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初中预备古文12注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升初初中预备古文12注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初中预备古文12注释翻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
“谁说你多智慧呢?
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
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
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2.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
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呢?
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显得大;
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浩瀚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
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
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呢?
也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
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四、夸父追日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下落的地方时,(他感到)渴,想要喝水,在渭水、黄河里喝黄河渭水不够,(于是去)北边喝大湖的(水),未等(喝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手杖丢在(路边),长成了(一片)桃林。
五、郑人买履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
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
“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
”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
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
“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
“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六、刻舟求剑
1.出处:
《吕氏春秋·
察今》
2.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坠--落。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3.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
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
"
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
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七、陋室铭
一、解释
1、
书下注释
(1)陋室:
简陋的房子。
(2)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
(3)有仙则名:
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先人都住在山上。
(4)有龙则灵:
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7)鸿儒:
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8)白丁:
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9)调(tiá
o)素琴: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
指佛经。
(11)丝竹:
琴瑟、萧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2)案牍:
官府的公文。
(13)劳形:
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15)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之,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
2、补充注释
无丝竹之乱耳:
表示舒缓语气。
何陋之有:
表示强烈反问。
案牍之劳形:
使动用法,使……劳累。
二、文学常识
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省)人。
2、选自《全唐文》。
3、本文体裁:
铭:
读来铿锵有力;
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三、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它好比)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变型默写
1、全文的主旨句,同时也照应了“何陋之有?
”的句子: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3、写出室内生活情趣高雅的语句:
4、写出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的语句/表现了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的生活的批判:
5、作者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
6、文中虚写的句子:
往来无白丁。
7、写居室中生活图景:
五、段意及中心
1、段意第一层:
开头运用类比,引出全文主旨。
第二层: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
表现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三层: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突出陋室不陋室”。
2、中心思想:
作者为陋室作铭,描绘了陋室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图景,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意味。
六、简答题
1、猜测作者在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时的心理师怎样的?
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
2、“何陋之有”的出处?
孔子的原话是什么?
引孔子的话有什么含义?
试练习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1)“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篇。
(2)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3)《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作者省略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之中。
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八、智子疑邻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天雨墙坏 雨:
下雨坏:
毁坏
2、智子疑邻 智:
聪明。
这里是“以……为聪明”
3、不筑 筑:
修补
4、其邻人之父亦云 亦云:
也这样说
5、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
晚上果:
果然亡:
丢失
6、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
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九、塞翁失马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1、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
逃跑
2、人皆吊之 吊:
慰问
3、此何遽不为福乎 何遽:
为什么就,怎么就。
为:
是。
4、居数月 居:
过,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
带领
6、死者十九 十九:
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
大规模
二、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三、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
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一十、陈太丘与友期
1.·
整篇解释
陈太丘跟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碰面)。
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正在门外嬉戏。
朋友就问元方:
“您的父亲在吗?
”元方答道:
“我父亲等您很久,而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于是生气地说: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别人自己离开了。
”元方说:
“您跟我的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住元方,想表示友好。
陈元方走进自家大门都不回头看。
2.·
文学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这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撰的。
这是一本志人小说集,又是一本笔记小说集。
一十一、《学弈》
1.词语解释:
(1)弈:
下棋。
(2)弈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
全国。
(4)之:
的。
(5)善:
善于,擅长。
(6)使:
让。
(7)诲:
教导。
(8)其:
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10)虽:
虽然。
(11)之:
指弈秋的教导。
(12)鸿鹄:
天鹅。
(13)援:
引,拉。
(14)缴:
本课指有丝绳的箭。
(15)之:
他,指前一人。
