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试题人教版带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266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2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试题人教版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试题人教版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试题人教版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试题人教版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试题人教版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试题人教版带解析.docx

《初三化学试题人教版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试题人教版带解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试题人教版带解析.docx

初三化学试题人教版带解析

2014年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2分)下列物质属于最清洁的能源是(  )

 

A.

B.

氢气

C.

石油

D.

可燃冰

考点: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根据煤、氢气、可燃冰、石油的燃烧产物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煤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B、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属于最清洁的能源,故选项正确.

C、石油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虽然比较洁净,但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社会的热点,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了解能源的分类、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面包发霉

B.

矿石粉碎

C.

冰雪融化

D.

海水晒盐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A、面包发霉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矿石粉碎的过程中只是大小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2分)砂糖桔是岑溪的土特产,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原因是(  )

 

A.

分子很大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分解成原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是因为桔皮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阵阵果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当剥开砂糖桔皮时闻到阵阵果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分解成原子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考点:

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专题:

公共标志型.

分析:

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加油站应注意的事项来回答本题.

解答:

解:

加油站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汽油蒸气,为防止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故要严禁烟火.

A、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汽油的性质、各个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2013•金华)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切割工具.在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N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4

B.

﹣1

C.

﹣3

D.

+3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

C3N4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4)×3+4x=0,则x=﹣3价.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2分)下列所以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验证二氧化碳集满

 

C.

量取9.5mL液体

D.

过滤液体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

B、验满二氧化碳时,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

C、根据选取量筒时,要选取比量取的液体多,并且最接近的.

D、过滤时,缺少了玻璃棒.

解答:

解:

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引起火灾,故A错;

B、验满二氧化碳时,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熄灭,说明已经满了,故B正确;

C、量取9.5mL液体要用10mL量筒,故C错;

D、过滤时,需要有玻璃棒的引流,故D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2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

二氧化锰

B.

过氧化氢

C.

氯酸钾

D.

空气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过氧化氢、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均是纯净物,均不含有其它的物质,而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等其它气体和杂质.

解答:

解:

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含有氧气的物质要么是氧气,要么是含氧气的混合物.

A、二氧化锰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故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故选项错误.

C、氯酸钾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故选项错误.

D、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含有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掌握空气的成分、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分)(2013•天津)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甲烷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解答:

解:

A、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故A可能发生爆炸;

B、氮气不是可燃性气体,不与氧气不反应,故B不可能发生爆炸;

C、氧气是助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不可能发生爆炸;

D、二氧化碳不是可燃性气体,不能和氧气反应,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爆炸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爆炸的条件进行.

 

9.(2分)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蒸馏

B.

过滤

C.

吸附沉淀

D.

静置沉淀

考点:

水的净化..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的水中不含有其他任何杂质,据此解答.

解答:

解:

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是净水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观察选项,故选A.

点评:

掌握水的净化方法中除去杂质的类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N2与CO2

 

C.

用石蕊试液区别CO与CO2

D.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O2和CO2

考点:

硬水与软水;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利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燃烧;

C、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并且不能和水反应,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

解:

A、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该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够使燃烧的木条熄灭,因此不能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时,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原气体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气体是一氧化碳,该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D、把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氧气,该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B.

点评: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要注意理解.

 

11.(2分)(2012•乐山)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A.

B.

C.

D.

考点: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

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最外层电子数为1,为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性质较稳定.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性质稳定.

D、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2.(2分)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因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