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资金保障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各项工作开展寸步难行范文模板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
《缺乏资金保障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各项工作开展寸步难行范文模板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缺乏资金保障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各项工作开展寸步难行范文模板 17页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几乎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会因某种原因或者
某个方面的疏忽给商业银行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风险问题是商业银行的领导和有关学术专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风险防范工作是商业银行每个员工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关这方面的专著论述数不胜数,似乎至今为止,对此类问题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商业银行的风险分类众多,有些风险防范工作虽与每个客户经理的工作有联系,但只是间接的,而有些风险防范工作与客户经理的业务工作有着极其密切的直接联系。
由于客户经理在商业银行内部所涉及的业务面比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员工都广,今天的客户经理已不再是过去的信贷员,不仅要为客户提供信贷业务,而且还要负责营销所有的银行产品,无论哪一项业务出现疏忽,都会给银行带来不可意料的损失。
因此,我们的每个客户经理的风险意识应该渗透到每一项业务中去,作为一个合格的客户经理具有较完整的业务风险知识,认真做好业务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控制,将对商业银行稳步经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防范控制风险工作是维护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基础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目标首先必须充分考虑保障自身的经营安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关注商业银行的安全、稳健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如果不认真防范控制风险,商业银行就会招致挤兑、亏损和关门倒闭无法正常营业的后果。
客户经理虽然不是银行的决策者,但他们的经营行为一旦出现了风险,也会给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带来致命的打击。
例如日本大和银行事件和英国巴林银行事件,两例其中共同的特点就是商业银行内部业务防范控制措施没有落到实处,致使个别业务人员XX进行高风险金融产品交易,盲目偏好通过高风险业务获取盈利,最后问题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导致银行倒闭,震动了整个金融界。
(二)防范控制风险工作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的保障
如果客户经理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只是不顾一切地偏面追求某几项任务指标的完成,而不注意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甚至以牺牲银行自身利益去占取某些产品的市场份额,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资本损失。
客户经理在办理每一笔信贷业务时,必须着重加强对企业客户的资信调查和经营测算,同时还应注意使银行资产业务在种类上和企业客户两个方面适当分期散,要避免信用风险,减少坏帐损失。
如果一家银行存在的风险过多,淤结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就会影响同业竞争实力。
只有认真地研究市场、积极地开发客户、稳步地发展业务和有效地控制风险,才能有效地避免或降低因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而带来的损失,才能确保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防范控制风险工作是增强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保障
获取利润最大化是每家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要求每个客户经理密切注视各类业务中的潜在风险,必须规范业务操作规程,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风险,才能有助于减少增强预期收益的可靠性,才能确保所营销出去的银行产品能获得最大收益回报。
反之,只注重任务指标额,而忽视风险防范控制,其效果适得其反,往往会导致大量的贷款本金损失或者筹资成本无为加大,就无法真正增进确切可靠的收益,最终将背离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没有合理的正常利润收益,商业银行也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
(四)防范控制风险工作是树立商业银行良好形象的前提
商业银行作为信用机构立足于世,其基本点就在于“信誉”二字,而信誉主要依靠的是安全而不是盈利。
因此审慎、稳健经营,维护客户利益,也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客户选择银行,考虑的是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需要银行为他们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并能获得一定的利益。
比如:
客户把暂时闲置的资金存入银行,主要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这种信用是靠法律予以保证的,一旦存款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就必然会影响银行的信誉,甚至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影响业务的有效开展。
客户经理只有安全、稳妥地与广大客户进行业务交往,可以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维持公众信心,稳定社会金融。
那些冒大风险而丧失自身兑现能力的银行,那些贪大利而无法收回债权的银行,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必然是恶劣的,其存款来源必定会渐趋于干枯,所受政府管制程度也必定会越来越严厉。
许多事实已表明,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只要有一家商业银行暴露出存在过大的风险以至于行将倒闭或存款急剧贬值,就会出现存款者心理极度恐慌,一旦蔓延,必将诱发挤兑风潮,严重时还会引起商业银行的连锁倒闭,影响国家金融的稳定和人心安定,从而酿成整个社会经济的大震荡。
第二节客户经理业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客户经理在经办各项任务的时候,如果一点风险也不承担,就不能取得盈利,这就违背了商业银行经营的目的,问题在于处在各自特殊的客观环境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妥善地处理好风险与收益的交替关系。
