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
《历史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级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七年级
自尊自信
善于交往
学会学习
热爱生活
遵纪守法
爱我中华
八年级
自立自强
亲近师长
学会负责
分清是非
与法同行
复兴中华
九年级
亲近社会
合作诚信
崇尚法律
情系祖国
走向明天
九年级全一册单元和课题
单元
主题
课
题
1.成长在社会
4.学会合作
6.做守法公民
8.拥护党的领导
11.胸怀全球迎接挑战
2.融入民族文化
5.与诚信同行
7.维护合法权利
9.发展人民民主
12.放飞理想立志成才
3.笑对生活
10.走共同富裕之路
从上可以看出,三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总体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九年级教材的活动主题、知识板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但十分注意与7、8年级教学内容的衔接,有一些内容并不是与前两个年级简单地重复,而是从不同的视角、更高的层次来展开教学内容,开展问题探究。
整个九年级教材从初三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初三学生的认知基础、身心特点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考虑到初三学生即将结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进入新一轮的选择和分流,因而教材内容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偏重于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偏重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制度,更多地注重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国际视野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为青少年学生逐步走上社会、扩大社会交往、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打好
二、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所具有的特色
1、从体现的理念来看。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性质是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名称的改变是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性质。
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
新课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当今社会,社会公德越来越成为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中增加了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公德的教育内容;
新课程适应初中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是感性向理性的过渡阶段,是青春期变化时期,是对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
新课程适应大德育的要求。
九年级思想品德将心理、道德、法律教育结合起来,使守法、爱国、道德意识成为学生一种稳定的心理素质,使其一辈子做有道德的人。
这也是新课程的根本任务。
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可以说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坚持了正确价值观念引导,强化国家/公民意识,让教材(课堂)成为学生建构良好品性、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互动坐标。
国家是公民的国家,学生良好品性的构建、生活态度的认知、价值取向的追寻,都要有国家观念;
公民是国家的公民,公民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平等主体,培养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打造民族精神、复兴中华大业之所需。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强化国家—公民意识,是思想品德课程独特价值的体现,也是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魂”。
具体来说,具有以下的基本理念:
(1)初三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教材建构的基础。
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教材的追求。
这是整个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核心理念。
特别注意了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不是命令;
是学习做而不仅是说道理,是要实践。
(3)坚持了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这是教材遵循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
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2、从设计的出发点来看。
苏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编写,可以说充分体现了能够有效帮助初三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文本。
教材不仅仅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而且还是一个能够与初三学生展开对话并需要学生进行创造的文本。
整个教材不再是以学科概念主导,而是“以学习过程为主导”的“基于案例”、“基于情境”、“基于问题”。
整个教材不再以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无知为假设,而是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体现这一过程的方式就是案例。
整个教材不再是将人们早已检验过的无须怀疑的课本认识装进学生的脑袋,而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学识”和“主见”。
整个教材不再是去情境化的知识“压缩饼干”,而是通过仿真情境的设计与引入,引导学生用课本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
3、从呈现的方式来看。
整个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呈现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它扬弃了传统的那种“观点——论述——事例论证——问题思考”等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的新的呈现方式,力图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程对自己生活、对社会生活的意义,对参与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整个教材内容为学生所喜爱并易于理解与实践,充分发挥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效益。
每一单元学习内容所呈现的模式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
(1)单元导语——话题引入,承前启后。
(2)各课引言——单元引语之子。
(3)框题——全书共35个框题。
(4)目题——每框2-4目。
(5)学生活动——每课中均提供了一些案例、情景和问题,作为课堂中学生活动的平台。
学生活动栏目主要有:
交流、感悟、探究、实践等。
(6)正文——本教材中的宋体字都是正文。
宋体字主要用于事实的叙述,主要问题的分析,基本知识的剖析和运用,提出对学生的行为要求等。
(7)辅助栏目——为教材的正文服务。
主要安排三类:
名人名言:
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正文;
知识链接:
提供例证性说明,图示性说明,扩展性说明,解释性说明,引申性说明;
阅读材料:
典型事例介绍,名词解释,名人介绍等。
(8)课外实践活动(每课设计一次课外实践活动)
①课外实践活动,是每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②教材设计的课外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
教材充分考虑到了各学校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教学条件的不同,设计了几种实践活动方案,供我们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同时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
③教材充分考虑到了初三毕业年级教学时间紧张,让我们也可以以单元为主题,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可以课前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课中组织学生交流实践活动的体会。
4、从设计的模块来看。
整个九年级教材的内容具有整合性。
首先,教材所构建的体系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已有的内容顺序,始终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按学生生活逻辑与科学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综合化的调整和有机整合。
并按相邻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整合成相关的单元主题,以主题模块的方式设定学习内容。
整个教材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展开学习过程。
根据学习内容,每一课设计若干个“交流”、“探究”、“讨论”、“感悟”、“演讲”、“辩论”等活动。
“交流”,就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探究”,主要是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讨论”,主要是组织学生对一些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在同伴之间进行讨论。
“感悟”,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体验某些情境,以提高认识,孕育情感。
