室主任负责校本培训日常管理工作。

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

要整合教导处或教研室和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

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制定教学研究成果的奖励方案;

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2)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

学校教导处或教研室和学科组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教导主任或教研室主任和科组长是主要责任人。

学校要制订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导处或教研室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

(3)建立教研组管理制度。

设置学科教研组、建立校际间教研协作体(组)、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建立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

加强集体研究,促进学校、教师之间及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使学校、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加强学校、教师、学科之间的沟通或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校、学科本位的倾向。

2、规范教学研究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从而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学习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

(1)理论学习制度。

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不断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

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理论学习要有计划、有形式、有时间保证、有检查落实和效果。

(2)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

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我们必须建立一种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促使教师把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其研究能力。

这些制度学校大多都有,关键是要不断完善,否则,就会陷入“穿新鞋走老路”的困境。

建立的教学管理新机制,要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要赋予教师自主权。

因为,新课程的开放度很大,只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充分的自主性,才会不模仿、服从他人,才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主见,作出自己的决定,引导学生自主、充分发展,实现课程实施的目标。

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的修订,要降低管理的刚性,增强管理的弹性和开放性,取消一切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条文,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3)教学反思制度。

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

所以,我们要建立反思制度,促使教师反思制度化、经常化。

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出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

考试结束,也要进行总结、分析成功与不足等等。

要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教师理性认识又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如课例研究、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同时也为下一步确立校本课题做准备。

3、校本教研与区域联动校本教研的交流制度。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学校建立相应的制度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

这方面的制度主要应有集体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示范课、公开课展示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等。

区域联动校本教研,这种教研打破了“以一校为本”、单兵作战的格局,有利于形成氛围,实现教研资源共享,达到深层次的同伴互助。

(1)教研制度。

修订完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作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同伴之间在教学上的互相支持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有利于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集体备课制度。

修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反对各自为战,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并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有机统一。

(3)教师帮带制度。

实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青年是学校的未来,青年强则校强,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范例式师徒结对”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

要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

要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4)听课评课制度。

听课、评课是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各学校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5)公开课展示制度。

举行各类示范课、研讨课、成长课等公开课展示,是学校内部或学校之间教师同伴互助的常见形式。

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开课展示制度,明确展示的内容、对象、时间、要求等,促使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提供机会,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6)教学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通过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教学开放日”,“教学开放周”,印发校内外教学经验材料等形式,广泛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要定时间和活动要求,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

(二)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组织形式

1、制定“端州区教师自我发展规划表”(见附表一)。

结合目前我区的相当部分教师,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的一般规律,对教材、学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已初步完成了职业的适应期。

起始的紧张、新奇、激动与豪情逐渐被倦怠、无奈、单调所代替,他们面对着“职业倦怠”的高发期;

导致了业务上停滞不前,思想上不求上进,精神上疲踏倦怠,行为上碌碌无为。

为了刺激他们的成长欲望,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培养更多的学科带头人,我室于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在青年教师中(一级以下教师,包括一级,欢迎高级教师参与)实施“教师自我发展”规划。

规划内容有:

(1)、自我综合评估。

(2)、自我发展方向。

(3)、自我发展目标。

(4)、自我发展措施。

(5)、目标达成情况。

实施规划的目的是通过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最终提升教师整体的专业水平。

2、学科构建研究共同体,为教师的发展架起平台,实现同伴间的互动。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成立了以学科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为主要形式的研究共同体。

提出了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首要任务,以集体备课、案例研讨、专题研究为主要方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学科备课组是根据所任学科及年级组建起的一个微型研究共同体。

同年级同学科的几位老师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随处地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也可以是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共同评课等形式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

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学科教研组则是根据教师所任学科不同及其专长组建的一个研究共同体。

主要是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形式来实现全体组员的多向互动。

这样的一个研究共同体为在课程改革中由于个体的认识差异所带来的共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

是真正的依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也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碰撞过程。

3、开展区域内校际协作教研,为学校的发展亮出舞台,实现校际间的联动。

校际协作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教研方式的一种创新,它可以对学校校本教研进行有效的补充,促进校际间的协作和交流。

如:

2009年6月,由肇庆市第十六小学,肇庆市第七小学,肇庆市第六小学,肇庆市第十一小学组成端州区小学四校教研协作体。

有了这样一个发展的舞台,各校的教师都得到了锻炼、学习、交流的机会,校际间也联系的更加密切。

这样的研究共同体对于推动实现校际间的共同发展是十分有效的。

可以说,这种“共同体式”的研究活动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的校本教研形式,它更好地利用了学校的优势资源,发挥了学校的辐射作用。