然而,我们首先对客户经理工作所构成的风险原因作一个清晰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真做好风险防范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风险所涵盖的内容很多,而且产生的原因也非常复杂。
下面我们不妨先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形成客户经理业务风险的各类原因进行归类分解罗列,然后在择其同客户经理本身最有关系的一些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强化客户经理风险防范意识,时刻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切实做好防范风险控制,确保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和市场营销活动的正常进行。
由于这种分析图表类似于树枝形状,分解越细,树枝就越多,故许多经济学家在利用这种分类分析时,形象地将它称作“风险故障树”。
其特点是可以使读者既能对风险产生众多原因的整体概念,又可以在针对某一方面原因进行剖析时,择其相关部分,一目了然,便于理解。
图13
—1
商业银行风险故障树
下面我们就产生责任风险的主客观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涵盖了市场环境因素和客户经营因素两个部分。
1、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市场环境背景下,因受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而导致的风险,比如:
(1)政治法律因素,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主要是一个国家、社会的政治是否安定、相关政策的是否稳定、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等,这都会对银行和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一方面由于政府指令性贷款在一些地方占比较大,企业生产严重亏损,导致银行许多贷款资金成坏账,死账,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处理失当,忽略了银行利益,造成银行贷款受损,增大了银行贷款风险;
(2)经济因素,银行的经营情况始终受国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和制约,它往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诸如通货膨胀、利率波动、经济周期性萧条、社会失业率等因素,都会直接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
(3)国际因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国际性的经济波动、汇率变动、国际间的竞争、国际资本流动等,都会给每个商业银行构成威胁。
市场环境因素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不仅限于某一家商业银行,而是带有普遍性的。
2、客户经营因素,客户经营风险不是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它是在银行不能直接控制的环节上发生的、而最终带给银行损失的风险。
其中表现为:
(1)客户因经营不善而引起的风险,比如:
多数国有企业负担重,经营机制不够灵活;
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实行家族式管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经营理念上往往暴露出很多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导致企业出现经营风险。
然而,客户与银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所以客户经营产生了风险也将可能形成银行的风险。
因此,我们客
户经理在与不同客户发生业务往来时,不能因为你的客户是国有企业而放松其风险分析和控制,也不能因为你的客户在某一时期里产品畅销而忽视对民营企业可能存在的隐患分析,客户的风险程度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状况之中,我们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对客户风险情况的了解、分析和控制,要防止因客户自身经营原因所造成的风险而给银行带来相关风险。
任何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是动态的过程,再好的企业,客户再密切的老客户,我们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不能过分看重企业的以往信用履约实绩,而忽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或生产经营情况的预期,缺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效益可靠认真的评估。
(2)客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给银行带来风险,例如一部分企业利用“债转股”、企业改制途径进行“赖帐”,逃废银行债务,使银行债权落空,这也是当前银行不良贷款增长一个较为常见现象。
有个企业在其它银行有几百万的贷款,但自称与其关系冷淡,想同我行建立业务往来关系,表示可用全额保证金办理质押贷款,我们一位客户经理虽然办了这笔无风险的贷款业务.但后来企业又提出减少保证金比例办理贷款,这位客户经理经过调查,发现该客户想赖其它银行的贷款,马上警觉到,这客户是否也在想套我行的信贷资金。
像这样类似的例子很多,初次与银行打交道时,让银行尝点甜头,造成一个没有风险的假像,一旦骗取你的信任后,就逐渐减少保证的比例,达到套取银行信贷资金,最后终有一天企业支撑不住会给银行造成不良贷款。
(3)某些客户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产生风险的原因之一,少数经营实力不强的企业不惜采用提供假报表、假证明等手段欺骗银行,套取贷款。
同时经济发展与管理滞后的矛盾也使一些企业有机可乘,有些企业在注册登记时弄虚作假,向银行提供虚假验资报告、虚假评估报告,这些都增加了银行风险防范的难度,这就更加需要我们的客户经理认真做好企业分析工作,准确核实企业提供的各种资料,甄别真伪,堵塞漏洞,使欺诈分子无可乘之机。
(二)主观因素
相对于外部因素,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银行员工素质都是产生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观因素,而相对于客户经理本身而言,银行内部管理问题又体现了众多的客观因素,我们分清主客观因素对每个客户经理来说,自觉地有效地做好业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是客户经理风险责任认定的重要前提。
1、经营管理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经验与经营作风也是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全国而言,商业银行经营水平低下,现在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商业银行存贷比例严重失控,处在超负荷状态,由于存贷比例失衡,银行不得不靠拆入大量资金或占用联行汇差来维持经营,导致许多银行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
(2)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不科学,致使经营漏洞很多,部分贷款检查流于形式,检查内容空洞无物、随便应付,风险意识淡薄,审批质量不高造成某些贷款判断失误,贷款一经
篇二:
财务学原理教材配套习题答案
大纲
第一章概论(王明虎)
1、财务管理发展沿革
2、财务管理理论框架
3、财务管理的目的
