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
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
“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
学生小明的回答是:
“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
“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
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
”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
“老师,什么叫‘酷毙了’?
”“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
”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
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
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
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
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
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
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
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
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
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
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3:
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
“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
“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
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
“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
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
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主要表现是:
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
期中考试时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
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
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
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
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
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
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
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
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7: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
”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9: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
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
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
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
“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
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
“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
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
”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
“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
”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
“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
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
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
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
“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
“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
“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
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
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
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
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
“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
”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
“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13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
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办及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
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
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14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
“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
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
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
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便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
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写给学生看出。
2、写出“这个人”。
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
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案例分析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
“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老师和蔼地问:
“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
“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
”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
(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
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
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
到后来,孩子们说:
“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
(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
坐下!
2、教师乙:
(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
谁来帮他?
3、教师丙:
(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
想想,昨天×
×
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
(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
教师丙:
(很兴奋)对呀!
看来,你是很棒的!
(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6、[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7、[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
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8、[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