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0877《兽医药理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
《最新版0877《兽医药理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0877《兽医药理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全Word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杆菌肽等能分别抑制黏肽合成过程中的不同环节。
②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胞浆膜即细胞膜,具有维持渗透屏障,运输营养物质和排泄菌体内废物,并参与细胞壁、菌体蛋白、酶及DNA合成等功能。
当细胞膜损伤时,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内胞浆中的重要营养物质(核酸、氨基酸、酶、磷酸、电解质等)外漏而死亡,产生杀菌作用。
如多肽类(多粘菌素B和硫粘菌素)及多烯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
③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细菌细胞利用活化氨基酸、mRNA、tRNA、rRNA等为原料,在各种重要酶类的参与下合成蛋白质。
胞浆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蛋白质合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始阶段、延长阶段合中止阶段。
不同抗生素对三个阶段的作用不完全相同,有的可作用于三个阶段,如氨基糖苷类,有的仅作用于延长阶段,如林可胺类。
④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细菌核酸包括DNA、RNA,具有调控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新生霉素、灰黄霉素、利福平等可抑制或阻碍细菌细胞DNA或RNA的合成。
由于抑制了细菌细胞核酸的合成,从而引起细菌的死亡。
药理作用如下:
①对平滑肌:
阿托品对胆碱能N支配的内脏平滑肌均具有松弛作用,
可解除平滑肌痉挛,但对支气管痉挛的解痉作用不如肾上腺素迅速而强烈。
对子宫一般无效。
②对眼的作用:
a.散瞳。
b.升高眼内压。
c.调视麻痹。
③对腺体:
抑制多种腺体的分泌,如
使唾液腺、支气管腺、胃肠腺的分泌减少,引起口干和皮肤干燥,并可防止呼吸道阻塞。
④
对心血管系统:
对正常的心血管系统无明显的影响,一般治疗量可使心率短暂地轻度变慢,
较大剂量能解除迷走N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快,大剂量由于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松弛作
用,能扩张外周和内脏血管,解除小血管痉挛,增加组织的血液灌注量,改善微循环。
⑤解
毒作用:
a.解有机磷中毒。
b.解拟胆碱药中毒。
c.可用为耕牛由吐酒石等引起的心脏毒性反
应及缓解应用喹啉脲引起的严重副作用。
⑥中枢作用:
对中枢有兴奋作用。
应用:
①解除平滑肌痉挛。
②点眼作散瞳药,用于治疗虹膜炎,周期性眼炎及做眼底检用。
③制止腺体分泌:
用于麻醉前给药。
④治疗中毒性休克。
⑤解毒。
中毒解救:
①中毒时可用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等拟胆碱药对抗其周围、中枢作用外。
②用小剂量的巴比妥类和水合氯醛对抗其中枢兴奋症状。
③还应加强护理,注意导尿,维护心脏功能等措施。
[判断题]15.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主要机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错误
[判断题]3.苦味健胃药可用于各种动物
[判断题]8应用SD时同服碳酸氢钠,可以降低其在尿中的溶解度
[判断题]4.耐药金葡萄球菌感染时选用青霉素G钾
[判断题]5.肾上腺素能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故可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
[判断题]6.青霉素G钾盐的粉末性质不稳定,其水溶液要现用现配
[判断题]7.肝素各种用药途径均有效,但静注效果最好
[判断题]9.20%的水合氯醛刺激性太强,不可肌注,只能静注
[判断题]13.亚硝酸盐中毒可用1mg/kg的美兰解救
正确
[判断题]11.硫酸链霉素在pH=3~6时抗菌活性最强
[判断题]12.环丙沙星是广谱杀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活性最强
[判断题]2.在喹诺酮类药物中达诺沙星内服吸收好,适于呼吸道感染
[判断题]10.维生素B1可以和其它B族维生素合用发挥综合疗效,与氨苄青霉素合用又可以防病
名词解释
1.耐药性2.药物的配伍禁忌3.药物的基本作用4.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5.不良反应.6.抗菌谱7.治疗作用8.副作用9.限制品10.拮抗作用.
