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双减工作的心得体会八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开展双减工作的心得体会八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双减工作的心得体会八篇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其他孩子则表现在能完成,但书写情况糟糕。
特别期末时,孩子们书写整体滑坡。
我反省自己:
作业布置的“量”上是否合适?
以前我们年级的教学进度一直都是比较超前的,就是想着:
快点上完新课,好复习,好题海训练,因为一年级的孩子不会答题,要多练习。
拉进度,我疲于奔命,孩子忙于应对。
教学的“量”是否合适?
理由二:
的确值得这样减。
开学时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我和办公室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了一下作业的布置:
1.减掉写字书,写好语文书田字格里的字,我们在xxx和xx组长的带领下规范了语文书田字格里的字的书写格式。
2.减少本子上书写的量:
本子上写“1122”原来是“1132”,写句子就抓这一课课后题中的词语,课后题中的重要的句子。
比如一单元的训练点是“动词”,我们就用课后的动词“披着、鼓着、露着、甩着”来写句子就行了。
试行一个单元后,我发现孩子们在练习中仍然能准确地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看来我真是过低估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
3.控制教学进度,反正期末不再题海训练,那就慢下来,不急!
我发现孩子们书写大多数目前仍然工整。
课堂上,等待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更充足了!
静下来孩子们讨论的机会更多了。
但是,我们知道家长们的担忧:
孩子负担能否减下去?
成绩能否提高?
所以,我们的目光不应只盯在“减”字上,更要看到背后的“加”字,以期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语文学科如何做到“减负增效”,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理念先行,思想过关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必须要明白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绝对不是靠机械化的作业和刷题来达到的。
如果老师们急功近利,眼里只有冷冰冰的分数,而没有人的概念,那只会让孩子厌倦语文,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
理念的改变,必然也将倒逼我们考评学生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如:
学生的识字量、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甚至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喜爱程度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考查学生能力的指标。
教育是良心事业,我们要看的绝不仅仅只是学生当下的分数,更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终身学习力的学习者,不是做题机器。
二、课堂转型增效
1.把握重难点,解决主要矛盾
xx老师执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时,从学生熟知的李白的古诗导入,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引出新诗,释题,学习新字生词,结合图片、视频,感受瀑布之壮美,引导理解诗意,诵读古诗,最后自然地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
整堂课教学过程扎实,对诗句的理解多结合图片、视频等引导启发,有水到渠成之感。
既教给了学生理解诗意的方法,又让学生轻轻松松了解了诗意。
如此教学,我们相信学生对诗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也会更持久,更牢固。
xxx老师执教《语文园地三》。
这一堂课她完成了两个内容:
日积月累里的《小儿垂钓》和展示台。
在我以往教学语文园地的主要方法就是做题,一题完成做下一题。
但xx老师的教学方式的确让人心生爱慕!
日积月累她也可以上得如此生动、有趣、好玩。
每一个环节她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我们听得过瘾,孩子们也学得开心。
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仅很快了解了《小儿垂钓》的意思,而且能流畅有感情地背诵。
展示台的教学她也不动声色地培养了孩子观察归类积累的能力,其间,还恰到好处地巩固了学生前一个语文园地学习的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最后xx老师的积累本展示也是本堂课的亮点,既给了学生们很好的示范作用,又激发了学生收集好词好句的兴趣。
当然也给了我们听课老师很好的引领导向。
这不,在xx老师和xx组长的启发下,我也参与了积累。
2.课中巩固,保障练习时间
小学一直都倡导语文课能给到学生十分钟的练习时间,而在“双减”政策下的今天。
这十分钟练习时间更是只能加不能减。
一堂课增加练习时间,同时减少的又是什么呢?
我想减少的应该是我们老师对文本碎片化的解析、无效的问答以及那些我们平时不自知的“正确的废话”。
三、作业分层减负
分层布置,落实课后作业。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服务中如果能够完成绝大部分的练习,回家的书面作业,自然就少之又少。
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让学生回去放养,什么都不做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那我们就可以布置孩子回去书空生字,第二天来检测孩子的笔画及生字书写情况,并以检测来督促学生回去认真复习书空,观察生字结构。
机械的书面作业时间减去了,我们要增加的就是学生的体质锻炼、个性发展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
利用周末和假期,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一些综合性的阅读活动,低年级口头创作歇后语和童谣等等
孩子们非常喜欢画画。
于是我把画画和多音字儿歌进行结合,让孩子为多音字儿歌配画,甚至自己创作多音字儿歌。
这些阅读特色作业,能够让能力强的孩子发掘自己的潜力。
能力稍弱的孩子,我只要能够达到读的目标,在课堂上对着拼音能把文字读准即可,这就是我在作业布置以及日常评价中所用到的星级达标策略:
“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保底的是读,因为我始终相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力弱的孩子一个学期在我的语文课上读了十本课外书,这样六年的坚持,语文学习的量变终将会引起未来的质变。
四、多读书,少做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读书,少做题”。
在“双减”政策下,语文的学习更应该回归到让学生多阅读、少刷题的原点,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
我们一直也鼓励和倡导亲子共读。
在“双减”政策下,家长对孩子的陪伴增加了,要更多地关注孩子体质健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有很多家长不太理解“双减”,感觉我们平时学校教的东西太简单。
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学好一本语文书,真的就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能把作文写好?
