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神炒股精华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2493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菲特股神炒股精华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巴菲特股神炒股精华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巴菲特股神炒股精华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巴菲特股神炒股精华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巴菲特股神炒股精华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菲特股神炒股精华Word下载.docx

《巴菲特股神炒股精华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菲特股神炒股精华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巴菲特股神炒股精华Word下载.docx

欧洲最大的食品公司卡夫股票41亿美元。

三。

医药:

欧洲最大的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0.76亿美元;

法国最大的药厂赛诺菲安万特14亿美元。

四。

交通能源业:

铁路公司柏灵顿北方圣大非公司47亿美元。

总结:

大跌后,过于低估时反恐,抄底。

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是不是会造成美股的继续下跌,谁也不知道,巴菲特认为他买入公司的股票已经价格合理了,就买入,不理会市场的反应,其实巴菲特每次都买不到最低点,卖不到最高点。

但是却是最赚钱的,他的做法就是:

一在市场价格比他计算出来的价格低的时候买入;

二在市场价格比他计算出来的价格高的时候卖出;

注意这里两个计算出来的价格是不同的,一个是低估的价格,一个高估的价格。

从2007年到现在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已经下跌了50%以上,这在美国来说是很少见的,巴菲特也不过遇到过一次,这也是因为美股的估值一直相对比较合理,所以跌幅也不大。

暴涨暴跌是新兴市场的特点,所以说这个市场也是投资机会最多的,遇到这种机会是一生中都难得的,究竟多少点位就可以进入了,这个具体要看你所关注公司的股票。

个人分析A股的历史平均的估算水平到2008年底A股的点位在3900-4200点是正常的,注意这里是历史的平均水平,并不是说A股的价值中枢,价值中枢其实是很难判断的,环境不同价值中枢也不同,所以我取的是A股的历史水平,而买入股票的点位,我计算的大概在沪A3000点的以下是可以投资的,如果A股继续下跌到2200多点时,这个点位相当于05年不到1000点的时候的投资机会。

我不知道市场会如何表现,但是到了3000点以下就开始买入,到了2700就继续加仓,如果能够下跌到2200点就更好了,那样的机会我不知道现在的市场能不能达到,现在的股市情况已经和05年时候完全不同了。

 

1、除非是特殊的情况(比如说负债比例特别高或是帐上持有重大资产未予重估),否则我们认为“股东权益报酬率”应该是衡量管理当局表现比较合理的指针。

(1977)

(股东权益报酬率又称为净值报酬率,指普通股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报酬率。

股东权益报酬率=(税后利润-优先股股息)÷

(股东权益)×

100%

股东权益或股票净值、普通股帐面价值或资本净值,是公司股本、公积金、留存收益等的总和。

股东权益报酬率表明普通股投资者委托公司管理人员应用其资金所获得的投资报酬,所以数值越大越好。

) 

2、保险这行业虽然小错不断,但大致上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成果,就某些方面而言,这情况与纺织业刚好完全相反,管理阶层相当优秀,但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各位的管理阶层所学到的一课,很不幸一再学到的就是,选择顺风而非逆风产业环境的重要性。

(1977)(好行业加好的领导团队)

3、我们投资股票的选择方式与买进整家企业的模式很相近,我们想要的企业必须是

(1)我们可以了解的行业

(2)具有长期竞争力(3)由才德兼具的人士所经营(4)吸引人的价格,我们从来不试着去买进一些短期股价预期有所表现的股票,事实上,如果其企业的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反而希望他们的股价不要太高,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以更理想的价格买进更多的股权。

(1977)(要把好公司的股票下跌看成是好事,即使你已经买入了股票。

巴老买入可口可乐的时候被套了两年,这不妨碍可口可乐成为巴老最赚钱的投资)

