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7348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医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docx

《医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细胞生物学Word格式.docx

外来的异物和病原体,体内生命活动的调剂物质可与细胞上特异性蛋白质分子结合,这种特异蛋白质分子叫膜受体

细胞连接(celljunction):

为了各细胞间的统一和促进细胞间所必需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紧密接触的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

在结构、功能和发生上有一定联系的膜性细胞器(除了线粒体)

信号肽(signalpeptide):

位于蛋白质上一段15——30个连续的氨基酸顺序

信号斑(signalpatch):

位于蛋白质不同位置的氨基酸顺序在多肽链折叠后形成的一个斑块

信号假讲(signalhypothesis):

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N端有一段信号肽,该信号肽一合成可被细胞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识别并结合,通过信号肽的疏水性引导新生肽跨脂双分子层进入ER腔或直截了当整合在ER膜上信号肽具有决定蛋白质在细胞内去向或定位的作用

溶酶体(lysosome):

内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分解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功能的一种膜性细胞器

膜流(membraneflow):

细胞中各种膜性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移现象

细胞氧化(cellaroxidation)、细胞呼吸(cellarrespiration):

细胞内的氨基酸、脂肪酸、单糖等供能物质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放出能量的过程

核糖体(ribosome)、核糖核蛋白(ribonucleoprotein):

由多种rRNA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复合蛋白,是具有催化能力的多酶复合体

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

多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在一个mRNA分子上进行蛋白质合成

遗传密码(genneticcode):

mRNA上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顺序的碱基序列所编码的遗传信息

反密码子(anticodon):

tRNA上反密码子环上的三个碱基

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是由位于细胞质的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系统。

包括微管、中等纤维、微丝。

细胞核(nucleus)是真核细胞中由双层单位膜包围核物质而形成的多态性结构,储存遗传信息、进行DNA复制和RNA转录,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

核纤层(nuclearlamina):

内核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架状纤维蛋白质,叫核纤层(nuclearlamina)。

染色质(chromatin):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物质染色的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染色体(chromosome):

当细胞开始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质高度折叠、弯曲而凝缩成条状或棒状,称为染色体

常染色质(euchromatin):

处于分散状态,具有功能活性(能活跃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hererochromatin):

成凝集状态,转录不活跃或无功能活性的染色质

核型(karyotype):

按照染色体相对大小、着丝粒的位置、臂的长短、次缢痕及随体的有无乃至带型等特点,把某种生物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按同源染色体配对,依次排列起来,就构成了这一个个体的核型

细胞周期(cellcycle)、细胞增殖周期(cellgenerationcycle):

指从一次细胞分裂终止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终止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细胞通讯(cellcommunication):

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

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

在信号传递中,细胞将细胞外信号分子携带的信息转变为细胞内信号的过程称为细胞的信号传导

信号分子(signalmolecule):

是细胞的信息载体,种类繁多,能够是物理信号,也能够是化学信号。

如:

光、热、声、辐射、激素、神经递质、气体分子等。

受体(receptor)是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能够识别并特异性地与有生物活性的化学信号物质(配体)结合,从而激活或启动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最后引起特定的生物效应。

广义概念:

受体是指同意任何刺激,包括化学信号刺激、物理信号刺激(如光、机械刺激等)和病原生物刺激,并能产生一定细胞反应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配体(ligand):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外界信号统称为配体。

膜受体的分类:

离子通道受体与G蛋白相偶联的受体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1、膜质组分的不对称性

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3、膜糖分布的不对称性

细胞膜的流淌性:

膜质分子的运动:

1、横向扩散2、旋转运动3、摆动运动4、伸缩震荡运动5、翻转运动6、旋转异构运动

膜蛋白的运动:

横向扩散旋转扩散

阻碍膜流淌的因素:

1、脂肪酸链的长度和不饱和程度

2、胆固醇在相变温度的上下

3、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

4、嵌入蛋白质的数量

流淌镶嵌模型的论点:

流淌的脂类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连续主体,蛋白质分子无规则地分散在脂类的海洋中。

构成膜的脂双层具有液晶态的特性,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有液体的流淌性。

该模型强调了膜的流淌性和不对称性,也对膜的复杂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不足:

忽视了蛋白质分子对脂类分子流淌性的操纵作用,忽视了膜的各个部分流淌性的不均一性等

磷酸二酯键是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差不多单位:

1、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差不多结构单位,2、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差不多单位;

3、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和发育的差不多单位;

