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站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1139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8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站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污水处理站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污水处理站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污水处理站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污水处理站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站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污水处理站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站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水处理站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一级,设计使用期限为12个月。

图2-1交通位置图

3工程周边环境条件

基坑距离西侧病房楼(地上16~18层,主楼基础为天然地基上的梁板式筏基,基础埋深7.6m)10m;

距离化粪池(现经现场查明)为2.3m;

基坑距离北侧消防水池(埋深需进一步查明)约1.8m;

基坑距离东侧长城大街9.5m;

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医院病房楼供水管线、污水管线、燃气管线等,施工前燃气与供水管线都已经迁改完成,可以进行施工基坑;

基坑开挖前需进一步查明有无其它管线。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4.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该区地层位于华北地层区,华北平原分区的冀中小区。

在最大钻深60m范围内,根据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可划分为十三层,表层为素填土,②层至⑤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冲洪积地层,⑥层至⑧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4al+pl)冲洪积地层。

各层岩性特征及分布情况见表4.1。

各层岩性特征及分布情况表表4.1

地层编号

岩性名称

岩性特征描述

层厚m

层底埋深m

层底高程m

分布情况

素填土

暗黄褐色,粉土质,稍湿状,含砖屑,松散。

局部以杂填土为主,成分混杂。

0.6~3.8

0.6~3.8

12.41~15.52

全场地分布

粉土

黄褐色,湿,中密,含姜石,具灰斑。

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夹粉质粘土薄层。

0.8~4.1

3.9~5.1

11.17~12.23

③1

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土质较湿软,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0.9~1.6

5.4~6.0

10.27~10.78

③2

黄褐色,稍湿,含姜石,中密-密实。

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

顶部及底部粘质重。

2.2~5.5

7.8~11.3

4.97~8.48

细沙

灰黄色,饱和,中密。

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组成,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

偶夹粉土或粉质粘土薄层。

2.4~4.0

11.5~12.4

3.79~4.12

④1

黄褐色,湿,砂质重,中密-密实。

呈透镜体状分布。

0.4~1.5

9.2~11.2

5.01~7.03

局部地段缺失

中砂

灰黄色,饱和,密实,级配均匀。

3.5~4.4

15.3~16.5

-0.29~0.81

⑥1

黄褐色,湿,含姜石,中密-密实。

夹粉质粘土薄层。

3.7~6.2

19.5~22.5

-6.22~-3.22

⑥2

灰黄色,饱和,密实。

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组成,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呈透镜体状分布。

0.5~1.3

20.6~21.7

-5.42~-4.32

⑦1

黄褐色,可塑,含姜石,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中夹粉土或细砂薄层。

2.1~5.4

23.5~25.9

-9.68~-7.22

⑦2

细砂

0.4~4.3

31.2~32.5

-12.06~9.02

⑦3

黄褐色,可塑,含姜石。

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局部夹密实状细砂或粉土薄层。

2.7~6.3

-16.25~-13.92

⑦4

0.6~2.2

31.2~33.9

-17.71~-14.92

黄褐色,可塑,含姜石较多。

夹粉土薄层,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8.1~10.3

41.8~42.8

-26.58~-25.52

2.7~3.5

44.8~45.8

-29.61~-28.52

本层层底未揭穿,最大钻探厚度15.2m。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4.2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采用勘察报告推荐值)表4.2

土层名称

层厚

m

γ

(kN/m3)

c(kpa)

φ(°

渗透系数

k(cm/s)

土层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0.6~3.8

18

10

15

 

16

0.8~4.1

19.4

29.7

23.7

80

0.9~1.6

19.3

27.6

8.3

60

2.2~5.5

20

37.9

15.5

1.5×

10-4

90

2.4~4.0

19

30

3.0×

10-3

0.4~1.5

19.7

30.2

21.7

3.5~4.4

38

10-2

140

3.7~6.2

25.9

0.5~1.3

35

2.1~5.4

35.2

11.6

10-5

70

0.4~4.3

33

2.7~6.3

38.7

11.5

0.6~2.2

8.1~10.3

48.3

13.2

4.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资料场地地下水属于潜水,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7.70~8.40米,稳定地下水位高程为7.72~8.62m米。

含水层为③2层粉土底部及④层细沙,属孔隙潜水型,主要补给来源为侧向渗入及大气降水、地表渗漏,地下水排泄以人工开采和向下渗流为主要形式。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年变幅约2.00米以内。

