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考语文真题 14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3439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中考语文真题 14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中考语文真题 14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中考语文真题 14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中考语文真题 14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中考语文真题 14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中考语文真题 14Word格式.docx

《内蒙古中考语文真题 1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中考语文真题 14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中考语文真题 14Word格式.docx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

“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洒家是,他同李逵一样具有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性格特点。

这段文字又表现出他的个性特征。

四、综合性学习

你班进行“背起行囊走四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7分)

活动一:

走进大自然。

7.云雨雷电,节气变化,都影响着人的活动。

下面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观察总结出的谚语,请你解释其中的意味。

(2分)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8.四季更替,风物长新。

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

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2发)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拔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9.活动二:

青春的思悟。

古人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走进自然,使你心开气阔,识见广增。

请你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写出自己的感悟。

30个字左右。

(3分)

五、现代文阅读

课外类文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 晔

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

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②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

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

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

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③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④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

“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⑤“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⑥“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⑦“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⑧“那怎么——”

⑨“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⑩“碰壁?

”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

”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

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

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

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

”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

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

“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

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

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

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

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

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

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

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

她说:

“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

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

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0.在文章中,作者与鲁迅先生接触过几次?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次接触的主要内容。

11.第

段中“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12.第

段写阿三和阿三的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3.请将《风筝》中节选的片段与文章中画线部分进行对比阅读,探究鲁迅在关怀爱护少年儿童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风筝》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11分)

水刀的力量

华兴恒

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

”水在诗词歌赋中,历来以柔著称。

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

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③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

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

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5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④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被加工的部位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

如果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金属刀具切割工件。

⑤显然,水流不是刀,可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

用“水刀”可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

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而且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

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

另外,“水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选自《百科知识》)

14.文章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回答。

15.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水刀”。

(3分)

16.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17.文章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18.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水刀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B.在工作中水刀产生的热量能全部被水带走

C.水刀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D.使用水刀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

(10分)

谦虚与虚伪

季羡林

①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

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②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

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③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

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

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

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

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④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

什么叫“真诚的谦虚”?

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

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⑤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

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

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

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

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

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

日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

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

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

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

这有时会很危险的。

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⑥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

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

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

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

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

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

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有建树的。

⑦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

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

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

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选自《半月选读》)

19.“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

”这是从文中抽取出的一句话。

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是()(2分)

A.①②段之间B.②③段之间C.③④段之间D.⑥⑦段之间

20.(小题2)对第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掌握谦虚的分寸很难。

B.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自谦不能为西方人所理解。

C.在西方没有中国所谓“拙作”或“拙文”的概念。

D.西方人强调必须说真话,而东方人却不是这样。

21.(小题3)第⑥段论证的是什么内容?

举康有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2.请你从身边的生活中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解释“谦让”这个词。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小题。

(12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2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D.然/则/何时而/乐耶

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5.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大易小,甚善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26.将文中画线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

”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七、命题作文

28.作文(50分)

课堂上,讲解情韵深长,诵读激越铿锵……生活中,嘱咐温暖亲切,告诫严肃真诚……天地间,雨声淅淅沥沥,笛声婉转悠扬……

请你以“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根据题目,选定文体(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600字;

⑶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⑷不得抄袭。

八、其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5分)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

忽而笑颊cà

n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

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

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tiē的梳妆;

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29.给上文加点字注音。

蹙弦(2分)

30.根据给出的拼音写出汉字。

然妥(2分)

31.文段中有一个词的意思是“形容威力极大”,请你找出来,用正楷写在田字格里。

(1分)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病的辨析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常见的语病类型,并能够具体分析加以修改。

本题中A应把“成败”改为“成功”。

B“拥有”没有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功能”。

C“身影”可以“摄入”,“话语”只能“录下。

考点:

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谁家玉笛暗飞声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浊酒一杯家万里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共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默写时,除了要注意与、夜、酣等易错字外;

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

本体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点评: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

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

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对于古诗文考查的几种题型(上下句对接题、理解型默写题、归类型默写题、理解运用型题目)要心中有数。

6.鲁达(鲁智深)粗中有细(2分)

这是对《水浒》这部名著的考查,考查较为浅显.课本后面的附录中也有相关的情节。

此段鲁达见出了人命,借故脱身,表现了他粗中有细、机警的性格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7.惊蛰日遇雷雨,影响农作物收成。