4、我们过去的经验显示,一家好公司部份所有权的价格,常常要比协议谈判买下整家要来得便宜许多,也因此想要拥有价廉物美的企业所有权,直接购并的方式往往不可得,还不如透过间接拥有股权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当价格合理,我们很愿意在某些特定的公司身上持有大量的股权,这样做不是为了要取得控制权,也不是为了将来再转卖出或是进行购并,而是期望企业本身能有好的表现,进而转化成企业长期的价值以及丰厚的股利收入,不论是少数股权或是多数股权皆是如此。

(1977)(有的时候你想收购一家公司,要付出的代价要远高于这个公司的市值,微软打算收购雅虎就是好的例子)

5、资本城拥有优良的资产与优异的管理阶层,而这些管理技能同样也延伸至营运面及资金管理面,想要直接买下资本城所要花费的成本可能是两倍于间接透过股票市场投资,更何况直接拥有权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控制权虽然让我们拥有机会,但同样也带来责任去管理企业的营运及资源,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提供现有管理阶层关于这些方面额外任何的帮助,事实上,与其管还不如不管,更能得到好的结果,这样的观念或许很反常,但却是我们认为比较合适的。

(1977)(世人总是忘记巴菲特其实也是位优秀的管理者,虽然他的管理风格和杰克.韦尔奇的风格格格不入,巴菲特更喜欢给下面经理人自由,他的公司高管还没有人主动辞职的!

这不妨碍巴菲特成为一名伟大的管理者,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6、我不认为包括我自己本身在内能够“成功”地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

(1978)(预测短期波动我是没那个本事了,也就不用把精力花在没有结果的事情上来,可惜世人往往追逐一个达不到的目标,无心插柳倒是经常买入股票后不久就上涨几十个百分点!

可惜啊!

我要的不是短期的利益,上涨下跌与我无关,关心的是公司的成长。

大势的预测,还在探索中,每个繁荣衰退的周期是不同的,能够对大势把握上比较好的人,国际上也不多,有的东西要亲自体验才知道。

7、我们的政策是集中持股。

当我们决定了后便买进“一大笔”,而非这也买一点那也买一点,但事后却漠不关心。

(1978)(伟大的公司不多,哪有那么多的公司让你买,买公司一定要挑剔)

8、我们可以接受被投资公司保留盈余而不分配,但前提是公司必须将之用在“更有利”的用途上,否则便应分配给股东或是用来回购公司的股份。

(1978)(巴菲特的公司是从来不分配利润的,但是要保证投资可以有高额的回报)

9、依我们过去的经验显示,一家高成本结构公司的经营者,永远找得到增加公司开支的理由;

而相对的,一家低成本结构公司的经营者,永远找得到节省公司开支的方法,即使后者的成本早已远低于前者。

(1978)(一直认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是最重要的,中国的公司尤其如此,寻找优秀的管理者是重要的事情,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是有很多共通的特征的,中国的透明度不高,要看看你要拥有的公司的领导者的人生经历,言行,各方面去判断)

10、就短期而言,我们一直认为营业利润(不含投资收益)除以净资产所得的比率,是衡量一年度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

长期而言,我们则认为净利润(包括已实现、未实现资本利得及非常损益)除以净资产(所有投资以公平市价计算)所得的比率,是衡量长期经营成果的最佳方式。

其中额外的资本利得,短时间看起来或许相当特殊,但就长期而言,其对股东利益的影响与日常的营业利益并无太大差别。

(1979)(短期看净资产收益率,长期看净利润增长率,不因为短期的利润暴涨就看好公司,要看公司是如何实现公司利润的增长的)

11、我们判断一家公司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其净资产收益率(排除不当的财务杠杆或会计做帐),而非每股收益的成长与否,因为即使把钱固定存在银行不动,也能达到象后者一样的目的。

(1979)(还是强调资本的运作问题,优秀的领导者能够让钱生钱,不会浪费每一分钱,这样的公司才会越做越大,因为这个领导者懂得运用资金为公司赚钱)

12、在某些产业,比如说地方电视台,只要少数的有形资产就能赚取大量的盈余,而这行的资产售价也奇高,帐面一块钱的东西可以喊价到十块钱,这反应出其惊人获利能力的身价,虽然价格有点吓人,但那样的产业路子可能反而比较好走。

