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598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1]赵凤翔,房莉.名著的影视改编.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姚小鸥.古典名著的电视剧改编.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美]爱德华·

茂莱.电影化的想象.邵牧君译.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执笔人:

秦俊香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

秦俊香、吴秋雅

专业负责人:

李胜利

系主任:

《影视人类学》07303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73031

VisualAnthropology

影视艺术学院全体本科生

第七学期

《中国民俗文化》(073038)

学生课外阅读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课堂讨论与读书报告相结合。

考核方式:

论文

《影视人类学》是面向影视艺术学院全体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系统介绍对于全球化时代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为一体的混杂的“文本”的人类学的理论观点与分析方法,对于这些文本的表征、权力与建构的方式提供符号学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文学学的以及历史学的视角与理论。

课程的关键词是文化、政治、历史、权力、表征、建构、身份、认同等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习得从阶级、性别、年龄以及种族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全球化时代大众文化产品的能力。

影视人类学是一门介于影视艺术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的新兴学科,是国际文化人类学领域与影视艺术学领域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种全景式的人类学、社会学、文学学、历史学的景观图,不但要形成全新的“文化”视野,而且要掌握上述诸多学科分析同一“影像文本”的理论与方法。

要求同学在认真学习课堂知识的前提之下,积极应运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日常生活当中无所不在的“文本”,达到活学活用,洋为中国,开拓创新的目的。

为培养理论型人才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每章四学时)

第一章:

导论(4学时)

1、什么是“影视人类学”?

2、“影视人类学”当中的核心议题和存在的问题

3、“影视人类学”走向“文化研究”

第二章:

艺术表征与大众传媒、(4学时)

1、语言、交流和表征

2、符号艺术与符号学

3、符号艺术、表征、权力和不平等

4、电视与表征

5、反映还是建构

第三章:

文化权力与不平等(4学时)

1、关于文化、权力与不平等的理论阐释

2、不平等的合法性

3、文化与不平等的生产和再生产

4、反思影像文化的地位

第四章:

文化地形学:

地理、权力和表征(4学时)

1、文化地理学

2、地理的权力:

本土性、语言和文化

3、影像文本:

被表征的传统

4、影像文本:

民族主义的工具

5、来自东方学的启示

6、民族民间的也是全世界的:

关于“全球地方感”

第五章:

影像文本:

时间与历史(4学时)

1、现代性与当下:

影像文化的处境

2、历史与过去:

影像文本作为叙事的历史

3、假设与未来:

影像文本的未来叙事

4、

第六章:

作为一种政治文化(4学时)

1、影像文本:

作为一种文化的政治

2、影像文本如何可以演示国家权力

3、影像文本在非传统的政治中演示身份

第七章:

影像文本如何塑造身体(4学时)

1、肉体性的社会建构

2、影像文本:

作为一种身体技术

3、作为一种控制手段的影像文本对人的身体的规训和限制

4、身体化的表征:

文化的叙述

5、身体作为表达和僭越的媒介

6、现代中国人:

身体的碎片化

第八章:

视觉文化(4学时)

重点内容

1、视觉文化和视觉再现

2、视觉文化如何收编传统文化

3、现实主义技术(摄影和电影)如何表征传统文化

4、传统文化如何被“凝视”

5、传统文化、数字化与表征的未来

四、作业、实践环节:

任意选取一部电视剧,分析其中民间艺术被表征的方式。

民族民间艺术如何自我调适以适应大众传播的需求?

试举例说明,民族民间舞蹈是如何规训表演者的身体的?

民间叙事模式如何影响了当代都市社会当中流行的叙事话语?

电视广告语言从民间叙事中继承了什么?

试结合一部动画影片,分析它与民间故事的叙事模式的差异。

中国古代的服饰艺术如何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权力等级意识。

五、建议教材:

王海龙,《人类学电影》,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六、参考资料:

1、卡尔·

海德,《影视民族学》,田广、王红译,北京: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2、保罗·

基奥齐文,《民族志电影的起源》,知寒译,载于《民族译从》,1991。

3、张江华、李德君等,《影视人类学概论》,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萨拉·

迪基,《人类学及其对大众传媒研究的贡献》。

载于《人类学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5、Birdwhistell,Hall,2004."Lomaxandthe"

Origins"

ofVisualAnthropology:

ACommentary1BrendaFarnell". 

JournalfortheAnthropologicalStudyofHumanMovement. 

Urbana:

Vol.13, 

Iss. 

1;

pg. 

16, 

13 

pgs.

6、ArnoldShepperson.1997."Coursefilefor"

Documentaryfilm,visualanthropology,andvisualsociology"

", 

JournalofFilmandVideo. 

Englewood:

Vol.49, 

4;

pg.44, 

14 

pgs.

7、Denby,Priscilla.1971."FolkloreintheMassMedia".FolkloreForum4:

113-25

8、MarcusBanksandHowardMorphy,1998."RethinkingVisualAnthropology"Washington:

HRAPPress.

