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思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4492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思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思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思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思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思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思考Word下载.docx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思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思考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思考Word下载.docx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的全球化,对以法治税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税源管理就必须法治化,使得税源管理的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环节程序化、执法文书标准化、执法结果公开化,做到依法行政,依率计征。

(三)税源管理社会化

全社会共同参与税收管理活动过程是现代税收征管的重要特征。

税源信息是社会性信息,由税务机关和许多相关部门共同掌握,同时税源既有显性税源又有隐性税源,因此税源管理必须调动社会力量,建立起全社会、全方位的协税护税网络,建立税收违法案件有奖举报制度,充分调动公民协税护税积极性。

另外健全税收保障的法律法规,依法明确有关部门和公民的协税护税义务和责任,实现涉税信息采集的社会化和人力资源的社会化,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税合力。

(四)税源管理科学化

税源管理科学化是科学发展观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地探索税收征管工作的客观规律,不断形成促进税收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这些制度包括体现税收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税收管理的制度和办法。

要善于总结和探索,把工作的经验提升为理论,上升为制度。

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地应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包括技术手段,包括科学管理的理念、科学管理的方法,促进税收工作,这就是科学化。

(五)税源管理精细化

税源管理精细化是在科学化的指导下,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各种具体管理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效能。

(六)税源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税收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手段所固有的精确、快捷的特点和优势,为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推广应用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广泛应用税控装置、加强税收数据综合分析等信息化手段是税务机关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强化税源监控,堵塞税收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

(七)纳税服务多元化

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服务是一项法定的服务。

纳税服务的内容涉及税收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其形式倡导公平、效率的多元化服务,具体包括向纳税人提供广泛参与的税收立法服务、形式多样的税法宣传和咨询服务、多元化的纳税申报服务、以及公开、规范、简便、效率的办税服务、公平和公正的税收执法服务、完善的多渠道的税收法律救济等等,进而增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和合作意识,为税源管理创造条件。

二、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主要工作

(一)更新管理理念

1.树立公共财政理念

公共财政的职能是满足整个社会的公共需要、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建立科学的税源管理体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就是要切实履行税收职能,积极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增强税收成本意识

税收成本是指税收征收全过程的付出。

按照西方税收理论“最少征收费用原则”,税务部门征税时所耗用的费用减收到最低程度。

其包括纳税成本和征税成本。

简化办税程序,减少征税成本,将税收效率作为评判税收征管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

合理设置人员机构,弱化任务考核,强化质量考核,把征管质量高低作为判断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

规范税收征管费用支出,并列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年终考核指标,调动全员参与税收成本管理。

3.提高税收效率意识

税收效率是评价税收征管工作效能的重要指标。

税收效率一般包括经济效率、制度效率和管理效率,效率原则是税收管理应遵循的根本原则,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工作的重要内容,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效率意识,采取措施,提高税源管理的经济效率、制度效率和管理效率,实现由注重完成任务向注重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的转变。

4.树立科技加管理理念

税源管理的着眼点是创新机制,提高效率。

在现代条件下,离开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税源管理就失去了有效的支撑,没有科技手段,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无法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同时,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税源管理工作也会迷失方向,失去协调,再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也无法产生效益,因此科技加管理是驱动税源管理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

5.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将西方风险分析理论引入税源管理,借鉴日本的“三色申报机制”、美国的“分三级”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纳税人的收入风险不同的现实,在税务机关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不同特征,实施分类管理,做到合理安排税务机构内部资源,将税收征管能力集中在税收收入风险较大的纳税户的监管上。

6.增强纳税服务意识

实现办税服务与日常税收管理的有机结合。

要转变传统的税收管理理念,改变把纳税人放在税务机关对立面的做法,应通过多种形式为纳税人依法纳税提供服务,如成立纳税人服务中心,建立纳税服务专门机构,专门为纳税人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纳税辅导与培训、票证领购、表格领取或互联网下载等互动式服务;

建立公共服务型税务机关,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将纳税服务贯彻到税务检查、行政处罚、听证、复议、诉讼全过程,使纳税服务制度化,采取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等多种手段,为纳税人提供"

