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1176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厂施工有毒气体预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是要加强控制。

三是要重点掌握职业卫生工程技术的防范技术措施和防毒技术措施。

9、生产性毒物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非直接接触两大类,为有效防止有毒物(气体)对人体的中毒事件的发生.简言概括为:

A、利用监测设备,控制浓度,穿戴防毒面具,设有专人监护。

B、自然通风,利用门窗进行通风换气。

机械通风,利用通风机械强制进行

通风换气.

C、利用施工现场水资源进行高压机械清洗,污水、污泥在构筑物上的产毒源,稀释中和中介质的种类和化学性质。

10、由于市政工程广泛使用聚四氟乙烯(塑性王)具有很强的耐酸、碱能力。

窨井盖板、塑料密封件、市政管道、污水厂的栅格盖板等使用范围较广。

聚四氟乙烯成品无毒,但在被加温至300℃时开始分解;

加温至490℃至600℃时分解为有毒的氟光气;

超过1000℃时产生氟丙烯和八氟异丁烯,有极强的毒性.故对含有聚四氟乙烯密封件和垫料的设备、管道严禁进行切割,以防中毒。

在施工过程中须引以为戒。

11、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GB5044-85)对我国接触的56种常见毒物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本预案只对施工现场的几种有毒物(气体)进行概述。

12、施工现场有毒物(气体)中毒防治应急预案的编制根据工程所需进行不断更新、充实、完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施。

有毒物(气体)管理制度

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预防宣传教育,提高全员思想意识和相关的预防知识.

2、从思想上必须重视污泥构筑物、污水井、管道中可能含有硫化氢,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分解与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硫化氢气体。

3、利用监测设备,控制浓度每隔0。

5h测试浓度,当浓度达到15ppm不得进

入施工,施工浓度一般控制在4ppm-0ppm之内。

加强通风,现场配有专人监护。

4、对施工人员进行个人卫生指导,不在作业场所吃饭、饮水、吸烟等。

5、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

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防护防毒用具。

6、利用施工现场水资源进行高压机械清洗,污水、污泥在构筑物上的产毒源,稀释中和中介质的种类和化学性质,使作业人员脱离或减少直接接触有毒物质.

7、对有条件的有害物质污染源进行密闭、隔离、控制有毒物质逸散。

8、在污水、污泥(井道、管道、构筑物)场所作业须有专业潜水资质的单位人员进行破管开头、封堵或其他抢险处理。

9、对高浓度场所进行作业的同时做好急救响应准备。

(H2S在25ppm范围内

应暂停止施工)

10、对含有有毒物(气体)场所作业前,必须填写《下井作业工作票》,有毒作业时间<2h,未经领导批准,严禁下井作业。

11、了解作业场所污染的程度、范围及动态变化,以了解毒害的程度及评价劳动条件,采取有效的防毒措施。

12、经医生确诊不能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的人员须调离岗位.

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经·

·

()

二、生产性毒物分级标准·

1、毒性指标2、有毒物质分级

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4、有毒作业分级

三、综合防毒措施·

1、防毒技术措施2、防毒管理措施

3、防毒教育措施

四、防毒面具使用前的简易检查方法·

五、自吸式长管防毒面具使用注意事项·

六、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的预防中毒·

七、何谓职业中毒及有哪些表现类型·

八、急性中毒有何表现和如何抢救急性中毒病人·

九、施工现场有毒(气体)防治中毒工作应急领导小组·

施工现场有毒物(气体)中毒防治应急预案

根据建筑施工的特点,我们对旧构筑物拆除或改造过程中,由于接触污水厂的池体、污水井道、污泥管道等工程,污水和污泥在构筑物中存在H2S、SO2等有毒气体。

为了落实有毒物(气体)中毒防治工作,做到抓早抓实,特制订应急预案。

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经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经有三种,即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但最主要的

是呼吸道,其次是皮肤,而经消化道进入的,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

(1)经呼吸道进入。

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是最主要、最危险、最常见的途经。

因为凡呈气态、蒸气态的毒物随时都可伴随呼吸过程进入人体,而且人的呼吸系统从气管到肺泡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强。

肺泡壁极薄且总面积大约有55-120㎡,其上有丰富的微血管,由肺泡吸收的毒物会随血循环迅速分布全身.所以在全部职业中毒者中,约95%是经呼吸道吸入毒物引起的.