“演讲”,主要是围绕某个主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短的即兴演讲。
其次,教材板块设计分明。
整个九年级教材把规范的文字排列、准确的数据资料、贴切的图像选择、严谨的课节结构和规则的构成格式有机地结合成统一的整体,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全书的主题,使之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领略教学内容和更好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第一,教材图文并茂、版式新颖,符合初三学生的阅读审美要求。
版式设计和色彩搭配都做了精心安排,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理解教材内容。
是一本令人赏心悦目的教科书。
第二,教材编排规范,条理清晰,采用多种表现形式表达各课的主题,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
如教材的前面有“致同学们”的导读说明,每单元有导语和学习提示,每课除有课题、框题、目题、正文、辅助材料外,还有课外实践活动等各部分所构成,每部分采用不同的字体或不同的表现形式,形成有规律的构成格式。
5.从教材创新的亮点来看: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的构建、文字风格、素材选取、呈现方式上毫不逊色,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应具备的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人文性等方面更有显著体现。
比如:
教材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
教材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教材能从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我与国家和社会”这一主题,整合“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等这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清晰、雅致、活泼,给人耳目一新等特点。
不仅如此,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还有以下特色:
(1)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
教材广泛吸收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新理念,把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引向更广阔的生活视野与知识视野,为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效果提供了现实基础与可能,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兴趣点。
如在第3课的“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有关克服考试焦虑等问题。
第8课“科学的行动指南”中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要求等。
(2)教材说理简洁、明了。
教材一改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倾向,侧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
教材没有出现大量的教条式的理论和知识,代之以循循善诱的语言,让学生乐于接受,深受学生的喜爱,这改变了原来学生“背政治”的局面,减轻了学生负担。
为此,教材选取了具有典型性、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事例、场景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并尽可能以形象直观的、美的方式来展示,包括美的图片、贴近学生年龄与身心的漫画、版式、色彩等,无处不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3)小课题研究是教材的一大特色。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的交流、沟通与合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感受与理解,并获得情感的体验与升华,这也正是新课程的要义所在。
比如,第二课的《家乡传统文化资源调查》、第五课的制定《诚实守信承诺书》、第十一课的《认识“地球村”》等课题的设置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4)教材课题蕴涵丰富。
教材设计的标题新颖独特,可谓匠心独运,既具有很深的哲理,又琅琅上口,便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喜爱。
第1课“感受社会变化”、第3课“笑对生活”、第4课“学会合作”、第5课““与诚信同行”、第6课“做守法公民”、第7课“维护合法权利”、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第12课“放飞理想立志成才”等等。
(5)教学材料“引经据典”。
教材在文字表述和素材选取方面注重人文性、感染力,努力做到文句简洁优美,故事感人,使教材内容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道德实践,又结合中外历史上的一些杰出人物的事迹,树立高尚人格、美好道德的榜样,促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示范性。
比如,第2课的“说名字谈文化”;
第4课的“李琳写给老师的信”;
第5课的“年轻人丢弃诚信”的故事、“妈妈偷看女儿的日记”;
第7课的“王某应该不应该得到稿酬”等等,这样的材料几乎每课都有,对学生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这些材料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6)教学案例贴近生活。
教材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场景以及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时时处处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大量使用了与中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与案例,尤其是设疑性与冲突性的活动设计,具有较强的哲理性与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活动。
比如,第5课的“妈妈偷看女儿的日记”的问题、第7课的“刘某遗嘱的合法性”问题等等,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设置,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三大主题。
三、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亲近社会。
本单元着眼于引领学生切实关注社会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祖国的变化,加深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增强关心社会的兴趣,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技能与习惯;
引导学生感悟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对个人情感的影响,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做民族文化的弘扬者;
帮助学生进一步自觉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促进个人健康成长;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本单元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等三课:
成长在社会,融入民族文化,笑对生活。
第1课成长在社会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把自己的视野从家庭和学校出发,放置到更广阔的舞台——社会,认真体会、感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逐步养成关心社会的兴趣和自觉服务社会的情感。
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不是空泛的。
当代中国青少年学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大家庭,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才能融入中国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三个框题内容围绕“融入民族文化”的主题,从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到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再到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形成了一个密切联系、层层深入的整体。
第3课笑对生活的主要内容:
生活在社会中,难免有挫折和困难,尤其作为中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除了要身心健康成长外,还要学习。
为此,本课具体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压力和焦虑,逐步养成敢于战胜挫折、勇于创新进取的优良品质。
第一课是本单元“亲近社会”的基础,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为什么要亲近社会,以及怎样亲近社会,既为第二课“融入民族文化”打下认识和情感的基础,同时也为第三课“笑对生活”中具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笑对困难和挫折,做好铺垫。
第二课“融入民族文化”是第一课“成长在社会”的提升。
当代初中生,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只有认同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才能健康生活和成长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
可以这样说,青少年学生“亲近社会”,其主要表现,就在于融入民族文化,适应并服务于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社会。
第三课“笑对生活”,是“成长在社会”“融入民族文化”的具体化。
即告诉初中生,成长在社会上,往往有许多困难挫折,要勇于克服,不断创新;
需要身心健康发展,但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需要拥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克服学习焦虑的勇气与办法,才能做到笑对人生,适应并服务于社会。