(16)俱:
一起。
(17)弗若:
不如。
(18)矣:
了。
(19)为:
谓,说。
(20)其:
他,指后一个人。
(21)与:
吗。
(22)曰:
说。
(23)非:
不是。
(24)然:
这样。
2.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
“不是这样的。
一十二、伤仲永
王安石作品,选自《王临川集》。
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本文借仲永为例,告诉我们人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1.作品译文
金溪县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向邻居借来那些东西给他。
(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诗,并题写上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读书人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
有的人花钱请(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强拉着仲永到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这时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已经不能和从前的传闻相当了。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仲永的情况,回答说:
已经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
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今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2.词语注释
(1)伤:
哀伤,哀怜,对……感到惋惜
(2)金溪:
地名,现江西金溪县。
(3)民:
百姓。
(4)世隶耕:
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世,世代。
隶(lì
),附属,隶属。
耕(gēng):
耕种劳作
(5)父异焉: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
异,对……感到惊异。
焉,代词,指代此事。
(6)年:
岁。
(7)未:
不;
没有。
(8)尝:
曾经。
(9)识:
认识。
(10)书具:
书写工具,即纸、墨、笔、砚。
(11)忽:
忽然。
(12)啼(tí
):
哭叫,大哭。
(13)求:
要求,索取
(14)借旁近:
就近借来。
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15)与之:
给他。
与,给。
之,代词,指代方仲永。
(16)即:
立即,立刻。
(17)书:
书写,写。
(18)并:
并且。
(19)自:
自己。
(20)为:
作,这里是"
题写"
的意思。
(21)名:
名字。
(22)其:
他的,即仲永的。
(23)以...为意:
把...作为诗的内容。
(24)养:
奉养,赡(shà
n)养。
(25)收族:
团结族人。
收,聚、团结。
(26)为:
当做,作为。
(27)意:
内容
(28)传:
传阅。
(29)一:
全。
(30)观:
看。
(31)自是:
从此。
(32)秀才:
这里只读书人。
(33)指物作诗:
指定物品让(仲永)作诗。
指,指定。
作,写。
(34)立就:
立刻完成。
(35)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其,代指这首诗。
文理,文采和道理。
可观:
值得看。
(36)者:
……的人(……的事物……的地方)。
(37)邑(yì
)人:
同县的人。
(38)奇之:
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
(39)之:
代词,指这件事。
(40)稍稍:
纷纷。
(41)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相待。
意思是请他父亲去做客。
(42)其:
他的,代仲永的。
(43)或:
有人。
(44)以:
用。
(45)乞(qǐ):
讨取。
(46)之:
它,代仲永的诗。
(47)利其然:
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
利,认为……有利可图。
其,这样;
然,这样。
(48)日:
每天。
(49)扳(pān):
通“攀"
,牵,拉。
(50)环谒:
四处拜访。
环,四处,到处。
谒(yè
),拜访。
(51)使:
(52)余:
第一人称代词,我。
(53)闻:
听说,听闻。
(54)之:
代词,代这件事。
(55)明道:
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
(56)从:
跟随。
(57)先人:
意为先父,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58)还:
返回。
(59)于:
在。
(60)令:
让,使。
(61)称(chè
n):
符合,相称,比得上。
(62)前时之闻:
以前的传闻。
时,时候。
之,的。
闻,传闻。
(63)自:
从。
(64)复:
又,再。
(65)问:
询问。
(66)焉:
这里指方仲永的情况。
(67)泯(mǐn)然众人矣:
泯:
消失。
众人:
平常人,普通人。
矣,语气词。
(68)生:
长到。
(69)又:
过了……(多少时间)
一十三、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项为之强项:
颈,脖颈。
强:
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以:
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
唳:
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兴:
兴,兴趣
6、方出神方: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
用鞭子打,抽打。
驱:
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
仔细。
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
抬。
首:
头。
之:
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
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一十四、孙权劝学
1.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初:
当初。
3.权:
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4.吕蒙:
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5.卿: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6.当涂掌事:
当道,当权。
涂,通“途”。
掌事,掌管事务。
7、辞:
推托。
8、务:
事务。
9、孤:
古时王侯的自称。
10、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经:
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
11、博士:
古代专掌儒家经典传授的学官。
13、邪(Yé
通“耶”,语气词,吗。
14、涉猎:
粗略地阅读。
15、见往事:
了解历史。
见,了解。
16、乃:
于是,就。
17、及:
到了…的时候。
18、过:
到。
19、寻阳:
县名,吴县,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20、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1、非复:
不再是。
22、更:
重新。
23、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睛。
24、大兄:
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5、见事:
认清事物。
26、但:
只,仅。
27、孰若:
哪个像。
28、谓:
对……说。
29、就:
从事。
30、遂:
于是,就
31、士别三日:
与读书人离别几日。
三,数词,指一些。
32、何:
为什么。
33、更:
重新
34、初:
起初,最初。
35、吕蒙(178-219):
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关羽。
36、耳:
通“尔”语气词,罢了。
37、吴下:
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注:
通假字,一词多义
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涂:
通“途”,道路。
邪(yé
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2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
正)
3古今异义
博士:
古,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一种学位。
往事:
古:
指历史。
今:
过去的事。
补:
岂:
难道
一十五、木兰诗
1词语积累
(一)
一般词语
【复】又。
【当】对着。
【户】门。
【机杼(zhù
)】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子。
【惟】只。
【忆】思念。
【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
【可(kè
)汗(há
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十二】表多数,不是确指。
【爷】指父亲。
【市】买。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
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旦】早晨。
【但】只。
【燕(yān)山】北方山名。
【啾啾(jiū)】马叫的声音。
【戎(ró
ng)机】战争。
【度】过。
【朔(shuò
)气】北方的寒气。
朔,北方。
【金柝(tuò
)】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铁衣】铠甲。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记功。
【强】有余。
【欲】要。
【用】愿做。
【愿】希望。
【千里足】千里马。
【红妆】女子艳丽的装束。
【霍霍(huò
)】磨刀声。
【著(zhuó
)】穿。
【裳(chá
ng)】古代女子的下裙。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花黄】古代女子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同伍的士兵。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傍地走】并排跑。
【安】怎么。
(二)
通假字
【帖】通“贴”,粘贴。
(三)
词类活用
【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骑(j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