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1《文化与社会》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1《文化与社会》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1《文化与社会》word学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文虎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2.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的应对战略:
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不解的
和强大的。
【要点名师透析】
1.正确理解文化概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正确理解文化概念,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点:
其一,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其二,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其三,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2.正确理解文化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体现了文化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正是要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在促进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3)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
(1)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
指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产业。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发展文化产业最终目的和最大的宗旨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和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业有报刊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广告、文化娱乐、文物保护等。
(2)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文化产品生产中的智力投入和物质投入都具备社会生产力诸要素的基本特征。
文化产品的生产,形成物质形态的生产过程,与其他产品的生产一道,共同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3)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霸权主义,就是西方国家以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遍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妄图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最终达到政治渗透的图谋,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文化面临被吞噬的危险。
【高考真
题体验】
1、(2011·
江苏高考)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从题干看,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
信息的能力;
题肢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三个模块,对题肢要坚持“依干取肢”的原则,找最符合题干的选择项。
该材料的主旨是某些发达国家以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这很容易联想到文化生活中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竞争力等知识,故①③是正确的;
世界多极化既有合作又有斗争,故②错误;
而④与材料无关。
【答案】选B。
2、(2011·
天津高考)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解析】本题以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把要考查的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说明A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B项说法是错误的,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项说法不科学,先进的文化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3、(2011·
浙江高考)31.“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
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
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涉及知识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对于竖大拇指等同一行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反应,符合这一说法的只有D项。
【答案】选D。
4、(2010·
北京高考)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
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运用3D技术制作电影”是文化现象,“创造27亿元的全球票房”“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
②④与题干主旨不一致。
答案选B。
【答案】B
5、(2010·
北京高考)《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电影《阿凡达》的制作和上映是一种文化现象,创造了巨额票房价值,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①③符合题意;
材料说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②④是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6、(2010·
广东高考)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的来源、作用。
通过审题肢,马上可排除错误的题肢②文化是由人民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得出正确答案C.
【答案】C
7、(2010·
江苏高考)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
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
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
【答案】D
8、(09·
福建高考)31.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主要途径
【解析】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
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
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
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
9、(09·
山东高考)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
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
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
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
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
以重人影响。
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
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10、(2009·
江苏单科)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进作用,故A项错误;
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错误。
【考点精题演练】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隆重开幕。
亚运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亚洲无与伦比的最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
据此回答1、2题:
1.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各种文化活动目不暇接,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文化是指()
A.思想、理论、信仰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精神产品
B.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现象
D.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0年10月7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幕
②曹操墓的保护性挖掘工作
③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④2011年3月5日,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
⑤2011年3月3日,巴西央行决定上调隔夜拆借利率0.5%至11.75%,以抑制通货膨胀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3、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造型融入了汉字“人”的造型和浪花的形象。
这说明()
A.文学、艺术源于灵感
B.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C.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4、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
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支持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2011·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市高三二调)18.那些专门从事“脚户”工作的人,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于是便有了“信天游”。
这主要表明
A.文化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B.文化现象是自发形成的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草根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6、(2011·
上海崇明县高三模拟)9、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
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③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④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11·
陕西咸阳高三模拟)19.1992年我国政府首次认可“文化产业”这个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10年“十二五”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效益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
8、山东齐鲁频道的《拉呱》、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的《都市碎戏》、湖南经视的《故事会》、湖北经视的《经视故事会》等以方言出场的新闻节目和栏目剧,在贴近民生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地方频道在传媒市场竞争惨烈的条件下,通过强化自身特色和优势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成功之路,日益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说明()
A.文化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B.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9、2011年1月27日,2011中国长白山国际雪文化旅游节在长白山北景区盛装启幕。
本次旅游节以“冬季到长白山赏雪、滑雪、泡温泉”为主题,进一步提升长白山旅游产品档次和文化内涵,倾力打造冬季长白山国际级冰雪旅游品牌。
举办文化旅游节()
①是基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巨大影响的考虑
②是出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考虑
③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④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A.②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2011年2月6日,日本侨报社主办的“星期日汉语角”在东京西池袋公园举行,汉语角积极向日本主流社会介绍中国的最新信息和在日中国人的活跃情况。
这表明()
A.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B.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上升了
C.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D.文化竞争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3月26日,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指出,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改进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材料二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我国的人均文化消费水平远远低于相同发展阶段国家,消费潜力远未释放出来。
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从供给面看,文化产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有限开放的产业,很多领域是限制准入的;
从需求面看,文化消费市场多年来一直启动不足;
从出口面看,我国的文化产业总体上还不是一个出口依赖型产业,是一个“文化贸易赤字”国家。
(1)阅读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0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
12、材料一某地对中学生上网内容调查表
材料二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中央外宣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九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网络文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
1-5DABAC6-10AACDB
1、【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
A、B两项观点均不科学,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C项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范围过大;
D项表述正确,符合设问要求。
2、【解析】选A。
①②③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
而④属于政治现象,⑤属于经济现象。
故排除④⑤。
3、【解析】选B。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作产生的,是灵感与客观事物的完美结合。
故选B。
A错在“源
于”上,C、D与题意无关。
4、【解析】选A。
优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①②③正确;
我国社会发
展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经济,故④说法错误。
8、【解析】选C。
题干的中心意思是电视台通过自身优势的增强,对当地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旨在表明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是文化与经济交融的表现之一。
B、D表述错误,A不体现。
9、【解析】选D。
举办文化旅游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说明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良好社会效益的取得,意味着对文化的传播和人自身发展有重要意义。
①②③④都符合要求。
10、【解析】选B。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星期日汉语角的创办表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B正确。
A、D两项表述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1、【解析】本题以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为背景,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
解答第
(1)问,应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
从文化安全角度分析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紧迫性。
第
(2)问是开放性题目,应结合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对症下药。
答案:
(1)重要性:
①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紧迫性:
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②冷战结束以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做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
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2)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此,①必须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创新型文化产业。
②努力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创新生产人民需要的文化作品。
③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贸易战略,特别是要增强走出去的能力。
12、【解析】本题着重考查文化的作用。
首先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上简要分析,其次应重点分析网络文化的两面性,最后应该指出对中学生的要求和建议。
【答案】
(1)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2)网络大大拓展了中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改变了学习的方式,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但网络文化也具有两面性,由于中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不足,过分沉迷于网上聊天、游戏或浏览不健康网页,会造成精神萎靡,学业荒废,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中学生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自制力,文明上网,健康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