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4564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属于《标准》的“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从关心天气的角度谈天气预报,即“今天天气怎么样”。

讨论天气与人的关系,介绍天气预报的过程、方法、手段和表现形式。

指引观测天气,包括“气温是多少”、“雨下得有多大”、“今天刮什么风”指出天气现象存在规律性,季节的气候特征影响动植物的生存方式。

本单元分为5课。

1.今天天气怎么样2.气温是多少3.雨下得有多大4.今天刮什么风5.气候与季节

《观察与测量》本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分目标中“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的表述;

以及内容标准中“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到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的表述建构的。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不仅是基本的收集问题证据的方法与技能之一,也是其他两种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即调查与实验的方法和基础。

从学生的角度看科学探究,观察又是学生最能够便利使用与体会自身的感官与科学探究之间的密切关联的活动形式。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

第二部分,测量。

3、材料清单:

(1).工具箱器材清单:

挖土壤的小铲子、固体分离筛网架、过滤杯、尼龙网、量杯、饲养盒、天平、流速演示板、潜艇装置

(2).学生耗材清单:

带柄放大镜、吸塑盒与暗盒、沉浮实验用品、气温计、雨量标尺、风速风向仪、测树叶面积的涤纶片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基本措施:

1、现场考察:

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学秘密。

2、实验:

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养殖种植:

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科学游戏:

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中的科学秘密。

5、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让学生根据所需内容进行研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营造一种民主的科学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乐趣。

六、 

教学注意的几点: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七、教学进度如下表:

三年科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内容

节数

备注

1

3∕4——8

1单元1课

妇女节

2

11——15

1单元2、3课

3

18——22

1单元4课

4

25——29

2单元1、2

5

4∕1——5

2单元1、2课

清明节

6

8——12

2单元3、4课

7

15——19

3单元1、2课

8

22——26

3单元3、4课

9

29——5∕3

3单元5课

劳动节

10

6——10

单元复习

11

13——17

4单元1、2课

12

20——24

4单元3、4课

13

27——31

4单元5课、单元复习

14

6∕3——7

5单元1课

儿童节

15

10——14

5单元课2课

端午节

16

17——21

——---------------

农忙假

17

24——28

单元复习、总复习

18

7/1——5

总复习

19

20

期末考查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一、教学内容

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4.土壤的保护

二、单元目标

本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

知识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创作比较。

2.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4.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点。

5.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

能力目标:

1.知道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影响。

2.能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3.知道土壤的构成。

4.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5.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亲密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证据。

2.愿意合作交流。

3.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三、本单元实验:

序号

课题

试验内容

材料

我们周围的土壤

1观察土壤

2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

找一块新鲜的泥土地、小铲、放大镜、木棍、盛土容器、记录纸

了解土壤

1研究土壤成分

2研究土壤的种类

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

三种土壤样本、杯子、水、搅拌棒、纸巾、漏斗、纱布

肥沃的土壤

1认识落叶下土壤的特点

2制作肥料袋

小铲、塑料带、吸管、土壤、果皮、蔬菜

土壤的保护

1植物蓄水功能实验

查阅资料、泥土、草皮、水壶

第一课时

课题: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

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

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板书设计

第一课:

1.土壤的含义:

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疏松表层

2.土壤是植物和动物生活的家园,说明动物和植物对土壤有依赖性

教学回顾: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了解土壤。

课堂氛围活跃。

第二课时

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

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土壤是什么颜色的?

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

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

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

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

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

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

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

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

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上去像什么?

触摸:

土壤摸上去感觉像什么?

哪一种的感觉最硬或最光滑?

握一握:

哪种可握成团,哪种不能?

闻:

每一种土壤闻上去像什么?