答案也是否定的。
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这才能够真正提升他的语文素养,让他真正爱上语文,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绝对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我们的语文书上。
课外阅读同时发生在语文课堂和课后服务中,让学优生能享受文字的美妙,让学困生至少能读得文通字顺,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在学校层面:
我每天8点开始分享阅读,同读一本书,努力让课外阅读发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把《小鲤鱼跳农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一只想飞的猫》《小狗的小房子》分享完了,接下来我们分享的是《寓言故事》每天一则小故事。
)今后,我建议设计出相对完整的小学阶段的阅读序列:
从低年级的大量诵读韵文儿歌来突破识字难题,到中年级的大量优美白话文的阅读和古诗词的诵读,再到高年级文言文的阅读,为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经典的底色。
在家庭层面:
“双减”政策下的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言传不如身教,家长们要给到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亲子阅读一定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不二法门。
家长和孩子每天可以相互分享阅读感受;
也可以让孩子为父母朗读一篇美文。
长此以往,孩子的阅读自信心必然能得到增强。
这也在我们班好几个学生身上得到印证,家长们见证了大声朗读所带给孩子的改变:
从一年级的不自信,到二三年级的大声交流。
语文成绩的提升,这就是每日大声朗读所赋予孩子的能量。
另外,我还倡导“连滚带爬”的读法。
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的读,否则就很难有广泛的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
我说的“连滚带爬”的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略加指导,甚至纳入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了。
这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其实,我们小时候读书,很多情况下都是“连滚带爬”地读的,老师不怎么管,但我们自己也读得津津有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靠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一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可见,阅读是转化“后进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最后,我还特别感谢学校为我们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xx”说,双减首先给老师减负。
非教学任务多了之后,他们备课改作业的时间就被挤压到一边,教学反而成了一种课余时间来对付的事情。
我感谢我亲爱的学校,亲爱的同伴们。
让我时常都有好心情,做幸福的移小人!
谢谢!
落实“双减”政策反思总结
秋季学期开学第二天,家长围绕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提出了焦虑、困惑和期望。
其中核心问题集中在“减”后如何“保质”,进而“提质”上。
作为学校教育,面对学生、家长、社会的诉求,理应坚守教育初心,遵循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位,推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面对“双减”政策家长所持的顾虑、焦虑状态,学校要给予充分认识。
对于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家长们固然是欢迎的,那么他们的顾虑、焦虑到底是什么?
第一,“双减”政策后,中高考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相匹配的发生变化。
换言之,“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的“减负”还能否适应和顺利通过关键性的选拔考试。
第二,学生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
“双减”政策出台前,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短板或学科高水平发展的愿望,可以通过校外培训机构完成。
“双减”工作后,学校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减负保质、减负增质,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面对考试评价的减负,家长通过什么渠道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学习节奏。
面对“双减”工作下,家长的顾虑和焦虑,学校要在常规工作中注重增加“配套”工作,从而真正让“双减”工作成为家长和学生满意的教育举措。
首先,学校要针对“双减”政策及学校的具体措施,召开宣传沟通座谈会。
调研学生家长需求,发现学生家长对于政策理解的偏差及顾虑点,正面宣传政策,对学校的举措树立信心和正确的舆论,统一思想,消除顾虑。
家校协同,在“双减”政策落地中,尤显重要。
对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日常表现,学校也要通过更为灵活和多元的方式,及时且有效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达成共识。
其次,“双减”工作是塑造良性教育生态的前提,让教育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成长健康。
因此,学校责无旁贷,要率先研究“减负提质”的科学做法。
学生的发展和提升,关键在课堂上。
把握课堂,教师理念先行,引领老师转变观念、提升育人水平。
立足课堂主阵地,从课堂效率要成绩,注重思维和学科素养培养,关注师生实际获得,打造高效课堂。
充分做好课后服务设计,通过调研了解需求,拓宽服务内容,增加教育资源投入,灵活运用适宜的服务方式,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个性化教育教学活动,旨在提升学生个性需求和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家长对学业水平、兴趣爱好、健康体魄的综合提升要求。
面对“双减”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势,还要引领教师聚焦重点难点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让教师在新形势下有动力、有实力、提能力、形成合力。
“双减”工作要“尊重规律、标本兼治、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作为学校,要脚踏实地、科学推进,守正创新,将落实“双减”工作作为教育归位的重要举措。
履方致远,未来可期。
“双减”工作心得体会
从本学期初到现在,“双减”工作在我校深入推进,让我感触颇深。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对学生课业问题和校外培训问题深有体会。
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家长对知识的重视、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种种重担都压在了孩子的身上,学生的作业越来越多,学校周边被各种托管班,培训班包围,家长们不得不掏出高额的补课费,孩子们在放学后、节假日不情愿的走进这些培训班,孩子们的负担越来越重,导致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心理疾病率都在逐年升高。
“双减”政策的出台,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让学生学习回归学校,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利好政策。
在“双减”工作的过程中,在学校方面不允许给家长布置作业,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或者不必要的负担,把优质的留下来,把劣质的减下去,这也在无形地减轻着家长的负担,同时作业的减少和作业基本在校完成,更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去进行。
