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层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作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4730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耕层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作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耕层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作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耕层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作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耕层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作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耕层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作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耕层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作文档格式.docx

《耕层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作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耕层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作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耕层土壤的力学性质与耕作文档格式.docx

G——法向载荷(或法向压力);

——土壤间的内摩擦角。

由式1一1知:

当车轮的接触面积F和法向压力G为定值时,车辆的最大推力或附着力P

,取决于土壤的粘结力C和内摩擦角驴,即同土壤强度成正比。

耕耘机械切削土壤使之破碎,其能耗与土壤破碎程度成正相关,而土壤破碎的难易又与土壤强度成正比,所以破碎粘重而又板结的土壤,其能耗要比破碎砂性土壤大得多。

图l一1土壤承载能力测定仪

1.手柄2.压力弹簧3.记录筒4.测杆5.测头6.插针7.弦线8.记录笔

二、土壤承载能力

土壤承载能力又称土壤坚实度或土壤圆锥指数。

土壤承载能力是表征土壤抗破坏、压缩和摩擦阻力的综合指标,它是指在垂直载荷作用下,土壤不同深度的抗压能力。

一般是把圆锥或圆柱测头垂直压入土层中,测得不同深度处土壤单位面积的压力。

图1—1是土壤承载能力测定仪示意图。

Bekker首次建立了土壤承载能力与下陷深度的数学模型,并被得到普遍的引用,其模型为:

(1—2)

式中P——土壤承载能力;

K

——土壤内摩擦变形模量;

Kc——土壤内聚力变形模量;

b——矩形平板的宽度;

Z——土壤下陷深度;

n一一土壤的变形指数。

由于K

、Kc和n是一组土壤特性的常数值,对于某一特定的测盘或履带而言,b为一定值,则土壤承载能力与下陷深度的关系是幂函数,它的图形如图1—2中的实线所示。

由图1—2可以看出,软湿土壤的承载能力与下陷深度的关系并不是幂函数曲线,它的变形指数n是变化的,曲线的形状象“Z”字形,这不仅是在整个深度范围内(0<

n<

1),即使在比较均匀的某一层土壤(如耕作层或犁底层),仍不是完全相同的,这是土壤质地不均匀、结构异变、性质不稳定等许多因素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图1—2土壤承载能力与下陷深度的关系

实线——幂函数典型图形

虚线——水田土壤的典型化曲线

(无表面水,割后晾晒的稻田砂壤土)

三、土壤的抗剪强度

耕耘机械工作部件对耕层土壤加工时,往往出现剪切破坏。

在多数情况下,这种破坏接近二向受力破坏,其剪切强度是根据摩尔一库伦(Mohr—coulomb)定律建立的数学表达式,即:

(1—3)

式中

——土壤的剪切强度;

C——土壤的粘结力;

d——土壤的正应力;

——土壤的内摩擦角。

土壤在无侧限时受压,是一种单向应力状态,通常是以剪应力的形式失效。

无侧限的抗压强度吼也是根据摩尔一库伦定律建立的,即:

(1—4)

由式1—3和式1—4看出,

都是c、

的函数,用剪切试验法求c和

的方法见

表1—1所示。

表1—1土壤主要剪切试验法

名称

剪切机理图

试验方法

C、

的求法

特点

把试样土放入上

下两层的剪切箱内,

通过加压板上下加

压,利用水平力进行

剪切。

适于2个以上

一值进行试验

能用于各种土质。

约束力较大,限定剪

切面,排水调节困

难,操作简单,试样

可较少

在圆柱形试样土上盖上橡胶膜,预加

上侧压力氏,然后加

上压力0l,产生压缩

剪切

从莫尔圆的包络线求得

能用于各种土壤,

从理论上讲是最佳的,但操作困难

在圆柱形试样土

上直接加压,进行压

缩剪切

仅用于粘性土,方

法最简单

把图中所示的叶

轮压入土中,由扭矩

M使其旋转,同圆柱

面进行剪切

仅适于粘土,不必

取样,直接进行

四、土壤粘附

1.土壤粘附力土壤粘附力又称粘着力或外附力。

是指土壤与其它物体表面间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可以是在土壤与物体问加压之后产生,也可以是不加压就存在。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最繁重的生产过程之一,由于土壤对耕作机具的粘附,使犁耕阻力增加30%,为了克服土壤对耕作机具的粘附和摩擦,消耗的能量约占耕地消耗总能量的30%~50%或更多。

据统计,如能将耕作时土壤粘附与摩擦损失减少10%,那么我国每年用于耕作时的油耗便可减少0.7亿升。

2.减粘脱土的技术和方法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试验研究了多种减粘脱土的技术和方法。

(1)充注气体或液体此法是通过专设系统以一定压力和一定方向向土壤与触土部件的接触面连续注入气体或液体,使界面形式气垫或液层,避免土壤与工作装置的表面直接接触,减少粘附面积,并在减弱土壤粘附的同时,大大降低土壤与触土表面间的摩擦力。