(2)经皮肤进入.经皮肤吸收毒物的途经主要有三种:

即表皮屏障、毛囊、极少数通过汗腺导管。

皮肤本身是人体具有保护作用的屏障,因此水溶性物质不能通过无损的皮肤进入人体内.但当水溶性物质与脂溶性或类脂溶性物质(如有机磷化合物和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共存时,就有可能通过屏障进入人体。

(3)经消化道进入。

在生产条件下,毒物经消化道吸收的机会很少,主要是个人卫生习惯不好,用被毒物污染的手直接拿食物吃或毒物溅入口腔造成的;

此外,还可能进入呼吸道的是难溶气胶(如金属烟尘)、从呼吸道至咽部后进入胃肠,在肠胃道被吸收。

二、生产性毒物的分级标准

1、毒性指标

毒性是指一种化学物质损害生物机体的能力.毒物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该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同时还与机体接触毒物的剂量(即单位体重吸收毒物的质量,单位为mg/kg)、接触方式(经呼吸道、经皮肤、经消化道)、接毒时间分布(一次或多次接毒)有关。

当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数量超过机体对毒物的消除速度或数量时,毒物就会在机体内不断的积累,当积累毒物的剂量超过该物质的中毒阈剂量时,则造成中毒。

为评价毒物毒性大小及潜在危险程度,通常选用的毒性指标如下:

(1)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表示一次染毒后,引起某实验总体的受试验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该数值是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的结果,经数理统计后得出的,是较准确、稳定的毒性指标。

(2)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

表示某实验总体中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

(3)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MLD或MLC):

在某试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4)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LDO或LCO):

在某试验总体的一组受试动物中,

不发生中毒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5)致死剂量或浓度(LD或LC):

笼统地表示可引起受试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6)急性阈浓度(Limac):

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验动物有害反应的最小浓度.

(7)慢性阈浓度(Limah):

经长期多次染毒后,引起受试验动物有害反应的最小浓度。

(8)无反应浓度(EC0):

不引起机体发生所观察的反应的最大浓度.它仅比阈浓度低一档。

在上述毒性指标中,半数致死剂量(LD50)最常用。

毒性的大小和致死剂量成反比,即致死剂量越大,则毒性越小。

2、有毒物质分级

各国对毒物毒性分级尚无统一意见.毒物的急性毒性常按半数致死剂量LD50(吸入2h的结果)进行分级。

我国通常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见表1。

表1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毒性分级

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

6只大鼠吸入4h死亡2-4只的浓度

(×

10-6)

兔涂皮时LD50(mg/kg)

对人可能致死量

(g/kg)

总量C:

g

(60kg体重)

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

﹤1

1~

50~

500~

5000~

﹤10

10~

100~

1000~

10000~

﹤4

5~

44~

350~

2180~

﹤0。

05

0.05~

0.5~

﹥15

0.1

3

30

﹥50

﹥1000

3、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物(即生产性毒物)的毒物是该物质固有的属性,毒性是指毒物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是指该物质在生产和使用条件下,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可能性,它取决于该毒物的毒性及在生产和使用中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接触量、防护设备的良好程度等因素。

为了科学地管理有毒作业.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我国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的现状,制定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GB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原则是依据该物质的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综合分析,全面权衡,以多数指标的归属定出危害程度的级别,但对某些特殊毒物,可按其急性、慢性或致癌性等突出危害定出级别。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见表2.

表2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

指标

分级

(极度危害)

(高度危害)

(中度危害)

(轻度危害)

急性毒性

吸入LC50

(mg/m3)

经皮LC50

(mg/kg)

经口LC50

﹤200

﹤100

﹤25

200~

25~

2000~

﹥20000

﹥2500

﹥5000

急性中毒

发病状况

生产中易发

生中毒,后果

严重

生产中可发

生中毒,预后

良好

偶可发生中毒

迄今未见急性中毒,但有急性影响

慢性中毒

患病状况

患病率高(﹥5%)

患病率较高(﹤5%)或症状发生率高(≥20%)

偶有中毒病例发生或症状发生率较高(≥10%)

慢性中

毒后果

脱离接触后,继续进展或不能

治愈

脱离接触后,或基本治愈

脱离接触后

可恢复,不致

严重后果

脱离接触后自行恢复,无不

良后果

致癌性

人体致癌物

可疑人体致

癌物

实验动物致

无致癌物

最高容许浓度

﹤0.1

0.1~

1。

0~

﹥10

4、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系指施工人员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作业。

有毒作业分级(HB12331-90)是对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施工人员,根据接触性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有毒作业劳动时间、空气中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综合评价,而确定有毒作业危害程度的技术标准,是劳动条件分级系列标准之一.通过劳动条件分级结果可以掌握企业现阶段的职业危害水平。

根据职业危害程度的高低及各等级中受害施工人数,分出轻重缓急,从而明确监察重点和工作方向.开展劳动条件分级是我国劳动卫生工作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找到的一种能够直观和较科学地反映企业施工人员劳动条件状况的方法.表3为有毒作业分级表。

表3有毒作业分级表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

毒物浓度超标指数

﹥0~1

﹥1~2

﹥2~4

﹥4~8

﹥8~16

﹥16~32

﹥32~64

﹥64

注:

跨两级区方格的级别:

从左到右,有毒作业劳动时间﹤2h,依次分别为一、二、三级;

﹥2h,依次分别为二、三、四级.