1.耐药性:
当病原体反复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终至能抵抗药物而不被抑制或杀灭。
2.药物的配伍禁忌:
研究药物在配合应用中所产生的不利变化、变化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3.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通过影响机体细胞固有的生理功能而发挥作用,而其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基本上表现为机能的增强或减弱。
4.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大多数药物在使用适当剂量时,只对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影响极小,甚至不表现出作用,此即药物的选择作用。
5.不良反应.:
药物除对机体有治疗作用外,还能产生与治疗无关的或有害的作用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
6.抗菌谱:
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分为窄谱和广谱抗生素。
7.治疗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对动物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其恢复健康。
8.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9.限制品:
毒性较大,仅次于毒药的药品为剧药;
其中较毒而又常用的药品称为限制品。
10.拮抗作用:
在合并用药时各药的作用相反,引起药效减弱或相互抵消。
对症用药
1.青霉素过敏()2.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3.大肠便秘早期().
4.咖啡因中毒()5.剧痛性干咳()6.表面麻醉.()
7.士的宁中毒.()8.筒箭毒碱中毒.()9.硫酸镁中毒()
10.降低脑内压()11.白肌病()12.纤维蛋白溶解症().
13.柠檬酸钠中毒()14.结核杆菌感染()15.肝素中毒().
1.青霉素过敏(肾上腺素)2.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尼可刹米)3.大肠便秘早期(硫酸镁).
4.咖啡因中毒(溴化物)5.剧痛性干咳(咳必清)6.表面麻醉.(丁卡因)
7.士的宁中毒.(水合氯醛)8.筒箭毒碱中毒.(新斯的明)9.硫酸镁中毒(氯化钙)
10.降低脑内压(甘露醇)11.白肌病(VE)12.纤维蛋白溶解症(6-氨基己酸).
13.柠檬酸钠中毒(钙制剂)14.结核杆菌感染(链霉素)15.肝素中毒(鱼精蛋白).
[判断题]14.肝脏功能减退时使用一般剂量的青霉素不必减量和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判断题]1.氯丙嗪可使动物安静和睡眠,但周围环境可使动物兴奋
作业二
[判断题]7.20%的水合氯醛刺激性太强,不可肌注,只能静注
[判断题]8.硫酸链霉素在pH=3~6时抗菌活性最强
[判断题]5.肾上腺素能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故可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
[判断题]6.普鲁卡因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强,适合于作表面麻醉剂。
[判断题]9.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主要机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判断题]10.亚硝酸盐中毒可用1mg/kg的美兰解救
[判断题]2.应用SD时同服碳酸氢钠,可以降低其在尿中的溶解度。
[判断题]4.耐药金葡萄球菌感染时选用青霉素G钾
1.耐药性
2.抗菌效价
3.抗菌谱
4.疗程
5.不良反应
6.抗菌活性
7.治疗作用
8.限制品
9.相加作用
10.药物的配伍禁忌.
1.耐药性:
当病原体反复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终至能抵抗药物而不被抑制或杀灭。
2.抗菌效价:
即抗生素类药物的作用强度,效价是评价抗生素效能的指标,也是衡量抗生素活性成分的尺度。
3.抗菌谱:
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4.疗程:
临床上为了治愈疾病往往需要反复用药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疗程。
5.不良反应:
药物除对机体有治疗作用外,还能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6.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对动物机体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其恢复健康称为治疗作用。
8.限制品:
9.相加作用:
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各药的总药效等于各药单用时药效的总和。
10.药物的配伍禁忌.:
研究药物在配合应用中所产生的不利变化、变化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即为配伍禁忌。
1.亚硝酸盐中毒()2.多发性神经炎()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表面麻醉()
5.G(―)杆菌引起的脑膜炎()6.支原体病()
7.青霉素过敏()8.猪丹毒杆菌感染()
9.结核杆菌感染()10.大肠便秘早期()
11.重症肌无力()12.解救杀鼠药中毒()
13.粘痰(液)溶解()14.犬的黑舌病()15.脑水肿()
1.亚硝酸盐中毒(亚甲蓝)2.多发性神经炎(维生素B1)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或B12)4.表面麻醉(丁卡因)
5.G(―)杆菌引起的脑膜炎(SD)6.支原体病(红霉素)
7.青霉素过敏(肾上腺素)8.猪丹毒杆菌感染(青霉素)
9.结核杆菌感染(链霉素)10.大肠便秘早期(硫酸钠)
11.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12.解救杀鼠药中毒(VK)
13.粘痰(液)溶解(乙酰半胱氨酸)14.犬的黑舌病(烟酸)15.脑水肿(甘露醇)
1.试述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及本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注意点。
2.试述防腐消毒药的作用机理?