充注的气体主要是空气,有时也利用发动机的废气。

充注的液体除水外,还有油性润滑剂、聚合物水溶液等。

有的还同时充注气体和液体形成空气一乳状液润滑剂。

该法已在机耕犁和铲装机械上得到应用。

(2)振动法在垂直于触土部件粘附界面方向施加振动,可使界面不断受到垂直界面的正反两方向力的反复作用。

这样,一方面将减轻土壤对工作装置表面的压实,减少接触面积;

另一方面可使接触面出现有利于土壤滑动的水分和空气,因此不用外界注水充气,粘附界面也能进行气液润滑。

振动法必须专设振动装置和隔振装置。

(3)电渗法增加土壤与触土部件表面间的水膜厚度,土壤粘附力将会大大降低。

电渗法就是增厚这层水膜的有效方法。

土壤粘粒表面存在双电层,土壤水中存在阳离子,而触土部件又多是良好的电极。

因此采用电渗法,对界面粘附系统施加一定的电场,迫使土壤水迁移到界面,从而增加水膜厚度,降低水份张力,达到减粘脱土的效果。

研究表明,对于与土壤有一定静接触时间的触土部件,电渗法的应用将有可望前景。

(4)表面改性土壤对触土部件工作面的粘附,主要是界面现象,只要能改变固体材料表面几个分子层材料的性质,则可有效地改变触土部件的脱土性能。

研究表明,影响材料表面脱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表面增水性,增水性强的材料,对土壤粘附较小。

为了减少犁耕阻力,许多学者对犁体曲面进行了改性研究。

如在犁体工作表面上涂一层熟石膏;

用石蜡或亚麻仁油处理犁体曲面;

用陶瓷或聚四氟乙烯覆盖在犁壁上,均发现脱土性能比钢、铁、铝材料好。

(5)表面改形改形即改变触土部件的宏观或微观的形状,通过减少与土壤的实际接触面积,使界面水膜不连续或造成应力集中来减少粘附。

如栅条犁壁、山西阳城疙瘩犁、国外开发的不粘锹等,都是利用表面改形来降低粘附阻力。

表面改形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无需增加动力,是一种较好的减粘脱土方法。

(6)仿生法土壤中的动物,尤其生活在粘性土壤中的动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优化,在形态体表等多方面具有减粘脱土的特殊功能,因此,从仿生学角度研究土壤动物的防粘机理和脱附规律,将是寻找机械触土部件减粘脱土的有效途径,有望使减粘脱附机理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五、水田土壤的流变特性

1.水田土壤的流变模型土壤,特别是水田土壤具有流变性。

对水田土壤加载时,它的变形随时间变化。

这就是说,对于水田土壤,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对时间有明显的依赖性。

在国外,Geuze、吉田勋等学者先后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土壤(包括水田土壤)的流变特性进行过研究,并提出了粘土的流变模型为伯格斯(Burgers)模型。

在国内,潘君拯等对我国南方水田土壤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用Burgers模型(图1—3)作为我国南方水田土壤的通用流变模型。

伯格斯的流变方程为

(1—5)

——土壤应变;

一—土壤应力;

一水田土壤的流变参量;

t——加载时间。

研究表明,水田土壤的流变参量与土壤条件(机械组成、含水量、容重)有关,与载荷条件(载荷值、承载形状和面积)无关。

因此,具备一定土壤条件的水田土壤有一定的流变参量值,测量时不受仪器结构参量的影响。

2.水田土壤的应力一应变时间图根据土壤条件对流变参量的影响特别显著,而载荷条件的影响实际上不显著。

潘君拯提出了以流变性为特征的我国南方水田土壤的应力一应变一时间图,如图1—4所示。

当应力一在一定范围时,流变曲线族在应力一应变一时间三维空间内舒展成流变曲面,

可能发生的应力一应变一时问关系都在这曲面E。

运用图1—4,可为改善和提高行走装置和切削元件的性能提供依据,其结论如下:

(1)为了减少车辆在水田行驶时的下陷量以及由下陷引起的阻力增大甚至陷车,车辆对水田土壤的加载时间以短为宜,即行驶速度以高为宜。

图1-3伯格斯(Burgers)模型

图1—4南方水田土壤的应力一应变一时间图

图1—5挤压式流变仪

1.砝码2.圆筒3.柱塞4.喉管5.螺纹升降机构组合

从减少下陷量出发,对于高速车辆,提高车速效果显著;

而对于低速车辆,则提高车速效果不显著;