(1979)(看重大品牌,大的无形资产的公司,人们耳熟能详的东西)

13、所谓有“转机”的公司,最后很少有成功的案例,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购买价廉的烂公司上,还不如以公道的价格投资一些物美的企业。

(1979)(绝不听信什么谣言说这个公司重组或者转移到其他的什么‘光明’的行业后会有很大的前途,不确定的东西,还是谨慎为好)

14、若被投资公司将其所赚的盈余用于回购自家股票,我们通常会报以热烈的掌声,理由很简单:

若一家好公司其股票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还有什么投资会比前者来得更稳当、更有赚头、更能促进原有股东权益的呢?

企业购并的竞争性通常使得购并整家公司的实际价格高于取得企业的实际价值,而股票市场的拍卖性质,往往可以让我们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取得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权。

(1980)(对于在股价低迷的时候,回购自己公司股票的公司我们鼓掌欢迎,他表明公司的管理者看好自己的公司,认为股价被低估了,这个也是股市底部经常发生的行为,如果出现多家公司的大股东回购自己的股票,表明股市离反弹已经不远了)

15、只要市场回复理性,市价终究会反映公司累积盈余的能力,有时甚至超过买进后累积的盈余,这等于是在你的蛋糕上多得到一点糖霜呢。

(1980)(股市总是波动的,一会低于价值,一会高于价值,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

什么时候卖出?

这是个难题,因为公司的价值其实也是变化的,要看你对这个公司的判断,如果是优秀的公司就永远不要卖出)

16、当一个经历辉煌的经营阶层遇到一个逐渐没落的夕阳工业,往往是后者占了上风。

(1980)(行业发展至关重要,要判断什么的行业可以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已经处于顶峰了,即便是股票变的很便宜也不要买,要买有前途的行业)

17、不象大部分的公司,柏克夏并不会为了一些特定的短期资金需求而去融资,反而,我们借钱是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约略短于融资期限)将有许多好的投资机会出现。

最佳的投资机会大多是出现在市场银根最紧的时候,那时侯你一定希望拥有庞大的火力。

(1980)(钱最紧张的时候,有大笔现金的公司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机会)

18、对于购并的对象,我们偏爱那些“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

由于高通胀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它们必须将所赚得的每一块钱再投入才能维持其原有的生产力,就算这些公司帐面数字再好看,除非看到白花花的现金,我们对之仍保持高度警戒。

(1980)(对于依靠总融资来取得收益的公司,我们要注意,他的发展是靠投资人的资金创造的,而他的本身并没有好的资产收益率,有时候财务表表漂亮的公司不一定是好公司,要看他的利润是如何创造的)

19、我们宁愿以X的单价买下一家好公司10%的股权,而非以2X的单价买下这家好公司100%的股权。

但大部分的公司经营阶层偏好后者,他们多以“规模”而非“获利”,作为衡量自己或别人的标准,问问那些名列《财富》500大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可能从来不知道他们的公司若以获利能力来排的话,会落在第几位。

(1981)(这个不是很理解,可能这个就是巴菲特的管理风格,给人以权利,如果完全控股的话,会打击原来管理层的积极性,要留有股票给原来的管理者,和以前的管理者共同发展公司,而不是完全占用这家公司,如果人已经换了的话你所买入的公司其实并不是原来的公司)

20、第一类你买到的(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是那种特别能够适应通货膨胀的公司,通常他们又具备两种特征:

一是容易去调升价格(即使是当产品需求平缓而产能未充分利用也一样)且不怕会失去市场占有率或销售量;

二是只要增加额外少量的资本支出,便可以使营业额大幅增加(虽然增加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通货膨胀而非实际增加产出的缘故),近十几年来,只要符合以上两种条件,虽然这种情况不多,即使是能力普通的经理人也能使这项购并案圆满成功。

(1981)(尤其关注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公司,什么公司是那?

