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第五单元第1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979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4第五单元第1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选修4第五单元第1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选修4第五单元第1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选修4第五单元第1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选修4第五单元第1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修4第五单元第1讲.docx

《选修4第五单元第1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4第五单元第1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修4第五单元第1讲.docx

选修4第五单元第1讲

第1讲 马克思与列宁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马克思的主要革命活动

b

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

c

马克思的优秀品质

c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b

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c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1.“为人类工作”

(1)树立崇高理想

中学时代,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他喜欢说的名言是“为人类工作”。

(2)思想转变

①大学时代被黑格尔哲学所吸引,加入“博士俱乐部”。

后汲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②1841年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发表,给马克思以巨大影响,使他摆脱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③1843年秋主编《德法年鉴》,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马克思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

2.马克思的主要革命活动

(1)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①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参加了“正义者同盟”。

后来,“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建立支部、起草了纲领。

(2)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①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时,马克思资助法国等国家工人购买武器。

②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了“民主派机关报”——《新莱茵报》,这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

(3)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①背景:

19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②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马克思领导了协会的活动,亲自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等重要文件。

③评价:

马克思始终是协会的领袖、灵魂。

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政治活动的又一个高峰。

(4)支持巴黎公社:

马克思写了《法兰西内战》,高度赞扬了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被视为马克思所写的最辉煌的文件之一。

3.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

(1)1843年,在巴黎主编《德法年鉴》,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2)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第一个作品《神圣家族》,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3)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4)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资本论》

①出版: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第二、三卷在其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②内容:

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③评价:

是一部不朽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的一次革命,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4.对马克思的评价

(1)伟大的一生,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

(2)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历史认识]

《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和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这实际上是对《共产党宣言》中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使《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根据更加稳固。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1.建党活动

(1)准备工作

①组织准备:

1895年,列宁在圣彼得堡创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

②理论准备:

1900年底,列宁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

(2)建立政党

①标志:

1903年夏,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②内容

制定党的纲领,即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

③意义:

在俄国建立了主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思维点拨]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它回答了在一个政治、经济落后的国家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时代。

2.领导十月革命

(1)理论指导

①一战期间:

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

②二月革命后:

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七月事件后:

写作《国家与革命》一书,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指导武装起义。

(2)实践指导

①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起义。

②10月下旬,领导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巩固新生政权

(1)外交上:

领导俄国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经济上:

提出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应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3)政治上:

1918年3月,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1918年春,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军事上:

领导苏俄人民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中去。

到1920年底,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4.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名称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大规模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苏维埃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危机

措施

农业

余粮征集制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工业

全部企业收归国有

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商业

贸易国有化

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

废除实物配给制

意义

对争取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

恢复了俄国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2)其他探索

①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

②提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原则。

③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都有论述。

(3)对列宁的评价

①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②领导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历史认识]

列宁的国家现代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第一次论证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和基本途径,对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主题一 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

史料一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1)依据史料一分析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汲取了哪些人类优秀成果。

有何意义?

答案 

(1)成果:

汲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意义:

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史料二 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共产党宣言》

 

(2)史料二体现了马克思的什么思想?

答案 

(2)资本主义社会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统治被取代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和实践活动

(1)理论贡献: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

①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③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实践活动

①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②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为同盟拟定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③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宣传民主革命纲领。

④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⑤支持、帮助巴黎公社革命,并系统总结了其经验教训。

主题二 列宁的历史功绩

1.领导十月革命

史料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而且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这是列宁在著名的《四月提纲》中的一段话,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分为两个阶段,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当前应把资产阶级革命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因此《四月提纲》成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1)史料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以什么方式夺权?

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

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方式:

和平夺权。

原因:

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2)方式:

暴力夺权。

原因:

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史料 ①1920~1921年间连续发生的国内叛乱使列宁承认:

“我们计划……②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③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史料中①说苏俄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②说明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和③说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做法行不通,后来苏联改变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20~1921年期间,苏俄遇到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什么?

为解决这一问题,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

答案 问题:

苏俄经济和社会秩序面临严重危机,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许多地区开始发生骚乱和暴动。

说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使俄国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政策: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列宁的贡献及评价

(1)贡献

①革命方面:

列宁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革命路线;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了新生政权。

②建设方面:

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2)评价

①伟大的思想家: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多国胜利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实际,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创立列宁主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