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 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6606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 2.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 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 2.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押题专练2

第04讲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有学者说,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家“主治者的意志与国民的意志历来所有的差异一概被消灭”。

这反映出英国(  )

A.国王仍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B.国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代议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D.以政治妥协调和阶级利益

【答案】C

2.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说明英国国王是维系英联邦的纽带,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故D项正确。

3.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

“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答案】A

【解析】18世纪中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英王是“统而不治”,故A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议会限制王权是《权利法案》,故C项错误;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4.“据俄新社2015年11月23日消息,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将向议会提议,批准英国参与在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的行动。

”该提议能否通过取决于(  )

A.议会对提议的支持率B.国王对提议的态度

C.民众对议会的满意度D.国王对首相支持度

【答案】A

5.1649年,当英国人民看到查理一世身首异处时,数以万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

这反映了英国(  )

A.历史上并没有民主的形式和传统

B.社会一直有制约王权的巨大力量

C.广大民众有尊重传统的社会心理

D.王权与议会的矛盾斗争非常激烈

【答案】C

【解析】根据“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万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说明英国国王在民众心中地位高,“1660年,查理二世返回伦敦时,受到民众夹道欢迎;1689年,威廉和玛丽在英国登陆时也是如此”,因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方面继承了悠久的传统即保留国王,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故C项正确。

6.《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

“尽管1832年改革是相当保守的,但这次改革毕竟是向着贵族寡头借以垄断国家政治大权的堡垒——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

”这是因为改革(  )

A.改变了贵族把持英国政治的局面

B.防止了英国走向垄断帝国

C.使议会重回国家政治的权力中心

D.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

【答案】D

【解析】1832年的议会,改革制定了新的议会选举规则,使议会席位分配趋于合理,故D项正确。

7.1840年英国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

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首枚邮票大清“龙票”诞生。

观察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

B.中国的专制制度已经开始衰落

C.两国都存在着王权思想的影响

D.两国的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

【答案】C

8.1787年,美国政治家约翰·杰伊说:

“一个引起战争可能性更小的全国性政府,相比几个规模更小、不安全因素更多的成员国政府来说,显然最有利于民族的安全。

”这表明约翰·杰伊认为(  )

A.联邦政府更利于维护国内和平

B.联邦政府享有对外宣战的权利

C.邦联制政府无法抵御外来侵略

D.独立战争加剧邦联体制的解体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全国性政府”是指联邦政府,“成员国政府”是指邦联制政府,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联邦政府更利于维护国内和平,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联邦政府享有对外宣战的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联邦政府比邦联政府更有利于维护民族安全,“邦联制政府无法抵御外来侵略”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1787年,独立战争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9.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

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

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答案】C

10.“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

A.三权分立制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国会两院制D.联邦制

【答案】B

【解析】三权分立制是美国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的运作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故B项正确;国会两院制是美国立法机构的设置,与材料“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联邦制指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不符合“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故D项错误。

11.备受世人推崇的《美国1787年宪法》解决了邦联的弊病,但在宪法正文中根本没有出现slave这个词,更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宪法违背了民主的精神

B.当时黑人对民权要求不强烈

C.美国宪法并未实践人民主权

D.体现原则与妥协的宪政精神

【答案】D

【解析】中央政府权力运行机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分配,以此防止权力独裁,体现了民主精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解决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不等于黑人对自身权益没有诉求,故B项错误;总统和国会议员选举产生践行了启蒙思想家宣扬的主权在民,故C项错误;南北州围绕是否废除黑人奴隶制和是否享有选举权进行激烈交锋,最后相互妥协,故D项正确。

12.2016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痛陈美国枪支暴力犯罪顽疾并宣布一系列控枪新举措,以期绕过国会、用行政手段遏制频发的枪支暴力事件。

但持枪权在美国向来被视为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从最初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民兵,到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持枪成为一种传统。

因此,奥巴马总统的控枪令引发了多方的不满情绪。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控枪令涉嫌违宪,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

B.按照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强制推行其控枪令

C.如果奥巴马强行推行其控枪令,参议院可以对其进行弹劾

D.公民持枪权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赋予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

【答案】A

13.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

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

这说明(  )

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

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

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

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

【答案】D

【解析】法国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共和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所以双方都不太满意,故在冷漠中通过,故D项正确。

14.国家元首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这项条款应出自(  )

A.美国1787年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C

【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美国实行两院制,国家元首也就是总统无权解散众议院,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无权解散议会,故B项错误;根据国家元首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可以看出出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故C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故D项错误。

15.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

以下歌词摘自德意志国歌的是(  )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B.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C.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答案】B

16.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

据此可知(  )

A.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B.普鲁士拥有超然地位

C.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可知,普鲁士在整个德意志帝国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大问题上的否决权,故B项正确。

17.“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议会享有立法权。

”作者对近代德国政体的看法是(  )

A.近代德国政体专制是实,立宪为虚

B.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

C.议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

D.德国政体不乏民主成分

【答案】D

【解析】根据“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可知作者并未强调德国政体的专制,故A项错误;“议会享有立法权”并非表明帝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议会支持的重要性,强调议会的作用,议会不一定会支持德国皇帝与政府的工作,故C项错误;根据“帝国议会不是一个‘假议会’”、“议会享有立法权”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德国政体中民主的一面,故D项正确。

18.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

“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

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

”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

A.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答案】A

19.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

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

A.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

B.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C.确保《权利法案》的实施

D.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妮女王在位时期,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以及任命大臣的权力。

因此,议会通过决议规定大臣必须是下议院议员,目的是确保其行使权力时受制于议会,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后,国王丧失了立法权和财政权等,不再享有专制权力,故B项错误;《权利法案》的实施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1721年,责任制内阁形成,沃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故D项错误。

20.1831年英国辉格党领袖格雷出任首相后,提出了议会选举改革方案,但遭到下院否决。

格雷获国王批准解散下院,并在新一轮大选中获胜。

第二年议会通过改革方案,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

这表明此时英国(  )

A.工业革命刚开始,贵族仍然拥有较强实力

B.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

C.首相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对国王负责

D.议会、内阁和国王形成“三权分立”构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831年,而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议会选举改革方案”可知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故B项正确;英国的首相名义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