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0272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济南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济南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济南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济南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济南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

D.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休戚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C.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D.游人熟视无睹“禁止通行”的指示牌,据记者现场观察,仅1分钟就有8人骑自行车从此进入公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人员流动,是因为人们要追求更好的经济机会,所以,一个地方的经济禀赋与公共治理水平可以确保该地区的就业机会。

B.沈约等人的设计没有达到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的水平,因为人们对于语音的感受往往不像对音乐的感受那样,全力体验音声的高下低昂长短缓急。

C.都说全球在变暖,可是大规模寒潮席卷全球。

无论变冷还是变暖,极端天气的变化频率和强度都有愈发强烈之势,而这正是气候变化的集中反映。

D.在2016年初全球金融动荡的寒风中,以“创客天堂”形象令世界瞩目的华强北电子一条街,正经历着一场从“产业创新”向“社会创新”的蜕变。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其语出自《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它勾勒出《周易》中所蕴含的具有原始象征与本体思维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自强不息”在《周易》里成为人类觉醒与人性建构之路,具体而言,“自强不息”在品德展开上表现为三个维度。

一是自觉性。

既然我们的善秉赋于天道,那么效法天道的“自强不息”,也就是自我觉醒便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这种品德的实现原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也只有通过自我努力才可以实现这一品德。

“自强不息”表明人类善良本性的显示是一种品性的觉醒,而非规范约束的结果。

二是过程性。

人类完善自身的品德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一个过程性的表述,它是一个手段而并非目的。

它代表了人类在不断契合天地之道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自我修正性,“厚德载物”则强调人类在契合天地之道的过程中品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融合性。

只有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相连并视为一个整体,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何为自我觉醒。

三是发展性。

“自强不息”的“不息”表明这种品德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也是对于自身觉醒的一种规范。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在“自强不息”的引导下实现自我觉醒,人类的自我觉醒也只能是效法天地之道。

《周易》中对于自然宇宙的表述并非说明人们已经或者能够认知自然,更从未妄想征服自然,其所强调的是在天道之下建立人道,人道所求即是天道的部分实现。

 “自强不息”代表了一种人类觉醒过程中的自我修正精神;

“厚德载物”则代表了一种反省精神,除了提醒人类要清楚了解自身知识相较于无限宇宙的局限性,也是人类为追求进步,更新自身品德之后的具象落实。

“自强不息”的发起者为修德者自身,尽管在“自强”的过程中也会受制于各种条件,但其核心依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而“厚德载物”的出发点则是客观事物,“厚德”与“载物”并非充要条件。

简言之,“自强”必可“不息”,“厚德”未必“载物”。

“自强不息”表现了天地之道的宏大与深远,“厚德载物”则更为明确地突出了天地之道人所不能为的方面。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结合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天地之道基础上构建自身人伦之道的特质。

(节选自文道育《关于华夏民族精神的若干思考》,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它勾勒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B.只有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视为整体,人们才能够真正去理解自我觉醒的含义。

C.“自强不息”代表了人类觉醒过程中的自我修正精神,“厚德载物”则代表了反省精神。

D.“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结合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构建自身人伦之道的特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强不息”这种品德的实现原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只有通过自我努力才可以实现。

B.人类在契合天地之道过程中,“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相融合为社会公共道德。

C.《周易》中对于自然宇宙的表述强调在天道之下建立人道,人道所求即天道的部分实现。

D.“厚德载物”的出发点是客观事物,它更明确地突出了天地之道人所不能为的方面。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乐观面对人生的浮沉坎坷,百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留给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品德。

B.史铁生双腿残废后一度颓废,他在地坛中感受到万物的生生不息,撞开了一条写作之路,展现出品德的自我修正性。

C.鲁迅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初学医后从文,希望以此改变国民麻木的精神及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是规范约束的结果。

D.邵逸夫在家道中落时创办影业公司,从1985年开始每年都捐赠巨额资金支持内地社会公益事业,表现出品德的发展性。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煚①,字贤通,天水西人也。

父仲懿,尚书左丞。

煚少孤,养母至孝。

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

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

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

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

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

蛮酋向天王聚众作乱,以兵攻信陵、秭归。

煚勒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之,二郡获全。

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

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

议者皆观煚益修守御,煚曰:

“不然,吾自有以安之。

”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南乡父母妻子。

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

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

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迁荆州总管长史。

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

帝大怒,购之甚急。

煚上密奏曰:

“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

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

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

”帝从之。

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

高祖为丞相,加上开府,复拜天官都司会。

俄迁大宗伯。

及践阼,煚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

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

视事未几,以忤旨,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

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之于肆,百姓便之。

上闻而嘉焉,颁告天下,以为常法。

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盗者愧恧②,过于重刑。

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

上幸洛阳,煚来朝,上劳之曰:

“冀州大藩,民用殷实,卿之为政,深副朕怀。

”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选自《隋书·

赵煚传》,有删改)

【注】①煚:

音jiǒng。

②恧(音nǜ),惭愧。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霖雨数旬属:

连续

B.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协:

和睦

C.以忤旨,出为陕州刺史忤:

违逆

D.卿之为政,深副朕怀副:

符合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乘虚掩袭所居若属皆且为所虏

B.遂逾狱而走人非生而知之者

C.置之于肆,百姓便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上闻而嘉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B.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C.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D.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煚很有孝心,父亲去世后,他对母亲十分孝顺;

有人偷砍他父亲墓地中的树,他对着墓地大声恸哭,并抓住偷树的人送交官府。

B.赵煚作战有勇有谋,在平定蛮酋郑南乡叛乱时,巧用计谋,让别人抓获了郑南乡的父母妻子,

化解了安蜀城的危机。

C.赵煚做人厚道,不计私怨,斛斯徵犯罪后越狱逃跑被追捕时,赵煚为他开脱,想借此化解自己和斛

斯徵的嫌隙。

D.赵煚为政威德并施,深得百姓的爱戴,他患病时,百姓奔走相告,纷纷为他祈祷,祝他早日康复。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

(5分)

(2)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

14.阅读下面一诗宋词,回答问题。

(8分)

燕山九日作①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

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

廖落桑榆④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

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

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

袖里天书⑤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

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

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农历九月九日出使期间。

②双节:

使节出行时的仪仗。

③禹:

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

④桑榆:

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

⑤天书:

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4分)

(2)请赏析上阕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

(答出两点即可)(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中子夏谈到人生要多学习,多发问,多思考,从而达到“仁在其中矣”的句子是“,”。

这句话后来成为复旦大学的校训。

(2)一个人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只要尽力了,也就没什么可后悔的,这就是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所说的“,”。

(3)苏轼在《定风波》中用“,”劝慰同行者,既然大自然的风雨不能改变,不如改变我们的心态,在雨中吟诗放歌。

五、(12分)

16.“民以食为天”充分反映出中国人的饮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

下面这道菜会让食客们领悟到怎样的生存之道?

(3分)

某餐厅推出一道名为“哲学鱼”的菜:

把基围虾剖成两半,酿一些五花肉馅在虾里面,再一起塞进煎好的鲫鱼肚里;

然后把鲫鱼和另外一些调料一起酿在大鲤鱼肚子里,最后用火烤熟。

食客们在吃的过程中体会到自然的生存之道。

17.阅读下面的框架图,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词语或者短语,说明我国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的总体思路。

要按照生态有价的理念,坚持“

(1),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加快完善以补偿

(2)、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监管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框架,逐步形成补偿(3)和补偿对象(4)、补偿标准合理可行、(5)、监管评估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

18.《咬文嚼字》公布了2015年度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

请从下面几个方面的错误中任选两个,简明、准确地说明其错误原因。

(每条不超过40字)(4分)

(1)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误“或”为“和”,把奖项名称说成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2)随着阿里巴巴股价大涨,创始人马云身价随之暴增,今年其个人财富增加了185亿美元。

这一报道中混淆了“身价”与“身家”的概念。

(3)足球赛事中把 

“发角球”误为“罚角球”。

(4)2015年公映的《失孤》由刘德华等港台明星主演,讲述了一个父亲艰辛的寻子历程。

可该片名称在语言学上可谓“不通”。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春秋那棵繁茂的树

王剑冰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个秋天,子产死了。

一棵大树的叶子开始下落,像一场庄严的降雪。

整个郑国哭成了一团。

远远的还有一个人,哭得声泪俱下:

“子产,古之遗爱也。

”孔子一哭,树叶子就全落了。

子产执政郑国政务那么多年,死的时候,儿子连安葬的费用都拿不出。

郑国人自发捐献,男男女女,甚至有的解下身上的首饰。

子产的儿子坚决不收,父亲在世时清廉,死后不能为他抹黑。

子产病危嘱托儿子,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

人们踏着厚厚的叶子,把子产葬于高高的陉山,山上可以看到很远。

墓没有使用山上美丽的石头,是人们从洧水边带的卵石砌成。

红红黄黄的叶子纷扬着,旋起的风有些冷。

一枚叶子在眼前晃,心内有一种晚来的悲伤。

登上高高的陉山,那里的树该是好高好高了吧。

找寻了许久才看到一块子产呆的地方。

四处正在开山采石。

子产睡的地方没有苍松翠柏,甚至没有一棵大树。

一轮夕阳,苍然于山。

子产寂寞了许多年。

郑国所在就是现在的新郑,有水有田的好地方,小麦和大枣都很养人。

周围的齐、晋、秦、楚谁不觊觎?

诸侯争霸,使郑国兵连祸结。

而国内争权夺利,相互倾轧,陷入可怕的困境。

多年的停滞和衰败后,子产应运而生,支撑危局。

那时候,百姓开发的耕地,总是被人仗着权势掠走,子产先从整顿田制入手。

多占者没收,不足者补足,确定各家的土地所有权。

而后改革军赋制度,增加税收,充实军饷,增强国力。

接着将一系列法令刻铸于钟鼎,开创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改革没有一帆风顺的,子产为政,也有人骂,唱着词编排他。

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

子产主张国政宽厚仁慈,恩威并施。

既以法治国,又施善于民。

子产还重视教育,尊重人才。

对于晋、楚强权外交,子产毫不惧让,维护郑国利益和独立的尊严。

有这样的一位国理,且执政了二十六年,可见百姓和国家得到了多么大的实惠。

子产就是一棵蓊郁的大树,让人感到了他的阴凉。

我想沿着一枚叶子的纹路走到子产的内心去,苍远的岁月,他只活了六十来岁。

我觉得他活得很充实,他不需要看谁的脸色,端正了一颗良心,什么都不怕。

子产是受郑国的上卿子皮推荐执掌国政的。

子产应该感恩呢,子产感恩的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克己奉公。

子皮找子产来了,他想让儿子尹何当个邑卿什么的,子产热情地接待了,但很认真地认为,尹何还年轻,缺乏经验,恐怕难以胜任。

答应了就等于毁了国家利益,也毁了尹何。

看到这里,我有些为子产担心,按现在的话说是不识时务。

这时我们该感慨子皮了,子皮听了反而感动了,认为是子产开导了自己,心内忏悔不说,还从这件事看到了子产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就放心地让子产执掌全国政务。

这件事好让人一阵思索,那个时代,不仅遇到了子产,也可以说还遇到了子皮。

子产曾在溱洧河边走,那时的水比现在的还大还清。

后来的人就在溱洧河边修了祠堂,纪念这位人们爱戴的圣贤。

圣贤不是我说的,古人就说“郑国的子产是不出世的圣贤”。

岁月流逝,子产祠建了毁,毁了建,一直持续了多少朝代,溱洧河水总有那祠堂的倒影。

子产祠现在也看不到了,真想到祠中上一炷香啊。

在溱洧河边,只能咏诵那些诗篇了,一代代写的诗篇何其多。

诗人一定记住了子产的话: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那是影响中国的十三句名言之一,是后世众多名臣的座右铭。

王安石改革时就说过类似的话。

林则徐则有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以前对子产了解得不够,自然也是宣传得不够,但古人可都知道,且崇敬无比。

孔子先前这样评价子产:

“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还有人说:

“子产之德过于管仲,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过是以管仲、乐毅自况,不敢比拟子产。