三、综合防毒措施

施工现场开展防毒工作是从预防与治理着手的,特别是以预防为主,实践表

明,只有搞好预防,采取综合防毒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性毒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综合性防毒措施应从技术、管理、教育三方面同时入手.

1、防毒技术措施

对生产系统中各个系统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仍不能把全部危害消除和减少到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中规定的限值时,需要采取独立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和减少危害对人的影响.根据GB12801-9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对安全卫生技术措施的基本要求如下:

能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能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能从作业区排除危险和有害因素;

能防止生产装置失灵或操作失误时产生危险和有害因素;

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

首先应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毒物的产生,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合理的通风净化、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工业毒物的危害。

防毒技术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消除毒物。

从操作工艺流程中消灭毒物质,用高压水枪清洗稀释中和污泥构筑物的产毒源,使作业人员脱离或减少直接接触有毒物质。

(2)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质逸散。

对逸散到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要采取通风措施,控制有害物质的飞扬、扩散.

(3)加强个人防护.在存在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作业,应采用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毒面罩、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

(4)提高机体抗御力。

对于在有害物质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应享受必要的保健待遇,加强营养和锻炼。

(5)提高对有害物质的监测,控制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低于国家有关标准。

(6)对接触有害物质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必要时实行转岗、换岗作业。

(7)加强有害物质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卫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2、防毒管理措施

项目部在组织施工的同时要加强对防毒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组织管理是防毒技术得以落实的保证。

领导首先要提高劳动保护意识,认识生产与劳动安全卫生的辨证统一关系,在组织施工过程中自觉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建立健全有关防毒管理制度,教育群众自觉保护自己,只有我们上下一致,才能真正控制毒物,保护施工人员健康,促进生产。

现场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检测工作是搞好防毒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测定可以通过了解作业场所污染的程度、污染的范围及动态变化,以了解毒害的程度及评价劳动条件。

采取防毒措施。

通过测定有毒物质浓度的变化,还可以判明防毒措施的效果。

3、防毒教育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防毒的宣传教育,让施工人员既明白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性,又了解这些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而使施工人员主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积极学习和总结防毒先进经验,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个人卫生指导,如指导施工人员不在作业场所吃饭、饮水、吸烟等,坚持饭前漱口,班后洗浴,工作服清洗制度等。

这对于防止有毒物质污染人体,特别是防止有毒物质从口腔、消化道进入人体,有重要意义.

四、防毒面具使用前的简易检查方法

防毒面具使用前按规定应检查其气密性、操作性、老化程度等,是否适合于

使用环境和正确使用。

简易检查方法是:

(1)检查气密性方法可戴好防毒面具,滤毒罐塞头盖上,看是否能呼吸,如不能呼吸为好;

(2)检查滤毒器是否完好、变形、有响声、如发现变形,摇头时有响声即为失效;

(3)检查橡胶制品是否有破损.自给式呼吸需要保证使用氧气和空气的质量。

如佩戴一个不好的防毒面具比不佩戴更危险.

五、自吸式长管防毒面具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为确保安全使用,使用前应对导气管进行查漏。

简易查漏方法,就是将导气管一端堵塞,另一端吹入压缩空气,将导气管侵入水中,以不鼓气泡为气密性合格;

(2)导气管的进气端,必须放置在远离有毒场所的上风侧,以保证使用时吸入新鲜空气;

(3)使用时,一定要系好腰带。

当移动作业地点时,特别应注意不要猛拉猛拖导气管。

现场应设专人监护,并使导气管畅通无阻,严防被压、被拆、被戳。

六、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的中毒预防

1、一氧化碳症状及预防中毒

一氧化碳是人们接触机会最多的窒息性有害气体.它是由碳或含碳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一氧化碳的中毒途经为吸入,以急性中毒最为常见。

急性中毒有三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1)轻度中毒。

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还可以出现面颊、前胸及大腿内呈现樱桃红色,烦躁,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意识朦胧,甚至大小便失禁,以致昏迷。

(3)重度中毒。

常出现昏迷、肌肉痉挛和抽搐。

可出现各种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水肿、中毒性脑病、心力衰竭、酸中毒等。

长期接触低浓度一氧化碳或反复发生轻度中毒,可引起神经机能的降低,表现为判断力障碍、手指感觉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慢性中毒有头昏、头痛、失眠、四肢乏力等症状,还可以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

(1)对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生产过程中或可能接触一氧化碳的场所,要加强通风。

经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超标,要立即采取措施,强制通风。

(2)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场所作业,应佩戴防毒面具,同时应设有专人监护。

(3)对接触一氧化碳的作业人员,要加强自救、互救和防护器材使用知识的教育和训练.