4、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财务管理环境(王明虎)
1、企业组织形式
2、金融市场
3、利率
4、税收
第三章货币时间价值(王明虎)
1、一次性收付款的终值和现值
2、年金的终值和现值
3、计息期少于1年的货币时间价值计算
4、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货币时间价值问题
第四章风险与收益(王锴)
1、风险的性质与种类
2、风险的衡量
3、可分散风险与不可分散风险
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五章证券估价(王锴)
1、证券估价的基本方法
2、债券估价
3、股票估价
第六章财务分析(顾银宽)
1、财务分析的目的与对象
2、比率分析
3、共同比分析和趋势分析
4、杜邦分析体系
第七章财务预算(顾银宽)
1、预算的性质、目的和种类
2、预算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3、全面预算体系
第八章财务决策(吴良海)
1、投资决策
2、筹资决策
3、股利决策
第九章财务控制(吴良海)
1、财务控制的目的与依据
2、责任中心
3、财务控制方法
第十章资本运营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财务管理理论框架:
所谓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又称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
1理理论的各个构成要素以及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它是人们研究财务管理学理论
的指导思想以及实施财务管理的理论指南。
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包括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本质和财务管理原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以资金运动为主线,通过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评价等工作方式,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和营运资本管理等日常事务以及企业合并、财务发展战略等特殊事务进行管理的价值管理形式。
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的财富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这里“股东财富”是指股东因持有企业股票而获得的财富,在经济生活中,股东财富主要是指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
代理成本:
在委托人和代理人效用不一致的情况下,如果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事实上很多代理关系中存在这种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就会利用信息封锁,敷衍其所代理的事务,享受清闲,或盗取委托人交付的财物为己所用,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而由此所产生的给委托人带来的损失,就是委托人的代理成本。
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
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在处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时,要保证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
在收益既定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在企业的筹资和投资决策中,人们往往需要根据风险和收益的均衡原则,在衡量各个可供选择决策方案风险与收益的基础上,正确进行决策。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开展理财活动时,既要保证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防止资源闲置,又要分析在各个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案产生的效益,从效益最佳角度出发,优先保证资源使用效益最佳的决策方案得到资源配置。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需要给各个业务部门划分一定的责任,授予相应的权力,并按照责任履行情况,分配一定的利益。
动态平衡原则:
动态平衡原则就是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能及时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出现的现金流入流出失衡,从而采取针对措施,保持企业现金流动的长期动态平衡。
二、填空题
1、收支均衡、偿还到期债务问题;
发展企业的资金来源和投向问题;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企业价值问题;
2、萌芽阶段;
筹资管理阶段;
营运资金管理阶段;
投资管理阶段;
全面发展阶段;
3、财务管理;
4、价值管理;
5、利润最大化;
每股盈余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
6、资金;
资金的运动控制和管理;
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评价;
筹资、投资、利润分配和营运资本管理;
7、假设条件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基本存在;
假设条件应是财务管理在某一方面的基础条件,而不是一个很复杂和细致的条件;
假设条件应是理论研究的关键条件,而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条件;
假设条件应相互相容,相互成为一个体系,而不能自相矛盾;
8、财务主体;
持续经营假设;
理性理财假设;
财务信息可靠假设;
9、普遍适用性;
可靠性;
10、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动态平衡原则;
11、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
12、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特定财务问题管理。
三、单项选择题
1~5:
ABCAD
四、多项选择题1王庆成.201X.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思考.财会通讯.201X.8
1.ABCDE;
2,ACD;
3,ABCDE;
4,ABCDE;
5,ABC;
6,ABCD;
7,ACDE;
8ABCDE;
9,BCDE;
10,BCDE
五、判断对错题
1.F随生产发展,有了剩余产品才出现
2.T
3.F:
财务经理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与筹资,还包括帮助确定公司战略、制定公司财务计划、控制公司资金流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参与公司基本决策等活动
4.F:
5.F:
事实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因为只有企业很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才能获得社会的支持,获取更多更优质的资源,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反,如果企业只注重短期的股东财富,不关注或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就必然会遭到社会的惩罚,其结果是使自身的长期价值受损
6.T
7.F:
资金及其运动
