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总结资料.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6762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总结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总结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总结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总结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总结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总结资料.doc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总结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总结资料.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总结资料.doc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总结资料

(定律、原理、规律、小结)

一、基本的定律、原理 1

㈠质量守恒定律 1

㈡阿佛加德罗定律 1

㈢勒沙特列原理 2

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

二、基本规律 2

㈠四种晶体比较表 2

㈡物质熔沸点规律 3

㈢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3

㈣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3

㈤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强弱的判定依据 4

⑹关于NO2和N2O4平衡移动的讨论 4

㈦何时考虑盐的水解 5

㈧原电池七种 6

㈨酸、碱、盐的电解规律表 7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8

㈠生成氧气的方程式小结 8

㈡氮的氧化物小结 9

㈢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9

㈣能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 9

㈤生成氢气的方程式小结 9

㈥水参与的反应小结 10

㈦关于气体的全面总结 11

㈧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 14

一、基本的定律、原理

㈠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又名“物质不灭定律”

㈡阿佛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每有“三同”,必有第四同,此定律又叫“四同定律”

阿佛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①同温同压同体积的不同气体,质量比等于分子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密度

②同温同压不同体积的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③同温同压同质量的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比的反比

㈢勒沙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外界条件改变对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所改变的条件

反应速度

化学平衡

增大反应物浓度

加快

向生成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

加快

向吸热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

加快

向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的方向移动

加催化剂

加快

不移动

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泡利不相容原理——

在同一个原子里,没有运动状态四个方面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

电子层(层)

电子亚层(形)

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伸)

电子的自旋(旋)

②能量最低原理

在核外电子的排布中,通常状况下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这些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③洪特规则

在同一电子层的某个电子亚层中的各个轨道上,电子的排布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样排布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二、基本规律

㈠四种晶体比较表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构成晶体的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微粒间相互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范德华力

金属键

典型实例

NaCl、CsCl

金刚石、Si、SiO2、SiC

干冰、氢气、有机物、惰气

钠、镁、铝、铁

熔沸点

熔点较高、沸点高

熔沸点高

熔沸点低

一般较高、部分低

导电性

固态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导电

良好

导热性

不良

不良

不良

良好

机械加工性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硬度

较硬而脆

高硬度

较小

一般较高部分低

※注:

离子晶体熔化时需克服离子键,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了共价键,分子晶体熔化时只消弱分子间作用力,而不破坏化学键。

㈡物质熔沸点规律

1、不同晶体: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较复杂)

原子晶体:

原子半径越小,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金刚石>单晶硅

离子晶体:

组成相似的离子晶体,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如:

NaCl>KCl

金属晶体:

金属键越强(半径小、价电子多),熔沸点越高

如:

Na<Mg<Al

分子晶体: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如:

F2<Cl2<Br2<I2

3、在比较不同晶体的熔沸点时,有时需借助常识或记忆有关数据

例:

熔点Na>CH3COOH>H2O

㈢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1、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2、常温下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4、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5、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6、用电化学的方法

㈣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H2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它例:

2Cu+SCu2SCu+Cl2         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㈤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强弱的判定依据

1、根据反应条件来判断:

是否加热,温度高低,有无催化剂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种还原剂(或不同的还原剂与同种氧化剂)的反应可依据以上条件来判断。

例如,由2H2SO3+O2=2H2SO4(快)2Na2SO3+O2=2Na2SO4(慢)

2SO2+O2        2SO3

可知还原性:

H2SO3>Na2SO3>SO2

2、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定:

如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较剧烈)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较微弱)

可知氧化性:

浓HNO3>稀HNO3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传递关系来判断:

氧化剂氧化能力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能力;

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能力。

※一般来说,判断氧化剂的氧化能力时不能简单地看氧化剂被还原成的价态高低,应看氧化剂氧化其它物质的能力。

比如硝酸越稀,其氧化性越弱,跟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化合价降得越多。

KMnO4溶液酸性越强,氧化性越强,跟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化合价降得越多

Na2SO3+KMnO4(H+)→无色的Mn2+

Na2SO3+KMnO4(H2O)→褐色的MnO2

Na2SO3+KMnO4(OH-)→绿色的MnO

氧化性:

F2>Cl2>Br2>I2>SO2>S

还原性:

S2->SO>I->Fe2+>Br->Cl->F-

⑹关于NO2和N2O4平衡移动的讨论

一、结论:

将NO2装入注射器内,进行下列操作,现象如下:

①缓慢压缩,气体颜色逐渐加深

②缓慢扩大体积,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③突然压缩,气体颜色先变深,但最终比起如深