(2)分组实验(注意土壤多少、倒入的水量、倒入的速度)①把三种土壤放入三只相同的漏斗,用好纱布。

②倒入相同的水。

③观察漏斗下面杯子中的水分。

(3)小组回答实验结果。

(4)小结:

沙土下面的水最多,黏土下面的水最少,壤土次之,说明壤土的土壤最好。

6、探究不同的土壤适合不同的植物。

(1)分组讨论

(2)大组交流(3)小结:

红薯适合沙土,水稻适合黏土,花生最适合。

四、课后作业

1、课后继续认真研究周围的土壤。

2、实验册

板书设计:

第二课:

1.土壤的分类

2.土壤的成分:

水、空气

3.土壤的特征

4.土壤的比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的成分、分类、对不同的土壤进行比较,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掌握知识点。

第三课时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

2、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二、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落叶的土地、一堆土、蚯吲、一壶经过处理的水、每个学生带一些植物、吸管、小铲子、塑料袋、一张黑纸、胶带、报纸、抹布、记录纸、放大镜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落叶会变成什么?

2、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有落叶的土地

(1)学生分组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落叶下有什么?

(2)从土里捡出一些烂叶子,用塑料袋装好带到班上。

2、自主研究

(1)把烂叶子按腐烂程度排队。

(2)交流:

你认为落叶在土壤里是怎么变化的?

落叶最终变成了什么?

土壤的颜色可能与什么原因有关?

3、制作肥料袋

(1)为了能证明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我们将做一个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将要花费你们一段时间,希望你们能长期坚持下去。

(2)讲解制作肥料袋的方法。

(同桌两人为一组对比)

①把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往土壤里放入一些植物,搅拌。

②往塑料袋里加上一些水,同桌两人一人放蚯蚓,一人不放。

③在自己的肥料袋上贴上标签,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角落里,用黑纸盖上。

(3)学生制作肥料袋,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做好后自己做好清理工作。

4、观察肥料袋

(1)每周观察一次,记录下肥料袋的变化。

(2)比较有蚯蚓的和没蚯蚓的两个肥料袋有什么相似与不同?

5、管理肥料袋

(1)定期翻动肥料袋,并作好记录,一定要有坚持性。

(2)对比有蚯蚓的袋和没蚯蚓的袋里的肥料的变化,作好记录。

(三)总结巩固概述课文,提醒学生坚持观察记录。

1、观察肥料袋

2、管理肥料袋

3、了解其它动物会增加土壤肥力讲述:

除了蚯蚓之外,鼹鼠能够挖洞松土,使土壤中有充分的空气,这一切都促进了土壤肥力的增加,以利于动植物的生长。

1、继续观察自己的制作的肥料袋。

并作好记录。

2、完成实验册

第三课:

1.什么是腐殖质?

2.改良土壤的方法

3.举例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

4.土壤中动物的含量

本课的学习,在教师问,学生答的氛围中,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融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第四课时

1、能够对某些行为做出是非判断,并思考和表达应该怎样去做。

2、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3、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4、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的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二、教学准备

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纸若干张。

学生准备:

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

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4)小结:

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

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3)小结:

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巩固应用

总结课文,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1、为保护土壤作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2、完成实验册

第四课: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对人类的贡献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土壤,让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去保护土壤,保护我们的家园,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提问,发动脑筋。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教学内容:

1、果实和种子,

2、根和茎,

3、叶和花,

4植物和我们。

教材分析:

让学生亲自去种、养,观察、测量、记录、整理数据、作总结报告、讨论交流、自我评价等。

只有让他们亲自做了,才能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

从而才能真正地体现“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

科学课教学要为孩子们创造“动手做”的机会,为他们开发学习资源和器材,引导他们学会因地制宜,因实际情况而宜,利用现实具备的一切有利条件,想尽办法解决开展教学实验活动所遇到的时间、空间器材等方面的困难,真真切切地把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搞起来。

使孩子门在大量的动手做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丰富的感性认识,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经历由最初的片面的不完整的到逐步全面的准确的认识事物的过程。

只要孩子们做了,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干了,他们就会在科学素养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我们所追求的是他们的真情实感、亲身经历。

1.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和传播方式

2.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可以分成两大类:

直根和须根

3.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4.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种子萌芽的条件

2.认识形态各异的茎,知道茎的作用是运输养料和水分

3.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果实和种子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1、认识果实和种子。

2、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4、知道种子萌发需要和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2、愿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察记录。

植物挂图和一些图片。

一些种子和与水浸过的。

放大镜等。

一、谈话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