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玉米记载标准文档格式.docx
《国家玉米记载标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玉米记载标准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区50%以上的雄穗主轴散粉的日期。
A.1.7
成熟期:
90%籽粒出现成熟黑层的日期。
A.1.8
生育期:
从出苗到出现成熟黑层的天数。
A.2
农艺性状
A.2.1
叶(芽)鞘色:
展开2叶之前,目测幼苗第一叶的叶鞘出现时的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等。
A.2.2叶片色:
在植株生长到3-4叶时目测,分淡绿、绿、深绿等。
A.2.3雄穗分枝:
散粉盛期目测10株雄穗一级侧枝数目,求其平均值。
A.2.4颖壳颜色:
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的颖壳,分绿、紫等。
A.2.5花药颜色:
散粉盛期观测雄穗主轴上部1/3处新鲜花药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
A.2.6花丝颜色:
吐丝期,新鲜花丝长出约5厘米时观测雌穗新鲜花丝颜色,分绿、浅紫、紫、深紫、黑紫等,调查一次重复。
A.2.7穗柄长度:
腊熟期在小区边行选择10株剖开果穗苞叶,测量穗柄与穗位节间长度的比值,求其平均值。
A.2.8果穗与茎秆角度:
腊熟期观测果穗与茎秆角度,用<45°
、≥45°
表示。
株型:
抽雄后目测,分平展、半紧凑、紧凑型记载。
A.2.9苞叶长短:
收获前观测果穗和苞叶。
果穗明显露出苞叶定为短,当苞叶刚好覆盖果穗或略超出果穗定为中,苞叶明显超出果穗定为长。
A.2.10成株叶片数:
分别在植株第三叶、第五叶、第十叶和第十五叶点漆标记,在乳熟期统计10株全株叶片数,求其平均值。
A.2.11
A.2.12
株高:
植株停止生长后,连续取小区内生育正常的10株,测量由地表到雄穗顶端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3穗位高:
测量株高的同时测量植株从地表到果穗柄着生节的高度,求其平均值,用cm表示。
A.2.14
倒伏率(根倒):
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者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倒伏后立即调查。
A.2.15
倒折率(茎折):
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收获前调查。
A.2.16
保绿度:
目测成熟后茎叶呈绿色的百分比。
A.2.17
空秆率:
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2.18
双穗株率:
成熟后调查结有双穗(第二穗结实20粒以上)的植株占全区株数的百分比。
A.3
果穗性状(1-6项一般随机取样10穗测量)
A.3.1
穗长:
测量从穗基部到顶端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2
穗粗:
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3
秃尖长:
测量果穗顶端不结实部分的长度,求其平均值,以cm表示。
A.3.4
穗型:
分长筒型、短筒型、长锥型、短锥型。
A.3.5
穗行数:
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求其平均值。
A.3.6
行粒数:
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求其平均值。
A.3.7
粒色:
分白、浅黄、黄、橙红、红。
A.3.8
粒型:
以果穗中部籽粒为准,分硬粒型、半马齿型、马齿型三种。
A.3.9
轴色:
分白、粉、红、紫。
A.3.10
百粒重:
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用g表示。
A.3.11
出籽率:
用取回样本调查,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干重)×
100%。
A.3.12
籽粒产量:
将计产样本的果穗风干后脱粒,称其籽粒干重,按标准水份(14%)折算,即为小区产量,再由小区产量折成亩产,用kg表示。
每小区缺株数超过10%的,本小区作报废处理。
A.4
病虫害田间调查项目及记载标准
A4.1西南春玉米组重点调查的病虫害(加粗线的为主要病害):
纹枯病、穗腐病、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南方锈病)
A4.1.2玉米纹枯病
调查时间:
普通玉米在进入蜡熟期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
调查时目测每份鉴定材料群体的发病状况。
调查重点部位为果穗以下茎节,记载病情级别。
病情分级:
植株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7。
