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鳅养殖行情正夯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5785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9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泥鳅养殖行情正夯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黄泥鳅养殖行情正夯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黄泥鳅养殖行情正夯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黄泥鳅养殖行情正夯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黄泥鳅养殖行情正夯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泥鳅养殖行情正夯文档格式.docx

《黄泥鳅养殖行情正夯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泥鳅养殖行情正夯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泥鳅养殖行情正夯文档格式.docx

中华花鳅因体型小,不具养殖经济价值。

  人工繁殖育苗  

  泥鳅养殖在台湾发展由来已久,台湾水产试验所竹北分所(现已改制为农委会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竹北试验场)最早在一九七○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人工养殖技术,并推广养殖。

民间养殖业者在一九八○年代中期人工繁殖泥鳅,年产量逐渐提升。

早期泥鳅是珍贵的水产品,池边售价一台斤曾高达300多元。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台湾南部黄泥鳅繁殖期在11月到隔年3月,盛产期是12月至2月。

繁殖方式有完全自然产卵、人工催熟自然产卵以及人工繁殖三种,繁殖最适水温为22-28℃。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5公分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公分时2个卵巢结合在一起成为1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泥鳅进行人工繁殖时,选取成熟怀卵的雌鳅经激素处理,水温22-28℃时,8-15小时后即可挤卵。

在注射后6-7小时可以手指轻泥鳅压腹部检查卵的成熟度。

有半透明带黏性的黄色卵排出,就可以将卵挤到干碗中。

雄鳅精巢取出剪碎研磨,加入少许生理食盐水混合备用。

人工授精时将精液倒入装卵的碗中,用羽毛轻搅,再用清水洗1-2次,去除杂质,即完成受精。

制备泥鳅的精液及卵在受精前不可接触到水,否则会大大降低受精率。

  将受精卵倒在棕榈叶或细网上使其附着,再放入孵化池中孵化。

刚孵化的仔鱼体长约3mm,沉在水底,第二天静贴于孵化槽侧壁,第三天又沉入水底觅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公分,怀卵量约2,000粒左右,20公分约24,000粒。

卵圆形,卵径0.8-1.0mm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1.5mm,为半黏性卵,呈黄色。

  “通常一尾雌鳅所产的卵约可孵化出2万尾稚苗,一个孵化池用50尾种鱼,鱼花大约是以一百万尾计,售价台币2万元。

”小董说。

  目前泥鳅养殖场多集中在台南市官田、六甲、下营、麻豆、将军、学甲等地区,较具规模的繁殖场有3-5家,有些养殖场则是育苗、养成的一条龙经营。

  前两个月是关键期  

  养殖泥鳅购买刚孵化3天的“鱼花”放养可节省购苗成本,但是鱼花细如发丝,身体非常脆弱,对水质非常敏感,天敌众多,包括多种鸟类、鱼类、青蛙蝌蚪、蜻蜓幼虫、老鼠、蛇等等不胜枚举,要躲过天敌的猎食并不容易,需要高的技术门槛。

