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4988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Word文档格式.docx

《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7课 与妻书Word文档格式.docx

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

使生活上得到利益。

(2)汝可以模拟得之

模仿。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至

(2)语

(3)书

(4)身

(5)以

(6)其

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汝幸而偶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泣告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瓜分之日可以死:

(4)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卒不忍独善其身: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以告妾:

(3)当哭相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灾可以死:

(5)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钟情如我辈者:

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译文: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三、名言警句

课内名句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4.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一、作者简介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福州人。

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

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牺牲时仅二十五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著有《禀父书》、《与妻书》。

二、背景展示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

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

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文体上看,是一封写给妻子的书信,表面上写的是对妻子的眷顾,实际上是写自己慷慨赴义的决心。

B.作者在第3、4段回忆了与妻子共同生活中的三件小事,这些事虽然都是只言片语,却都能表现作者对妻子的爱。

C.作者回忆婚后生活,夫妻恩爱,携手并肩,窃窃私语,这更加增加了作者离别妻子时的万分悲痛。

D.作者回忆的第三件小事是作者在赴义之前回家面对妻子的情景,这种欲言又止、呼酒买醉的悲痛心情,实则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

1.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请根据文意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答:

2.文章第3、4段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夫妻间的往事?

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其中“司马青衫”、“骨化石”、“独善其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争论话题

 有人认为,林觉民明知“此举必败”,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光复事业,是为天下人谋福;

但也有人认为,他置父亲的期望于不顾,抛下妻儿,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感受幸福,何谈天下!

对此,你怎么看?

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我的观点:

一、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时,他“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

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运用示例

 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生命,与心爱的人洒泪相别,是因为他心中装有天下人。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人生于世,当“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为天下人而死,虽死犹生;

只为自身利益而祸害他人,虽生犹死。

无数革命烈士、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安宁,抛头颅、洒热血,浩浩的历史长河中,镌刻着他们鲜活的形象,传颂着他们不屈的精神。

二、课外素材

消防员抗震救灾过家门而不入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得知家乡发生大地震后,什邡市消防大队金河路中队战士何伟十分牵挂,特别是在接到总队赴雅安增援抗震救援命令后,他主动请缨,要求前往灾区一线与家乡父老并肩战斗。

就这样,他怀着对家乡父老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挂念,含泪踏上了返乡抗震救灾之路。

尽管心忧父母、亲人的安全,但是何伟并未向部队提出回家看看的想法,毅然与战友马不停蹄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

到达救援现场后,何伟顾不上休息、二话不说地便投入到抢险救援战斗中。

4月21日上午,何伟在忙碌的抢险救援中接到了家中父亲的一条短信:

“小伟啊,我是爸爸,你现在在雅安吗?

我在收音机内听到德阳消防部队在雅安救援的新闻了,如果你在你不必担心我们,我和妈妈、爷爷、奶奶一切安好,只有部分擦伤,无生命危险,你要好好听部队领导的话,安心去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战友们得知何伟家人受伤的消息后,都劝他向带队领导说说,回家去看看,但何伟说:

“我知道家中父母、亲人安全就可以了,我在这里参加救援也是一样的,家那边肯定有其他战友在帮助他们。

选材感言

 何伟“过家门而不入”不是因为不想家,不挂念家里的亲人,而是作为人民子弟兵,他深知,在地震灾情面

前,时间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让时间与死神赛跑,无疑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作为奋战在灾区的千千万万消防官兵中的一员,何伟只是反映这支抢险救援部队的一个缩影。

每当祖国有需要,每当人民有召唤,我们的子弟兵总是冲锋在最前线。

他们舍小我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如此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境界,彰显出当代军人的英雄本色。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作文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他的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

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

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

又应该如何选择呢?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先读佳作

选 择

——生命无悔

①当滔滔洪水席卷了村庄,冲破了堤坝,夹带着泥沙四处肆虐,一张答卷飘然浮在水中央。

有人削尖了脑袋往高处挤,往不堪重负的救生艇上跳,全然不顾身后老人的呼喊、孩子的哭号,懦夫的软弱充斥着他的答卷;

高建成,把自己的救生衣强套在战士的身上,含着一种平静的微笑消失在茫茫水天之间,生命的真诚辉煌了他的答案。

②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卑微与崇高的区别,也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滔滔洪水冲过,冲出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水岭:

一边是被连动物都有的求生欲望驱使的前者,一边是拥有不朽的生命,在水中完成了人生的涅槃的后者。

(2)孰轻孰重,在作出选择的最初一刻已晓然。

(1)

③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前者,因为生命确实很宝贵;

但我们完全有理由颂扬后者,因为生命也有等级——虽然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人类本身并无尊卑之分。

(1)

(2)

④也许,这样的生死抉择太残酷,但对于一些日常小事,又何尝没有不同的选择呢?

(1)许多人最推崇的品格是助人为乐,而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却选择默默走开;

许多人希望舍己为人者处处可见,却大干损人利己之事;

许多人呼唤见义勇为者,而当面对暴力时,自己却永远躲在人群后面……

(2)人生的剧场幕起幕落,时刻都在上演着各种戏剧;

人生的舞台上永远都有小丑和英雄,变幻不定的只是背景。

⑤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们活着,就不能玷污生命的尊严,辱没自己的名字。

面对人生的各种情景,我们要懂得选择,学会选择。

(1)

(2)就如AB剧一样,在人生的剧场里,我们所饰演的角色要能够留给观众印象,我们要以满腔的真诚投入生命的演出!

