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6639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习得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认知、情感、意动。

16.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个人差异、学习者个人背景和情景社会因素等。

17.沉浸式教学法是采用目的语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媒介,课堂上主要是向学习者提供目的语语言输入。

18.1945年,弗里斯在《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与学习》一书中提出了对比分析的思想。

19.在第二语言习得顺序中,主要存在以下争议:

①母语迁移;

②“正确顺序”是否等于“习得顺序”;

③第一语言习得顺序是否等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

20.偏误分析分为五个步骤:

收集资料,鉴别偏误,描写偏误,解释偏误,评价偏误。

21.“社会文化理论”是关于人类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独特的认知功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22.原则和参数是普遍语法的核心概念。

23.通过学习获得的“显性知识”不能转化为“隐性知识”

24.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比较、预测四个步骤。

听说法、视听法等教学法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26.普遍语法是一系列规定和限制人类语言可能语法形式的原则和运算程序。

普遍语法主要是由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构成。

27.文化适应程度主要取决于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28.焦虑:

一般指个体由于担忧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促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

焦虑对二语学习的影响程度随着二语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二语水平不高的学习者,焦虑阻碍其学习。

优秀的二语者,焦虑反而会促进学习。

?

29.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首先表现在其对习得速度方面的影响。

30.指学习者在整个语言习得或语言使用过程中,与某个特定阶段相关联的心理行为或行动。

31.“自然习得顺序”是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

32.Carroll和Spaon被认为是现代语言学能测试的先驱。

33.“偏误”是系统性的,是学习者现时心理规则系统的外在表现,因此对于研究习得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解词、简答类(不排除部分填空、判断题从本部分出题的可能)

1.母语:

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

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的语:

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第一语言:

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第二语言:

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

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习得:

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

“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

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学习:

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

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

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第二语言习得:

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

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外语习得:

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第二语言环境:

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

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

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语言能力:

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

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

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

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13.语言表达:

交际双方在语言的理解与生成过程中对其内在语法的运用。

语言表达是关于语言运用的知识。

14.僵化是存在于潜在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机制,表现为某种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在目的语习得的某个阶段上停滞不前,无论年龄大小、是否继续学习。

15.对比分析: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兴盛于60年代。

初衷是为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预测学习者的难点,预防学习者的语言偏误,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

16.母语负迁移:

这一假设的实质是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问题,主张对比分析的学者认为。

学习者的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如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外语大都有母语的“口语”。

17.内隐学习:

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

18.评估偏误

涉及三方面:

哪类偏误问题更严重;

作为评估者,可分为母语者和非母语者,他们对偏误的评估是否相同;

评估标准问题。

三个标准:

可理解难度,可接受难度,冒犯程度。

19.中介语的定义包括三方面:

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言语输出。

中介语是高度结构化的。

中介语是独立的语言系统。

20.内在大纲指的是学习者具有的一种控制学习目的语规则的程序化序列,它控制着学习者的目的语学习过程。

21.语言学能

指学习二语或外语所需的认知素质,或者说是二语或外语学习的能力倾向。

它可以帮助提高学习速度、降低学习难度,可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速度。

22.“文化适应”指学习者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文化适应就是指对目的语文化及文化环境的适应过程。

23.监控假说

所谓“监控”是对学习者“学习”知识的作用或功能而言的,克拉申看来,学习者的言语输出主要是依靠习得的知识生成的,“学习”的知识只是用来监控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过程。

根据监控的程度,克拉申把学习分为三类:

监控过多者、监控不足者、监控合理者。

24.情感过滤指的是阻止学习者充分利用所接受的可理解的输入来习得语言的心理障碍。

正态的情感可以使学习者接受更多的言语输入,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言语输入的吸纳。

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高的自信以及焦虑感较低的学习者,即过滤程度较低的学习者可以获得充分的言语输入;

学习动机较弱、缺少自信、焦虑程度比较高,即过滤程度比较高的学习者可以获得的言语输入就比较少。

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速率,但并不会影响习得的顺序。

25.场独立型学习者更善于在正规课堂中学习语言,场依赖型学习者则更擅长在非正式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

从两种类型的学习者的特点来看,场独立型以分析见长,较适合在课堂中进行语法分析、遣词造句,而场依赖型则善于交际,这对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

26.活动理论与任务教学法的关系

联系:

活动理论和任务教学法有相似之处,都是把任务或者活动看做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

区别:

活动注重过程而任务注重目标。

27.动机指行为的整体目标和方向,学习者为了达到目的所付出的努力,想达到目的的强烈愿望。

(1)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来自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乐趣和满足感。

外在动机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如父母的赞同、奖赏、惩罚、考试取得的高分。

内在动机与长远的成功相关,外在动机与短期的成功相关。

(2)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融入型动机:

学习者喜欢并欣赏目的语及目的文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融入目的语社团。

学习中多运用功能联系、会话等学习策略。

工具型动机:

学习者把学习目的语作为一种工具。

更倾向于使用语言形式等练习策略。

28.“审慎型”与“冲动型”认知方式会产生的不同影响

在简短地考察各种可能性后迅速作出决定,被称为“认知冲动型”;

另一类在进行反应前深思熟虑,仔细考虑所有可能性,被称为“认知审慎型”。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冲动型学习者可能迈出许多快捷的步子;

审慎型学习者在某些阶段停留的时间会稍长一点,但是从一个阶段跨入另一个阶段的步子可能要大一些。

29.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的特点

对学习环境不会产生负面的焦虑和压抑;

对学习有强烈的动机,更适应于课堂学习者;

敢于尝试,敢于冒险;

寻找一切机会使用目的语,利用所有机会练习听和说,既关注形式也关注意义;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用学习技巧的学习辅助直接学习;

意识到语言学习的过程;

灵活运用学习策略,运用技能来感知、分类和贮存二语并监控自己的语言。

30.过度泛化:

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将其一目的语的规则推广到超越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外。

泛化的原因:

1)对目的语规则错误的概括;

2)对目的语规则掌握不完整;

3)是不了解目的语规则的适用条件。

31.三种不同的语言输入观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语言输入是由外在的语言刺激和反馈构成的;

(2)语言输入通过正面的反馈和纠正得到强化;

(3)通过语言形式的操练可以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

B.心灵学派认为,学习者的内在因素,即语言习得机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把语言习得机制看做语言习得的决定性因素。

C.“互动论”的观点:

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认知互动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

32.语言监控的条件

必须有充足的时间;

注意力必须放在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意义上;

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规则。

33.族群间模式

Giles和Byrne1982年提出了“族群间模式,其中“族群间”指少数名族族群和社会主流语言群体之间,主要研究来自少数名族语言群体的学习者在社会主流语言时,社会心理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族群间模式提出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因素:

学习者是否觉得自己处在被外界隔离的群体;

在学习者对其母语群体和目的语群体进行比较时,结果是否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学习者母语群体的地位;

学习者的母语群体是否在语言和文化上被外界隔离;

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的看法

34.“外国人话语”的特点

与标准的英语有三个不同,特点是

在语音方面:

语速慢,发音清晰,停顿、重音、夸张;

在词汇方面:

偶尔用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近义词替换,释义;

在句法方面:

使用扩展,替换,重置的不同调整方式。

35.偏误分析的贡献。

第一,偏误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真正起点;

第二,偏误分析为70年代心灵学派与行为主义理论进行的论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即母语负迁移不是造成偏误的唯一原因;

第三,偏误分析提出了一套系统地描写和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程序和方法;

第四,偏误分析部分地揭示了二语习得的一般性规律从而丰富和充实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偏误分析可以揭示二语习得过程和学习者所采用的策略和程序;

第五,偏误分析具有指导教学工作的实际意义:

有利于开展有的放矢的补救性教学。

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计划。

36.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特点及分类P131-132

分类:

系统变异和非系统变异;

特点:

首先,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大量的语言变异现象;

其次,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比母语者的语言变异更加剧烈、更加频繁‘

再次,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是造成其中介语系统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促进其中介与系统不断发展的动因。

论述类

1.试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做简要的综述P16-22

2.试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做简要的综述P22-27

3.试对中介语研究做简要综述P57-62

4.克拉申输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结合英语或汉语学习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是其整个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它回答了语言教学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人们是怎样习得一种语言的。

该假说指出,人们习得一种语言,必须通过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如果习得者大量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们现有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i+1,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他们便会在理解信息的同时,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习得新的语言知识。

同时,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机制不仅在母语习得中发挥作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也同样发挥作用。

从小到大的英语学习,在一般课堂上都是递进式的。

先教单词,再教语法,难度不会突然剧增,内容变化都是循环渐进式的。

5.如何理解动机?

对动机的研究主要有哪些理论?

结合自己第二语言学习的实践谈谈你对动机与外语学习的关系的理解。

动机是行为的整体目标和方向,学习者为了达到目的所付出的努力,想达到目的的强烈愿望。

其最广为人知的理论之一是内在/外在动机学说。

还有融合型动机学说。

融合型动机是学习者喜欢并欣赏目的语及目的文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融入目的语社团。

工具型动机则是学习者把学习目的语作为一种工具。

另外还有社会教育模式、扩展动机理论、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模式。

学习外语,如果家长老师有物质奖励刺激,那学习效率就会立马提升,在短期内会有不小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