小董说,放养鱼花要尽早,最好在农历2月放养,赶在青蛙繁殖季之前,不然蝌蚪可能会吃光所有的泥鳅苗。

“养泥鳅最关键的时期其实就在前两个月,能防止天敌啄食,才能赚到钱。

最讨厌的是俗称‘暗光鸟’的夜鹭,它一次会吃掉许多只。

  提高放苗初期的活存率有三个关键,一是整池、二是放养时期、三是做水。

  今年,小董有一个池因下雨,延误了整池的进度,拖到农历3月才放苗,结果那一池的泥鳅苗完全不见踪影,研判是被蝌蚪吃光。

业界还曾发生过10个池子刚放养的泥鳅全部被吃光光的例子,而且还是个老经验的养殖户。

  小董也曾用舌笼在一个池子里陆陆续续抓到百多斤的鳝鱼,不用说,这些鳝鱼不知吃掉了多少的泥鳅。

他笑说,这些吃泥鳅长大的鳝鱼可是身价不斐,每只成本都在1万多元。

鳝鱼应该是整池晒坪后,进水时夹带进来的。

  最好在国历的11月至3月之间放苗,愈早愈好。

不过因泥鳅是底栖性动物,池底环境非常重要,收成后一定要整池,把池水排干,用推土机翻土,再曝晒一个月,淤泥多时,要翻2-3次才够。

雇请推土机翻土的工时要1,500元/时,载推土机的板车出勤一次1,800元,一甲地的翻土需12个工时,可能要分2天做,所以要2次板车,算一算要21,600元。

“虽然一甲地雇工翻土整池的费用要2万多元,但是这个步骤一定不能省略,如果没有整池,下次养殖育成率一定不好。

  孵化3天后的幼苗入池后,业者多以鳗粉作为泥鳅初期饵料。

在做水方面,台肥公司人员表示,鱼花阶段做水不要为了省钱用粪肥,最好选用品质较好的有机堆肥,用粪肥后一周阿摩尼亚(氨水,编者注)容易拉高,接着就是亚硝酸上来,鱼花肯定受不了。

如果感觉有机肥不够,可以追加活菌。

  因为泥鳅是底栖性,池底环境一定要顾好,光合菌及益生菌的使用是少不了的,只要池底及水质顾好,养殖顺利,养殖泥鳅就不需要用到药物。

“如果用药的话,隔年收成一定差。

  过了寸苗阶段,泥鳅就好养了,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氧气需求量少,因为泥鳅有辅助呼吸器官,一个七分大的水池,即使是高密度饲养,只要打一台水车也就够了,二是遇到极冷或极热的天气时,泥鳅会钻土避开,三是没有病毒性重大疾病威胁。

  泥鳅在水温15℃以下就不会成长,水温30℃以上就会钻土。

国内泥鳅池通常水深是1.2米,夏季水温太高时,通常以加高水深、打水车来应对。

  寸苗以后育成率提高  

  除了天敌猎食以外,由于参差不齐,泥鳅本身也会大吃小。

因此放苗两个月后开始筛选并分池饲养,分池以后成长速度比较快。

  少部分业者为求稳当,选择放养寸苗,育成率较高,目前行情价是0.8元/尾,虽然苗的成本高;

但相对的,寸苗以后的育成率稳定许多,从寸苗养到7-8尾斤的成鱼,育成率可达7-8成。

  国内有几个较具规模的黄泥鳅养殖场是一条龙经营,用的是自家繁殖孵化泥鳅苗,专业经营卖苗的繁殖场有2-3个,大部分的养殖场是向繁殖场购买刚孵化三天的稚苗放养。

经验丰富的老陈说,放养鱼花到7-8尾斤的成鱼,养泥鳅十多年来,最好的一次成绩是2成4,通常只有1成到1成多。

  一般来说,从鱼花到养成,育成率1-1.5成就算是正常的收成,而育成率只有0.5-0.7成的场也为数不少,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当所造成,这种活存率是赚不到钱的。

  饵料鱼需求旺盛  

  拜观赏鱼界饲养红龙及淡水魟鱼热潮之赐,近年120-150尾斤规格的黄泥鳅市场需求旺盛,业者估计,当做饵料鱼的比例可能超过总产量的5成以上;

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黄泥鳅饲养4-5个多月,长到120-150尾斤,就卖给观赏鱼场当魟鱼或红龙的饵料鱼,目前中间育成几乎已成黄泥鳅养殖主流派。

  目前黄泥鳅刚孵化的“鱼花”1百万尾行情价大约是2万元,120-150尾斤池边行情是190元/斤,泥鳅专用粒状沉料一包约750-800元,估算养饵料鱼的成本大约落在80元/斤。

  养饵料鱼要拼的是数量而不是重量,一甲地放苗数量可能高达千万尾,养殖3-4个月可以开始间捕出售,老沈就是专门养饵料鱼供应给观赏鱼繁殖场。

“养饵料鱼的好处就是回收快、成本及风险较低。

”老沈说。

  依正常活存估算,中间育成场放养2甲地可以收成2百多万元。

“鱼花每1百万尾成本是2万元,养到饵料级规格,只要活存1成就可以赚钱。

”老陈说。

  由于中间育成的兴起,黄泥鳅养殖从小到大有四个阶段可以出售,从刚孵化3天的“鱼花”起,到1,600尾斤的寸苗,及120-150尾斤的幼鱼,乃至于养成7-8尾斤的成鱼,都有其市场需求,经营泥鳅养殖有相当的灵活性。

