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609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班级管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班级管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班级管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班级管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班级管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级管理整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以教育促进班级管理

(2)注重行为管理的教育性功能

3、实施过程的特点:

(1)管理设计的阶段性

(2)管理行为的示范性(3)管理评价的学生参与性

第三节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一、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

是相对于经验的班级管理而言的。

是指班级管理者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关于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能够根据上级的要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按照班级管理的规律性的认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学生在班级组织中既能保持组织的秩序状态,又能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从班级管理理论与班主任理论、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小学班级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关系分析得到:

班级管理理论以班级管理为认识对象,借助于管理学基本原理,在教育管理学的范畴中,研究班级管理的性质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问题,追求对班级管理的规律性的认识,以指导班级管理的实践,包括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

三、班级管理理论的课题

(1)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2)班级管理的对象

(3)班级管理目标与任务

(4)班级组织建设

(5)班级日常管理

(6)班级活动管理

(7)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8)班级管理者的管理

(9)班级管理研究

第四节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把班级管理作为一项事业

•关注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注意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

•在写作中学习

第二章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第一节班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一、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

人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品质,这些品质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是小学生学习社会生活的地方。

班级促进小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帮助儿童继续学习和巩固儿童入学前所获得的社会规范(家庭规范),同时还帮助儿童学习和实践新的规范(制度规范)。

制度规范:

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机构,清楚的组织规范。

二、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班级生活通过促进小学生的自我认识发展(同学、老师是“镜子”),兴趣发展(“概括化”过程)和交往发展(“互动性重要他人”及同辈群体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支持),从而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作为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一、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

小学班级是小学的基层组织,它依据学校制度的规定建立起来,它是正式组织。

作为学校组织的组成部分,它服从于学校组织的目标与规范,它的活动要为实现学校规定的任务服务。

学校是以教育与教学为中心任务建立的,班级则是直接开展教育与教学活动的单位。

二、小学班级的组织特征

1、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认同是基础性工作)

2、有共同的学习任务

3、有正式组织的管理体系(班主任、班委会、制度和纪律)

4、由成人领导

5、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物理、制度和精神层面即班风)

第三节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一、少先队组织的性质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二、少先队组织的特征

革命性

群众性

自治性

实践性

三、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联系:

都是少年儿童的正式组织,两者都有明晰的组织结构与规章制度,有明确的目标与边界,两者的成员、教育者、教育对象相同。

区别:

它们分属相对独立的不同系统,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少先队是共产主义教育的预备队,两者在组织目标、领导和制度、工作重点、工作形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第四节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一、班级与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是班级组织中的一些小学生在心理一致性或相容性的基础上,自愿结合而成的群体。

2、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1)一致型

(2)偏移型

(3)冲突型

二、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玩乐型、学习型、功利型、违规型和人际吸引型

三、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积极影响(正向作用)

1、能够提供小学生相互支持的社会基础,为小学生提供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成长空间;

2、常常是小学生获得一些课程以外知识的重要来源;

(“生活世界”的知识)

3、能够满足对小学生社会性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

(平等交往、道德感、美感)

4、对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的影响。

(为儿童提供支持性和保护性环境,促使儿童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个性)

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负向作用)也很明显。

第五节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一、网络是小学生的第三重世界

网络构成小学生相对”成人世界”、”儿童世界”的第三重世界。

有“私密空间”、“去个性化”特征。

它扩展了小学生交往的范围,满足了小学生平等的需求,同时还搭建了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平台。

二、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

1、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加以利用和控制的对象

2、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教育价值为导向)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

(建立班级网页)

第六节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一、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认识

儿童同成人一样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应当享有自己的权利。

这是近代思想家的发现,并被现代社会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二、儿童权利的内容

儿童权利的核心是:

“儿童优先”。

1、生存权

2、发展权

3、受保护权

4、参与权

三、班级管理中的儿童权利的保护

班级是儿童生活的场所,在班级生活中班级管理者应对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予以保障,做到依法管理班级。

具体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四点。

第三章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第一节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一、目标与管理

1、目标

在人们的行动之前,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的某种设想或预计要得到的结果。

目标有预期性、指向性和主体性。

2、班级管理目标

是班级组织为实现学校的目标和任务,从本班级实际出发确定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或预期要得到的结果。

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教育管理,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发展。

学校教育目标是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

二、班级管理设计与目标

1、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

指班级管理者对班级未来一定时间段内的班级管理工作所作的整体规划和安排。

它是班级管理的起点。

2、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

(1)要以正确的班级管理思想为指导(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2)要有明确、具体和可行的目标

(3)要符合班级实际情况

(4)要严谨、完整

(5)要有创意

3、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

(1)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设计的核心

(2)班级管理目标是确定班级管理任务的依据

(3)班级管理目标决定着班级管理方法的选择

三、班级管理实施与目标

1、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

指管理者按照计划的安排,指挥班级所有成员,积极主动地完成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

2、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聚合作用

(3)激励作用

四、班级管理评价与目标

1、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

以班级管理为对象,根据班级管理目标,采用一定测量技术和方法,对班级管理工作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判断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其实质是根据目标来测定效果,判断价值。

