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680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解析】材料反映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从种族之奇耻的角度即从明亡的角度批评专制,所以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从明亡中去反省君主专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出三大思想家对宋明理学提出质疑,也未体现出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排除;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并未主张民主,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4.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

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

“半醉也”;

《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

“辜音孤”。

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B.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C.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D.八股取士影响了图书编写

【答案】C

【解析】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往往通俗易懂,是利于文化的普及的,所以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根本就未体现出商业发展冲击学校教育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涉及学术思想的问题也不涉及八股取士的问题,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5.货币的历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以下对宋代官交子图版理解合理的是

A.明确了纸币的合法性

B.最初由商人私自发行

C.反映了工商皆本思想

D.此纸币可在全国通行

【答案】A

【解析】官交子是由官府发行的,是具有合法性的,即明确了纸币的合法性,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官交子不是由商人私自发行的,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工商皆本是明清时期的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除四川外”等字眼足以证明此纸币是不可在全国通行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6.有学者指出: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的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高产作物引进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C.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D.江南地区许多男性进城务工,造成劳动力缺失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清之际妇女从事的家庭手工副业越来越重要,即家庭手工副业日益成为了家庭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才使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政府并未改变“重农抑商”政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并未涉及高产作物引进的问题,也未说许多男性进城务工的问题,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排除;

7.有学者言:

“嘉靖朝海禁最紧,时潮州进士登科也很出色。

……海禁宽松,靠海生存的人民生计解决,社会矛盾较为和缓,故万历朝潮之进士登科……为潮州整个明代最差一朝。

万历后期重申海禁,故崇祯朝潮州进士登科好转。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

C.沿海民众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海禁”的诉求

D.海禁政策的松紧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

【解析】A项仅包含厉行海禁时进士登科出色,并未包含海禁松时进士登科变差的情况,不能涵盖全部题意。

另外科举取士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教育事业,故A项错误。

海禁松时,居民靠海便足以维持生计,科举谋生的意图则有所减弱,海禁严时居民不能再靠海生存,因此走向科举之路,表明海禁政策的宽严影响民众生存方式的选择,实际上体现了对民众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故B项正确。

沿海民众和士人向朝廷反映诉求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此项无中生有,故C项错误。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海禁政策的松紧不能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且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本题考查明朝的海禁政策。

首先要理解题干的意思。

题干大意是明朝嘉靖年间海禁最紧,潮州进士登科效果最好,海禁宽松时,海边居民靠海解决生计,社会矛盾缓和,所以万历朝的进士登科为明代潮州最差,至崇祯时重申海禁,潮州进士登科状况又有所好转。

8.1898年,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说:

“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

且兵争之世,执革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

”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

A.表达了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

B.崇尚西方生活方式,为维新变法奠定社会基础

C.唯有剪掉辫子,方可有利于机械化大生产,有利于行军打仗

D.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解析】材料反映了“辫发长垂,行动摇舞”等不利于机器的推广、使用和行军打仗,所以才要革除这些社会陋习推动现代文明,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根本就未表达出与大清帝国满洲贵族统治者誓不两立的坚决斗志,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B、C均只是材料所述的表面现象而非本质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D。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

首先要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9.辛亥革命后,一些穷乡僻壤的乡村也纷纷出现民主党、共和党、许多乡坤和读书人既有参加民主党的,也有参加共和党的,更甚者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加入。

该现象说明当时

A.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B.民主共和制度日趋完善

C.民国缺乏政冶统一

D.党派之争现象日趋严重

【解析】“既有参加民主党的,也有参加共和党的,更甚者民主党和共和党都加入”等字眼足以证明辛亥革命后政治环境是相对宽松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是名存实亡而非日趋完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自身是正确但材料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未体现出党派之争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

这说明国民党

A.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

B.提出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

C.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

D.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充实民众武力”等字眼体现了国民党其实也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到正面战场失利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国民党并未提出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D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11.1878年1月,日本《邮便报知新闻》发表了题为《论清国不可轻视》的文章,认为中国潜力巨大,“欲奉告有轻视清人思想者,交际各国中最可惧者即为清国”。

这一观点

A.反映出清朝实力强于日本

B.直接推动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

C.呼吁日本政府学习中国的近代化

D.基于对中国物质力量的较高评估

【解析】1878年的中国并非潜力巨大,所以这一观点是基于对中国物质力量的较高评估,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清朝实力并不强于日本,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这一观点并未直接推动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日本政府是学习西方的近代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12.《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见下表》。

由此推断

主题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A.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B.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C.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D.外来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析】“禁缠足、兴女学、介绍外国妇女”等反映的是妇女问题,此类文章的增多也就反映了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晚晴并未实现言论自由,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仅仅反映革除陋习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不仅仅反映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三是要注意对比分析数据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

13.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共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1950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

A.经济上实行“八字方针”纠正错误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解析】“布尔什维克”称呼的改变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国对苏联外交政策的改变,即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外交问题根本就不涉及“八字方针”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当时的中国尚未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中苏关系的问题而未涉及践行“另起炉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14.作为当今世界航天大国,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突破了“六个难关”:

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太阳同步关”“载人航天关”。

下列对中国突破“六个难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上天关”的突破,指的是“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突破“地球同步关”,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经迈入先进国家行列

C.“一箭多星关”的突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D.突破“载人航天关”,是2003年“神舟5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解析】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经迈入先进国家行列是神舟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实现了上天梦,所以是“上天关”的突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20世纪80年代中国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神舟5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1949年11月,中宣部曾表示,私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并要求扶助《大公报》:

“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该报。

”对这类经济的扶助

A.为后来公私合营积累了经验

B.解决了私营企业的资金困难

C.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D.稳定了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

【解析】材料反映了对“私营”报纸这种做法能够为后来公私合营积累经验,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这类经济的扶助既不能起到解决私营企业的资金困难也不能起到稳定民营报纸的产权结构的作用,均夸大了经济扶助的作用,所以选项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949年11月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开始,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16.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

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

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

这些尝试

A.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C.表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展开竞争、重视利润”等字眼体现了对市场调节作用的利用,即这些尝试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979年中国尚未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尚未全面展开,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

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之后,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

17.《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

“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

”这说明

A.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B.中国文化的自身魅力影响其转型的程度

C.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解析】材料反映了中西方文明的交融和汲取是存在不同的,即材料说明了中西方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中国文化是由于暴力冲撞才影响了其转型的程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中国近代是落后的,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也就不具有吸引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的差异而非较相似,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是不同的。

18.有学者认为,非但罗马没有采用雅典制度,且后来两千年的欧洲再也没有采用雅典的制度,近代西方民主制与雅典民主制基本无关。

这主要是因为雅典

A.领袖的行为受到严格限制

B.民主的范围过于狭窄

C.民主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D.共和制有悖欧洲传统

【解析】其他国家之所以没采取雅典的民主制主要是因为雅典的民主制自身存在着很多的严重的弊端,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近代西方民主制之下领袖的行为也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所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B只是弊端之一,错在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排除;

共和制并不有悖欧洲传统,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没采取雅典的民主制主要是因为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19.“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材料说明

A.罗马法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律

B.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

C.自然法理念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

D.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主要是因为其中蕴含的自由、平等、公平和正义的理性精神,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C项正确。

后世资本主义法律的制定是以罗马法为参考,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法律,排除A。

B项逻辑混乱,是经济发展使罗马法的观点“重新取得威信”,排除B。

题干信息没有体现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意味着

A.两国革命创造了新的工业方式

B.两国革命传播了民主思想

C.两国革命都推翻了本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D.两国革命开创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范例

【解析】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由专制走向民主,两国革命都推翻了本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本国向新的资本主义的过渡,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创造了新的工业方式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而非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是法国大革命传播了民主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英国革命后是君主立宪制度,并未开创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范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1.“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

”这主要说明

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

C.分权的目的是制造事端引发矛盾

D.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解析】“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等字眼足以证明分权不在乎效率而在乎确保民主,即材料主要说明了分权是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不符合题意,排除;

各权力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而非分权带来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分权的目的是确保民主而非制造事端引发矛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分权牺牲效率但能保障民主。

22.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

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

”这一现象说明

A.英国工业革命在16世纪就已经开始

B.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C.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D.英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人富裕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英国工业革命在16世纪尚未开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未涉及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形成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16世纪时,英国还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3.钱乘旦认为:

“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

”下列事件能够印证钱乘旦观点的是

A.法国大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中国洋务运动

D.英国工业革命

【解析】英国工业革命时社会和政治环境都是宽松的,这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而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中国洋务运动时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即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4.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C.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技术人员

D.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的工业化是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这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即材料说明了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选项A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

大批西方技术人员到苏联是因为经济危机而非苏联社会制度吸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输出的是商品而非资本,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5.“凡在现在所处环境中,竭尽一切人力的可能,仍找不到完全自给和安居乐业机会的家庭,我们均将尽力在新的环境中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

”为执行这一原则,罗斯福政府

A.给予工人谈判权利

B.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C.规定工人最低工资

D.采取以工代赈政策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政府为解决就业问题而采取了以工代赈政策,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不涉及工人谈判权利、农产品的价格的问题,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项C在材料中根本就没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

26.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明确告知参加欧洲复兴计划的国家:

“对于任何投票选举共产党人掌权的国家,欧洲复兴计划所规定的援助将立即停止。

”这说明该“计划”

A.极力防范苏联和东欧参与

B.加强了美国对参与国的控制

C.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真正复兴

D.标志着美国开始遏制苏联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扶植欧洲并且控制欧洲的计划,“援助将立即停止”等字眼更足以证明该“计划”加强了美国对参与国的控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马歇尔计划是想邀请苏联等国参与,但苏联等国拒绝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该“计划”也利于欧洲经济的真正复兴,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马歇尔计划并不标志着美国开始遏制苏联,选项D也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27.世界银行成立初期,主要对欧洲国家进行贷款,到20世纪50年代后则将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转向了发展中国家。

这一转变侧面反映了

A.欧洲经济全面复兴

B.美欧关系全面恶化

C.经济全球化的兴起

D.美国对世界的主导地位

【解析】欧洲国家不再是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的主要对象也就说明了欧洲经济已经全面复兴,不需要再贷款了,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材料根本就体现不出美欧关系全面恶化的信息,也反映不出经济全球化兴起的信息,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

这一转变侧面反映的是欧洲经济的复兴而非美国对世界的主导地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28.“当工业主义发现世界被分割成许多小的经济单元时,它就通过两种方式着手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了……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单元的数目,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另一个方式就是消除各个经济单元之间的贸易壁垒。

”以下不能印证上述材料中观点的是

A.三次王朝战争后建立德意志帝国

B.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C.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

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和材料所述的两个方式无关联,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三次王朝战争后建立德意志帝国实现了统一、世界贸易组织主张贸易自由,二者均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