产品供不应求,这类比较少,稀缺垄断资源类;

有着专利的产品,高科技;

有着独特的配方,无人替代的品牌。

21、我们投资部份股权的作法惟有当我们可以以合理的价格买到吸引人的企业才行得通,同时也需要温和的股票市场作配合,而市场就像老天爷一样,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但与老天爷不一样的地方是祂不会原谅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

对投资人来说,买进的价格太高将抵销这家绩优企业未来十年亮丽的发展所带来的效应。

所以当股票市场涨到一定的程度,将使我们有效地运用资金买进部份股权的能力大打折扣或甚至完全消失。

这种情况会定期发生,就在十年前当股市到达狂热的高档时(由于高股东权益报酬股被机构投资人捧上天),柏克夏的保险子公司(不包括在BlueChipStamps部份)仅仅持有一千八百万市值的股票(相较于现在的80%),仅占保险公司投资总额的15%,在1972年的当时有跟现在一样多的好公司,但他们当时的股价实在有点离谱。

虽然股价高涨对公司短期的表现有所帮助,但就长期而言却反而会影响企业的前景。

(1982)(巴老认为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被过度的炒作,会对这家公司经营产生不好的影响,对于投资来说,一定要避免在股市过热的时候买入股票(如A股6000多点的时候)这是一个伟大的公司,我们要的是要以低估的价格买入公司,需要的是耐心的等待,到了的时候就不要犹豫。

22、一般来说,若企业处在产业面临供给过剩且为产品一般商品化的情形(在整体表现、外观、售后服务等都无差异化)时,便极有可能发生获利警讯,当然,若价格或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例如透过政府立法干预、非法勾结或国际性联合垄断如OPEC)能获得控制或可稍微免除自由市场竞争。

否则若客户不在乎其所采用的产品或服务由谁提供,成本与价格由完全竞争来决定,如此,产业铁定面临悲惨的下场,这也是为什么所有厂商皆努力强调并建立本身产品或服务的差异性,这种做法在糖果有用(消费者会指明品牌)而砂糖却没有用(难道你听过有人会说:

“我的咖啡要加奶精和某某牌的砂糖”),在许多产业就是无法做到差异化,有些生产者能因具成本优势而表现杰出,然在定义上这种情况极少或甚至不存在,所以对大部分销售已完全商品化的公司来说,不可避免的结局便是,持续的产能过剩无法控制价格滑落导致获利不佳,当然产能过剩会因产能缩减或需求增加而自我休整,而不幸的是这种修正的过程却是缓慢而痛苦的,当产业好不容易面临反弹时,却又是一窝蜂全面扩张的开始,不到几年又必须面对先前的窘况。

而最后决定产业长期获利情况的是供给吃紧与供给过剩年度的比率,通常这种比率很小,(以我们在纺织业的经验来说,供给吃紧的情况要追溯到许多年以前,且大约仅维持不到一个上午的时间)。

在某一些产业,供给吃紧的情况却可以维持上一段期间,有时实际需求的成长甚至超过当初所预期,而要增加产能因涉及复杂的规划与建厂而须有相当的前置期。

(1982)(对于没有差异化竞争的企业要注意,也就是处在很激烈竞争环境下又没有什么差异化的公司不值得投资,如一些家电厂家,说白了企业要有一条护城河,越宽越好。

这类公司要么有独特的特有经营权要么有其他公司难以拥有的成本优势,又或有独特的专利产品,独特的配方,可以提供人们很难改变习惯的产品等)

3、我们对具备以下条件的公司感兴趣:

  A、巨额交易(每年净利润至少500万美元);

  B、持续稳定的获利(我们对只有远景或具转机的公司没兴趣);

  C、高净资产收益率(并甚少负债);

  D、具备管理阶层(我们无法提供);

  E、简单的企业(若牵涉到太多高科技,我们弄不懂);

  F、合理的价格(在价格不确定前,我们不希望浪费自己和对方太多时间)。

(1982)(还是安全边际和自己了解的东西,自己可以了解的业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4、努力回购自己公司的股份,有两点好处:

第一点很明显,是一个简单的数字问题,透过买回公司的股票,等于只要花一块钱的代价便能够获得两块钱的价值,所以每股的内在价值可大大地提高,这比花大钱去购并别人的公司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点较不明显,且没有什么人知道,实际上也很难去衡量,但时间一长其效果越明显,那就是管理当局可透过回购自家的股票来对外宣示其重视股东权益的心而非一味的扩张个人经营事业的版图,因为后者往往不但对股东没有帮助,甚至反而有害股东的利益。

如此一来,原有的股东与有兴趣的投资人将会对公司的前景更具信心,而股价便会向上反应而与其本身的价值更为接近。

(1984)(对于回购自己公司股票的公司我们要予以关注)

25、在商业社会中,一家强势报纸的优势是极为明显的,老板通常相信惟有努力地推出最好的产品才能维持高获利,但是这种令人信服的理论却让无法令人信服的事实打破,当一流的报纸维持高获利时,三流报纸所赚得的钱却一点也不逊色有时甚至更多,只要你的报纸在当地够强势。

(1984)(地方性的公司的成长性一样可以比肩全国性的公司,只要你的公司在当地足够强势?

26、我们宁愿要GEICO的企业价值增加X倍而股价下跌,也不要公司内在价值减半而股价高涨,以GEICO这个例子,乃至于我们所有的投资,我们看的是公司本质的表现而非其股价的表现,如果我们对公司的看法正确,市场终将还它一个公道。

(1984)(我们投资的是一家公司)

27、BillRose形容过度分散投资的麻烦,若你拥有四十位妻妾,你一定没有办法对每一个女人认识透彻,长期下来,我们集中持股的政策终会显现出它的优势。

(1984)(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去把你熟悉的公司吃透,你不可能对每个公司都了如执掌)

28、在判断是否应将盈余保留在公司,股东不应该只是单纯比较增加的资本所能增加的边际盈余,因为这种关系会被核心事业的现况所扭曲,在高通胀时代,某些具特殊竞争力的核心事业能够运用少量的资金创造极高的报酬率(如同去年我们曾提过的“商誉”),除非是经历销售量的巨幅成长,否则一家好的企业定义上应该是指那些可以产生大量现金的公司,相对的如果一家公司将本来的资金投入低报酬的事业,那么即使它将增加的资本投入较高报酬的新事业,表面上看起来是不错,但实际上却不怎么样,就好比在高尔夫球配对赛中,虽然大部份的业余选手成绩一塌糊涂,但团体比赛只取最好的成绩却由于部份职业选手的精湛球技而显得出色。

许多表面上持续缴出好绩效的公司事实上把大部份的资金投注在不具竞争力的事业之上。

只是前者掩盖住后者惨不忍睹(通常是用高价购并平庸的企业)的失败,而经营阶层也一再强调他们从前一次挫败所学到的经验,但同时马上物色下一次失败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股东们最好把荷包看紧,只留下必要的资金以扩充高报酬的事业,剩下的部份要嘛就发还给股东,要嘛就用来回购公司股份(一种既可以增加股东权益,又可以避免公司乱搞的好方法)。

(1984)(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并购要谨慎,对于上市公司把钱花在低报酬的投资上,我们要注意了,这往往是这家公司股价高峰的时期,正如很多公司把钱投入在豪华的办公大楼上面,这个时候往往是股价高峰的时候)

29、PhilipMorris对通用食品提出购并的要求,使其价值显现出来,我们因四项因素而大大受惠:

(1)便宜的买进价格

(2)一家优秀的公司(3)一群能干且注重股东权益的管理阶层(4)愿意出高价的买主。

而最后一项因素是这项获利能够一举浮现的惟一原因,但我们却认为前三项才是能为柏克夏股东创造最大利益的原因。

在选择股票时,我们专注于如何漂亮的买进,而全不考虑出售的可能性。

(1985)(买这家公司之前,就要知道为什么要买入,价钱合理不,买入后就不要理会市场股价的表现)