  即使饵料鱼市场当道,小董选择脚踏两条船,一部分卖饵料鱼,一部分留下养成到7-8尾斤再卖。

因为3到4分是黄泥鳅成长最快的阶段,只要再两个多月就可以养成,“养大了才有重量。

  目前120-150尾斤的一斤可以卖得190元,价格虽好,但这夏季正值高温期,这个时期泥鳅吃得多长得快,一斤120-150尾的泥鳅再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可养到7-8尾斤规格,重量可达到16-20斤,同样数量的泥鳅可以卖到2千多元,扣掉饲料钱约800元,算一算可以多赚1千元。

  需经常选别分池  

  其实泥鳅并不好养,除了池塘底土要有黏土性质以外,还需要许多技术及细心的饲养管理,所以今年黄泥鳅大缺货,但产量一时之间也上不来,因为适合养泥鳅的鱼塭不多。

“距离太远在作业上不方便,也不好看管。

养殖场附近都是稻田,就算租的到,农民也不见得愿意将田地改成鱼塭。

  养殖泥鳅的池子一定要集中,因为,泥鳅成长过程参差不齐,放苗后3个月后,每两个星期就要间捕出售,顺便筛选分养,将大小一致的规格集中一池饲养,所以需要好几个池子来操作,距离太远不方便操作。

  小董是自繁自养的一条龙经营,面积大约5甲,共有6个池子,其中一池养大闸蟹,其余都是放养泥鳅,有两、三个池子是较大规格,一个池子每两个星期可以捕捞一次,全场每星期都有出货的捕捞作业进行。

  养泥鳅最好是能够轮作,与南洋鲫鱼等轮流饲养,对养殖育成率有很大的帮助。

大部分业者受限于池子数量不足,要轮作有些难度。

  台南地区有4-5个鱼贩在收泥鳅,过去通常每次出货数量都在一千多斤到三千斤之间,但最近较常发生起捕的数量不足的情况,如果起捕数量较少,鱼贩肯定摆脸色,因为他们一斤转手可赚40-50元,跑一趟来拉鱼是一样的时间和油钱,收购愈多赚愈多。

  目前供不应求,养殖户也很无奈,池中存鱼量不多,规格也小,拉一次鱼也就只有七、八百斤,魟鱼场先收走二、三百斤,剩下的也只有四百多斤给鱼贩收。

  生产成本60-70元/斤  

  业者估计,泥鳅的饲料效率是2.1-2.5:

1,也就2.1-2.5公斤饲料换1公斤肉,1包30公斤饲料成本是9百多元,1公斤要30多元。

换算下来,生产1斤泥鳅的饲料成本大约要40多元。

  通常养成7-8尾斤的黄泥鳅要用到10尾的寸苗,寸苗1尾0.8元,所以泥鳅苗成本约8元,加上水电、益生菌及整池等费用,以正常育成率生产黄泥鳅一台斤的成本大约是60-70元。

  以目前120元/台斤的售价,利润是还不错。

不过,小董说这只是短期现象,原因有二,一是今年放养的苗还没到7-8尾斤的上市规格,二是一部分120-150尾斤的泥鳅被观赏鱼业者买去当红龙及魟鱼的活饵,进一步深化了缺鱼的情况。

再过两个月,今年放的苗就可以养成出售了,届时成鱼池边价格应该会回到90元的正常价位。

  老陈指出,他养泥鳅十多年了,黄泥鳅的价格从来没有低过成本价,顶多是白做工,这点颇值得庆幸。

“如果泥鳅价格不好,可以减少投料,泥鳅不至于因饥饿而死亡;