根据场地内所取水分析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

拟建污水处理站基坑底地坪绝对高程约为6.09m(±

0.000(17.270m)下11.180m),基坑开挖深度大于地下水埋深,因此施工中需配合降水工序。

5基坑周边使用条件

施工现场仅设置临时的砂石、水泥、模板、脚手架存放点,存放点的位置距离基坑坑边不少于2.0m,且堆积载荷不大于20kPa。

钢筋堆放和加工场地应设在离基坑边缘较远的位置,基坑工程开展以后严格禁止大型载重车辆停留或在附近行驶。

6地下水控制及排水措施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毗邻的门诊综合楼基坑降水工程经验,该工程拟采用管井降低地下水位的地下水控制措施。

(1)总涌水量(Q)

基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基坑按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总涌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Q——基坑降水总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取等效渗透系数8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取12m;

Sd——基坑底下水位的设计降深,取4m;

R——降水影响半径;

计算,其中sw为井水位降深取10m;

r0——基坑等效半径;

计算,其中A为基坑面积。

计算得出基坑总涌水量Q=660m3/d。

(2)管井出水能力:

q——管井出水能力(m3/d);

d——过滤器的外径,取300mm;

l——过滤器淹没段长度,取1m;

α——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的经验系数,取100。

计算得管井出水能力q=72m3/d。

(3)管井深度(HW):

HW=HW1+HW2+HW3+HW4+HW5+HW6

式中:

HW——降水井设计深度(m);

HW1——基坑深度,取11.18m;

HW2——降水位距基坑底要求的深度,取0.5m;

HW3——ir0;

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

r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m);

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取2.0m;

HW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取1.0m;

HW6——沉砂管长度,取3.0m。

计算得出:

HW=19.18m。

(4)管井数量

计算得n=10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结合保定地区的降水经验,综合确定管井间距10.0m,降水井深25m。

基坑顶部设置集水总管,集水总管采用直径273mm的钢管制作,就近接入城市排水管网。

7设计说明及施工初期准备

7.1综合说明

(1)基坑结构设计使用期限为1年。

(2)基坑开挖深度为:

11.180m,属于深基坑。

(3)超载:

距离坑边2.0m范围内不能堆载,临时施工堆载不大于20kPa;

(4)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周边既有建筑物类型、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及距离基坑的距离,周边建筑物对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条件的变化引起地基变形限值的要求,基坑开挖范围内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厚度等特点将基坑划分为3个支护单元,采用排桩加支撑加预应力锚杆的支护结构。

7.2初期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情况,施工前准备工作主要有现场踏勘、修建临设、测量放线、施工用水用电布置、施工队伍的调遣及施工机械、材料的进场等工作。

准备工作的实施将为施工的全面展开提供前提条件。

(1)现场踏勘:

在施工前踏勘现场,落实项目部的临时用地,了解现场环境、周边环境对工程施工的要求。

确定进场道路、临建、料场的位置。

(2)修建临时设施:

根据现场踏勘的资料、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甲方要求,修建临时生活、办公设施。

(3)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要求测放出基坑范围、料场及加工厂等的具体位置并设置标志。

(4)施工用水用电布置:

施工临时用水、用电线路铺设。

(5)施工队伍的调遣及施工机械:

组织施工人员进场并进行安全教育、技术交底。

施工设备进场并报验。

(7)材料进场:

施工材料进场并组织见证取样送检。

8支护结构、土方开挖及地下水控制施工

8.1地下水控制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标准

设计降水井10眼沿基坑外侧布置,管井间距10m,井深25m,管井成孔直径500mm,虑管直径300mm。

设计井结构为先钻凿直径500mm的孔至设计深度,后下入内径300mm,壁厚50mm的无砂砼管,环状间隙充填磨圆度好的粒径为0.5mm~10mm的级配滤料,井管口高出地表0.2m。

(附管井结构图)

8.1.2基坑降水施工工艺

①测量放线、钻机就位:

根据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测放出管井井位并用钢钎钉入地面以下300mm。

回转钻机对准井位,并准备好井管、滤料及洗井设备。

②凿井、换浆:

回转钻机对准孔位并开始钻凿至设计深度,钻进过程中,钻探人员应随时掌握钻孔深度、地层变化、孔壁稳定性、孔内浆液漏失等情况,保证成孔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凿井完成后后将钻头提高0.5m开始循环清孔换浆,循环过程中加入清水稀释,至泥浆密度接近1.05g/cm³

