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715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doc

《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doc

---------------------------------精选公文范文--------------------------

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红色故事演讲稿10篇

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

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

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

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

“怎么办?

信藏在哪儿呢?

”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

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

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

”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

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

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

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

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

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

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

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

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

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

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

”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

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

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

”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

叭!

鬼子开枪了。

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

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

“鬼子来啦!

鬼子来啦!

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

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

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

“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

“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

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

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

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红色故事演讲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

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

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

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

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红色故事演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诞生。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红色鲜艳的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

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在红军翻阅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

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胜利,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棉衣,而自己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好像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情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耸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望这座伟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也正是这种不去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如烟,恍如一部诗篇巨着,以悲壮、以凝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部宏伟诗篇中,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鲜艳的红旗,指引我们奋发向前!

  今天,坐在宽敞明亮教室的我们,沐浴着祖国的春风,成长在幸福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我们,仰望着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应该深刻领悟和继承红色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温入团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响应时代的号召,弘扬民族精神,挺起我们的民族脊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

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初一(8)班的XXX。

  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75年了,无数的长征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长征,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红军流血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奉献,能有我们的今天吗?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

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

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

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20XX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

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

往哪走?

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

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

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

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

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

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

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

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

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

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

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

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

“这娃儿恐怕不行了。

”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

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

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

“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

同志们都说:

“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

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

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

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

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

“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

  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

“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说:

“山上冷得很啊!

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

  王新兰说:

“哪个会哭啊!

  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说该上山了。

大部队五点钟出发,宣传队早点上山去准备宣传,还要搭个棚子。

  每人发了一块布,让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

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

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

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

雪山皑皑,冻煞人啊!

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说着她背的滚瓜烂熟的顺口溜:

  同志们,加劲走,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说:

“部队快走完了,这里风大,不能多呆。

”宣传队领导决定让年龄小的队员先上山,大一点的再坚持一会儿。

  王新兰还想坚持,但是不得不服从命令。

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了两半,十分壮观。

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生的奇迹。

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红色故事演讲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

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

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