第二单元合作诚信
本单元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交往中必须要把握的两个技巧——合作和诚信而进行设计。
讲述了合作、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做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积极竞争意识和良好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人格教育。
本单元据内容包括第四、第五两课:
学会合作;
与诚信同行。
第4课学会合作:
主要讲述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从逻辑上看,本课三个框题紧密联系,呈现出一种先分后总、层层递进的关系。
其中第一框题着重讲述了合作的重要价值,第二框题着重讲述了竞争的积极意义,第三框题着重讲述了我们应以怎样的一种态度正确对待并参与竞争和合作。
第5课与诚信同行:
主要讲述了诚信的涵义、重要性,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以及尊重个人隐私保守国家秘密。
三个框题的内容在逻辑上也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分别讲了诚信的重要意义,做一个诚实的人的具体要求,以及在对诚信理解上需要注意区分。
第四、五两课内容紧密相联。
合作离不开诚信,诚实守信关系到人际关系的确立和维护,对人言而无信,则失信于人,合作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和必要,待人诚信是合作的基本要求。
诚信也离不开合作,在合作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与人为善,是彼此建立信任的基础,交往合作是诚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三单元崇尚法律
本单元主要是介绍依法治国的涵义及其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法律要求做的事情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同时帮助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具体内容包括第六第七两课:
做守法公民,维护合法权利。
第6课做守法公民:
主要讲述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基本要求、重要性;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树立法制观念,公民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第7课维护合法权利的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了解公民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继承权;
了解我国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的主要法律及其基本内容,依法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
了解我国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以及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由此增强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意识。
第六与第七两课间的内在联系:
6、7两课内容涉及到如何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目的是由此教育学生不仅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同时也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享有的公民权利。
第四单元情系祖国
本单元安排国情教育的内容,主要引领学生大致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我国坚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具体内容包括第八至第十计三课:
拥护党的领导,发展人民民主,走向共同富裕道路。
第8课拥护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感悟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
第9课发展人民民主
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引领学生增强公民意识,珍惜并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政治权利。
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
旨在引领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了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容——实现共同富裕、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由此了解党的富民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进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9、10三课间的内在关系:
8、9两课分别介绍了我国的政治制度,第10课介绍了我国的经济制度。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8、9、10三课是紧密相连,由浅入深,让学生知道我国之所以要实行这样的政治制度,主要是由我国的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由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的。
意在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对祖国认同的情感。
第五单元走向明天
本单元以“走向明天”为主题,介绍我国所面对的国际社会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指出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剖析青年一代肩负的历史使命,现阶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必要性,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途径;
如何负责任地做出合乎历史趋势要求的正确选择,更好地立志报效祖国。
具体内容包括第十一、第十二两课:
胸怀全球迎接挑战,放飞理想立志成才。
第11课胸怀全球迎接挑战的主要内容:
介绍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需要应对的两大时代主题。
由此剖析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生活,更加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引领学生形成必要的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并初步认识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
第12课放飞理想立志成才
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明确当代青年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了解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确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途径;
结合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指导学生科学建树成才目标,相应优化自身的意识和素质,并推动学生对初中毕业后将要面临的升学或就业问题形成较为正确的认识,以及做好必要的知识心理、准备。
11、12两课间的内在联系:
第11课是第12课的基础,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个历史背景出发,提出当今世界的两大时代主题,明确青少年学生必须心忧天下,向往和平。
第12课是第11课的延续,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最后一课。
青少年学生必须从自身情况出发,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艰苦奋斗,立志成才,为祖国的伟大复兴,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四、教学建议
1.依据《课程标准》和扬州市编写的《中考政治指要》进行初三毕业班的思品课教学,要求精讲精练,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扬州中考思想品德考试形式的变化。
2.教学要体现生活化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对学生进行导航。
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3.依据建构主义的理论学说,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4.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改进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
5.教师要高度重视主题探究活动的教学,要积极认真地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6.考试形式虽然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但该背的一定要背,该记的一定记,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是决定中考成绩的关键因素,各校在教学中对此要高度关注。
7.教师要妥善处理好练习册和中考复习的关系,对练习册中的题目可以有选择地做。
五、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变动情况
1、6页原十六届六中全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决定去掉,改为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2、10页增加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3、24页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就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4、26页新增中华文化是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