六、案例分析
一、政策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规定:
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公司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
二、理论知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处在具体的特定环境中的,不向环境中的企业,其财务管理目标会有很大的差异。
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政治法律情况、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等因素变动都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化;
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说法有很多,日前人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主要表述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
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企业的财富增加越多,越接近于企业的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认为;
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股东财富,企业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报酬。
企业价值最大化又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它认为:
企业的目的是在不断提高企业价值的基础上,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使财富不断增长:
这些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债权人、企业员工和政府等。
三、分析思路
(一)青鸟天桥的财务管理目标
资产重组中裁减人员本是正常现象。
青鸟公司决策层认为,减员增效作为深化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今天不迈,明天还是要迈,明天会比今天更难。
这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
此次停业,使天桥商场丢掉了200万元的销售额和60万元的利润。
不过北大青鸟认为,天桥商场是公司很小的—部分,不足以影响公司的利益,但是,事件给社会所带来的警示意义却是深远的。
在风波开始的初期,青鸟天桥追求的是利润与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而风波是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指导下才得以平息的。
这次事件的起因就是天桥商场的经营不佳,利润滑落到了盈亏临界点,并从此疲态不改。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董事会下决心实行减员增效。
公司董事会秘书、来自北大青鸟的侯窃博士在对员工解释时,阐明了裁员决定的合法性,他们以北大方正新近就裁掉了500人等实例,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控制成本、减员增效、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十分正常的,是符合市场规则的。
也就是说,裁员风波是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开始的。
当然,在正常情况下,利润的增加,可以增加股东的财富。
但是,当员工们的抵触情绪如此之强,事情已经发展到管理者们难于控制的局面时,就已经处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非常阶段,此时就不能再以利润最大化来衍量企业的行为,而是必须考虑出现这种特殊情况后企业的应对措施。
如果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里就是坚决对员工提出的意见不予理睬——谁都无法想像会出现什么后果。
此时,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首要的任务就是乎息这场风波.安抚职工的情绪,所以,适当的利润上的牺牲是必要的,此时的牺牲才会换来更长远的发展。
别的不说,单是员工们静坐在大厅时商场不能营业的损失就是巨大的。
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而且这个目标也不可能是—成不变的,对财务管理日标的适当调整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外境中处于比较有利的竞争地位。
(二)折射出来的其他问题
1.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这是根本原因,也是短期难以消除的因素。
虽几经努力,仅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依旧残缺不全:
一旦员工下岗甚至失业,社会根本无力接纳、消化。
在这种改革环境不够宽松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裁员.一旦员工意识到工作岗位丧失、生计没有着落,就必然出现集体上访等群体抗议活动。
2.公司立法不到位。
我国现行《公司法》第15条、第120条虽有“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之类的条款,但该法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系以股东价值为导向:
被股东控制的董事会自然更多的或者首先是考虑股东(尤其是大股东)的回报,而不是职工合法权益的被保护,也压根不会出现在做出重大决策前要听取职工意见的民主之举;
在新老三会难以衍接融合的公司治理机制下,董事会听取了职代会或工会的意见却不采纳,至少从表面程序上看,董事会的上述行为是无理疵的,也是职工无可奈何的。
3.借壳方指导思想不端正。
太多的新兴高科技企业想上市却因“额度制”政策限制难圆其梦。
一旦过关斩将有幸出巨资购买国有股或法人股借壳间接上市,则急于在短期内获取高额回报。
由于介人证券市场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步入误区,因而在企业整合上就存在考察不细、准备不足、筹划不周、急于求成、犯常识性错误等致命缺陷。
4.企业文化不兼容。
高就业、低流动、分配均衡化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
尽管企业经营不佳、平均收人不高,但只要干部与员工能够同甘共苫,大家都有个单位和岗位,员工的情绪就比较平和,至少表面上相交无事。
而新兴高科技企业要求员工数量尽可能少、素质尽可能高、收入差距尽可能大,且新兴高科技企业人才跳槽频繁,人员流动率高。
一旦新兴高科技企业入主国有企业改制的上市公司,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必然发生摩擦甚至撞击。
因为重组是借用外力实现的重新组合,不可避免地引用或注入外来文化,并由此产生企业内部对外来文化的消极抵触情绪。
在新兴高科技企业老板及员工看来保人呼吸空气一样再平常不过的调整岗位、裁减冗员,在国有企业却几乎寸步难行。
一旦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双方的对立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冲突就不可避免。
思考题
1.讨论不同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缺点。
2.青鸟天桥的财务管理目标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发生了怎样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