”更有将子产奉为“春秋第一人”者,这可是至高赞誉了。

子产又字子美,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叫子美的人。

他或许也是因为崇尚子产而起的名字吧。

仰天看一棵树,就看到了子产那个清癯的形象,他有点像杜甫,一点也不高大魁梧,倒有些善和忧怅。

但这样让人感到真切,也感到亲切。

子产没有传下多少文字。

子产不需要文字的托举了,他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

(选自《春秋那棵繁茂的树》,有删改)

19.简析前三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一轮夕阳,苍然于山。

(2分)

(2)子产只当是落了一身秋风,落多了就抖抖身子。

21.请结合全文,从人品、德行的角度概括子产“本身就是一篇最好的文章”的原因。

22.王剑冰说自己的这篇散文在“温润”的同时,还需要些“凌厉”。

请结合本文从主题、语言、技巧等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谈一谈你对“温润”和“凌厉”的认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人说: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15分)

1.C(A.pí

,B.叠→迭,D.继→既)2.A(“不免”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自然导致某种结果。

“难免”表示某种原因很可能导致某种结果,这种结果虽然主观上不愿意它出现,但客观上又很难完全避免。

“考察”着重指观察、调查、研究,目的是取得材料,研究事物,如山川、地形、地质、工程、运动、科学研究的对象等等;

而“考查”着重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审核,对象常是非重大的、多半是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成绩、学习、业务、工作、活动、行动、言论等。

“中心”“重心”都表示事物的主要部分。

“重心”表示事物里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中心”表示事物里周围所环绕的中央部分。

)3.B(①保持陈述对象一致,②句式一致)4.A(B.对象不当,应用“息息相关”C.不合语境。

“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

应该用“栩栩如生”,多用来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D.搭配不当,“熟视无睹”不能带宾语)5.D(A.不合逻辑,B.表意不明,C.搭配不当)

6.A(A.出自第一段,由总起句概括而成。

B.陈述的是理解“自我觉醒”,也就是“自强不息”的过程性。

C.是过渡性语句,陈述“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区别。

D.是总结语,是一种补充陈述)

7.B(“相融合为社会公共道德”有误)

8.C(C.应是“品性的觉醒”而不是“规范约束的结果”)

9.A【解析】属:

恰好遇到

10.B【解析】B项“而”都是承接连词。

A项第一个“所”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第二个“所”和“为”搭配,表被动。

C项第一个“于”为介词,在;

第二个“于”为介词,表被动。

D项第一个“焉”为代词;

第二个“焉”为兼词,于之。

11.D

12.C【解析】赵煚为斛斯徵说情,并不是想借此化解和斛斯徵的嫌隙。

13.

(1)不久跟随周太祖攻破洛阳,等到周太祖班师回朝,赵煚请求留下安抚接纳投降的人,周太祖同意了他的请求。

(共5分,“破”“及”“班师”“抚纳”“亡叛”各1分,意思对即可)

(2)斛斯徵自认为负罪深重,害怕被判死罪而逃走,他如果不是向北逃向匈奴,就是向南投奔吴越。

(共5分,“以”“遁逃”“若”“北窜”“南投”各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赵煚(531—599),字贤通,是天水西人。

父亲叫仲懿,做过尚书左丞。

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十分孝顺。

十四岁那年,有人偷砍他父亲墓地中的树,赵煚对着墓地号叫恸哭,于是抓住偷树的人把他送交官府。

赵煚见到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己述说孤苦,涕泗交流。

周惠达为之伤感流泪,叹息了很长时间。

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有器量,略微涉猎书史。

周太祖引荐他担任相府参军事。

不久跟随周太祖攻破洛阳,等到周太祖班师回朝,赵煚请求留下安抚接纳投降的人,周太祖同意了他的请求。

闵帝继位,调任陕州刺史。

蛮酋向天王聚众作乱,发兵攻打信陵、秭归。

赵煚带领部下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并攻破他的军队,二郡得以保全。

当时北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安蜀城以防御陈国侵袭,恰好遇上数十天下大雨,城墙塌陷长达一百多步。

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想要袭击安蜀。

大家都认为赵煚应该增修城墙,赵煚说:

“不这样,我自有办法退兵。

”于是派人游说引诱江外生蛮向武阳,让他乘虚攻打郑南乡所居之地,抓获郑南乡的父母妻儿。

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

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作乱,赵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