相反的,如果遇到价格好时,可以多投饲料催肥,以卖得好价钱。

  仍有3年荣景可期待  

  近年泥鳅的需求在大陆及日本、韩国都相当火红,今年起,大陆业者透过管道找小董买黄泥鳅寸苗,已经出售50-60万尾了。

寸苗规格约1,600尾一斤,换算重量约500-600斤,售价1斤1,600元,运费1斤20元由买方出。

小董说,这批苗是去年底放养的。

  根据渔业署2013年9月第一周统计,泥鳅的养殖户数有32户,养殖面积43.5公顷,鱼塭89池,在池数约1亿尾,2013年1月至9月新放养中间养成3千1百万尾,新放养成鱼养殖约1亿尾。

不过业者根据经验估计,台湾的黄泥鳅养殖户应有50-60户,每户面积平均约2甲,总共约有100甲,以1甲年均产量1万斤计算,全台湾黄泥鳅年产量应有1百万斤左右,约600吨;

其中,中间养殖做为饵料鱼的约占6成,养殖至成鱼上市约占4成。

  过去曾有过一斤三百多元的风光时期,后来产业规模逐渐萎缩,直到近年因对岸及日本、韩国市场热销,加上观赏鱼界的需求增加,以至于目前黄泥鳅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业者的看法是,台湾黄泥鳅产业应该还有3年的荣景可以期待。

  中国大陆泥鳅产业概况  

  中国泥鳅市场年需求量为10-15万吨,国际市场主要为日本和韩国,年需求量约为十余万吨。

现阶段中国市场泥鳅供应量仅有5-6万吨,供不应求的市场态势也拉升了泥鳅价格,从1995年至今,泥鳅价格从人民币5元/公斤,上涨到人民币20-50元/公斤,由于市场需求殷切,使得中国泥鳅养殖产业迅速发展中。

  目前中国泥鳅的养殖面积约有1,330-2,000公顷,每年需要1,500-2,000万公斤的苗种,大约人民币5亿元的市场容纳量,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和四川等省,养殖品种基本上是大鳞副泥鳅(黄板鳅)。

  随着泥鳅人工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泥鳅养殖技术薄弱的矛盾也逐渐浮现出来,其发展限制包括:

  1、种苗供应不足:

  目前泥鳅种苗仍以野生苗为主,人工繁殖鱼苗比例较小,主要原因是体长7-20mm的泥鳅苗养殖技术水平不高,成活率平均不到20%。

  2、饲料效率低:

  泥鳅的营养需求研究欠缺,泥鳅专用饲料较少,大多是将其他鱼用饲料配方稍作变更或直接作为泥鳅饲料,一般饲料系数仅4.0-6.0。

  3、集约化养殖程度不高:

  泥鳅人工养殖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零星的单户单池囤养模式,养殖水平较低。

  4、养殖管理技术不到位:

  泥鳅养殖密度高,投料不当容易造成残饵和排泄物累积,下层水体缺氧,硫化物、有机质和营养盐升高,养殖水域生态失衡,病害频繁,在养殖中后期尤为严重。

  谢词  

  本文由董绍纬、陈政义、陈建成、沈隆富、台肥公司邱仕彰及淡水繁养殖研究中心竹北试验场林天生等协助采访及提供资讯,特此致谢

赣榆泥鳅:

疯狂扩张后“危机”重重

泥鳅苗

泥鳅苗交易市场

投料量大,泥鳅塘水很肥,氨氮、亚盐高

塘水氨氮含量很高

泥鳅饲料都是人工投喂,围着塘洒一圈

  中国水产频道独家报道,近几年丰厚的利润引导连云港赣榆泥鳅养殖疯狂扩张,如今养殖面临亏本,苗种和市场难题凸显,陷入“危机”重重的局面。

  文/图《水产前沿》孙华良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泥鳅养殖和出口市场,目前估计这里泥鳅养殖面积有8-9万亩,年出口韩国成鳅达万吨以上,如此规模让人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根本没人养殖泥鳅,更没有吃泥鳅的习惯。

但是在隔海相望的韩国几乎人人吃泥鳅,鳅鱼汤是他们秋天里的滋补美食,泥鳅消费巨大,韩国国内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于是20多年前,韩国人就到赣榆这个滨海县城进口从中国各地收集来的野生泥鳅,由于收集的泥鳅不可能马上运走,需暂养一段时间,就这样泥鳅养殖从暂养发展起来,10多年后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苗种问题,泥鳅苗种人工繁育至今仍未解决,野生苗价格越来越高,质量却越来越差,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现象普遍存在;