对于轻载车辆,提高车速效果不如重载车辆显著。

(2)犁、耙和推土铲等的速度有一个临界值,超过临界值后,阻力将急剧增加。

从这个观点出发,为大幅度降低阻力,节约能源,高速犁的速度不应超过临界值。

3.水田土壤的触变性触变性是水田土壤的显著特性之一。

水田土壤受到不断扰动之后,结构逐渐被破坏,粘性逐渐增加,强度逐渐下降,因而变稀,变得较易流动,温度上升;

扰动停止后,经过一段时间,它又能逐渐恢复到原状,因此水田土壤具有触变性。

测定水田土壤的触变性一般采用挤压式流变仪(图1—5)。

其测定过程是:

将土样填入仪器上端圆筒内,放入柱塞并加载,使土壤通过喉管进入下端圆筒,并测定柱塞下降速度。

当一定量土壤通过喉管后,取下柱塞,将圆筒倒置,再放入柱塞,重复上述步骤。

一般采用触变率T来表示水田土壤的触变特性,即

(1—6)

——最初三次试验中柱塞速度的平均值;

Vn——第n次试验中柱塞的速度,n>

3。

水田土壤含水量W对触变率T影响如图1—6所示。

从图1—6可知,当含水量在40%~70%时,触变现象较为明显。

当含水量在50%~60%范围时,触变率最高。

经研究表明,含水量约50%以上的区段是土壤易于粘附农具的危险区,这个值大致与触变效应最显著时的值相符。

因此,当水田土壤的含水量在50%~60%附近时,会给行走装置和切削元件带来明显的麻烦。

图1—6水田土壤含水量对触变率的影响

第二节土壤耕作及耕作机具

土壤耕作是作物生产中不可缺少极其重要的一环。

它通过犁、耙、磙、铲、锹等农具的机械作用改变土壤耕层构造和地面状况,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因素,翻埋根茬和肥料、清除田间杂草,控制土壤病虫害,调节土壤微生物体系,为作物播种、出苗、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协调土壤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

一、土壤耕作方法

土壤耕作分为常规耕作法和少免耕法两大类。

常规耕作法又称传统耕作法或精耕细作法。

通常指作物生产过程中由机械耕翻、耙压和中耕等组成的土壤耕作体系。

在一季作物生产期间,机具进地次数常达7~10次,作物秸秆移出田外或切碎翻人土壤中。

常规耕作法目前仍然是土壤耕作的主要方法,主要从事耕翻、耙碎、镇压、播种、中耕、施肥、开沟、中耕除草、喷药、收获等作业。

少耕通常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强度的一类土壤耕作体系。

它的类型很多,如以田问局部耕翻代替全部耕翻、以耙代耕、以旋耕代犁耕、耕耙结合、板田播种、免中耕等,均属于少耕范畴。

在一季作物生长期间,机具进地次数减为4~6次。

目前在国内外土壤耕作变革中,表现出少耕迅速发展的趋势,应用面积正在逐年扩大。

免耕是免除土壤耕作,直接播种农作物的一类耕作方法。

对它的概念,国内外说法还不完全统一。

一种认为它是不进行播前任何土壤耕作的一类耕作方法;

另一种认为,它是既不进行播前土壤耕作,也不进行播后土壤管理的一类耕作法。

在一季作物生长期间,机具仅进地3~4次,主要从事播种、喷药、收获等作业。

二、土壤耕作机具

在不同季节,要求的耕作深度不同,因此把土壤耕作机具分为两大类:

一是耕地机具,通常理解为对整个耕作层进行耕作的机具,如铧式犁、圆盘犁等;

二是整地机具,即土壤进行耕作后对浅层表土再进行耕作的机具,如耙、旋耕机、镇压器等,其耕作深度约等于播种深度。

整个土壤耕作机具种类如下:

土壤耕作的各种任务,由许多具有独特作用的机具和部件来完成。

表1—2列出了部分土壤耕作机具所能完成的任务:

表1—2部分土壤耕作机具所能完成的任务

机具名称

浅松土

深松土

翻土

混土

碎土

压实

平整

机械除草

铧式犁

圆盘犁

旋耕机

松土犁

钉齿耙

滚耙

镇压器

圆盘耙

水田耙

中耕机

耕整机

耕耙犁

+

——

++

注:

+表示机具所具有的功能;

一表示机具不具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孙一源等,农业土壤力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5

[2]李瀚如潘君拯,农业流变学导论,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0

[3]日本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设计手册,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4]江苏工学院,农业机械学(上册),北京:

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8

[5]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上册),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4

[6]丛茜等,地面机械减粘脱土方法的研究,农业工程学报,1990,6

(1):

8~14

[7]土壤参数与行走机构关系研究课题组,水田土壤参数与履带下陷、驱动力问的关系,农业机械学报,

1979,10(4):

1~22

[8]MandelbrotBB.TheFractalGeometryofNature.Freeman,NewYork,1982

[9]梅方权,中国农业重大技术方向选择,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

[10]H.L.文内尔等(本书翻译组译),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1]刘巽浩,中国耕作制度,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