全天候"

优质服务。

(二)创新工作机制

1.收入保障机制

正确处理税收与经济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稳定的收入保障机制。

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并切实贯彻到实际税收征管工作中。

2.税源监控机制

税源管理工作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纳税评估、税收收入分析和预测,到重点税源、薄弱税源、流动税源、隐形税源的监控,必须建立相应监控机制,充分利用税收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坚持"

宏观分析定方向,微观分析找问题"

,增强了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执法监督机制

实施税收执法监督,是全面提升依法治税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保障。

要使税源管理措施发挥作用,就必须形成制度,科学分解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规程,并通过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岗位,严格过错追究,实现制度、机构、岗位、人员、责任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一种齿轮传动式的工作机制,确保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4.科技加管理机制

随着税收征管信息化的稳步推进,所有征管数据集中到省一级,这就为税务机关集中开展税收分析和税源监控提供了基础。

一是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税源的分类管理,突出管理重点,加大日常管理力度,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

二是建立应用行业纳税评估模板,科学指导管理员开展税源管理工作。

三是加强数据分析利用,科学指导基层工作,形成上下级联动机制,给基层以有针对性的工作指导,从而提高整体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四是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综合管理一体化联动机制,促进涉税数据分析成果的落实,把数据分析的成果转化为强化税源管理的措施。

(三)优化管理模式

1.完善的组织体系

在税收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税收征管组织结构面临严重冲击,急需按照高效、协调的原则,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要求,建立相应组织体系。

一是通过优化配置,规范机构设置,进一步理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健全岗责体系,落实管理职责,搞好征收、管理、稽查等环节之间的业务衔接,做到按职能分工不分家,建立联动机制。

二是综合考虑当地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分布、税收管理员数量和素质高低等因素,优化配置税收管理员,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作用。

三是逐步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力量,将熟悉税收政策法规、企业财务管理、熟练掌握纳税评估的人才充实到重点税源管理岗位,根据行业管理需要合理调整中小企业管理力量,适度配备个体税收管理力量。

2.科学的征管体系

建立科学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体系,一是规范内外部机构设置工作,理顺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二是搞好征收、管理、稽查等环节之间的业务衔接。

办税服务厅和管理部门之间要切实加强工作联系。

研究制定税务部门内部涉税违法案件移交办法,管理部门要将工作中发现有偷逃税嫌疑的线索及时移交给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在查案中发现征管方面的问题要向管理部门提出整改意见。

三是理顺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

四是处理好上下级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和布置工作,要注意统筹协调,充分了解基层的管理状态和管理要求,以利其更好地加强管理。

基层税务机关要善于把上级的各方面管理要求、方法统筹落实到税款征收、税源管理和税务稽查中,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实行全国联动的管理办法。

3.严密的岗责体系

建立健全岗责体系,实现以事定岗、以岗择人、人尽其才的局面,做到明晰职责,规范执法,严格依法办事,促进税收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按照属地管理和税源管理到户的原则建立健全税收管理员岗责体系,做到管户准确、税源清楚,全面掌握所辖区域责任区内的纳税户信息,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和税收管理的主导权。

把税收行政执法和行政监察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初步实现了对执法行为的自动考核和监控。

(四)完善管理手段

1.强化法律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税源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充分利用法律手段,大力推进以法治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严格税收执法,才能真正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2.完善信息化手段

税务部门通过实施“金税工程”、省级“大集中”工程等信息化措施,按照“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总要求,实现涉税信息的集中处理,实现由传统的手工征管向现代化征管的转变,逐步实现对税收工作全过程的分析、监控。

税收信息化作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依托作用,改善税务机关的管理手段,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对外加强对纳税人的监控和管理,同时提高对纳税人的服务水平,对内强化执法监督和行政监督。

3.优化税务稽查手段

税务稽查工作作为税收工作的重点,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打击偷、逃、骗税,保证税收收入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有效的税源监管人才体系。