9、Murdock.G.P,1996."Throughmanylenses:

Historyandtheoryinvisualanthropology". 

AnthropologicalQuarterly. 

Washington:

Vol.69, 

2.

10、王一川主编,《大众文化导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王杰文

王杰文徐辉

张宗伟

《影视心理学》073032

073032

FilmandTelevisionPsychology

戏剧影视文学

3或4

艺术哲学(070002)

讲授与读片、讨论相结合

考查。

平时成绩与结课论文相结合

影视心理学是影视艺术与心理学相互交叉而产生的学科,本课程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运用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等理论,探讨以下六个问题:

一、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

二、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研究;

三、影视作品的心理研究;

四、影视接受主体的心理研究;

五、影视接受过程心理的研究;

六、影视从创作到接受的心理研究。

本课程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应使学生对影视艺术从创作到接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规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增强对影视艺术创作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本课程要求教师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教学,要求学生积极配合课堂讲授和作品分析实践,认真领会和掌握影视艺术创作和观赏的独特的心理规律,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独立创作和鉴赏影视艺术作品的能力。

1、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参照系(8学时)

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等等。

机能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2、第二章:

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8学时)

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

影视创作主体的人生体验与体验生活心理

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定势

3、第三章:

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研究(4学时)

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机制;

影视创作的心理过程

4、第四章:

影视作品的心理研究(4学时)

影视作品心理研究的内容;

观摩并详细剖析一部影视作品。

观摩并详细剖析一部影视作品

5、第五章:

影视接受主体的心理研究(2学时)

影视接受主体的接受图式

6、第六章:

影视接受过程的心理研究(2学时)

影视接受过程的心理描述

7、第七章:

影视从创作到接受的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4学时)

从创作到接受的理论研究与个案分析

影视艺术的场境图式理论

课堂讨论;

指导读片;

平时作业一篇、结课论文一篇

《影视艺术心理学》,秦俊香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现代心理学史》,[美]舒尔茨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现代心理美学》,童庆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文艺心理学论稿》,金开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艺术心理学新论》,吕景云、朱丰顺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

《艺术与视知觉》,[美]阿恩海姆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视觉思维》,[美]阿恩海姆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艺术视听觉心理分析》[奥地利]埃伦茨维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观众心理学》,余秋雨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秦俊香赵晖

系主任:

《中国传统文化》073035

073035

ChineseForkandCuture

影视艺术学院所有专业

2春学期

课堂讲解为主、自由讨论为辅

(本课程主要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其中重要的思想家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道生和僧肇;

涉及的学说主要有儒家、道家和佛家(禅宗)。

以儒道释为基本框架,以问题为线索,以历史为顺序,通过描述三家的演变而阐明各自的基本道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同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流派、观点和发展线索。

理解中国人亘古未变的核心理念,把握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

要求同学在理解主要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将来的事业反复体会有关的观点。

1.中国传统文化概观(2学时)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分为儒家、道家和佛家,最原始的是道家和儒家,佛家为隋唐之后外来佛家文化和中国固有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儒家1(4学时)

孔子的思想。

主要讲述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基础“直”、关键“礼”以及落实方式“推己及人”。

讲述孟子的四端说和人性论、荀子的人性论。

3.儒家2(4学时)

讲述儒家学说在汉代的演变,阐明它怎样成为独尊的一家,以及之后的演变。

讲述魏晋时期儒家的演变。

讲述隋唐时期在佛学兴盛的情况下儒家的地位和演变。

4.儒家3(4学时)

讲述宋明时期儒家的复兴,主要内容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阐明其中的核心理论和逻辑脉络。

5.道家1(4学时)

讲述老庄学说的核心思想。

阐明“道”、“逍遥”、“齐物”的含义以及对中国文化、对个人人生的意义。

6.道家2(4学时)

阐明道家学说在汉代的演变以及和道教的关系、阐明魏晋新道家的观点;

分析道家和佛家的内在相同之处以及和佛家的关系;

阐明道家学说在隋唐之后的演变以及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

7.佛家1(4学时)

阐明佛家进入中国的历史线索,阐明格义佛学阶段佛家和道家的合流;

阐明隋唐时期宗派佛学的基本风韵;

着重讲述中国化的佛学——禅宗佛学。

8.佛学2(2学时)

阐明禅宗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影响以及禅宗佛学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

阐明禅宗衰落的原因和净禅合流的趋势。

阐明佛学对人身的积极意义。

9.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2学时)

综述儒道释的思想内核,阐明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地位、趋势和积极影响。

10.随堂考试(2学时)

期中结合自己所学和体会,撰写小论文一篇。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徐辉

王杰文、陈旸

《中国古代文学》073037

073037

AncientLiteratureofChina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2

4/64

文学概论

PPT课堂讲授与指导学生讨论、分析、欣赏作品相结合。

本课程是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加强学生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能力的必修课,主要讲授从先秦至清代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并结合戏剧文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作品写作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剖析。