(4)完善卫生保健措施,接触一氧化碳的人员要定期休检.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严重贫血的病人不得从事接触一氧化碳的作业.

(5)检修,改造或拆除一氧化碳管道和设备时,必须经过确认无一氧化碳时才能进行。

如果检修、改造或拆除需要动火,必须经过动火分析合格后方可作业.

2、二氧化硫症状及预防中毒

二氧化硫进入人体的主要途经是吸入,经皮肤接触也可进入人体.二氧化硫对上呼吸道及眼结膜有刺激作用,浓度较高时,对深呼吸道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肺部病变。

急性二氧化硫中毒有三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出现眼灼痛、流泪、流涕、喉痒、咽干、喷嚏、声音嘶哑、胸部压迫、胸痛等现象。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恶心、呕吐、咽吞食物困难、眼结膜炎等症状.

(3)重毒中毒。

可引发急性气管炎、肺水肿、呼吸困难、知觉障碍等,重者可因窒息而死亡。

慢性中毒可引起食欲减退、鼻炎、咽喉炎、眼结膜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二氧化硫中毒的预防措施

(1)施工过程中有二氧化硫产生时,作业场所加强通风。

(2)含有二氧化硫的废水、废气、废渣,施工前要经净化处理。

(3)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场所作业,要佩戴好供氧式或空气式的防毒面具

并有专人监护,并做好急救响应准备。

(4)患有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病症人员不要从事接触氧化硫的作业。

(5)进入有二氧化硫的场所(包括设备、容器管道、阴沟等)应先进行分析测定,场所必须进行通风.

(6)经常监测现场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控制在容许浓度下。

3、硫化氢症状及预防中毒

硫化氢是一种既具刺激性又具窒息性的有毒气体。

硫化氢中毒主要是因吸入或皮肤接触引起的。

(污泥构筑物、污水井、管道中可能含有硫化氢,有机物或无机物的分解与腐败过程中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

急性中毒有三种不同程度的表现:

接触低浓度硫化氢气体后,立即感到眼刺痛、流泪。

咳嗽、胸部紧迫,还可有头痛、眩晕、乏力等症状.

(2)中度中毒。

接触较高浓度的硫化氢,可感到眼部的强烈刺痛,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可产生四肢抽搐、心悸、昏迷。

(3)重度中毒.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可发生“电击样”中毒。

立即出现剧烈头痛,神志模糊、昏迷、全身肌肉痉挛、大小便失禁、呼吸及心跳停止等严重症状,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

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可出现眼痒.流泪、畏光、头晕、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恶心、消化不良、体重下降、皮肤骚痒等症状。

硫化氢中毒的预防:

(1)产生硫化氢有毒源的作业场所要加强通风。

(2)进入可能存在高浓度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应首先测定该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浓度,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要佩戴防毒面具以及有人监护的条件下作业.

(3)对含有硫化氢的废水、废气、废渣,施工前要进行净化处理。

(4)患有肝病、肾病、气管炎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硫化氢的作业.

(5)在污水、污泥场所作业须有专业潜水资质的单位或人员进行破管开头、封堵或其他抢险处理。

(6)进入有硫化氢的场所(包括设备、池体容器管道、阴沟井道等)应先进行分析测定,场所必须进行通风,进入时应有人在外监护,并做好急救相应措施准备。

(7)经常监测现场内空气中硫化氢的浓度,控制在容许浓度下。

七、何谓职业中毒,有哪些表现类型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接触毒物时间的长短、剂量大小和发病缓急,职业中毒表现为急性、亚急性

和慢性三种类型。

短时间内大量毒物侵入人体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

长期吸收小剂量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

介于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之间的,在较短时间内吸收大剂量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

八、急性中毒有何表现和如何抢救急性中毒病人

急性中毒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

侵入人体的中毒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某系统或器官,出现典型的系统症状。

毒物作用于呼吸系统,表现为出现窒息、呼吸抑制、呼吸系统炎症、肺水肿、肺气肿等。

毒物作用于神经系统,表现为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中毒性脑病、植物神经失调、多发性神经炎等。

毒物作用于血液系统,表现为对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产生影响。

毒物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引起心肌损坏、心律失常等.

毒物作用于消化系统,表现为引起急性肠胃炎、中毒性肝病等。

毒物作用于泌尿系统,表现为引起肾脏损坏。

发生急性中毒,必须立即抢救.在救护中应做到:

(1)尽可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引起中毒的途经,阻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如果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应立即将患者脱离现场,移到空气新鲜处,并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如果毒物经皮肤侵入人体,应立即除去受污染的衣物,用清水或解毒剂彻底清洗受污染的皮肤表面;

如果毒物经口腔侵入人体,应立即采取催吐和保护胃粘膜的措施.对于已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的患者要特别加以注意。

(2)维持主要器管功能。

抢救时要特别注意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危机生命的紧急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