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蚊胺与驱蚊酯除虫菊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避蚊胺与驱蚊酯除虫菊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避蚊胺与驱蚊酯除虫菊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亦可防止登革热、疟疾、西尼罗河病毒、东部马脑炎病毒等以蚊子为媒介的病原。
中文名:
避蚊胺
别名:
待乙妥
英文名:
diethyltoluamide
缩写:
DEET
化学式:
C12H17NO
CAS号:
134-62-3
摩尔质量:
191.27
密度:
0.998g/mL
熔点:
-45°
C(228K)℃
沸点:
288-292°
C℃
MSDS:
ExternalMSDS
主要危害:
有一定毒性。
sinoalex2012年6月,媒体报道称驱蚊花露水标着农药登记号,有的还注明“微毒”。
防蚊灭蚊专家表示,驱蚊花露水一般含微量避蚊胺或驱蚊酯等卫生用农药成分,这些成分毒性很小,相关产品生产也都有严格标准,普通人群合理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对健康不至于有危害。
避蚊胺-简介
驱蚊产品中含避蚊胺
避蚊胺(DEET),用于昆虫驱避剂,清除蚊虫的特效剂,防止动物受害虫的侵害,防止螨虫等。
避蚊胺作为一种广谱昆虫驱避剂有效成分,对各种环境下的多种叮人昆虫都有驱避作用。
避蚊胺可驱赶刺蝇、蠓、黑蝇、恙螨、鹿蝇、跳蚤、蚋、马蝇、蚊子、沙蝇、小飞虫、厩蝇和扁虱。
避蚊胺已为成千上万的人使用过,其历史超过了40年,每年避蚊胺的使用超过了2亿人次。
[1]
避蚊胺可用于制备驱蚊香水、驱蚊花露水、驱蚊膏、驱蚊香皂、驱蚊香波等众多类驱蚊产品,驱蚊效果好,水解性能好,配伍性能佳,用途相当广泛。
CAS:
134-62-3
分子式:
C12H17NO
分子量:
191.27中文名称:
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
避蚊胺
N,N-二乙基-3-甲基苯甲酰胺
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英文名称:
N,N-Diethyl-m-toluamide
DEET
N,N-diethyl-3-methyl-Benzamide
n,n-diethyl-m-toluamid
3-methyl-n,n-diethylbenzamide性质描述:
避蚊胺为无色至琥珀色液体。
沸点为160℃(2.53kPa),111℃(133Pa),相对密度0.996(20/4℃),折光率1.5206(25℃)。
避蚊胺不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苯、丙二醇、棉籽油混溶。
避蚊胺是一种强效溶剂,能使塑料、人造纤维、氨纶、合成纤维组织物、皮革,包括指甲油在内的着色或涂漆的表面溶解。
避蚊胺易挥发,并且包含人类的汗液和气息,通过阻断昆虫嗅觉受体的1-辛烯-3-醇起效。
比较流行的理论是避蚊胺有效地使昆虫失去对人类或动物发出特殊气味的感官。
正如人们初期所猜想,避蚊胺并没有影响到昆虫对二氧化碳的嗅觉能力。
用途:
昆虫驱避剂,避蚊胺防除蚊虫有特效。
将其喷洒在皮肤或衣服上,避免虫蚊叮咬。
DEET作为一种广谱昆虫驱避剂有效成分,对各种环境下的多种叮人昆虫都有驱避作用。
避蚊胺已为成千上万的人使用过,其历史超过了40年,而正是这一点不断的证明了它非常安全。
现在,据估计每年避蚊胺的使用超过了2亿人次。
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避蚊胺作为一个真正驱蚊剂,它是通过使蚊虫感到不适而效的。
A型嗅觉受体神经元的触角感器的蚊子已确认对避蚊胺用明显反应,此外还有其他已知驱蚊剂,如桉树脑,芳樟醇,崖柏酮。
制剂:
70%、95%避蚊胺液体。
避蚊胺-历史
避蚊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参与丛林战的区域开始被使用。
避蚊胺最初被当作农药使用,接着在1946年时军队开始使用于驱虫,1957年后,一般民众也开始使用。
主要使用的区域包括越南和东南亚。
避蚊胺-作用原理
人类吸引蚊子的原因是:
雌性蚊子需要吸食血液来产卵、育卵,而人类呼吸系统工作的时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乳酸等人体表面挥发物可以帮助蚊子找到我们,蚊虫对人体表面的挥发物是如此敏感,使它可以从30米开外的地方直接冲向吸血对象。
将含避蚊胺的驱避剂涂抹在皮肤上,避蚊胺通过挥发在皮肤周围形成汽状屏障,这个屏障干扰了蚊虫触角的化学感应器对人体表面挥发物的感应,从而使人避开蚊虫的叮咬。
也有研究认为,避蚊胺具有驱蚊功用,主是因为蚊虫不喜爱这种化学物质的味道。
避蚊胺-用法
涂抹在皮肤上会很快形成一成透明的薄膜,与其它驱避剂比较,它能很好地抵抗磨擦和汗水。
试验证明避蚊胺抵抗汗水、水淋、磨擦的性能比其它驱避剂强。
在流汗、水淋的情况下,它仍能非常有效地驱避蚊虫。
水淋包括游泳、钓鱼和其它与水有大量接触的机会。
避蚊胺在经过大量的磨擦后,仍对蚊虫有驱避作用。