4、细胞是遗传的差不多单位

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专门形式。

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能找到,有这些元素通过一系列组装过程逐步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再有这些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组装成生物体的差不多结构单位——细胞

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主链沿中心轴盘绕、折叠所形成的主链构象,维系二级结构稳固性的化学键是氢键。

蛋白质二级结构的要紧形式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差不多类型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多核苷酸以反向平行的方式绕一条主轴向右盘绕形成的双螺旋结构分子,2、在双螺旋结构中,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多核苷酸的骨架,位于链外侧,而碱基都位于链的内侧3、两条多核苷酸链间的碱基通过氢键结合,有规律的互补配对4、每一对碱基位于同于平面上,垂直于双螺旋的主轴

RNA分子为单链结构的核苷酸链,一样为线形,在某些RNA分子中存在互补序列,能够通过局部回折形成双螺旋结构

mRNA是由一条多核苷酸构成,由DNA指导通过转录形成,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模板

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三级结构为倒L型。

功能为转运游离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

rRNA为单链核苷酸,局部形成双螺旋结构。

真核细胞中有5S、5。

8S、18S、28S四种。

其与蛋白质共同构成核糖体,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酶的特性:

高度的催化能力高度特异性高度不稳固性活性可调性

核糖体功能:

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组织mRNA和tRNA的识别结合,催化肽键形成,操纵蛋白质多肽链的合成过程

核糖体重要活性部位:

1、mRNA结合位2、氨酰tRNA和肽基tRNA结合位

3、转肽酶部位4、中央管与出口位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相同点:

1、细胞表面都有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细胞膜;

2、都有遗传物质DNA和RNA两种核酸;

3、都有蛋白质的合成机器——核糖体;

4、都已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

5、都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6、两者遗传密码及代谢过程中的一些酶类差不多上一

特点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

有核膜、核仁

细胞壁

成分为肽聚糖、磷壁酸

成分要紧为纤维素

细胞质

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无胞质环流

有各种细胞器及胞质环流

内膜系统

复杂,分化成各种膜性细胞器

细胞骨架

有微管、微丝、中间纤维等

核糖体

有,70S

有,80S

中心粒

染色体

1条,裸露,细胞质中

多条,细胞核内

基因表达

转录与翻译同时同地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中

运动

鞭毛和简单原纤维

微管、微丝、鞭毛、纤毛

营养方式

吸取或光合作用

吸取、光合、胞吞作用

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

以有丝分裂为主

物质运输:

穿膜运输:

被动运输:

简单扩散

通道扩散闸门通道电压闸门通道

配体闸门通道

载体扩散

主动运输:

离子泵

相伴运输同向运输

逆向运输

膜泡运输:

胞吞作用:

吞噬作用

吞饮作用

受体介导

胞吐作用

载体扩散的特点:

1、载体蛋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2、通过载体易位机制转运

3、载体蛋白的饱和性

膜受体分子结构:

调剂单位(辨论部或转换器)催化单位(效应部)转换单位(传导部)

膜受体的特性:

1、受体的特异性2、可饱和性3、高度亲和力4、可逆性

5、特定的组织定位

膜受体的功能:

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参与信息的传递激素受体参与体液调剂

递质受体参与神经调剂

细胞膜功能:

1、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固的内环境

2、选择性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和代谢产物的输出,相伴着能量的传递

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映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6、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特化结构

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是细胞表面受体间或受体与大分子间互补形式的相互作用,作用方式有三种:

1、相同受体间相互作用2、受体与细胞表面大分子间相互作用3、相同受体与游离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细胞表面最明显的特化结构:

微绒毛、内褶、纤毛、鞭毛

细胞连接:

紧密连接黏合连接(带状桥粒点状桥粒半桥粒)缝隙连接

内膜系统包括:

核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内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液泡

各细胞器的标志酶:

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

高尔基复合体糖基转移酶

溶酶体酸性磷酸酶和三偏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

内质网功能:

RER:

蛋白质合成:

分泌性蛋白膜镶嵌蛋白溶酶体蛋白可溶性蛋白

蛋白质运输:

穿膜运输(膜镶嵌蛋白运输方式、可溶性蛋白直截了当转入细胞质)转运小跑运输(出芽方式)

蛋白质修饰:

蛋白质折叠受到分子伴侣的调剂

蛋白质糖基化:

多肽链中专门的氨基酸残基侧链上,以共价键连接上单糖和低聚糖形成糖蛋白的过程

SER:

脂类的合成糖原代谢解毒作用:

1、氧化和甲基化作用

2、转化作用

3、结合作用

蛋白质与糖连接方式:

1、N—连接糖蛋白天冬酰胺残基的—NH2上在RER腔内

2、O—连接糖蛋白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侧链—OH上高尔基体内

信号识别颗粒的三个位点:

信号肽结合位点SRP受体结合位点翻译暂停结合区域

高尔基复合体的超微结构是由三部分构成:

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

高尔基复合体从顺面到反面分为四个不同的功能区:

顺面管网结构顺面膜囊反面膜囊反面管网结构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

1、蛋白质的糖基化N-连接糖蛋白的糖基化复合寡糖

高甘露糖

O-连接糖蛋白的糖基化

2、蛋白质水解作用无活性的前体物质→有活性的物质

3、蛋白质的分选与运输溶酶体蛋白的分选与运输

溶酶体酶的分类:

核酸酶、蛋白酶、糖苷酶、磷酸酶、脂酶、硫酸酯酶

分类:

1、初级溶酶体

2、次级溶酶体自噬性溶酶体自噬溶酶体

分泌溶酶体

异噬性溶酶体

3、残质体

脂褐素

髓样结构

含铁小体

内含物

电子密度较高的物质及脂滴

成层排列的膜结构

电子密度高的含铁颗粒

分布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

肺泡细胞、肿瘤细胞

正常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溶酶体功能1、消化作用异噬作用(heterophagy):

对细胞外源物质消化作用

自噬作用(autophagy):

消化分解由于病理或生理因素而被损害的或衰老的细胞器的过程

溶噬:

溶酶体溶解溶酶体

粒噬(分泌自噬):

初级溶酶体吞噬分泌颗粒

胞外消化:

由胞吐作用将内含水解酶分泌到细胞外消化细胞外物质

2、自溶作用(autocytolysis):

溶酶体膜破裂,内含水解酶开释到细胞质中,导致细胞本身被消化的现象

3、参与免疫过程对抗原识别、吞噬、降解、加工、称递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作用,参与激活免疫应答过程

4、对激素分泌的调剂作用

过氧化氢酶体所含酶:

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体功能:

防止过氧化氢在细胞内堆积,爱护细胞

氧化酶消耗游离氧分子,调剂细胞中氧浓度,幸免氧中毒

过氧化氢酶排除过氧化氢及其他有害物质对细胞的毒害

有些可参与核酸和糖代谢

调剂细胞中氧张力、氧化解毒和参与β氧化

细胞整体性体现:

粗面内质网通过芽生产生小泡,小泡通过脱粒运输到高尔基复合体成为小囊泡,通过高尔基复合体形成分泌小泡

内膜系统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1、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膜结构的合成与分配是统一进行的,提升了合成效率,保证了膜结构的一致性,保证了膜蛋白在膜结构方向的一致性

2、内膜系统在细胞内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功能区域和微环境

3、通过小泡分泌方式完成了膜的流淌和特定功能蛋白的运输,保证了膜结构的更新,保证了一些具有杀伤性酶在运输过程的安全

4、细胞内多酶反应是在膜上进行的,内膜系统使这些酶反应不受干扰

5、增大表面积,提升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6、区室的生成相对提升了重要分子的浓度,提升了反应效率

电镜下线粒体的形状结构:

线粒体功能:

为细胞氧化作用和能量转换提供场所

细胞呼吸四个步骤:

1、糖酵解2、乙酰辅酶A的形成3、三羧酸循环4、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偶联

线粒体具有自己的DNA以及复制、转录、翻译、加工的一套装置,因而具有独立编码、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细胞核基因的操纵,因此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细胞内线粒体需要持续增殖更新,衰老和病变的线粒体被溶酶体消化分解,通过增值又持续产生新的线粒体。

线粒体增殖的两种观点:

在细胞质中重新形成;

由原先的线粒体分裂或出芽而产生。

现在普遍同意第二种观点,即线粒体先通过一个生长时期,然后其中的DNA复制,内膜向中心内褶形成隔膜或线粒体中部缢缩而一分为二,部分线粒体以出芽方式增值

线粒体的分裂方式:

1、间壁分离2、收缩分离3、出芽分裂

核糖体种类:

原核细胞核糖体真核细胞细胞质核糖体真核细胞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核糖体)

游离核糖体附着核糖体

核糖体的大小亚基之间可因细胞内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聚合和分离,其中以Mg+浓度对其阻碍较大。