在这次“双减”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优质、高效已经成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要不断的努力学习,去完善自己,去提高自己,让自己的工作更高效,同时也增加自己的能力,更大限度的去尽到自己的力量。
“双减”实施后的心得体会
今年“双减”政策的大力推进,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决心和力度。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每天都处在“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领会“双减”精神并积极贯彻到自己的教书育人之中。
在“双减”实施三个月以来,对于“双减”,我有以下体会:
一、“双减”对学生是一场减法革命。
“双减”减的是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单纯来看,作业减少,补习班减少,学生、家长的负担都减轻了,但我认为“双减”是“减”但并不是简单的“减”。
对于学生来说,实施“双减”后自己的作业和课后辅导负担确实减少,学生的睡眠时间得到了保证,这是一件着眼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的事情,同时家长的负担也大大减轻,但“双减”并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也不是在忽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是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家庭的家庭教育的一次考验。
。
二、“双减”对教师是一场加法革命。
“双减”为学生们减轻了一些不必要的学习压力,但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减”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加法”。
“双减”需要我们去除更多的无效教学,花更多的心思去备课,研究学情,精心布置作业,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上,让教学从“少而精”上下功夫,让教师和学生都在“双减中获得愉悦和受益。
三、“双减”对我教学的改变。
“双减”实施三个月来,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双减”不仅不会让我松懈,让我更加深感责任重大。
这学期为了积极相应“双减”政策,为了给学生减负而不减质,首先在课堂教学上,我进行了改革。
每节课保持在20-25分钟上完,剩下时间进行课堂演练,对学生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考察,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保证当堂课知识疑问做到当堂课解决,做到“堂堂清”。
为了保证学生在20-25分钟的时间内进行有效学习,我采用积分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加入评价环节后,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在作业设计上,从班级的整体水平出发,我讲作业分为了三类,必做题一类、选做题一类以及对于学习困难的一位学生的“减”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也兼顾到了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对于课外作业,从数学的实践性出发,多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的时候,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去测量村庄里大树的周长,并计算直径。
这样的作业结合了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同时用别样的方式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双减”之下,有减有增,我们要一手减负,一手提质,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改革和作业质量提升上下功夫,真正落实“双减”,让学生“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实行后的个人体会
开学初,在索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
根据文件指示,我们学校开始实行“双减政策”,从学生课业和教育教学等方面作了要求以及规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有体会。
首先,是完善作业管理,深化评价改革。
形成完善的学校作业系统,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了作业质量。
对于学生作业量也给出了明确的标准,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只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从这一点来看,给学生减少了不少负担。
作为二年级数学教师,一开始我还担心因为没有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什么都不做,只顾着玩了。
但后来通过了解学生动态,发现多数学生利用之前写家庭作业的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比如学习画画、学习练字、读课外书籍等等。
第二,是加强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每天课后一小时,老师利用这一个小时解决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当面指正,学生利用这一个小时完成作业,有不会做的可以当面问老师,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通过课后服务,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升的同时也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送学生的实际困难。
第三,作为体育教师,我个人觉得在“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学等活动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
我们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组织学生学习三跳比赛项目了。
在今年举办的区级三跳运动会上,我校在“双绳十字带小绳”集体项目中荣获全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另外也有好几个同学荣获单项前8名的好成绩,为本次运动会学校积分总排名争得了不少分数。
在上周,我校还开展了冬季趣味运动会,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心理上的压力和负面因素也都得到了释放和缓冲。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政策的出台,更加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
同时也督促着教育者,要想更多办法去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今后,我们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从国家大局,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纪实反思总结
双减之下,国家的导向和政策已经发生变化,如果不转变思路,按照以前的思路去教育孩子,依托机构的老师帮我们孩子去成长去学习,是不科学的。
对于在座大部分的家长来说,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报补习班,而是如何提高我们孩子内在的学习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内驱力?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参考。
1.分析孩子的强项和弱项,读懂孩子的特点、兴趣和需求,和孩子一起制定近期和远期目标和计划,而不是盲目培训。
制定目标家长可以参考,实现目标家长可以监督,所以,双减之下,家长的责任不能减。
2.利用好合理的碎片化时间。
孩子每天的时间不是在家就是在校,这些时间是没办法改变的,那么如何给孩子增加点知识养分呢?