30、说来你可能不敢相信,事实上我与查理甚至根本就从未去过费区-海默位于辛辛那提的企业总部,(另外还有像帮我们经营喜斯糖果十五年之久的Chuck,也从未来过奥玛哈Berkshire的企业总部),所以说若Berkshire的成功是建立在不断地视察工厂的话,现在我们可能早就要面临一大堆问题了,因此在从事购并公司时,我们试着去评估该公司的竞争能力,其优势与缺点,以及经营阶层的能力与水准。

(1986)(巴菲特的管理理念有点像道家的无为而治,一个好的团队我给予他权力,他给我承诺,对人最好的监督方式就是让他自我监督,既然看好了,就要信任他,放手让他们去做。

优秀的团队是不需要监督的,不好的团队,你在监督也起不到好的效果。

31、事实上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股市接下来到底是会涨还是会跌,不过我们确知的是贪婪与恐惧这两种传染病在股市投资世界里,会不断地发生上演,只是发生的时点很难准确预期,而市场波动程度与状况一样不可捉摸,所以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当众人都很贪心大作时,尽量试着让自己觉得害怕;

反之当众人感到害怕时,尽量让自己贪心一点。

(1986)(股市要反向操作,当人人都买股票,谈论股票的时候,你该感到害怕;

当人人都想远离股票,谈股票色变的时候,买入的机会来了。

市场其实很简单,是人们想复杂了)

32、经验显示,能够创造盈余新高的企业,现在做生意的方式通常与其五年前甚至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差异,当然管理当局绝对不能够太过自满,因为企业总有不断的机会可以改善本身的服务、产品线、制造能力等等,且绝对必须要好好把握,不过一家公司若是为了改变而改变,反而可能增加犯错的机会,讲的更深入一点,在一块动荡不安的土地之上,是不太可能建造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而具有这样稳定特质的企业却是持续创造高获利的关键。

(1987)(改革是为了发展,公司的改变是为了公司更好的经营,如果只是为了追随潮流而不考虑自身的现状,这样的公司不能够信任)

33、先前提到《财富》杂志的研究,可以充分支持我的论点,在1977年到1986年间,总计1000家中只有25家能够达到连续十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的标准,且没有一年低于15%的双重标准,而这些优质企业同时也是股票市场上的宠儿,在所有的25家中有24家的表现超越S&

P500指数。

这些财富之星可能让你大开眼界,首先相对于本身支付利息的能力,他们所运用的财务杠杆极其有限,一家真正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借钱的,第二除了有一家是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另外少数几家属于制药业以外,大多数的公司产业相当平凡普通,大部分现在销售的产品或服务与十年前大致相同,(虽然数量或是价格、或是两者都有,比以前高很多),这些公司的记录显示,充分运用现有产业地位,或是专注在单一领导的产品品牌之上通常是创造企业暴利的不二法门。

(1987)(好的公司是可以创造很多财富的,这些财富就可以支持他以后的发展,一家好的公司资金是很充足的,不会总依靠银行借款,在股市融资,在一个单一的领域做到最好的公司值得投资)

34、但就我个人的看法,投资成功不是靠晦涩难解的公式、计算机运算或是股票行情板上股票上下的跳动,相反地投资人要能成功,惟有凭借着优异的商业判断同时避免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受到容易煽动人心的市场情绪所影响,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要能够免除市场诱惑,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理论铭记在心。

(1987)(远离市场的观点,少听所谓专家的评论,要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不要被市场所迷惑)

35、追随格雷厄姆的教诲,查理跟我着眼的是投资组合本身的经营成果,以此来判断投资是否成功,而不是他们每天或是每年的股价变化,短期间市场或许会忽略一家经营成功的企业,但最后这些公司终将获得市场的肯定,就像格雷厄姆所说的:

“短期而言,股票市场是一个投票机,但长期来说,它却是一个称重器。

”一家成功的公司是否很快地就被发现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只要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能够以稳定地速度成长才是关键,事实上越晚被发现有时好处更多,因为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以便宜的价格买进它的股份。

(1987)(我们所赚的钱是我们的公司创造的,这个公司可能很长时间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