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稽查选案工作,提高稽查工作针对性和稽查效率。

二是落实征、管、查定期联系、稽查建议、案例分析等制度,实现税收查管信息共享和查管互动,提高整体征管质量。

三是构建国、地税稽查信息交换平台,加强协作管理。

四是加大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五)开发人力资源

1.优化干部人力资源配置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税务干部既要懂税收又要懂经济,实现税收管理理念和税收监管技术上的创新。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以及宏观、微观税源管理的业务需求和实施纳税人分类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分类与合理分配,结合能级管理办法,促使人才资源配置效能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类型人才的作用,提升税源监管和为纳税人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突破税务干部培养的“官本位”思想,建立有效的税源监管人才体系。

2.培养高素质的税收管理员队伍

加强税收管理员制度建设,增强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规范税收管理员的工作。

一是建立对税收管理员的监督制约机制,税收管理员要定期轮岗,并做出廉政规定。

二是大力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加强业绩考核,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是选拔懂企业生产经营、具备一定财会知识、熟悉税收业务、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税收管理员,进一步充实基层税源管理力量,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落实选拔、培养和任用机制。

四是积极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奖惩分明,人尽其才,调动和发挥税收管理员的积极性。

三、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税源管理体系的思考

(一)健全税收法律法规体系

针对我国税收行政法规立法层次较低的局面,制定税收基本法,将税收征管的主要方面都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严格以法治税,是提高公民依法纳税意识的要求。

《税收基本法》的基本框架是税收基本法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要继承,又要创新;

既要有切实丰满的内容,又要严谨简明。

因此《税收基本法》基本框架应为总则、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管辖权、纳税人、税务中介机构、税收执法、税收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

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改革和完善税制,积极、稳妥地推进。

所谓积极,就是从现在起即应着手组织落实,开展调查研究,测算数据,制定方案;

所谓稳妥,就是成熟一项改革一项,稳步推进。

改革要结合中国国情,既要有前瞻性,又要努力将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实现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提供体制保证。

为此,改革和完善税制要有新的理念——公共税收的理念。

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降低税率,减少优惠,拓宽税基,简化税制,减少侵蚀税基的制度因素,使税收征管和纳税都变得相对简单,提高监控效率。

以法律形式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义务。

为了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税源监控网络,建议制定协税护税法或税收保障法,依法明确有关部门和个人协税护税的义务及法律责任,如:

要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税务部门定期提供纳税人开设账户、资金流动情况等信息,要求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之间相互提供、相互交换涉税信息,减少税收的流失。

对拒不履行、拒不提供有关情况资料以及协税护税义务履行不当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二)构建科学的税收征管体系

1.构建扁平化、专业化的税收征管组织机构

建立适应税源管理需要的扁平化、专业化的组织机构是开展税收征管的首要条件,税收制度成功与否,关键在组织机构。

从企业组织管理的角度看,最常见的企业机构设置模式有三种:

以产品为基础的模式,以职能为基础的模式,以客户为基础的模式。

从世界各国税务机构设置模式看,通常也是根据税种类型、管理职能或纳税人类型来设置其内部机构的。

税收征管模式中组织机构的设置要考虑内、外两方面的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增加税收收入,促进纳税人诚信纳税,税务机关诚信征税;

内部因素主要是降低征税成本,提高征管模式的管理效率,适应税收征管信息化管理程序的需要。

按照金税三期的总体规划,税收征管机构定位在区县,信息集中在省(市)级的要求,根据组织的要素和目标,减少管理层次,明确管理幅度,推行专业化管理,形成纵横交错、职责分明、指挥统一、高效简捷的税收征管组织体系。

2.构建流程化、简约化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实施税收领域流程再造,围绕对内有利于提高效率、强化制约;

对外有利于方便纳税人、有利于税源监控的目标,实施机构重组、再造税务业务流程,构建流程化、简约化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实现税收管理业务的流程化、税收事务的专业化、资源配置的集约化、流程作业的标准化、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建立全新的税收征管模式。

3.构建管理与服务并重,优质高效的征管机制

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都是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

纳税服务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方便纳税人依法及时足额纳税,不断提高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收遵从度。

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是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是一个综合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要做到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强化管理中提高服务水平,在优化服务中加强税收管理,不能把征管与服务割裂开来,更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