3.试述阿托品的临床应用及其中毒解救措施。
4.试述糖皮质激素可治疗哪些疾病?
应用时应注意什么?
(1)抗菌谱广、杀菌力强
(2)动力学性质优良
(3)作用机制独特
(4)毒副作用小
(5)化学性质上为酸碱两性化合物,在酸碱中易溶
(6)使用方便,制剂类型较多。
合理应用:
①本类药物抗菌谱广,除霉形体、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外,一般不宜做其他单一病原菌感染的首选药,更不宜视为万能药。
②本类药物之间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达诺沙星、环丙、恩诺、麻波沙星最强,沙拉沙星次之,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稍弱。
从动力学性质看,氧氟沙星内服吸收好,达诺沙星给药后肺部浓度高,适于呼吸道感染,沙拉沙星适于肠道感染,麻波沙星适于皮肤感染及泌尿道感染。
③本类药物为杀菌性药,主要用于治疗,而一般不做为霉形体和沙门氏菌以外的其他细菌性病的预防用药。
④临床不宜过大量使用。
⑤临床应用时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用。
⑥配伍禁忌,不宜与利福平、氯霉素、镁、铝等配伍使用。
消毒防腐药种类繁多,其抗菌机理也各不相同,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使菌体蛋白变性、沉淀。
大部分消毒防腐药是通过这一机理起作用的,作用无选择性,故称为"
一般原浆毒”。
不仅能杀灭细菌,也能破坏宿主的组织,因此,不适于全身给药,只适于环境消毒。
②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
如表面活性剂、脂溶剂(如乙醇、乙醚等)能够降低细菌的表面张力,增加菌体胞浆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体内的重要酶类、辅酶和营养物质的逸出,水渗入,造成菌体的溶解和崩裂,从而产生杀菌作用。
③干扰或损害细菌生命必需的酶系统。
如氧化剂、卤素类。
破坏细菌的正常代谢,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损害酶蛋白质的活性基因,从而抑制酶的活性(氧化剂)或因化学结构和代谢物相似,竞争或非竞争性地同酶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
④某些染料吸附于细菌表面,形成坏死层。
因而影响细菌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
临床应用:
①解除平滑肌痉挛:
本品为最常用的解痉药,主要用于胃肠道及支气管平滑肌的过度痉挛。
②眼科:
点眼作散瞳药,用于治疗虹膜炎,周期性眼炎及做眼底检用。
用于麻醉前给药,可减少唾液和呼吸道粘液分泌,防止呼吸道阻塞或误咽性肺炎。
④治疗中毒性休克:
大剂量可解除休克时的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促进休克的好转。
⑤解毒:
主要用于有机磷酸酯类中毒,也可解拟胆碱药特别是节后拟胆碱药过量造成的中毒。
①中毒时可用毛果芸香碱、毒扁豆碱等拟胆碱药对抗其周围、中枢作用外。
①母畜的代谢病:
牛的酮血症和羊的妊娠毒血症。
②感染性疾病:
败血症、中毒性菌痢、腹膜炎、产后急性子宫炎、中毒性肺炎。
③关节炎疾患:
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期效果最好。
④皮肤疾病:
皮肤的非特异性或变态反应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⑤眼、耳科疾病:
如结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等及外耳炎症。
⑥引产:
地塞米松已被用于母畜的同步分娩,但对马没有引产效果。
⑦休克:
对各种休克都有较好的疗效,如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
⑧预防手术后遗症:
可用于剖宫产、瘤胃切开、肠吻合等外科手术后。
应用注意:
①根据药物药理作用特点合理使用药物。
②禁用于病毒性感染和缺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细菌感染。
③禁用于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糖尿病、角膜溃疡、骨软化及骨质疏松症,不得用于骨折治疗期、妊娠期、疫苗接种期、结核菌素或鼻俎菌素诊断期,对肾功能衰竭、胰腺炎、胃肠道溃疡和癫痫等应慎用。
[判断题]1.消毒药的杀菌效力一般随药物浓度或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增强。
作业三
1.药物
2.副作用
3.耐药性
4.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5.拮抗作用
6.抗菌活性
7.抗菌后效应
8.药物的配伍禁忌
9.抗生素
10.对症治疗
1.药物:
是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2.副作用:
3.耐药性:
4.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5.拮抗作用:
6.抗菌活性:
7.抗菌后效应:
细菌与抗菌药短暂接触后,将药物完全除去,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8.药物的配伍禁忌:
9.抗生素:
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
10.对症治疗:
指应用药物改善症状,亦称治标。
1.麻黄碱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与肾上腺素相比,有何特点?
