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黄廖本 5章词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44121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黄廖本 5章词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黄廖本 5章词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黄廖本 5章词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黄廖本 5章词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汉语》黄廖本 5章词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黄廖本 5章词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代汉语》黄廖本 5章词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黄廖本 5章词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黄廖本 5章词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词的理性意义与概念是相同的吗?

5、语言义与言语义有什么区别?

6、词义的主要性质特点有哪些?

7、词义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是否完全相等?

8、为什么说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9、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

有哪些具体表现?

词义的模糊是否会影响语言交际的准确性?

10、语义研究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1、什么是同义词?

同义词的意义差别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

12、反义关系主要表现为哪几种类型?

13、义位为什么要组合起来?

14、义位组合要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15、义句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几种?

16、举例说明词义发展演变的几种主要类型?

17、引起词义演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讨论题:

1、虚词有没有理性意义?

2、区别性语义特征与义素相同吗?

3、义位、词义和义项有没有区别?

参考答案(解题要点):

1、感情意义、形象意义和风格意义

2、扩大、缩小、转移

3、本义、派生义

4、词义轻重不同、搭配功能不同、感情色彩不同

5、义位

6、零谓词、一元谓词、二元谓词、三元谓词

1、词义:

词义就是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2、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概括反映客观对象及其关系的本质属性而形成的一种意义。

它以概念为基础,一方面反映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又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3、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是对理性意义再概括而得到的类型意义以及根据该意义在语言中的作用再概括得到的功能意义。

语法意义不是事物属性的反映,只表明语言单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语言单位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

4、附加意义:

附加意义是词义中词的理性意义以外的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

它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内容,通常体现语言单位的某种倾向、韵味、格调等方面的意义,它是在长期使用中固定下来的社会约定俗成的语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5、感情意义:

语义中所包括的语言社团对客观对象所作的主观评价或态度方面的内容。

6、语言义:

静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语素、词、固定短语)所具有的意义内容,是语言体系中固有的内容。

7、言语义:

动态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自由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篇章)所具有的意义内容;

特定语境中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的内容。

8、语义学:

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析平面进行研究的学科就是语义学。

9、义位:

义位是从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归纳出来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具有辨音功能的最小的所指功能差别单位。

10、义位变体:

组成同一义位的非区别性语义特征叫义位变体。

11、义丛:

义丛是由义位组合而成的比义位更高一级语义单位,大致相当于词组的意义。

12、义句:

义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内容形成的语义单位,由义位、义丛组合而成。

13、区别性语义特征:

在特定语义系统中具有区别不同义位功能的语义特征叫区别性语义特征,它是对义位进行微观分析得到的语义单位。

14、义素:

义素是从逻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孤立地考察某个语言符号的所指在一次出现时得出的最小语义资料实体,它只有取得义位变体的资格后才能进入具体的语义系统。

15、语义场:

具体语言中若干具有相同的区别性语义特征的义位的聚合体所形成的语义范围构成的聚合就是语义场。

语义场是现代语义学的重要理论。

16、同义关系:

具体语言中语义构成成分完全相同或大部分相同的义位形成的类聚。

17、反义关系:

同一语义场中含有相反或相对语义构成成分的义位的类聚。

18、上下义关系:

不同层次上的义位含有特定的包含关系,是类与种之间的关系,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9、零谓词:

不能与施事、受事结合的词。

20、一元谓词:

只能与施事结合的词。

21、二元谓词:

能分别与施事、受事结合的词。

22、三元谓词:

能与施事、受事和与事结合的词。

意义: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内容非常丰富。

作为学科术语,它是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人类学都要探讨的对象。

语义:

从语言学角度看,语义指具体语言的特定形式所表达的内容,也就是特定语言符号具有的内容,包括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所表达的内容。

词义:

由此可知,从概念上看,意义、语义、词义具有上下包含的关系。

其中,词义和句义是语义研究的核心内容。

不管是语素义,还是词义、句义,一般都包含了以下三大方面的内容:

理性意义、语法意义、附加意义。

(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

理性意义是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各级语言单位都有理性意义。

(2)语法意义/关系意义

对词而言,它总是以特定的语法形式(造句规则)进入句子,其语法意义就是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经过类聚之后所产生的那种意义。

(3)附加意义/色彩意义/附属意义

常见的有:

感情意义、形象意义和风格意义。

3、举例说明常见的附加意义有哪些?