4、构建跨地区研究共同体,为区域的发展搭好擂台,实现区域间的促动。

鼓励实验学校与一些省内优秀学校结成友好互助单位,为学校的“研究共同体”构建提供了一个更广的区域。

让我们的教研活动不仅走出了校门,还跨越了地区。

在这个跨越地区的“研究共同体”中,我们主要是以校本教研为辅,以展示教学风采为主。

从而体现学校的内涵,学习他校的长处,实现区域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办水平。

近年来,肇庆市第七小学与佛山市第九小学,肇庆市第十六小学与广州市培正小学、广州市体育东路小学,肇庆市第十五小学与德庆县第一小学,肇庆市第一小学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交流活动。

这种跨越地区所构建研究共同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更好的推动作用,也更有利于促进了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5、专业引领、专家指导。

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介入。

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因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

争取高校理论支撑,发挥高校作用,采取专家引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专家讲座,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提升教师素质,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实现“高校引领、专家指导、借力发展,提升品位”的发展目标,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水平。

6、开展“端州区校本教研的评价工作”。

为了总结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2009年10-12月在端州城区各校开展校本教研的评价活动。

(具体要求见附表二)

(三)开发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资源

校本教研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作保证,学校要整合自身资源、社区资源、高校与研究机构资源、网络资源,并开发了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课程与教材,使校本培训课程设置与安排满足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需要。

1、充足的自主学习资源。

实验学校图书室配备了大量的最新教育教学书籍,每学期学校还给每位老师提供两本以上的教育教学书籍,要求老师们认真阅读,写好读书笔记及读书心得体会,并定期交流研讨。

2、利用学校的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提供了同伴互助的学习资源学校。

充分利用这些教师资源进行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并将示范力辐射到其他兄弟学校。

3、丰富的社区资源。

(1)与市科技中心签定协作互动单位,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丰富的社区资源。

(2)与端州图书馆组成了友好共建单位,端州图书馆在实验学校设立了流动图书馆,端州图书馆成了教师学习的好地方,为实验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了丰富的社区资源。

(3)利用家长水平高,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高了丰富的资源。

部分实验学校是区的名校,有很多家长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相当一部分家长懂教育,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庭教育研究会,并开展了“教师、家长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等课题研究,充分开发了家长教育资源。

(4)与兄弟学校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兄弟学校的优势资源进行校本教研。

(5)与一些省内优秀学校结成友好互助单位,积极加强和他们的联系,取其之长,向他们讨经验,并派出大批教师参加省内优秀学校的校本教研,为教师搭建更高的平台,以加快学校的发展。

4、挖掘高校与研究机构资源。

(1)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资源。

部分实验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教育学院、省教科所、肇庆教育学院的教授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请他们到校讲学,开拓教师们的视野。

(2)充分利用社会培训机构资源,每学期学校派一批老师参加各种学习班,例如:

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肇庆市名教师培训班、端州区行政人员培训班等各个层面的培训学习;

(3)与各级教研室保持密切联系。

与省、市、区教研室保持长期密切的联系,定期请各级教研员到校举办讲座和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5、丰富的网络资源。

在校本培训中,十分重视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加强网站建设,组建博客群组,购买了中央电教馆教育资源库、三易电子图书等网络资源,给老师介绍好的网站。

6、开发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课程与教材。

(1)教师心理调适课程,部分实验学校给老师发相关的书籍并举办专题知识讲座等,例如:

《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快乐健康伴终身》、《七个习惯可使你成功》、《做一个阳光老师》、《做一名成功而快乐的教师》等。

(2)班主任专业提升课程:

实验学校每学期派出班主任参加市、区教育局主办的骨干班主任培训班学习,派出的班主任学成回来后,要对全校的班主任谈学习心得体会。

校内每月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让好的经验在各位班主任中流传。

(3)各学科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课程:

每学期,市、区教研室主办的课程标准解读,我区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参加,并认真做好笔记。

(4)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

为了让教师们的培训更加现代化,实验学校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分批次组织教师参加微机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Windows98、Word2000、Excel2000、Porwpont、浏览器、网页制作、Flash动画、Ausware课件制作等。

通过培训,实验学校大部分教师都能制作出较为实用的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

(5)编写了校本培训教材。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老师们自编了《安全手册》《德育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学校教学指南》等校本教材,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培训。

(6)利用新闻资源进行师德教育的培训:

多次组织教师们进行《我心目中的老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等培训活动,使老师们为学生服务、献身教育事业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活动方式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校本培训,使校本培训与教师工作紧密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1、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

为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实验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1)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

明确骨干教师带徒任务、目标,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上好示范课;

要求新教师虚心求教,上好求教课。

启动了“青蓝工程”,开展“拜师学艺”活动,要求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职责。

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学习成功经验,师徒各展其长,优势互补。

(2)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学校专门成立了各类学习小组,进行各种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拓宽思路,开阔视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