3.解热镇痛药为什么降低升高动物的体温?
对正常体温有何影响?
4.试述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及与TMP合用的抗菌增效机理。
作用:
①给实验动物静脉注射盐酸麻黄碱注射液,血压升高,升压作用缓和而持久,血管收缩作用比肾上腺素弱,但持续时间长。
②局部或全身给药均可产生散瞳作用。
③对各种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不如肾上腺素强而迅速,但作用持久。
④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远比肾上腺素强,较大剂量即可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和不安等症状,对延髓的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也有兴奋作用。
其作用特点是:
麻黄碱的外周作用较弱,温和而持久,而对中枢的兴奋作用远比肾上腺素强,能产生快速耐受性,即在短期内反复使用,作用逐渐减弱,停药一定时间即可恢复。
有机磷由于误用误服,可经皮肤体表、呼吸道或胃肠道吸收而进入体内,此时有机磷与分布在神经系统、肌肉、血浆及红细胞的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活性,导致体内乙酰胆碱蓄积过多而中毒。
解热镇痛药能降低发热动物的体温,而对正常体温几乎无影响。
家畜的体温受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而保持在恒定范围内。
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使机体的产热和放热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即当中枢温度升高时,神经元冲动发放的频率就增加。
当中枢温度达到调定点以上时,散热过程在兴奋的同时,产热过程受到抑制,使体温不致过高。
相反,当中枢温度降到调定点以下时,产热过程立即增加,散热过程受到抑制,使体温也不会降低。
病原体及毒素、病毒等致热性物质可作用于白细胞,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物质而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提高到38℃以上,此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因此体温升高,动物出现所谓的"
发热"
现象。
解热镇痛药能使动物升高的体温恢复正常,主要是选择性地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病态兴奋性,并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扩张,排汗增加呼吸加快等途径增加散热,使体温降到正常的调节水平。
除此之外,本类药物还能稳定白细胞内的溶酶体膜,从而阻碍白细胞内的热源的生成和释放,使体温调节中枢免受热源的刺激作用,体温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另外由于热源物质不能释放而阻止前列腺素的生成和释放。
这类药物可对抗缓激肽、组织胺、前列腺素、5-羟色胺等致痛性物质,对外周痛觉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因而有镇痛作用。
目前认为,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摄取环境中的叶酸,必须利用对氨基苯甲酸(PABA)在而氢叶酸合成酶的参与下合成二氢叶酸,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PABA相似,二者竞争同一酶系。
当磺胺类药物的浓度较高(大于PABA5000―25000倍时)就能与细菌体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抑制该酶的活性,使二氢叶酸的合成受阻,不能进一步形成四氢叶酸及活化型四氢叶酸,后者为"
一炭基团”转移酶的辅酶,其功能是供给甲基、甲酰基或亚甲基,从而影响腺苷酸及嘌呤等重要代谢物质的合成,引起DNA代谢障碍,使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而出现抑菌作用。
动物机体由于能直接利用饲料中的叶酸,不需自身合成叶酸,故其代谢不受磺胺药的干扰对磺胺药不敏感的细菌,可能由于代谢过程中不需叶酸或能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进行繁殖而不能被杀死。
抗菌增效剂的抗菌机理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因而切断了叶酸的代谢途径,使菌体不能合成核蛋白,就不能生长繁殖而发挥抗菌作用。
本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在叶酸代谢途径中的两个环节上同时起阻断作用,使细菌不能合成维持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因而起到协同抑菌直杀菌的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提示本类药物还能与磺胺类药物共同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这一环节,从而加强磺胺药的作用。
1.坏血病()2.阿托品中毒()3.充血性心力衰竭()
4.青霉素过敏()5.氯化钙中毒()
6.肝素中毒()7.亚硝酸盐中毒()
8.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9.表面麻醉()10.脑部细菌性感染()
1.坏血病(维生素C)2.阿托品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