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3552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docx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Word格式.docx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必修课(学位课程)

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8

000003

英语

216

5

6

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040001

高级生物化学

040002

分子生物学

040003

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040004

现代生物学大实验

72

4

040301

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040302

微生物学大实验

040303

高级微生物学

040304

微生物遗传学

12

040305

微生物分类学

040306

环境微生物工程

040307

微生物生理学

040308

微生物生态学

040309

病毒学

040310

工业微生物学

040311

现代仪器分析

040312

现代微生物生物技术

040313

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040314

发酵工艺学

040315

水处理原理

教学

实践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不包括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5分合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

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大学期间通过外语六级者可免修硕士研究生外语,但必须参加过关考试。

开设课程简介附后。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导师组成员以本校教师为主,也可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担任,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研究生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

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科研进展情况和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检查;

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协助作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培养计划的确定:

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出培养计划。

3.课程的学习:

对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要求研究生必须修完所规定的必修课和方向课并取得学分。

同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自身和科研发展方向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选修数门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打破学科界限选择在更为宽广的学术领域里学习。

本专业其它研究方向的方向课和其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方向课可作为本研究方向的选修课。

4.学术和教学活动:

提倡研究生广泛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本专业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专家讲学和本专业学术报告会、研究生读书报告会、开题报告会、论文答辩等学术活动。

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在第二学年组织研究生参加大学本科的有关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

采用的形式,可以试讲部分章节,或带实验课。

经考核合格可给予2学分(列入学分计算)。

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已有教学工作经验的研究生,可适当减免。

5.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可根据科研和论文需要,结合研究课题外出进行野外考察、基地调研、社会调查等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任务后,必须写出参加业务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报告。

6.体育锻炼:

研究生应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研究生要心胸开阔,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六、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研究生必修课须安排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

公共必修课及专业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2.中期考核:

研究生入学学习一年半后,进行中期考核,由学科点组织有关教师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等进行检查和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肄业处理。

对成绩优秀的研究生,按评比条件评选出“品学兼优研究生”,给予奖励。

3.毕业考核:

毕业前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院(系)对研究生三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按评比条件评选出“优秀毕业研究生”。

七、研究工作与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研究生应在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实际调查,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应主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反映学科研究进展,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作为导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并经导师组审核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论文选题工作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并向导师指导小组或所属教研室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选题一经确定,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

2.研究工作:

研究生在研究工作进行期间,在以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继续搜集文献资料,掌握研究方法和技术。

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应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准确的试验数据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和推理,为撰写学位论文作为好研究资料准备。

同时,要定期进行研究进展的交流。

3.论文撰写:

在完成研究工作后,研究生应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与修改工作。

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规范要求进行撰写,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要求重点突出,论据充分,观点正确,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论文完成后,经导师、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才能申请答辩。

八、答辩和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第六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进行。

论文答辩前应须请两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专家)对论文进行审阅,论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要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程序进行,要求研究生使用多媒体进行汇报。

答辩委员会应选择5名或5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应由校外专家担任。

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

答辩完成后,校学位分委员会对通过学位论文者进行审查,对论文质量、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及其它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后,上报校学位委员会。

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后,可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学硕士学位。

九、思想政治工作

要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求研究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本校的政治学习、形势与任务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自觉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要健全研究生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及任课教师的作用。

导师要定期与研究生接触,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耐心引导。

研究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并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团结协作精神。

附:

微生物学开设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040301课程名称:

总课时数:

36学分:

开课单位:

生命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授课教师:

教学要求:

微生物学研究进展主要由微生物学科的所有硕士生导师共同承担,根据各方向导师所掌握的最新研究进展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和讲解该方向或者领域微生物的前沿动态以及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目的是使微生物学科的研究生能够了解国内外微生物不同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现状,把握微生物学科的发展。

该课程将大大开阔学生的专业眼界,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对于学生进入研究生论文工作和研究具有铺垫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一)微生物制药研究和应用进展;

(二)微生物发酵产品及应用研究进展;

(三)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四)环境微生物分析技术和应用进展;

(四)微生物遗传学前沿

预修课程: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教材及参考书目:

无固定参考书,以最新发表的研究论文和期刊为参考。

040302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大实验分别针对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分类学以及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开设三套连续的大实验,包括微生物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环境工程与微生物实验技术和微生物发酵实验技术,力求使学生掌握微生物所有专业课程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为他们今后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和微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一)微生物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细菌总DNA的提取、基因克隆、表达与检测。

(二)环境微生物工程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COD、BOD测定;

废水处理生物反应器使用操作;

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检测。

(三)微生物生理与微生物发酵实验:

发酵罐操作使用;

木聚糖酶、肌苷等的发酵;

发酵产物测定、分离与精制。

《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艺学》、《微生物生理学实验》、《分子克隆》。

040303课程名称:

在普通微生物学基础上,以真菌学和病毒学知识为重点,结合细菌学,进一步深入讲授微生物多样性,着重讲授工业、农业、医学和环境等领域应用广泛的微生物类群,以及极端与未培养微生物。

介绍这类微生物在结构、生理、遗传、生态等方面的特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生产和实践的关系,拓宽研究生微生物方面的知识面。

(一)真菌学:

1.真菌的生长,2.真菌的繁殖,3.腐生真菌和真菌毒素,4.寄生真菌和捕食真菌,5.共生真菌和真菌病毒;

(二)病毒学:

1.病毒的性质和进化,2.病毒与肿瘤,3.病毒感染与细胞凋亡,4.人类及动物病毒,5.昆虫病毒,6.植物病毒,7.病毒基因工程;

(三)细菌学:

1.真细菌多样性,2.古生菌多样性。

《微生物学》、《微生物实验技术》

(1)刘志恒主编,现代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2

(2)刑来君,李明春主编,普通真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谢天恩,胡志红主编,普通病毒学,科学出版社,2002

(4)沈萍,陈向东主编,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040304课程名称:

微生物遗传学是是以病毒、细菌、小型真菌以及单细胞动植物等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分支学科,也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分析遗传学中最活跃的分支。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微生物遗传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改造和创建新的生物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途径,并能将其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使学生在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训练;

着重介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为从事微生物学和遗传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为其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微生物遗传学的建立与发展、微生物遗传物质、微生物基因的结构与特点、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放线菌的遗传体制、酵母菌和霉菌等真菌遗传和病毒遗传、各类转座因子、遗传重组、基因表达调控、微生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微生物育种技术(包括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太空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基因突变、DNA损伤与修复、菌种选育和保藏及其在改造生物环境、治疗人类疾病、工农业、能源、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为了启发学生的科学研究思路,提高相关的能力,在全面讲解遗传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介绍得出某项研究成果的实验依据,深入了解有关的实验原理、技术和分析方法等,使学生了解产生某种理论的全过程。

(1)盛祖嘉。

《微生物遗传学》(第三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1。

(2)金志华。

《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原理与应用》,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

(3)沈萍、陈向东 

《微生物学》,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4)诸葛键、李华钟、王正祥。

《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5)陈三凤,刘德虎。

《现代微生物遗传学,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

(6)沈萍。

《微生物遗传学》,湖北: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9。

(7)高东。

《微生物遗传学》,山东: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3。

 

040305课程名称:

微生物分类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类群、分类地位及分类方法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微生物分类系统和类群的基础上,掌握微生物的经典分类方法和系统以及现代微生物分类方法和应用,从而更好地为今后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实践服务。

(一)细菌分类学:

1、细菌(放线菌)分类的基本原理;

2、细菌分类系统(新版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介;

3、现代细菌分类技术原理和应用。

(二)真菌分类学:

1、真菌分类的基本原理;

2、真菌的主要类群;

3、现代分类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学》

(1)《微生物分类学》,张纪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微生物学》,LansingM.Prescott等著,沈萍等译,科学出版社

040306课程名称:

环境微生物工程从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治理工程三个方面反映微生物在污染控制领域内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是微生物学与环境工程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微生物环境工程方向的研究生了解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为从事该方向的研究奠定基础。

(一)环境微生物检测:

1、水中指示微生物;

2、发光细菌的微毒检测;

3、污染物的致突变性检测;

4、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及PC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1、微生物降解转化物质的巨大潜力;

2、石油的微生物降解;

3、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

4、金属的微生物转化。

(三)有机污染物微生物治理的一般原理和技术:

1、有机废水的微生物处理;

2、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

3、大气污染的微生物处理。

(四)几种重点污染行业废水微生物处理工艺:

1、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2、造纸废水的处理;

3、染料及印染废水的处理;

4、重金属废水的微生物处理。

《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

《环境微生物工程》。

040307课程名称:

微生物生理学是研究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代谢调控、微生物酶、发酵、代谢产物的产生及转化机制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微生物基本生理过程和途径的基础上,了解对工业和国民经济有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及其产物产生的生理机制,为今后微生物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一)微生物的营养: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营养物质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培养基;

3、物质的运输途径和机制。

(二)微生物的代谢:

1、代谢与酶;

2、微生物的主要产能方式;

3、大分子物质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4、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

(三)主要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

1、维生素的微生物合成;

2、抗生素的微生物合成;

3、有机酸和氨基酸。

(1)《微生物生理学》,卫扬保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微生物生理学》,李季伦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040308课程名称:

结合现代生态学研究和微生物特点,从微生物的生态学角度阐述了微生物的基础生态学理论、微生物种群和微生物与动植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的生物地化循环问题、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生态学原理与能源和清洁生产关系、微生物生态学与环保及环境处理、微生物与矿产形成及生物冶金、微生物生态学在农业生产、医学和水域生态学上的具体应用。

(一)微生物生态学概论:

微生物生态学概念、研究内容;

微生物生态学原理和意义;

微生物生态学类型;

(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传统方法;

微生物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方法;

(三)微生物生物种群的生态关系: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五)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六)微生物生态与能源和清洁生产;

(七)微生物生态与环保和环境治理;

(八)微生物与矿产形成和生物冶金;

(九)微生物生态学应用

(1)《现代微生物生态学》池振明,科学出版社,2005;

(2)《微生物生态学》杨家新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微生物生态学》宋富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040309课程名称:

病毒学是一门以病毒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通过课程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病毒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 

掌握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

(3)熟悉常见病毒的致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和技术,病毒性疾病防治的新策略。

(4)通过对本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了解病毒学的发展历史、病毒学的相关分支学科、研究新进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