评价分为测量和做出价值判断两部分。

有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三种。

2、班级管理评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地位

是管理过程的必要环节之一。

是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了解管理工作的成效,推动管理工作向前发展的手段。

3、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1)诊断作用(诊断性评价)

(2)反馈作用

(3)促进作用(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对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知耻而后勇”,“再接再厉”)

4、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1)班级管理目标是确立测量标准的依据

(2)班级管理目标是对测量的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标准

总之,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活动的灵魂,是贯串班级管理全过程的“红线”,在班级管理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班级管理者都要牢牢把握住班级管理目标这个中心。

第二节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一、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1、管理思想依据

管理思想是人们对管理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它规定了管理活动的方向,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

常见的管理思想有两种:

一是以组织的存在为出发点,二是以组织中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组织中人的发展。

正确的管理思想: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

《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5、13、15、18、21页分别讲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师生平等”,“全面发展”,“个性培养”。

2、班级实际情况依据

(1)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依据

(2)以特定班级的小学生发展情况为依据(要考虑儿童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班级环境)

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总目标、子目标、远景目标、中景目标、近景目标)

《小学班主任》,106页,“班级奋斗目标”

第三节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班级组织建设

是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

目标是把一个随机组成的学生群体,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目标明确、机构健全、规范有序、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二、班级日常管理

指班级管理者每一天所开展的具体管理活动。

包括品德指导、学习指导、安全与法规指导、健康与卫生指导、学生操行评定、个别教育、集体教育等。

《小学班主任》,11页,“安全教育”;

《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24页,“小鱼在乎,何况人乎?

三、班级活动管理

指班主任指导或直接组织的晨会、班会、队会等各种班级教育活动。

是课堂以外的班级教育活动,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四、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指班主任对班级有影响的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

包括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

第四章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第一节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一、班级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

组织有两层意思:

一是静态的组织结构,

二是动态的组织活动;

要把一个随机组合的班级建设成为一个组织,需要在组织架构、制度规范、组织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

二、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从静态方面看,班级组织建设就是建立起班级组织的架构,包括组织目标、组织规范和组织机构三个方面;

从动态方面看,就是把一个松散的群体,凝聚为一个组织,在进而把这个组织建设成为集体。

三、班级组织架构的建设

包括形成组织目标、确立组织规范和建立组织机构三个方面。

(一)形成组织目标

1、目标与组织目标

目标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组织目标指组织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2、组织目标与管理目标

3、组织目标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激励功能(3)凝聚功能

(二)确立组织机构

1、班委会制度

2、值日班长制

3、各种小组

4、班级学生会议制度

5、少先队组织机构

(三)建立组织规范

指班级成员在教育教学和日常行为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1、组织规范体系

包括班级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集体舆论和班风等。

2、制定组织规范的要求

讲求实效(学生遵从规范有三种水平:

服从、认同、内化)

3、组织规范的作用

协调、保护、塑造、警示等作用。

四、班级组织建设过程

1、从班级到组织

2、从初建的组织到稳定的组织

3、从一般的组织到集体

一般组织与集体的最主要的区别:

集体中成员是组织的主体,组织对成员的一切要求都是成员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新建班级组织的建设

一、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一)新生班级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

2、组织准备

3、材料准备:

教师信息卡、家教指导材料袋(包括好多具体材料)

4、建立各种常规管理文档

5、环境的准备

6、了解学生

(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1、对学生开展班级组织生活的教育

主要内容详见102页

2、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

(1)任命班级临时召集人

(2)民主选举产生班委干部

(3)正式组建行政小组

《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46页,“班级凝聚力的催化剂”,讲通过小组竞赛活动,使“小组”重现新生命力

3、班干部的培养教育

二、确立班级组织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目标意识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需要一个过程

3、建立班级组织目标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以学校活动目标为依据

(2)以班级成员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要求为依据

(3)与学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三、形成组织常规

(一)入学教育

1、学校传统教育

2、班级生活规范的讲解

(二)在平时班级生活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规范教育

1、利用课堂教学、班会、晨会、劳动等各种时机,有计划地对新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

2、组织新生适当参与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使之自觉地自我规范

《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41页,“班级规范我来定”

3、建立班级舆论阵地,形成遵守规范的压力

《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43页,“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谈通过“讨论区”的开辟,形成良好集体舆论

第三节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一、准备工作

(一)深入了解班级情况

1、向原班主任

2、向任课教师

(二)准备好“就职演说”在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第一印象”

(三)做好对班级生活的新设计

二、改进班级组织机构

三、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

班级目标的制定要体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同时,要注意四个问题:

1、了解班级原有组织目标和组织目标实现情况

2、使新的班级组织目标为组织成员内化

3、新目标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新阶段的特点

4、新目标制定应集思广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改进班级组织规范

改进的依据:

1、班级组织的新目标

2、教育思想的新认识

199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当代人的素养:

“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理解、学会共处、学会发展。

3、班级组织的发展规律

第四节班集体建设

一、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发展的高级阶段

班集体是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它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