当Mg+浓度为1——10mmol/L时,大小亚基形成完整的核糖体,当Mg+浓度小于1mmol/L时,核糖体分离成大小亚基,当Mg+浓度大于10mmol/L时,两个单核糖体聚合成二聚核糖体。

rRNA在核糖体功能执行中的主导地位:

1、rRNA在核糖体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2、r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主导作用

微管(microtubule)中空圆柱状,横断面由13根原纤维围绕而成,原纤维由微管蛋白构成。

微管的类型:

单管二联管三联管

微观化学成分;

微管蛋白

微管蛋白的分类:

、、微管蛋白

微管蛋白的功能:

1.坚持细胞形状2.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3.坚持细胞器的空间定位分布

4.构成纺锤体5.作为中心粒、鞭毛和纤毛差不多结构成分

微丝(microfilament)实心纤维细丝比微管细,更具有弹性,细胞中的微丝可成束、成网或纤维状,是可变的结构。

微丝差不多成分:

肌动蛋白

微丝的组装G-肌动蛋白(单体球状)→F-肌动蛋白(聚合体纤维状)

微丝的功能1.构成细胞的支架2.参与细胞的运动3.参与细胞分裂

4.参与肌肉收缩5.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6.参与受精作用

中等纤维(intermediatefilament)差不多结构:

中等纤维蛋白共同结构域:

-螺旋杆状区非螺旋区:

头部尾部

由四个八聚体(原纤维)构成

中等纤维功能:

1.坚持细胞器的空间定位2.增强细胞的机械强度3.参与桥粒与半桥粒的形成4.与细胞的分化有关5、与遗传信息的传递有一定关系

中心体由中心粒和中心球(中心粒旁基质)组成

微管组成的细胞器:

中心粒纤毛鞭毛

中心粒由九组三联体微管围绕而成

中心粒化学成分是微管蛋白和鸟苷酸。

中心粒的功能:

1.组织形成鞭毛和纤毛并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参与微管蛋白的合成、微管的聚合;

2.其上存在ATP酶与细胞能量代谢有关,为细胞运动和染色体移动提供能量。

鞭毛:

长而少纤毛:

短而多结构均以微管为主

差不多结构:

九组二联管和两组中央管

鞭毛波浪式运动纤毛运动无规则

核被膜包括内外两层单位膜、核周间隙、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

核孔复合体由胞质环、核质环、中央栓和轮辐四部分组成

核纤层的组成:

核纤层蛋白,包括A型、B型、C型核纤层蛋白

核纤层的功能:

细胞间期时,核纤层蛋白与核膜镶嵌蛋白相连,能保持核的形状与核孔复合体的位置;

蛋白形成的网架还能够和染色质结合,为染色质提供附着点。

核被膜裂解和重建都与核纤层有关

核被膜功能:

核膜将DNA与细胞质分隔开,爱护DNA分子免受损害;

使DNA的复制和RNA的翻译表达分隔开。

是物质交换的通道。

参与生物大分子合成。

参与门控转运蛋白核定位信号关心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门控转运机制

染色质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核蛋白复合体,要紧成分是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核仁的超微结构:

核仁相随染色质、纤维结构、颗粒成分、核仁基质

核仁的功能:

1、45SrRNA的转录2、rRNA前体的加工

3、核糖体亚基的组装

细胞的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meiosis):

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一种专门的细胞分裂,其特点是细胞进行连续的两次的分裂,而DNA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树木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前间期:

G1SG2

第一次减数分裂:

前期I:

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中期I

后期I

末期I

减数分裂间期

第二次减数分裂:

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前期

无染色体的配对、交换、重组

染色体配对、交换、重组(前期I)

中期

二分体排列于赤道面上

与染色体两个动粒相连的动粒微管分别位于染色体两侧

四分体排列于赤道面上(中期I)

与染色体两个动粒相连的动粒微管分别位于染色体同侧

后期

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

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后期I)

末期

染色体数目不变

染色体数目减半

分裂结果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细胞分裂前相同子细胞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相同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比分列前少一半,子细胞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及子细胞均不同

G1期细胞的增殖状态:

连续增殖细胞暂不增殖细胞终末分化细胞

信号分子的特点:

①特异性②高效性③可被灭活

按照靶细胞中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表面受体(cellsurfacereceptor)和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receptor)。

细胞表面受体分为三类:

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ion-channel-linkedreceptor)

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receptor)酶偶联的受体(enzyme-linkedreceptor)

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receptor)

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的受体,全部为DNA结合蛋白(或转录因子类)

分为胞浆受体和核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