春分日降雨,生病的人少。

8.示例:

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

(使用某种修辞方法以优美的语句分行写作,1分;

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感受,1分。

7.理解这两句话,句中的“米似泥”根据语境可知,是指农作物收成不好。

整体感知这两个句子,指惊蛰这天听到雷声,遇到雷雨天,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春分这天降雨,生病的人会很少。

8.所写内容是“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根据题干要求,我们可以写一个时间段的感受,如春天;

也可以宏观地来写一年四季的总感受,还可以服描写一种事物在不同时节给你的感受。

总之,只要是观察所感即可。

如,春雨如酥,夏雨如霖,秋雨如幕,冬雨如歌。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整体感知语句,理解语句的意思,注意把句中关键词语理解出来。

特别注意,要结合语境。

平时要注意观察,不仅如此,还要注意写一些随笔和日记,另外,注意多读书,并把优美的语句加以积累,这样,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9.要点:

(1)敬畏自然

(2)亲近自然(3)与自然和谐相处(3分)

示例:

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朋友,人对自然应当有敬畏的心,热爱它,和谐相处。

根据“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要求,我们可以写“感悟”,如自然给我们提供生存的空间,自然给我们以无穷的启迪与智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

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要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实践知识并学到解决问题的本领。

10.三次。

主要内容:

“我”对伯父鼻子“又扁又平”的疑问和伯父以“碰壁”作答。

11.思想感情:

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愤恨,对贫苦劳动者的同情。

方法:

神态、动作描写。

12.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突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人格。

13.要点:

(1)思想意识的改变。

(2)行为方式的改变。

示例:

青年鲁迅以自我认识为中心,忽略了孩童游戏的天性,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意,粗暴地管教弟弟。

晚年的鲁迅站在孩童的角度,体恤孩童的心理,以激励引导的方式,使“我”受到很好的教育。

10.审题后从前往后读文章,根据选文内容可知,文章先写了与伯父送书给我,接着写了与伯父谈论他的鼻子,最后写了伯父救治拉车人。

即共三次,需注意的是,题干要求概括的是第二件事。

11.句中的“按”“叹”是对人物的动作神情的描写,结合上文可知,伯父“叹气”的原因是目睹了拉车人的遭遇,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与同情,结合全文,可知还表现了人物目睹世道黑暗的忧愤之情。

12.阿三是伯父家的女拥,阿三述说伯父的事,既真实可信,又侧面表现了他对别人的尊重与关心,对自己的不在乎,更能表现伯父人格的高尚。

13.《风筝》中的“我”行为粗暴,固执霸道,对小弟弟的天性给予了制止与打击。

文中的伯父则是关心、鼓励、引导孩子,言传身教使侄子受到教育。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及其效果的掌握情况。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比较阅读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与事件,应把文章分成有机的几个部分,将每部分的内容概括清楚即可.概括的模式一般为:

有关谁,什么事.有的也要写出背景和事件的结果.人物描写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不管什么描写方法,都是为表现人物的内心或性格服务的。

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知道人物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

正面、侧面,其中正面描写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文章做出判断,并把句子放到文章段落中加以理解,分析出刻画的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通读原文或语段,根据题干要求,找到内容、情节、人物行为、人物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不同,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14.要点:

(1)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

(2)激发阅读兴趣。

示例:

以描写水轻柔的诗歌开头,自然而然地引出说明对象“水刀”,也激发起读者阅读本文的兴趣。

15.水刀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2分)这是科学家研发出的一项新的加工技术。

16.列数字、作比较(2分)

17.水刀的工作原理。

18.B

14.第一段以“诗词歌赋中”对水的描写开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引出下文的“水刀”。

15.根据二自然段中的“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可知答案,用通顺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

16.“比”表明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列数字,如“0.5毫米”等。

17.根据说明内容可知,第四段介绍了水刀能起着刀的作用的原因,工作原理亦可。

意思对即可。

18.A、C、D的说法与原文一致,B项的说法与原文不一致,原文是“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与B项中的“全部”说法与实际不符。

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说明文首段的常规作用有固定的模式,一定要知道,即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不同的开头段具体的作用不同,要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在审清题的基础上,找到提取答案的范围,然后根据相关语句,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注意语句务必通顺。

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