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各种计划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947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各种计划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各种计划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各种计划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各种计划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各种计划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各种计划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年级数学各种计划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各种计划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各种计划说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

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索性。

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创造性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课程资源。

6、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加强评价的改革,探索多元化的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

(二)

混合运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课时安排:

万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2课时

奇妙的动物世界1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8课时

图形与拼组3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7课时

混合运算7课时

统计2课时

户外活动1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0课时

时、分、秒的认识3课时

图形的周长3课时

总复习5课时

共计:

61课时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二年级数学

“1千米有多长”课时说课

 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二年级第四册第23页至第25页《1千米有多长》,我准备从以下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千米有多长》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

第一步:

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

第二步:

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

第三步:

通过10个100米跑道的长是1千米等场景,体会1千米有多长。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

在进行认识“千米”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100米有多长,10个100米长就是1千米,然后结合?

校实际,学校操场的跑道有400米,那么2圈半就是1千米,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二、说学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实地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活动,充分感知“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

对于学困生,以和他们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1千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度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让他们积极汇报自己的亲身体会,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原则。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中明确提出: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

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找准重难点是上好课的前提,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活动中体验千米的含义,正确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五、说课前准备

  记录单、大屏幕

  六、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中学习。

  教法: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复习引入、情景激趣、引导发现、学用结合。

  学法:

观察、想象、验证、类比推理。

  七、说教学流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引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拓展新知;

(五)总结新知.

  

(一)引入新知

  1、同学们,能说说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吗?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谁能比划出1米的长度?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____千米。

告诉老师,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巩固旧知,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测一测(在操场上进行)

  ⑴、同学们自由组合,手拉手站成一排,看一看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

数清人数,并记录下来。

  ⑵、请同学们以刚才站成大约10米长需要的人数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大约有多少步,做好记录。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为感知1千米长度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想一想(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

  ?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手拉手站成10米需要的人数,想一下,我们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

你认为多少个同学才能手拉手站成一排呢?

  ⑵、我们测量出10米大约走多少步,你知道1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吗?

1000米呢?

  (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10米、100米的长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算一算

  ⑴、如果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400米,算一下,沿操场走几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

  ⑵、小结:

沿操场走2圈半,也就是走1千米。

1千米=1000米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

  4、填一填。

  ⑴、我们已经知道1千米有多长,你是否知道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

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书中46页填一填)

  ⑵、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千米的标志?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播放“你知道吗?

  (加深对千米的认识,同时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⑶、小结:

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比较远的距离。

  5、估一估。

  ⑴、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

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

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

课下,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

  (三)巩固新知(大屏幕出示)

  1、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a.沈阳到北京的铁路长8000()。

  b.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全长1943(),平均海拔4000()。

  c.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700()。

  d.月亮绕地球每秒运行8()。

  (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培优辅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

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期末考试,发现班上存在优生不优,差生太差的现象,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学质量,尽快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成绩,特制定如下的培优辅差计划:

 三、培优

(1)每天布置一道弹性作业题。

(2)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矢地注意对资优学生的培养。

(3)鼓励优生提前完成学习任务,提前预习新课知识。

四、辅差

(1)切实做好“每日清”工作。

(题题清、课课清、人人清),重点是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课堂上提问、练习也是很好的锻炼他们的机会。

(2)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包括学习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辅导,多给他们一些关注、关爱,鼓励他们多问多做。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差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辅差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6、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7.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9.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10.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

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11.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2.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六、培优辅差对象

1、培优对象:

董宗禹、周琦、尚永琦等。

2、辅差对象:

尚子豪、尚念龙、尚温馨、尚庚辰等。

“图形的周长”单元说课

一、说教材

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但我们本单元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

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

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三、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

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

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我们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周长测量上,特别是周长概念的建立。

四、说教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自学、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

五、说过程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两只蚂蚁比赛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周长概念。

并让学生通过“五做”来感知,感悟,最后理解周长概念。

摸一摸,通过摸一些图片的一周,来初步感知周长;

描一描,把这些图形的一周描在纸上,抽象出图形的周长;

想一想,让学生想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周长概念;

然后再找一找周围一些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周长是相对于平面图形来说的;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周长概念。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

通过第一环节的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周长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那这些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呢?

这就需要去测量,在测量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本环节是做书上练习,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再测量难度更大的圆的周长,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学习了数学知识,应该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环节让学生先尝试着找找生活中周长知识的应用,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老师事先搜集的一些例子,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相互测量一下对方的腰围,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说特点

我们认为本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以“做数学”为核心来指导教学。

所谓“做数学”,就是“做中学数学”。

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

“做数学”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在实验操作、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

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也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本单元中,我们始终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

为了使学生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好周长的概念,我们让学生去摸一摸图形的一周,再把这一周给描在纸上,还在周围找一找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最后来量一量具体图形的周长,量同学的腰围等。

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

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抽象的数学概念会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深刻。

就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但动手操作不应该是脖子以下的活动,应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应为学生学习知识服务,应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服务,更应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

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动手之前进行思考,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

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抓手来组织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空间观念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形成空间观念。

几何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条件。

以前我们的教学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求周长的计算教学,而忽视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一些灵活、巧妙,富有吸引力、想象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把本课设计为三个层次:

识周长,量周长,用周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

特别是想象图形的周长这个环节,是我们独特的设计,能更好地落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来精心设计。

课堂是有限的,如何能处理好时空的有限性和学生思维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

我们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精心设计了很多的小环节,并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

特别是在测量图形周长的环节里,如果让学生测量太多的图形,操作就只会流于形式,于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先测量书上练习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让学生的学习落实到“知识”上。

然后安排学生测量一个圆片的周长,这是因为书上练习很典型,而圆片的一周是曲线,它可以体现出很多的测量方法,并能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肤浅的讨论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更有意义。

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加上一个比较灵活的环节,测量腰围和生活中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并及时进行反馈。

这样,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利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的让学生从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科学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情感产生共振,定会使学生在这个轻松、活泼、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必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六、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单元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周长的概念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板书了下来。

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