我觉得碎片时间,要利用起来。
比如,放学回家吃饭前的10分钟,坐车的10分钟,起床的10分钟……
3.注意预习,尤其是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不能马虎。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小学生一般在15-20分钟,中学生一般30分钟。
我们孩子每天在校上课,一连串下来就像打流水战一样,不可能要求他们8节课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他们也会走神,但是,如果有预习,他们在走神之后,还能接得上老师的话题;
如果没预习,那么走神之后再回神,就已经来不及了。
4.提高课堂效率。
很多孩子不上辅导班,成绩依旧优秀,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听课。
上课多听讲,甚至课堂过程中少翻课本,跟着老师思路走,老师课堂内所讲的都是他们经验总结的重要知识点。
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将课堂知识内化于心,比上多少个补习班都强。
当然,如果实在还是跟不上,那可以考虑校外机构进行适当的辅导。
5.注重家庭引导。
我的孩子自律性差,成绩却还算稳定,是因为我们做了以下几点:
(1)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自律性差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家长不要在孩子旁边玩手机、看电视、聊天,会干扰学习。
(2)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劳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不要逼迫孩子学习,在学习中可以适当玩耍,有适当的奖励,让他们看得到希望,可以给他们规定玩的时间和内容限制(比如,我的孩子提早做完作业,可以让爸爸陪他玩一局象棋,或者妈妈陪他看一会电视),以此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给孩子一定的期望,但不要期望太高。
孩子优秀,是每个家长都希望的,但是目标太高,孩子内心会有巨大的压力。
如果做不到,他们就会自卑或者自暴自弃,对学习就产生厌恶。
我们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目标,但是短期目标比现实高一点点就够了,不要遥不可及。
(5)家长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家长的言行潜移默化会影响孩子的言行。
青春期是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这时候他们很容易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影响到孩子,所以,让我们做智慧家长,给孩子正确引导。
三.题海战术的利和弊
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我觉得,这是错误的说法。
1.人的大脑也是有使用极限的。
长时间刷题,大脑会处于高频率的运转中,时间越长,效率就越低。
所以,我们要合理使用大脑,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2.辩证看待题海战术。
那么,为了让大脑休息,是不是拒绝刷题?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需要从辨证思维来思考刷题的”质“和”量“。
以数学为例,数学学习是分层次的,从知识、方法到思维思想是个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更注重的是数学思维,重复刷套路题目无益于数学思维的提升。
所以说,刷题多少跟成绩没有必然联系。
有些孩子在刷题机构刷数学题,更多是模仿老师的解题套路,这样显然是低效的学习方法。
还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超前学,大量刷题,却忽略自主思考突破的过程以及思路创新,数学需要去深入学习。
但是,如果某个知识没学懂,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多做类型题。
不过,时间要安排的好一点,多花时间放在一些没学透的知识点上,经历深入思考的过程,才能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
3.错题整理比刷题更重要。
整理错题,有利于巩固加深知识点,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习惯思维是,我们研究透一份卷,比让孩子刷十份卷更有效果。
每一阶段的考试,就是为了检测孩子的阶段学习,这次期中考成绩下来我们可以看看,知识盲区在哪里,把错题一一分析、整理,再逐个攻破。
关于题海战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只是把我的观点说出来,供参考
四.关于课外阅读
一个空瓶子值2毛钱,装上矿泉5水值2块钱,装上牛奶值5块钱,装上茅台值上千元。
我们的大脑也一样,看你的脑子装的是什么,决定你的价值。
因此,我一直觉得有效的课外阅读很重要。
课外阅读可以提高我们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且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途径。
现在不管是哪一学科试卷,都有大量的文字,还需要孩子们分析、解答。
如果孩子平时没有阅读习惯,那么做起来就会比别人慢,理解起来也比别人困难。
对于写作和阅读的关系来说,阅读是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输出的过程。
但是有些孩子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