讲授内容主要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和清代文学等。

本课程应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演变的历史、基本特征及其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作家作品的详细剖析,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分析古典文学作家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够汲取古典文学之精华,为自己的戏剧影视创作和文学创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联系当代的广播电视艺术创作实践对相关教学内容有所简单补充,尽可能多地在古代文学与当代艺术之间建立起一些桥梁。

1.先秦文学(6学时)

《诗经》;

诸子散文;

屈原和楚辞

2.秦汉文学(6学时)

司马迁和《史记》;

汉乐府民歌;

古诗十九首

3.魏晋南北朝文学(6学时)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陶渊明;

魏晋南北朝小说

4.隋唐五代文学(10学时)

山水田园诗人;

边塞诗人;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韩愈和柳宗元;

杜牧和李商隐

5.宋代文学(10学时)

北宋前期诗词;

苏轼;

北宋后期诗词;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6.元代文学(6学时)

关汉卿;

王实甫和《西厢记》;

其他重要杂剧作家作品;

散曲;

南戏

7.明代文学(10学时)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牡丹亭》;

明代拟话本

8.清初至清中叶文学(10学时)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长生殿》和《桃花扇》;

曹雪芹和《红楼梦》

阅读相应文学名著;

背诵古典诗词曲文;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简编本).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国民俗与文化A》073038

课程编号:

073038

ChineseFolkloreCulture

第六学期

《中国民俗文化》是一门系统介绍中国民间文化的类型、传承历史、研究方法及理论成果的基础课程。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较为全面地介绍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与民众生活,增强学生对中国民众生活史与历史文化的认识;

二,较为系统地学习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了解民俗学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掌握一些从事民俗学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基本工具。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我国民众生活与民间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加深对于中国精典文化的理解,全面提升对于全球化时代的大众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国民俗文化》是影视艺术学院面向全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一般性知识,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认识,提高文化素养,增益社会知识。

本课程要求学生形成关于“文化”概念与理论的更加全面的认识,了解“文化”既包括精英文化,也包括市民文化与民俗文化,甚至包括底边文化以及大众文化;

认识到狭隘的“精英文化”观的霸权性本质;

认识到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以及文化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现实社会、文化与个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每章二学时):

绪论(2学时)

1、“文化”的界说

2、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

3、民俗与中国传统文化

4、学习中国民俗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物质生产民俗(2学时)

1、农业民俗

2、狩猎、游牧和渔业民俗

3、工匠民俗

4、商业与交通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2学时)

1、饮食民俗

2、服饰民俗

3、居住建筑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2学时)

1、社会组织民俗的分类描述

2、宗族组织民俗

3、社团和社区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2学时)

1、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

2、岁时节日的活动及特点

第六章人生仪礼(2学时)

1、人生仪礼的性质

2、诞生仪礼

3、成年仪礼

4、婚姻仪礼

5、丧葬仪礼

民俗信仰(2学时)

1、信仰对象

2、信仰媒介

3、信仰的表现方式

4、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第七章民间科学技术(2学时)

1、民间科学知识

2、民间工艺技术

3、民间医学

第九章民间口头文学(上)(2学时)

1、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体裁和分类

2、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流传和演变

3、口头散文叙事文学的讲述和功能

第十章民间口头文学(下)(2学时)

1、芬兰历史地理学理论

2、历史传播理论

3、精神分析学派

4、母题与类型理论

5、原型批评

6、结构主义

7、表演理论

8、后民俗学理论

第十一章民间语言(2学时)

1、民间语言的性质

2、常用型民间熟语

3、特用型民间熟语

第十二章民间艺术(2学时)

1、民间音乐

2、民间舞蹈

3、民间小戏

4、民间工艺美术

第十三章民间游戏娱乐(2学时)

1、民间游戏娱乐的起源、特征、功能与分类

2、民间游戏

3、民间竞技

4、民间杂艺

第十四章中国民俗学史略(2学时)

1、古代关于民俗的记录与观点

2、近代启蒙民俗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3、现代民俗学史

第十五章外国民俗学概况(2学时)

1、欧美民俗学

2、俄国与苏联的民俗学

3、日本民俗学

4、韩国民俗学

第十六章民俗学的研究方法(2学时)

1、主要民俗学流派及其方法

2、民俗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3、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

(分课堂布置)

一、书面作业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讲故事是民众传承生活知识的重要方式,现代生活中人们还还听讲故事吗?

有什么新的传承方式吗?

中国人的“致中和”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

你是如何理解人生仪礼的过程的?

这种仪式心理是否一直被继承下来了,可否举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民众的信仰是迷信吗?

为什么?

民间的科学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于口头散文叙事的文体类型分类,你是如何理解的?

现代社会还存在“神话”吗?

二.实践作业

运用民俗学的记录方法搜集校园当中传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