还有成鳅价格问题,出口价格越来越低,国内消费市场尚未形成,养殖临近亏本边缘,国内各地泥鳅养殖热情却有增无减。

危险的背后就是机会,在赣榆泥鳅产业陷入困境之时,很多人也发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比如解决人工繁育难题,开发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等等。

赣榆泥鳅产业面临“危机”重重的局面,如何绝处新生令人深思。

  丰厚利润带来疯狂扩张  

  2013年8月,笔者来到赣榆县养殖最集中的墩尚镇,由于韩国人泥鳅消费在秋冬季节,所以8月是泥鳅出口淡季,但却是养殖旺季。

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泥鳅养殖塘,每个塘都是标准的2亩左右的长方形,规划十分整齐,水泥道路纵横交错其中。

当地三鑫泥鳅饲料经销商乔波告诉笔者:

“墩尚镇目前的泥鳅养殖面积在2万亩以上,能够开发的土地都已经被开发出来,现在周边地区还不断的开挖新塘。

  连云港宝庆泥鳅养殖基地负责人韩宝庆估计目前赣榆县周围泥鳅总共养殖面积在9万亩左右,平均亩产在4000斤以上,泥鳅需养殖两年才能上市,所以除去一半塘口是当年放苗,泥鳅不能上市,估计连云港年上市泥鳅在10万吨以上。

  据了解,连云港泥鳅养殖不过10多年的时间,快速发展是在近5年,尤其是2000年以后,价格非常好,周围的养殖面积增加非常快。

墩尚镇刁疃村养殖户左朝会讲道:

2011年泥鳅最高价达到37元/斤,2012年最高价24元/斤,泥鳅养殖成本差不多在16元/斤左右,算下来一斤泥鳅可以赚10元左右,养的好一个塘(2亩)都可以赚10万元。

况且泥鳅养殖技术很成熟了,挖了塘就能放苗,所以大家都去养,发展太快了。

  乔波认为现在泥鳅养殖不止连云港增加很快,全国各地养殖也在迅速增加,因为有很多外地人到连云港来实地学习养殖技术,然后回去投资养殖。

他了解到有一个浙江人到连云港考察以后回去一次投资600万养泥鳅。

  成熟的养殖技术  

  据了解,连云港泥鳅养殖塘口很标准,都是2亩左右,水深50cm左右,不能太深,否则塘底温度太低泥鳅就会钻进泥里不在吃料了。

放苗从4月份开始,到9月份结束,期间苗贩把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泥鳅苗运到墩尚镇上,每天早上镇上都有苗种交易。

连云港浩嘉泥鳅养殖公司主要做泥鳅苗种收购、出售和养殖,总经理苗建博告诉笔者:

“我们主要在河南、天津和东北收苗,放苗期一个星期正常卖4万斤苗,高峰期一天可能就卖几万斤”。

  泥鳅放苗量根据苗种规格不同而不同,苗种规格在300尾/斤以上时一个塘(2亩)放1500斤(平均750斤/亩),规格更小点可以放1000斤;

规格200尾/斤左右的,一个塘放2000斤,最多放3000斤。

放苗当年主要是驯食,年底可以长到100多尾/斤,第二年生长速度加快,温度在27-28℃时生长最快,超过30℃生长减慢,所以泥鳅最佳生长时间是春天和秋天。

  “最早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韩国人来承包土地养泥鳅,之后本地人开始养,当时不懂技术,养的不好,苗种也不好,成鳅只卖10块钱左右一斤”,讲起泥鳅养殖发展的过程,有着10年养殖经验的韩宝庆熟悉不过,“养泥鳅最重要的就是要选好苗,做好水质管理,经常换水。

防病主要是做好消毒和内服,因为投料量很大,要经常做底改,每月消毒两次,改底要3次,内服主要是预防肠炎”。

乔波自己也养百亩左右泥鳅,他认为泥鳅病害相对比较少,经常在饲料里拌肝胆保健药内服,泥鳅会吃得多也长得快。

  泥鳅投饵率比较高,规格小时投饵率最高可达10%,一般也在6-7%,换水是泥鳅养殖中最重要的事情。

刁疃村养殖户左庭坤介绍说:

“泥鳅养殖饵料系数一般在3.3,一个塘成鳅产量一般都在5吨以上,净产4吨以上,投料量都在12吨以上,所以这么高的投喂量要保持水质就要一直换水。

”在每一个泥鳅塘上都可以看到,池塘一边用水泵不断抽取地下水地注入塘里,另一边水从底部排水口流出,虽然水流不大,但有效保证泥鳅生长的水环境。

虽然如此,泥鳅塘中的氨氮、亚硝酸盐还是非常高,韩宝庆说如果把鲤鱼放进泥鳅塘,几个小时之后就会死掉,可见泥鳅具有很强的耐受性,比虾、鱼好养多了。

  苗种是最关键问题  

  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尚不成熟,乔波曾经投资几百万搞泥鳅人工繁育,最后还是没有成功,他说现在苗是能孵化出来,但是问题是等长到7cm后基本会全部死亡。

  赣榆虽然泥鳅养的多,但是却没有野生苗,因为这里即使是野生状态下泥鳅繁殖出的苗种也会死在成长的路上,原因却不清楚,也许和水土有关。

苗种不能人工孵化,所以只能养殖野生苗种。

赣榆的泥鳅苗都是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野生苗,有东北的、宁夏的、河南的、安徽的等等,其中河南濮阳的苗种最好。

左朝会讲道:

“各地的苗种质量不一样,河南苗生长速度快、不减速,抗病力强,死亡率低,其他地方的苗长的慢,死亡率还高。

  由于各地苗种质量不同,价格也不同,河南苗价格最高。

最近两年,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泥鳅苗价格上涨很快,河南苗2011年只有20元/斤,今年40元/斤,其他地方的苗种也在20元/斤以上。

左庭坤讲道:

“由于苗价太高,现在都没有纯河南苗了,‘洗澡’苗很多,比如东北苗卖到河南,河南再卖到这里,也是河南苗。

还有就是卖苗的掺假,把其他地方的苗混在河南苗里面卖。

虽然能凭着多年的养殖经验辨认出各地苗种的不同,但是谁又能再去把它分开呢?

”可见,苗种问题已成为泥鳅养殖的关键问题。

  消费市场“危机”重重  

  连云港泥鳅主要销售渠道是出口韩国,乔波也从事泥鳅的出口业务,他说到:

“目前国内在韩国有出口备案共有17家,赣榆就有13家。

出口韩国的主要是黄板鳅,规格一般在15尾/斤,要通过70多种药物检测。

目前出口量还可以,就是价格不行,主要原因是国际经济不景气。

现在墩尚镇每年出口量有1-1.4万吨。

韩国对药物残留要求很严格,查出来肯定不要,如果有药物残留,即使运到韩国都会被销毁。

我们出口时先到南京自检一遍,报告合格了,再到连云港检测一次,合格了才装货出口,到韩国以后他们还要再检测一次。

前几年有因药残被销毁的情况,损失是非常大,而且被没收出口备案证。

  目前,养殖量的迅猛增加导致今年泥鳅价格大幅下跌。

“现在泥鳅15尾/斤的17元/斤,20尾/斤的16元/斤,30尾/斤的14元/斤(10月泥鳅价格:

20尾以内的19元/斤,20-30尾的18元/斤,30尾以上的15-17元/斤),这种价格卖基本是亏本的,亏也没办法,因为现在泥鳅都已经长大了,长速减慢,如果不卖会亏的更多。

”左朝会讲到。

  乔波认为现在全国的泥鳅养殖量太多,进入秋季韩国需求增多价格可能会好一点,但不会好多少,他估计市场要持续三年低迷状态,等一批人亏光了不养了,市场就会好起来。

但泥鳅养殖并不是没有出路和机会,他还谈到:

近两年国内泥鳅消费有所增多,韩国总共不到五千万人口,江苏有七千万人口,如果中国有2个省像韩国一样吃泥鳅的话,韩国人就吃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