常见的附加意义主要有感情意义、形象意义和风格意义等。

(1)感情意义:

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个方面,如:

赞扬、喜爱、尊敬、厌恶、讨厌、轻蔑、亲昵等。

A、不同语境、不同使用者用同一个词语,感情意义不同。

B、有的感情意义渗透于理性意义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理性意义之外,成为理性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喜欢”、“讨厌”本身的理性义暗含褒贬;

“放肆”(+轻率、任意)则带有“厌恶”的感情倾向。

C、虽然是主观态度或评价,但须在理性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不是个人随意改变的。

(2)形象意义:

语义中所包括的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作的联想而产生的意义内容。

它是由客观事物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方面的感性反映。

如附加视觉形象意义:

仙人掌、金钱豹、蘑菇云、灰不溜秋、白花花、丁字路口;

附加听觉形象意义:

乒乓球、呱嗒板儿、响当当、霹雳舞;

附加味觉形象意义:

香喷喷、臭烘烘、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

附加触觉形象意义:

冰凉、火热、硬邦邦、麻嗖嗖等。

(3)风格意义:

特定语言单位在具体运用中形成的个性特点。

使用语言时,由于场合、对象、目的、文体不同,为了适合特定语境,造成某种气氛或格调,形成了包括口语的、书面语的、方言的、行业的、俚语的等方面交际场合或文体的语言特点。

口语:

爸、妈、脑袋、撒野、害臊、黑咕隆咚、深更半夜→随便、通俗

书面语:

令尊、令堂、步伐、对抗、覆盖、公允→正式、文雅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即使是像反映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地狱”、“鬼魂”、“玉帝”等词,其意义的产生也有客观基础,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一种歪曲的反映。

词义中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义。

但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

理性意义是语义标记功能和交际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核心的地位。

它属于语言范畴,其基本职能是为了交际,因此只要抓住其区别性特征就可以了。

概念是思维范畴,它用来认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要求全面、深刻、科学。

如“电”的物理学概念是“一种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现象”;

其语言学意义是“一种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的能源”。

语言义:

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抽象概括的反映,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体系固有的,不受任何语境的影响,因此具有抽象概括性、规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言语义:

语言符号意义的个别体现和具体运用,受语境的强烈制约,不能脱离具体语境而存在;

它是渗透主观意愿而产生的临时意义,因此具有具体性、临时性、不稳定性的特点。

二者的区别:

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抽象概括的反映,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体系固有的,不受任何语境的影响,因此具有抽象概括性、规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二者的联系:

(1)语言义来自言语义。

前者是从后者中概括出来的,语言义总是存在于具体、个别的言语义之中。

(2)语言义是言语义的基础。

言语义是具体体现和运用,是语言义在动态使用中产生的无数变体。

(3)言语义可以转化为语言义。

某些具体个别用法不断重复使用,经过社会认可后,就会固定为语言义。

(1)客观性

词义反映客观对象以客观事物为依据,其理性义、语法义、附加义都具有客观基础。

(2)概括性

客观事物无限复杂,而语言的词汇量有限,因此词义是对客观存在的抽象的、概括的反映。

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词义是概括的,但在具体语言中,其反映的内容又是具体的。

(3)模糊性

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但词义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

词义的模糊性表现为事物的范围不定,界限不分明。

模糊性是相对的,任何词义都是精确与模糊的统一,在特定语境中,其范围和界限是明确的。

(4)社会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所以词义也具有社会性特点。

从词的形成看,词义是使用同一语言的全体成员共同确定的,具有约定俗成性;

从词的使用看,词义的运用受社会制约,全体成员对同一个词的意义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就影响交往。

(5)民族性

词义是一个系统,受到特定民族的制约,具有民族特点和民族色彩。

同样的客观对象,不同语言系统中的词义不同;

民族的文化素养,心理状态、传统观念以及生活习俗不同,词义特点也不同。

(6)发展性

词义形成后相对稳定,但也是发展变化的:

不同时代词义有发展;

同一时代词义也有发展。

(7)全民性

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

具体语言社团有阶层、性别、年龄、社会分工的不同,对同一个词的词义作出各自独特的理解,这一现象表现一定阶级性,而词义却是全民性,保留着全社团“约定俗成”的、普遍认可的东西。

词义反映客观存在,但不完全等于客观存在。

词义与客观事物相对应的情况:

(1)词义等于客观存在:

词义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容相符合。

如“书”“笔”等。

(2)词义不完全等于客观存在:

词义不完全反映客观事物。

如“天”、“地”、“月”等自然现象的认识都是不断深入的。

(3)词义不等于客观存在:

词义错误地反映客观事物。

如“鬼、神、天堂、地狱”等本不存在,带有主观想象成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错误认识。

词义反映现实,不是像我们照镜子那样直接反映客观事物,而是经过对同类事物的特征的分析、综合、归纳把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抽象概括出来,进行归类,形成概念,再结合一定的语音形式反映出来,形成词义。

词义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它不是反映个别的具体的事物的特征,而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现象的共同特征。

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

客观事物是无限多样的,而语言的词汇量却是有限的,每个人所记忆的词汇量就更少了,以有限对无限,词义就只能是概括的,不可能直接地一一对应地反映每个具体的事物。

概括性使人们有可能把千差万别的事物分类分层地概括起来,只用一定数量的词来表达它们。

才能使词的组合以及重复使用成为可能,才能使到一种语言中构词和造句的材料尽可能减少,方便交际和语言学习。

概括性也是语言交际的职能所决定的,只有概括的反映现实世界,我们才有可能运用有限的词语来指代难以数清的事物和现象,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

而正因为词义概括了事物的主要特征,人们对词义才有共同的理解,从而顺利地完成交际。

词义模糊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1)客观事物的联系性。

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

(2)主观认识的差异性。

从主观方面来看,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

词义模糊性的具体表现:

词义反映事物是概括的、明确的,但词义所包含的概念的外延是模糊的。

具体表现为:

(1)事物的范围不确定,界限不分明。

(早晨、中午、晚上)

(2)反映客观事物的标准不明确。

(大、小;

好、坏)

(3)不同民族语言中词义范围、界限的不同。

(四季、颜色)

词义的模糊性不会影响到语言交际的准确性:

(1)模糊与清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界线有一个大致的划分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标准是一个民族共同认可的,互相理解的;

(2)人的大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特殊功能,能对一系列比较模糊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从而综合出较为清晰精确的信息

词义的模糊性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就一般情况而言,只要把不同事物相区别开来,明确这个词所指代的事物的大致范围就可以了。

语义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但语义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学科20的世纪的事。

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训诂学时期(19世纪前)

早期的语义工作是注释古书(文字注解),语文学时期的语义研究就是伴随这项工作逐步产生发展的。

成就与不足:

积累了大量材料;

但限于注释古书,疏通文字(通经的需要),因此词义研究不全面、不科学、不系统

(2)传统语义学(19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9世纪初,语言学独立为一门学科,从语文学进入语言学,这时的语义研究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词汇学的一部分。

主要贡献:

语义研究从语文学、训诂学到传统语义学是一次飞跃。

不足:

A、研究方法是原子主义的。

不象语音学、语法学那样整理并研究系统,没有从关系着眼考察语义系统,把系词看作孤立的个体去研究,对语义的分析是原子主义的。

B、研究范围囿于词义。

语音学从最小的语音单位一直到最大的单位。

语法学也是这样。

传统语义学只关注词义。

C、词义作为囫囵的整体,未对语义单位作微观分析。

(3)现代语义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

20世纪初,语义学从词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学科。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语义学研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现代语义学阶段,其广度和深度大大超过传统语义学。

成就:

现代语义学不仅重视词义,也重视句义的分析,适应了自然语言和信息处理的要求,取得了成果,使语义研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语义研究成为了重点和热点。

但与语音学、语法学的研究成果相比,显得粗疏,不够成熟。

一般所说的同义词就是义位相近的近义词。

近义词的义位之间呈现大同小异的状况:

(1)理性义近,语法义相同,附加义(包括感情意义、形象意义、风格意义)不同。

如:

鼓动——煽动(感情意义不同)

生日——诞辰(语体风格不同)

男子——须眉(形象意义不同)

(2)语法义、附加义相同,理性义相近。

矗立——屹立;

优良——优异

(3)理性义相近,附加义相同,语法义不同。

短——矮;

整理——整顿

(1)互补反对关系:

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两项对立,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互补反义词/绝对反义词:

生死、动静、建设/破坏

(2)两极反对关系:

对立的两极→存在过渡的中间义位(第三者)→分等级反义词/相对反义词:

黑白,大小,贫富,天才/傻瓜

(3)关系对立关系:

同类关系中的义位具有相反或相对的义素。

→既对立又依存,平等并列的同类关系:

买卖,被告/原告,教师/学生,上级/下级。

嫁娶

(1)交际功能的促使:

社会发展→交际要求→组合表义

A、义位是高度概括的,所以不能完全体现语义内容,有时必须组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全面反映客观事物。