这样,在走到幕落之时,我们才能无愧于心!

⑥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2)我们无法选择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选择增加生命的厚度,拓展生命的深度,让有限的生命在无限的选择中历练、升华,让我们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闪光!

(1)

⑦勇敢地作出选择,适时地决定放弃,让青春绽放光彩,对心灵笑说无悔!

思悟亮点

1.写法灵活

(1)本文是一篇说理散文,它能打动我们的地方不是它丰富的素材,而是贯穿文章的“情”与“理”。

文章没有列举太多具体的事例,只是由抗洪英雄高建成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将文章步步推进。

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作者的行文思路。

提示 在开篇叙述完高建成的事例后,第②段文字扣住了话题“选择”强调在生死选择这一问题上可以看出“卑微与崇高的区别”;

第③段进一步表明了为什么要颂扬崇高者;

第④段将话题进行了深入,说明日常小事也有不同的选择;

第⑤段紧承第④段,指出“面对人生的各种情景”,我们都要“懂得选择,学会选择”;

第⑥段用一段有文采的话阐述了正确选择的意义;

最后一段发出号召,重申主题。

2.语言优美

(2)本文写作上成功的地方之一便是在议事明理的过程中选用灵活多样的句式。

请结合文本予以说明。

提示 第一,长句与短句结合。

如第②段中,“滔滔洪水冲过……”这个句子长达62个字,鲜明地写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显得很有气势,很有力量。

第⑥段开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句仅仅8个字就写出了要正确选择,“让我们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闪光”的寓意。

第二,整句与散句结合。

特别是整句的使用,使文章很耐看。

如第④段中的“许多人……”这一排比句,高度概括了“许多人”的不同选择,说明“人生的舞台上永远都有小丑和英雄”,从而阐述了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又如第⑤段中的“懂得选择,学会选择”一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第三,单句与复句结合。

文中多处运用了复句,使语言很严谨,如第③段便是由一个并列复句组成,这个并列复句的两个分句又各是一个因果复句,读起来很有哲理。

答案精析

语言知识积累

一、

(1)wù

 

(2)juà

n (3)qī (4)xià

o (5)hè

 (6)tò

nɡ (7)chè

n (8)ɡò

u (9)wǎn (10)jīn

二、

1.

(1)婉转解释 

(2)古代夫妇间的爱称,多用于女方 (3)残害人民 (4)依本性而行,勇敢 (5)出自《孟子·

尽心上》。

原意是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操守,文中是只顾自己、苟且偷生的意思

2.

(1)同“够”,能够 

(2)通“廿”,二十

3.

(1)幸福。

(2)想象。

4.

(1)副词,极、最/副词,到了极点 

(2)动词,告诉/动词,告诉/动词,说 (3)名词,信/动词,写 (4)代词,自身/名词,身孕 (5)介词,表凭借,可译为“用”/连词,并且/介词,可与“为”组成“以……为”的形式,译为“把……作为……”/介词,表凭借,可译为“凭”/介词,“以”后省略“之”,可译为“把”,表对象/介词,可译为“把”,表对象/连词,因为 (6)助词,凑足音节,加强表达的语气/助词,凑足音节,加强表达的语气/代词,第三人称,她,指“腹中之物”/代词,它,指“鬼”/代词,代自己/代词,第二人称,你/代词,第三人称,她们,指“诸母”

5.

(1)名词用作动词,配偶,嫁 

(2)名词作状语,哭着 (3)名词作状语,像瓜一样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毕 (5)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6)形容词用作动词,老,尊敬、敬重;

幼,疼爱、爱护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6.

(1)省略句 

(2)省略句 (3)省略句 (4)省略句 (5)判断句 (6)状语后置句

7.

(1)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

(2)这是我敢于勇敢去死而不顾及你的原因。

整体感知

A [文章既有作者离别妻子时的无限的悲痛,又有为国家、百姓牺牲“小家”顾“大家”的悲壮。

]

课堂互动

1.第一部分(第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4段),是遗书的核心。

在这部分中,烈士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第5、6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2.

(1)作者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间的往事。

第一件事是关于夫妻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第二件事是对月影之下真情相诉的回忆,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

第三件事是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起将要失去丈夫的悲痛,未将赴义的事告诉爱妻。

(2)这三件事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无比深厚的爱。

3.作者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了对“天下人”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用“骨化石”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用“独善其身”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自己心系国家,“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伟大胸怀。

问题争鸣

(观点一)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无私无畏,令人崇敬,他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天下,自然无法全面顾及自己的亲人。

他把一腔柔情倾注到《禀父书》和《与妻书》中,投身光复事业正是为了父亲和妻儿这样的全天下的人;

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这种献身精神,推动了反封建的进程。

没有个体的牺牲,就没有整个民族的进步,林觉民是在为天下人谋幸福。

(观点二)林觉民的斗争方式值得商榷。

他才华横溢,心怀治国理想,年纪轻轻就献出生命,实在令人惋惜,如果他能改变斗争方式,应可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妻子对他一往情深,他执着于事业却让亲人蒙受痛苦,的确令人叹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己的老幼尚不能得到照顾,革命成功又如何。

面对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个体的牺牲只能让家人蒙受痛苦,对于整个光复事业的意义极其有限,只不过增加了一个伤亡数字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