而其它驱避剂在经过一半的磨擦后,就失去了驱避作用。
避蚊胺-安全性研究
国际
市售的防蚊产品大多含有避蚊胺成份
由安全的角度来看,制造商会建议使用者不要将避蚊胺用于衣服下方和皮肤上,使用过后,一定要清洗掉,因为避蚊胺具有刺激性,有些使用者的皮肤会对避蚊胺有反应。
美国环境保护署曾提出一项报告,指出约有14-46件癫痫的案例与避蚊胺有关,其中有4件死亡案例。
康乃尔大学的农业相关单位曾发表声明,指出大沼地国家公园长期暴露在DEET下的员工,和不常接触避蚊胺的员工相比,有失眠、情绪障碍和认知功能受损的情形。
美国儿科学会已证实30-50%的DEET可直接用于儿童和成人,但不建议使用于2个月以下的婴儿。
2002年,加拿大卫生部重新评估避蚊胺类的防蚊产品,禁止市面消售含避蚊胺的防蚊产品浓度高于30%,并建议2岁到12岁的儿童使用之避蚊胺防蚊产品,浓度应低于10%以下,且一天不宜使用超过三次。
2岁以下的儿童一天使用不宜超过1次,6个月的内婴儿不宜使用此类产品。
2009年8月5日,英国《BMC生物学》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驱蚊剂避蚊胺对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关键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认为有必要重新深入研究这种驱蚊剂的安全性。
中国
中国在售的驱蚊液等驱蚊产品的有效成分多以避蚊胺、驱蚊酯为主,均有一定毒性。
专家表示:
“实验证明,避蚊胺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高浓度的避蚊胺易引发癫痫。
”此外,避蚊胺与驱蚊酯均有一定刺激性,所以皮肤敏感、有伤口者和孕婴要避免使用。
[2]
避蚊胺-相关研究
2013年2月,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药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驱蚊剂“避蚊胺”已经对蚊子失效。
实验显示,避蚊胺对第一次接触它的蚊子确实起到了阻止作用,但随后便失去驱避效果
驱蚊酯
BAAPE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昆虫驱避剂,它对苍蝇、虱子、蚂蚁、蚊子、蟑螂、蠓虫、牛虻、扁蚤、沙蚤、沙蠓、白蛉、蝉等都有良好的驱避效果;
它的驱避作用时间长,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
1概述
简称:
BAAPE
又名:
避蚊酯,驱蚊脂。
全名:
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
商品名:
为伊默宁。
化学名:
3-(N-正丁基乙酰胺基)-丙酸乙酯。
分子式:
C11H21NO3
分子量:
215.29
其他中文名称:
依默宁IR3535
英文名称:
Dimethylphthalate1,2-Benzenedicarboxylicacid
2详细内容
用途
在使用条件下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同时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和高的耐汗性。
BAAPE与常用化妆品和药剂有很好的配伍性,可以制成溶液、乳剂、油膏、涂敷剂、冻胶、气雾剂、蚊香、微胶囊等专用驱避药剂,也可以添加到其他制品或材料中(如花露水,驱蚊水),使之兼具驱避作用。
毒性
BAAPE对皮肤和粘膜无毒副作用、无过敏性及无皮肤渗透性等优点。
性状:
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优良的蚊虫驱避剂,与标准蚊虫驱避剂(DEET俗称避蚊胺)比较,具有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小,驱避时间更长等显著特点,是标准蚊虫驱避剂理想的换代产品。
毒理学性质
LD50/LC50:
急性经口:
&
gt;
5000mg/kg;
急性经皮:
2000mg/kg。
其他
关于驱蚊酯中含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塑化剂)的说明
现在大众很多都认为驱蚊酯中含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塑化剂),其实这种认识是错的。
驱蚊酯跟邻苯二甲酸二甲酯虽然都具有驱蚊效果,但是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驱蚊酯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塑化剂)的区别。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塑化剂)
分子式
C10H10O4
分子量
194.19
cas
52304-36-6
131-11-3
水溶性
溶于水
不溶于水
特点
水溶性驱蚊酯(BAAPE)比传统的避蚊胺(DEET)更好的驱蚊效果,同时它还具有刺激性更低、无皮肤渗透性等优点。
ph值
弱酸性
原理
合格的驱蚊酯可以在6~8小时内阻止99%的蚊咬。