B、交际的经济原则要求利用已有材料,表达无限内容,为了避免记忆负担,义位也只有组合起来。

(2)义位自身的性质决定的。

任何事物都是对象、性质和变化的统一体,而义位只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反映,所以交际中只有组合起来,才能整体地反映世界。

义位的组合有规律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

义位的组合要受特定规律的制约:

(1)语法规则的制约→语言符号线性规律的制约

义位与义位在组合搭配时受结构规律的制约。

如副词不修饰名词;

多层定语组合规律等。

(2)语义条件的制约→结构内部的语义组合

义位的组合要符合现实现象之间的实际关系,即客观真实性;

进行组合的词义内容不能存在矛盾对立,即语义表达的一致性。

(3)语言实际的制约→社会习惯,约定俗成

(4)语境的制约(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价值观)

由于不同团体、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关系,各自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语言文化系统,有一些语言的解读并不是因为词义的还原引起交流困难的,而是因为对对方文化背景的不了解。

(1)简单义句:

表现为一个命题,与逻辑中的判断对应。

按是否有谓词分成五类:

无谓词义句:

不包含谓词,由一个项目独立成句的义句。

不与判断、命题相连。

冰棍儿!

天哪!

好球!

零谓词义句:

由零谓词构成的简单义句。

快变天了!

今天出伏。

Itisrainning。

一元谓词义句:

由一元谓词与施事构成的义句。

他跑了。

我很伤心。

今天星期一。

他三岁了。

二元谓词义句:

由二元谓词与施事、受事结成的简单义句。

他喝水了。

他在看小说。

车子被雨淋湿了。

三元谓词义句:

由三元谓词同施事、受事、与事组合成的简单义句。

他送我一束花。

介绍两位同学入党。

(2)复合义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句连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的语义单位叫复合义句。

各个分句叫分义句。

分义句的分析与简单义句同。

我很好(一元谓词义句),谢谢你(二元谓词义句)。

不好意思(一元谓词义句),我刚才打扰您了(三元谓词义句)。

(3)复杂义句:

义句内部又包含义句的成分(义句的一个或一些成分也是一个义句)

复杂义句中的义句形式称从属义句或义句成分。

(1)词的各个不同义位的发展变化→义位数目的增加和减少

词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既可能增加新义,也可能丢失旧义:

添加新义位或者减少旧义位。

义位的增加:

通过比喻或引申的方式产生新义位。

义位增加不妨碍原义位的存在,新旧义位可以在一个词的形式内并存。

如“包袱”(思想或行动的负担);

口(出入通道);

头(顶端或前端)

义位的减少:

多义词在发展中出现义位丢失的现象。

如“兵”古代有兵器、士兵、军队、战争等义,现在“兵器”、“战争”等义位消亡。

“户”有单扇门(门)、人家(十二户)、从事某职业的人(织锦户)、守卫等义。

(2)词的同一义位的发展演变

义位的量变——义位的深化:

义位的指称对象和范围没有变,但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有所改变。

通常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由不正确到正确,由不科学到科学。

如“水”;

鬼火。

义位的质变——义位指称范围的变化:

扩大、缩小和转移

义位的扩大:

义位的指称范围扩大,变化后的义位指称范围大于并包含变化前的义位。

“江”、“河”、“门”

从义位的构成看,是某些限制性义素丢失的结果。

这些限制性语义成分的丢失导致义位概念外延的扩大。

如古汉语“鸟”有[+长尾]这一义素,现代汉语则丢失。

义位的缩小:

义位的指称范围缩小,变化后的义位指称范围小于并被包含在变化前的义位中。

如“瓦”、“谷”、“售”。

从义位构成看,是增加某些限制性义素的结果。

这些限制性语义成分的增加导致义位概念外延的缩小和内涵的丰富具体。

如英语girl原指青年人,后来增加[+女性]义素,指女孩子;

古汉语“宫”原指房屋,后增加[+帝王]义素,专指帝王的宫殿。

义位的转移:

义位的指称范围和对象由甲变成了乙。

通常是由相似或相近联想引起的。

如“走”、“赂”、“购”。

从义位构成看,义位所包含的一个或几个义素发生交替转移的结果。

如“涕”古代指眼泪,汉代以后又有了“鼻涕”的意思。

虽然都是人体分泌出来的液体,但分泌的地点不同(眼睛→鼻子);

“脚”原指小腿,中古从下肢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指“足”;

有时候义位的质变会出现更加复杂的情况,转移中包含扩大或缩小。

(1)外部原因:

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

“室”与“穴”古代同义,学会盖房后意义有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