(一)班集体的形成过程

1、初建班集体阶段——从班级到组织

2、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从初建组织到稳定组织

3、班集体建成阶段——从一般组织到集体

(二)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集体主义教育是基础

2、科学管理是关键

3、精心设计和开展活动是基本途径

(三)班集体对小学生的促进功能

1、教育功能

2、社会化功能

3、发展功能

(四)班集体的特征

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组织机构

3、班级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4、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二、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1、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原则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合力性原则、系统活动性原则、教师主导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班集体建设和个性发展统一性原则等)

三、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基本途径

1、通过班级常规工作开展班集体建设

主要从三方面进行:

环境管理(包括规范环境和物质环境),教育性管理,学生评价工作

《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36页,“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介绍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真是处处物语皆心语

2、通过各种班级教育活动进行班集体建设

晨会、班会、队会和班级主题实践活动。

3、进行班集体水平的评估

《小学班主任》认为,班集体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并以班集体建设途径的形式加以论述:

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4、培养优良的班风

5、组织好班会活动

(二)方法

1、目标管理法

指在班级建设中,科学地确立集体的奋斗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以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推动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2、规范管理法

指班主任以规范去引导和规正学生的言行,从而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3、系统教育活动法

指在班集体建设中,围绕班集体奋斗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使班集体建设通过各项活动来实现的方法

4、自我管理法

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班主任指导学生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使班集体在自我管理氛围中健康发展的方法(合作法、激励法、规范法、示范法、强化法等)

第五章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第一节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一、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

班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班级组织建设,班级组织建设要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实现。

二、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

1、班级环境管理

(1)规范环境管理

(2)物质环境管理

2、教育性管理

(1)生活指导:

品德、学习、安全与法规、健康指导

(2)个别教育

3、学生评价

(1)奖惩

(2)操行评定

第二节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一、班级规范环境管理

1、教学秩序管理

2、作息制度考勤

3、课堂秩序管理(包括哪些)

4、自习管理

5、考试管理

6、偶发事件处理

什么是偶发事件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观看视频《新来的班主任》讨论:

偶发事件有什么特点,处理时注意什么?

(1)成因的不定性

(2)出现的突然性(3)后果的破坏性(4)处理的紧迫性

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

1、冷静沉着

首先,偶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中,班级气氛紧张,学生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班主任如能遵循冷静沉着的原则,不仅能够稳定事态,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

其次,班主任如果缺乏冷静,急于解决问题就会忽视对偶发事件的成因和来龙去脉认真的了解,容易急于下结论,难以把握处理偶发事件的分寸,造成处理不当和失误。

所以,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要保持冷静,认真分析,把握处理分寸。

2、因势利导

偶发事件的突发性,不能按照原先的计划来进行,所以,因势利导是处理偶发事件的重要原则,挖掘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

3、重在教育(《小学班主任》;

高谦民,212页)

第三节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是对教育对象发生教育性影响的管理。

包括生活指导和个别教育。

一、生活指导(全面指导、集体教育)

1、品德指导

途径: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

(2)各科教学

(3)班队活动

从中学习道德知识,践行道德活动,过道德生活。

任务:

(1)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认识

(2)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3)引导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形成道德习惯

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自觉纪律教育

(5)文明礼貌教育

(6)人道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20字要求: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安生川先生的一组文章《看不见的财富》:

(1)民族意识

(2)守法至上

(3)文明礼貌

(4)诚实守信

(5)自强不息

方法:

(1)榜样示范法

(2)情感陶冶法

(3)实际锻炼法

(4)思想疏导法

(5)自我教育法

(6)品德评价法

2、学习指导

班主任的学习指导主要是对课外的学习活动的指导,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非智力因素:

(1)激发学习动机

(2)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

(3)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4)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

(5)培养学习的意志品质(主动性、责任心、排除干扰的能力、自信、坚毅)

学习方法:

(1)选择合适目标,自我规划并开展学习活动

(2)具体的学习方法:

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正确记忆的方法

(3)学会思维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大学习习惯”:

上学、课前准备、上课、作业、预复习、书写、读书、仔细审题、认真计算、勤学苦思质疑问难、自觉验算验证、独立作业

(5)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6)学会阅读和笔记

(7)养成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

3、安全与法规指导

4、健康指导

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内容:

宽厚、同情,

诚实、正直,

开朗、合群,

顽强、上进,

勇敢、坚韧

二、个别教育

根据班级成员发展的个别特点,给予特别的指导,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可能的发展。

1、个别教育的类型

(1)发展差异:

好、中、差学生的教育

(2)个性差异:

气质、性格、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的教育

(3)家庭背景差异:

经济情况、有离异倾向或离异家庭、父母亲违法犯罪的家庭的学生的教育

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指导

对优秀生的指导要注意哪些问题:

1、克服偏心现象

2、期望值不可过高

后进生,指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距教育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落后一般同学的学生。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1、自尊和得不到应有尊重的矛盾

2、言行易脱节

3、好胜和不能取胜的矛盾

4、上进心和意志薄弱的矛盾

后进生转换

魏书生视频42’,讨论:

如何转换后进生

首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帮助其树立信心。

其次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三要注意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