公正文明执法,方便纳税人纳税,惩处偷骗税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创造公平的税收秩序,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

(三)构建严密的税源监控体系

1.构建科学、高效、严密的税源管理监控体系

首先完善全国统一的税务登记制度,推行统一的国税、地税税务代码制度,使该代码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社会信用等相关联,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控制。

二是优化税收源泉扣税制度,减少对税基的侵蚀。

三是建立分类分层次的税源监控制度,针对重点税源、一般税源、零散税源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税源管理机构,实行税源的分类、分层次的专业化管理,强化重点税源的分析和管理。

四是逐步控制现金交易,通过控制现金交易不仅有利于促进纳税人健全核算制度,也便于税务机关了解纳税人收支情况,最大限度避免地下经济行为的发生,更好地进行税源管理。

五是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等税控系统,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强化税源监控,堵塞税收征管漏洞。

六是建立科学的税源预测体系,建立多种税收经济分析模型,例如税收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微观资料模型等等,着重分析税收与经济、税制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分析税源的发展趋势。

2.构建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综合管理一体化联动机制

加大涉税信息共享力度,加强税收数据的综合分析,征收部门及时向管理部门提供征收信息;

管理部门根据税源管理情况,及时向征收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向稽查部门提供涉嫌偷逃税线索;

稽查部门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的征管问题,发挥查管互动作用。

通过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综合管理的一体化联动机制,坚持“宏观分析定方向,微观分析找问题”,宏观分析查找一定区域内税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面)、细分到问题集中的行业(线)、再具体到行业内纳税人(点),查找税源控管薄弱环节,将税收分析结果转化为税源控管措施,增强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认真总结近年来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根据金税工程三期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和“一体化”要求,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1.加强应用系统建设

以省级集中模式完成现有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的推行工作,进一步加强现有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抓紧做好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外部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开发、试点、推广工作。

2.强化信息管理与应用

税务系统数据利用的方式逐步由信息查询发展到数据分析和应用,建立涉税数据仓库,尤其是充分利用税收征管信息以及有关宏观经济等第三方信息,进行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用于税源监控,促进税收征管。

一是利用外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目前税收信息来源渠道单一问题,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包括统计部门的统计信息、海关的海关报关单数据、质检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数据等。

二是利用税务系统内部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税收会计统计数据、全国重点税源数据、全国税收调查报表数据、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出口退税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综合征管信息系统数据等。

三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纳税能力评估分析模型、同业增值税与计税销售额比值模型、税收收入预测模型、区域贸易关联分析模型等。

上级税务机关根据税收经济分析发现的问题,科学指导下级税务机关有针对性地对地区、行业、企业深入开展分析和评估。

四是建立完善信息管理制度,解决资料输入问题和税收资料真实性问题,提高信息数据质量,加强对数据的规范、审核和分析处理,提高税源监控水平。

五是建立涉税数据仓库,解决信息资料的深层次挖掘和分析研究,这是税源监管的核心环节。

(五)完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

1.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

实施税收执法责任制,是全面提升以法治税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保障。

要使征收管理措施长期发挥作用,就必须形成制度,科学合理地分解落实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规程,并通过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加强考核评议,严格过错追究,实现制度、机构、岗位、人员、责任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一种齿轮传动式的工作机制,确保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要注意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对税收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考核相结合;

二是执法考核指标与征管考核指标相结合;

三是对不同岗位的考核相结合;

四是责任追究与表扬奖励相结合;

五是计算机考核与人工考核相结合。

2.强化内部执法监督

内部执法监督有利于促进正确执法,也是对税务干部最大的保护。

一是重视对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监督,认真落实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执法文书的归口管理制度。

二是加强对执法行为的事中监督,发挥信息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优势,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力运作全过程、全方位,特别是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监督制约。

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加强对重大税务案件查办情况的监督。

对大额减免缓税实行集体审批,做好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工作。

三是强化对执法行为全过程的事后监督,认真执行税收执法检查规则,深入开展执法检查,抓住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切实加强执法监察。

3.推广税收执法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