④突然扩大体积,气体颜色选变浅,后变深,但最终比起始浅。

二、证明:

以①为例推论如下:

设原平衡混和气中NO2、N2O4浓度分别为a摩/升、b摩/升。

压缩至某体积时,NO2、N2O4在新平衡下浓度分别为c摩/升和d摩/升

慢慢压缩,可以认为气体温度不变,此温度下常数,则

当体积缩小时,平衡2NO2N2O4右移,[N2O4]增大,即d>b,则得c2>a2,所以c>a,气体颜色加深。

㈦何时考虑盐的水解

1、判断盐溶液酸碱性及能否使指示剂变色时,要考虑到盐的水解。

如CH3COONa溶液呈碱性,因为CH3COO-+H2OCH3COOH+OH-

2、配制某些盐的溶液时,为了防止溶液变浑浊(水解),需加入酸抑制其水解,此时考虑盐的水解。

例:

配制CuSO4溶液时需加少量H2SO4,配制FeCl3溶液时需加入少量盐酸(加相应的酸)

3、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要考虑到水解。

如Na3PO4溶液中[Na+]>3[PO]

4、说明盐溶液中离子种类及多少时要考虑到水解。

例Na2S溶液中含有Na+、H+、S2-、HS-、OH-,其浓度关系是

[Na+]+[H+]=2[S2-]+[HS-]+[OH-]

5、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盐溶液反应时,需考虑水解。

如镁插入CuSO4溶液中有H2放出。

因为Cu2++2H2OCu(OH)2+2H+

Mg+2H+=Mg2++H2↑

6、强酸弱碱盐与强碱弱酸盐溶液相混合,其现象不能复分解反应规律来解释时,要考虑到双水解。

例: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是:

3HCO+Al3+ =3CO2↑+Al(OH)3↓;

7、判断溶液中有关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要考虑盐的水解(主要是双水解问题),

如Fe3+和HCO不能大量共存;

8、施用化肥时需考虑到水解。

如:

草木灰(K2CO3)不能与铵态氮肥相混用。

因为CO+H2OHCO+OH-NH+OH-        NH3·H2O,

随NH3的挥发,氮肥失效。

9、分析某些化学现象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

制备Fe(OH)3胶体、明矾净水及丁达尔现象、FeCl3等溶液长期存放变浑浊,等。

10、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用酸碱滴定时的指示剂以及当pH=7时酸(碱)过量情况的判断等问题,要考虑到盐的水解。

如:

CH3COOH与NaOH刚好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pH=7,则CH3COOH过量,因为CH3COO-+H2O   CH3COOH+OH-,为此CH3COOH与NaOH互相滴定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11、试剂的贮存要考虑到盐的水解。

如贮存Na2CO3溶液不能玻璃塞,因为Na2CO3水解后溶液碱性较强,这样

SiO2+2OH-=SiO+H2O,Na2SiO3具有粘性,使瓶颈与瓶塞粘结在一起;

NH4F溶液不能用玻璃瓶盛装,因为水解时产生的氢氟酸腐蚀玻璃,

F-+H2OHF+OH- 4HF+SiO2=SiF4↑+2H2O;

12、制取无水盐晶体时要考虑到盐的水解。

例:

不能利用蒸干溶液的办法制FeCl3和AlCl3,也不能在空气中加热FeCl3·6H2O和AlCl3·6H2O制无水FeCl3和AlCl3,就是因为水解的缘故。

13、解释某些生活现象应考虑到盐的水解。

例:

炸油条时利用了Fe3+与HCO(CO)双水解的道理;ZnCl2和NH4Cl可作焊药是利用了它们在水溶液中水解显弱酸性的道理;家庭中可用热的Na2CO3溶液洗涤餐具或涮便池,利用的是加热可促进CO的水解使碱性增强,去污能力加大的道理。

㈧原电池七种

1、普通锌锰电池(“干电池”)

“干电池”是用锌制圆筒形外壳作负极,位于中央的顶盖有铜帽的石墨作正极,在石墨周围填充ZnCl2、NH4Cl和淀粉糊作电解质,还填有MnO2作去极剂(吸收正极放出的H2,防止产生极化现象)。

电极反应为:

负极——Zn-2e-=Zn2+

正极——2NH+2e-=2NH3+H2

H2+MnO2=Mn2O3+H2O

正极产生的NH3又和ZnCl2作用:

Zn2++4NH3=[Zn(NH3)4]2+

淀粉糊的作用是提高阴、阳离子在两个电极的迁移速度。

电池总反应式:

2Zn+4NH4Cl+2Mn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