③吊放井管:

井管过滤器为无砂砼管,下放井管前确认井管无残缺及断裂现象,井管连接处注意公母口对接,外包两层60目过滤网,用12~14号铅丝绑扎,绑扎间距25cm,在井管壁外侧通长均匀设3道竹制肋板进行固定,并用8号铅丝进行绑扎,绑扎间距40~50cm,肋板搭接处要加密绑扎,使井管牢固可靠。

④填滤料:

井管安装完成后,在环状空隙填入滤料,采用动水填砾法,此法为将水泵下入距井管底部1~2m处进行抽水抽浆,同时用另一水管向井内供水,均匀、连续、缓慢地填入滤料,不得突填、间歇猛填。

填砾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填砾方量,及时测量砾面深度,根据井内水位情况调节抽水和供水强度。

如发现填入量与砾面高度不符,应放缓填砾速度或设法进行处理。

⑤洗井:

在下管填滤料后8小时内完成洗井,以免时间过长影响降水效果。

采用空压机和水泵联合洗井法进行洗井。

填砾工作完成后,用空压机在含水层部位自上至下以0.5m间距进行吹洗,直至井底,往返1~2次,后再用水泵进行间歇抽水,达到水清砂净为止。

⑥管井施工完成后,安装潜水泵,并进行试水,满足现场降水需求正常工作,开展排水管网的施工。

根据已完井情况,分段交叉施工排水系统。

⑦封井:

降水施工结束后直接采用砾石做回填处理。

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8.1:

图8.1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图

①井身应圆正、垂直,并符合下列规定:

井身直径不得小于500mm,孔斜率不大于1°

②完成管井洗井工作后,应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标定单井出水量;

③抽水试验结束前,应对抽出井水含沙量进行测定,降水管井抽排水含砂量应小于1/100000;

④净地沉淀物高度应小于井深的5‰。

8.1.4排水管网布置

铺设排水管网,集水总管采用直径273mm的钢管制作,排水管线布置在降水井外侧的保护井衬上,每5-8m砖砌托台,排水管居中放置。

在排水管线转角连接处、每边中部、排水管网进入甲方指定管线接口处设置沉淀池,沉淀池采用砌砖池,需做防水处理。

排水管网向水流方向的倾斜为1‰。

在角点处及铺设管网工作井位置可适当调节加密降水井间距。

8.2排桩、冠梁、支撑梁、锚杆、面层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标准

本工程支护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设计桩径ø

600mm,桩间距1m,设计有效桩长17.08m和16.58m,总桩数91根。

排桩施工严格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执行。

排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8.2-1:

图8.2-1排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测放桩基轴线和桩位,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施工中经常复测。

桩位测放偏差不大于20mm。

埋设护筒、钻机就位

①护筒的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

②护筒采用5mm钢板制作,其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100mm,上部开设1~2个溢浆孔;

③护筒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m,下端外侧应采用粘土填实;

④回转钻机就位,对准桩位,调整钻机平稳,保证钻进过程中不产生位移。

(1)钻机就位后调整好位置与垂直度,然后钻进至设计深度并进行第一次清孔。

开钻时,钻头的中心一定要定位准确,轻压、慢转、限制回次进尺,并从孔口及时补充泥浆,保证泥浆面始终保持在距护筒0.5m以内。

钻头下放或提升到护筒底部时,一定要慢提慢放,以防钻头挂碰护筒。

在钻进砂层时,根据孔内泥浆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泥浆比重。

(2)开钻时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再正常钻进。

(3)钻机在钻进过成中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的主吊钩始终要承受部分钻具的重量。

(4)成孔采用泥浆护壁,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要高于地下水位,且不低于护筒顶0.5m;

钻进过程中如发生孔斜,应及时采取纠斜措施,纠斜后方可继续钻进。

(5)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成孔过程中采用自造浆泥浆护壁。

(6)施工时,根据桩机的施工安排及路线设计泥浆池,泥浆沟泥浆池根据场地情况就地开挖。

清孔

(1)当成孔达到设计深度时,经确认后,开始清孔作业。

(2)清孔利用储浆池的泥浆进行泥浆正循环置换出孔内的渣浆,在清孔过程中要不断向孔内泵送优质泥浆,保持孔内液面稳定。

(3)清孔按下列规定进行:

①清孔后孔底泥浆的比重宜为1.10~1.25;

②清孔结束时,除要求测定孔底泥浆的比重外,还测定含砂率及其粘度。

清孔后孔底泥浆的含砂率应≤8%,粘度应≤28s;

③清孔后的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200mm,清孔合格后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施工。

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1)排桩钢筋笼的制作在现场进行,加工制作完成并通过验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签证后,用汽车吊进行吊装就位。

(2)钢筋笼纵筋采用HRB400级,采用单面搭接焊接,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且在35d或500mm(取大值)的同一接头连接区段范围内钢筋接头不得超过钢筋数量的50%。

横向加强筋及螺旋箍筋分别为HRB400级与HPB300级钢筋,纵横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箍筋与主筋50%点焊,主筋与加强筋100%点焊牢固。

钢筋笼保护层用直径10mm圆钢弯制成高度为50mm的弓形钢筋,以保障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

(3)采用吊车吊放钢筋笼,钢筋笼吊放时,要注意垂直放下,避免碰撞孔壁。

(4)钢筋笼用直径10mm的圆钢作吊筋进行定位,吊筋的长度为地面吊点的高程和笼顶标高之差;

吊筋上部做成吊环,在地面用钢管穿过固定。

(5)灌注过程中,应做好监测工作,检查钢筋笼是否上浮。

灌注水下混凝土

(1)排桩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砼强度等级C30。

(2)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为180~220m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

(3)水下混凝土采用导管进行灌注,导管底距孔底部约30~50cm。

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拼装、试压,试水压力0.8Mpa,隔水栓采用球胆。

(4)灌注前应检查孔底沉渣情况,浇注过程中,随着混凝土的上升,要适时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保持2~6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

(5)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一旦发生机具故障或停电、停水及发生导管堵塞、进水等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排桩施工质量标准

(1)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见表8-1。

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表表8-1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检查方法

主控

项目

1

主筋间距

用钢尺量

2

长度

100

钢筋材质检验

设计要求

抽样送检

箍筋间距

50

3

直径

(2)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见表8-2。

桩质量检验标准表表8-2

序号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桩位

mm

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

孔深

+300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桩体质量

检验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4

混凝土强度

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冠梁及支撑梁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标准

(1)工艺流程见图8.3

图8.3冠梁施工流程图

①凿桩头及清土

a凿除桩顶浮浆及多余桩身混凝土,并剔除桩主筋上残余混凝土,保证主筋伸入冠梁的长度不少于700mm,如不能满足要求,可焊接同规格、强度等级的钢筋。

采用搭接焊时,焊接长度单面焊不小于200mm,双面焊不小于100mm。

b人工清理梁下地表和坑壁表面,做到平整、无虚土。

②钢筋安装

a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规定,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见下表。

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表

允许偏差值

绑扎钢筋骨架

长:

10mm;

宽、高:

5mm

受力筋间距

10mm

受力筋排距

绑扎箍筋间距

20mm

5

钢筋保护层

b主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或闪光对焊,且接头应相互错开。

c绑扎时搭接点应结合梁的受力特点错开放置,接头每截面不超过50%。

d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安装侧模

a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b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并涂刷隔离剂,不能采用影响结构性能的隔离剂。

c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

轴线位置

截面内部尺寸

+4,-5mm

表面平整度

④混凝土浇注

a采用强度等级C30的商品砼,灌注前检查砼的坍落度,满足技术要求方可灌注;

b砼运输、浇注、间歇的累计时间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冠梁砼应连续浇注,一次完成。

如需多次浇注,浇注前应对交接缝进行处理,交接面应凿毛、清理干净并用水润湿;

c浇注砼后振捣密实,保证连梁表面平整、光滑、顺直。

⑤混凝土养护

a砼浇注完毕后12小时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b砼浇水养护的时间:

不得少于7天;

c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⑥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冠梁表面和棱角不受损伤。

施工前必须先了解周边建(构)筑物埋藏情况,认真检查锚杆施工是否会对建(构)筑物构成破坏影响,并注意避开和保护,当碰到障碍物时必须马上停止施工,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施工。

主要设计要求

(1)设计预应力锚杆具体位置见设计图纸。

(2)预应力锚杆钻孔直径为150mm,锚杆长度18m至20.5m不等。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