其原理是药物直接作用于蚊子的触觉器官及化学感受器,从而驱赶蚊虫。
(类似于避蚊胺)除虫菊酯
声明
本词条可能涉及药品内容,网上任何关于药品使用的建议都不能替代医嘱。
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10~100倍。
拟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有些品种兼具胃毒或熏蒸作用,但都没有内吸作用。
其作用机理是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之由兴奋、痉挛到麻痹而死亡。
拟除虫菊酯因用量小、使用浓度低,故对人畜较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很小。
其缺点主要是对鱼毒性高,对某些益虫也有伤害,长期重复使用也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1内容介绍
一类仿生合成的杀虫剂,是改变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衍生的合成酯类。
天然除虫菊酯是古老的植物性杀虫剂,是除虫菊花的有效成分,其化学结构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研究确定,此后,开始了类似物质的合成研究。
1949年,美国的M.S.谢克特等合成了第一个商品化的类似物丙烯菊酯。
在50~60年代,又有一些类似化合物陆续研制成功,通称为合成拟除虫菊酯。
这些早期品种与天然除虫菊酯一样,在光照下易分解失效,仅适用于室内条件下防治害虫。
许多科学家为此进行了长期研究,以弄清分子结构中易被光分解的不稳定部位,其中包括英国化学家M.埃利奥特领导的小组。
70年代初,他们在结构改变中取得突破性的成功,合成了第一个适用于农林害虫防治的光稳定性品种氯菊酯。
此后不断出现许多光稳定性品种,被称为第二代拟除虫菊酯,其中还包括了不含三元环的氰戊菊酯。
80年代以来,结构改变的研究仍在深入,并有了新的进展。
例如结构中引入氟原子的品种兼具杀螨效能,又如把酯键改为醚键后,可大大降低对鱼的毒性等。
除虫菊酯(6张)
2品种
拟除虫菊酯分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合成的有光不稳定和光稳定的(见表)。
它们的化学结构较复杂,有旋光异构体或顺反式立体异构体,生产工艺的反应步骤较多,对原料质量和操作控制要求严格,是典型的精细有机合成。
自70年代以来生产迅速发展,到80年代全世界的年产量已达数千吨,1984年销售额为9亿美元,成为杀虫剂中一个重要的大类产品。
中国在80年代已研制投产数个拟除虫菊酯品种,开始在农业和卫生上应用。
3提取来源
白花除虫菊,菊蒿属(Tanacetum)数种植物的统称,原产于亚洲西南部;
芳香头状花序研磨成粉末,可构成杀虫剂的活性成分,称为除虫菊精或除虫菊。
这类植物过去被视为单独的一属——除虫菊属(Pyrethrum)。
典型种为多年生的红花除虫菊(T.coccineum),其深玫瑰红色的大型舌状花环绕著中央黄色的管状花盘,整个头状花序著生在不分枝的茎顶;
叶具细缺刻。
现代变种的舌状花还呈现出白、淡紫以及各种深浅的红色。
[1]
4加工工艺
除虫菊酯的主要来源是除虫菊植物的花朵,根、茎中也含有除虫菊酯。
除虫菊酯通常采用正丁烷亚临界萃取(安阳市晶华油脂工程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其加工工艺如下:
干花造粒--亚临界低温萃取--溶剂回收--除虫菊酯产品
5示范工作
云南峨山县农业局认真抓好除虫菊试验示范工作
针对除虫菊在高密植条件下,由于单位面积内群体增大,植株封行早,造成中、后期田间通风透光不良,从而诱发疫病和根茎腐病的发生,影响产量、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一问题,峨山县农业局经作站与峨山南宝植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采用同田对比试验设计,在双江镇富泉村委会有争对性地进行了二组田间试验。
目的是进一步探索除虫菊在密植条件下,是否因群体偏大而影响个体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影响产量、质量。
同时,摸索和总结出高密植条件下,适宜个体正常生长发育的种植方式,为制定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该试验由峨山县经作站设计并安排专人负责实施,第一组:
高密植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除虫菊田间长势、发病率、花期、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
小区面积36平方米,每小区定植240株,亩种植密度4000株。
第二组:
露地苗不同移栽期对除虫菊田间长势、发病率、花期、产量、含酯率的影响试验,共设10个处理,小区面积36.8平方米,每小区定植244株,亩种植密度4000株。
目前,二组试验前期生长旺盛,长势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