表4.7玉米纹枯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
病情级别
症状描述
1
果穗下第4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
3
果穗下第3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
5
果穗下第2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
7
果穗下第1叶鞘及以下叶鞘发病
9
果穗及其以上叶鞘发病
A4.2.2玉米穗腐病
在玉米成熟期后进行调查
每份鉴定材料选取30个果穗剥去苞叶,逐个调查记载果穗发病级别,计算平均发病级别。
植株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8。
根据每份材料中多数果穗的级别,确定该材料的抗性水平。
表4.8玉米穂腐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
发病面积占果穗总面积0%~1%
发病面积占果穗总面积2%~10%
发病面积占果穗总面积11%~25%
发病面积占果穗总面积26%~50%
发病面积占果穗总面积51%~100%
A4.1.3玉米大斑病
进入乳熟期后进行调查。
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1。
表4.1玉米大斑病田间记载标准
分级
描述
叶片上无病斑或仅在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或等于5%。
穗位下部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穗位上部叶片有零星病斑。
穗位下部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穗位上部叶片有较多病斑。
穗位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下部病叶枯死。
全株叶片基本为病斑覆盖,叶片枯死。
A4.1.4玉米小斑病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2。
表4.2玉米小斑病田间记载标准
A4.1.5玉米灰斑病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4。
表4.4玉米灰斑病田间记载标准
叶片上无病斑或仅有少量病斑,病斑占叶面积少于或等于5%。
叶片上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6-10%。
叶片上病斑较多,占叶面积11-30%。
叶片上有大量病斑,病斑相连,占叶面积31-70%。
A4.1.6玉米茎腐病
在玉米进入乳熟后期进行调查。
每份材料进行逐株调查,调查重点部位为茎基部节位,茎节明显变褐或用手指捏近地表茎节感到变软的植株,即为发病株。
分别记载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计算和记载发病株率。
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
100
病情分级:
植株病情分级描述见表4.11。
表4.11玉米茎腐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
发病株率0%~5.0%
发病株率5.1%~10.0%
发病株率10.1%~30.0%
发病株率30.1%~40.0%
发病株率40.1%~100%
A4.1.7玉米锈病(南方锈病、普通锈病)
在玉米抽雄前进行第一次调查;
进入乳熟期进行第二次调查
调查重点部位为玉米果穗的上方叶片和下方3叶,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
田间病情分级、相对应的病状描述见表4.5。
表4.5玉米锈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
叶片上无病斑或仅有无孢子堆的过敏性反应
叶片上有少量孢子堆,占叶面积少于25%
叶片上有中量孢子堆,占叶面积26~50%
叶片上有大量孢子堆,占叶面积51~75%
叶片上有大量孢子堆,占叶面积76~100%,叶片枯死
A4.1.8玉米螟
在当地第一次虫害发生高峰后调查。
估测群体中上部叶片被玉米螟取食的状况。
叶片危害程度分级:
根据玉米螟幼虫取食心叶后所形成的叶片虫孔直径大小和数量划分食叶级别,见表4.13。
表4.13玉米螟对心叶危害程度的级别划分
食叶级别
仅个别叶片上有1~2个孔径≤1mm虫孔
2
仅个别叶片上有3~6个孔径≤1mm虫孔
少数叶片有7个以上孔径≤1mm虫孔
4
个别叶片上有1~2个孔径≤2mm虫孔
少数叶片上有3~6个孔径≤2mm虫孔
6
部分叶片上有7个以上孔径≤2mm虫孔
少数叶片上有1~2个孔径大于2mm的虫孔
8
部分叶片上有3~6个孔径大于2mm的虫孔
大部叶片上有7个以上孔径大于2mm的虫孔
螟虫折茎:
成熟期调查螟折株数,以%表示。
A4.1.9玉米丝黑穗病
每份材料进行逐株调查,分别记载调查总株数、发病株数,计算和记载发病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